刑法思想史视角下的日耳曼法、罗马法和教会法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刑法思想史视角下的日耳曼法、罗马法和教会法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刑法思想史视角下的日耳曼法、罗马法和教会法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思想史视角下的日耳曼法、罗马法和教会法获奖科研报告关键词:刑法思想史;日耳曼法;罗马法

1.前言

在了解日耳曼法、罗马法与教会法中蕴含的刑法思想,以及对它们对后世刑法的影响之前,先对它们各自的概念、特点、起源、发展演变等内容进行简要了解。日耳曼法是一种“政治性的法律”,以当事人自行解决诉讼为主,不依照法院判决所定的方法,其基调并非建立在理性、抽象思维、逻辑推衍之上,而是建立在对既往经验的尊重,以及族群内部的和谐之上。与日耳曼法相比,罗马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理性”。教会法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吸收了若干罗马法原则而形成。

2.对于“刑法”的理解

2.1日耳曼法

当违法行为被认为是对国家或社会的侵害时,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区分开来,这种转变可以在古日耳曼法中找到。在古代日耳曼社会,犯罪是指犯罪人和本族人全体的一种对抗行为,犯罪人使整个民族成为敌人,整个民族要将其驱逐于保护之外。侵权行为则达不到这一程度,侵权行为人虽然要受到民族内部的惩罚,但他仍然是本民族的一份子。

在对日耳曼法的理解中,刑法是私法。至于原因,早期日耳曼法以部落的利益为起点,部落通过复仇决斗的方法实现了“自力救济”,也就是早期的血亲复仇。早期日耳曼法将复仇决斗视为早期日耳曼法解决冲突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财物”作为替代性复仇的解决办法应运而生。从那时起,复仇和罚赎就成了互补的关系。

早期日耳曼法中的刑事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复仇及其变体——罚赎实现,形成了“罚赎刑法”。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以付出代价作为犯罪法律后果的一套制度。无论是财产侵害还是杀人、人身伤害,都有相应的罚赎“价码表”。这套“罚赎刑法”体系显然具有私法性质。以复仇为根据,无论是复仇还是赔偿价金,都是逼迫加害方承担代价的本质。区别只是负担方式的不同。其实质仍然相当于加害方与被害方之间的矛盾处置措施。它主要调整平等部落之间的关系。赔偿价金几乎完全取决于受害人的经济损失。这使得犯罪的社会意义完全被排除在刑法的考虑范围之外,没有考虑行为的既遂、未遂、防卫等情况。再者,这套刑法制度具有严格的身份性,实际上是两个部落之间的损害赔偿问题所达成一致的成文版,具有议价能力的部落在赔偿上较低,议价能力较高的部落,赔偿金额则较高。

2.2罗马法

梅因和李斯特等学者认为,古罗马已经是一个“现代社会”,犯罪法源于古罗马。梅因将原始犯罪分为四个阶段。概括来说,当时所谓的犯罪法应当包括单独的条例、专门的犯罪审判机关和审判程序这几个因素。李斯特则认为刑法的诞生于血亲复仇,是对反社会行为的社会性回应,认为犯罪是对国家规定和法制的破坏。

罗马刑法在发展过程中曾组成了独立的专门委员会,用来裁判刑事类案件。帝国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犯罪。受害人可以通过刑事法院判决提起刑事诉讼。但是,罗马刑法尚未形成一般学说,缺乏具体统一的原则。

3.关于刑罚的规定和做法

古代社会刑罚的野蛮与粗糙,在日耳曼法中体现得比较明显。犯罪的刑罚基本有两种。他对犯罪的刑罚基本上有两种。一个是死刑,一个是放逐于法律保护之外。如前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复仇的野蛮和不确定性逐渐为人们所难以忍受,于是有了用“财物”来作为替代复仇的解决方法。受害人有权选择接受赔偿,而不是采取复仇的方式。赔偿的金额由双方自行协商,按契约方式确定。然而,对于谋杀,妇女和其他东西涉及“血或荣誉”的绑架,通常不使用的补偿一般认为,这样的钱买销仇恨,没有荣誉是一个非常行为的方式。不过复仇也是整个部落的损失,因此在日耳曼法律的后世发展,国王要求以赔偿代替复仇。

4.关于主观要素与责任的理解

公元5世纪,教会中产生了“补赎手册”和内心法庭。以“补赎手册”为例,它用以向新皈依者询问其既往所犯罪恶,该本手册汇集了当时常见的各种罪,并为每种罪规定了补赎的额度,大量使用了以罪责为基础的补赎裁量规则,动机被视为罪的出发点,因而被当作衡量补赎的首要参考标准。

教会刑法发展出的归责原则中影响最大的是所谓“陷入不法境地”原则。这一原则起初的用意是针对神职人员的行为,其大意是指在某一行为辗转导致某个不法结果时,该原则通过判断这一行为是否不法,来决定最终结果是否可归责于此行为:如果该行为合法,则最终结果不可归责,或者说归责需要更多的条件;如果该行为不法,则最终结果可归责——就好像最终结果陷入了原不法行为所造成的境地那样。

“陷入不法境地”原则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按照这一原则,初始行为如果不法,则不管之后发生什么结果,只要在因果关系上还能与这一行为扯上关系,都将“停留在不法境地”,在实践中会导致处罚范围的扩大化。

5.结语

日耳曼法、罗马法以及教会法距今已十分久远,但时至今日再去回看,这些法律中所包含的思想、精神仍然熠熠生辉。这三种法律对于现世的影响大多体现于民事法律,比如提到罗马法,就会想到它是民法的巨人,刑法的侏儒,但后面还有一句话“教会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