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文学院_第1页
苏州大学文学院_第2页
苏州大学文学院_第3页
苏州大学文学院_第4页
苏州大学文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大学文学院苏州市综合类公立院校01历史沿革学院荣誉教学资源师资概况目录030204基本信息苏州大学文学院,位于江苏苏州,是在东吴大学文学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院现有5个系科:中文系、新闻传播系、广告系、文秘系、对外汉语系,1个海外教育中心。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基地班)、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主持人艺术)等专业。设有文学研究所、传播艺术研究所、明清诗文研究室、生态文艺学研究室等10多个研究所(室)。学院现有在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8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2人。2008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队伍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1900年,美国监理会制定《东吴大学校董会章程》建立东吴大学,共设三个系科:文学系、神学系和医学系。1908年,东吴大学的第一个毕业生获得了文学士学位证书。1919年,东吴大学被政府授予筹办“作为东吴大学一部分的吴语学校”。1920年,“吴语科”开办。1927年春,东吴大学文学院设中文、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系。1952年11月,苏南师范学院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55年9月,中国语文系科调整到南京师范学院。1958年,江苏师范学院重建中国语文系,1982年更名为苏州大学中文系,1995年更名为苏州大学文学院,同时开始组建新闻传播系。1999年,文学院、社会学院、政治与管理学院合并组建苏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院更名为人文学院中文系(新闻传播系)。2005年调整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院坐落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苏州大学文学院自1900年东吴大学建校后逐步发展而成。1900年,美国监理会在上海举行年议会,制定《东吴大学校董会章程》,章程第三款规定董事会在苏州建立东吴大学,这所大学包括三个系科,一为文学系,另二个分别为神学系和医学系。1927年春,东吴大学文理学院文理科改称文、理学院。文学院设中文、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系。1930年,东吴大学文理学院共有三个学院十二系科。文学院为其中之一,下设文学系、经济学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教育系和历史地理系共6个系。1937年和1941年,日军两次侵占校园,师生被迫撤退浙江、湖南、四川、上海等地艰难生存。其中1939年12月17日,文理学院将文学系课程调整,下学期起拟分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两组。1942年1月被按国民政府的要求,东吴大学在上海停办,内迁至曲江与岭南大学合作,文科由岭大主办,东吴大学招收来的文科学生交由岭南大学培养。10月初文学院先行招生开学。1946年秋季,留在上海的东吴文理学院学生(三、四年级除外)迁回苏州。9月7日开始注册,计到文学院的学生386人。1947年,根据国民党教育部进行的调查,东吴大学文学院下设6个系:本国文学系、英文学系、政治系、社会系、教育系和经济系。历史沿革从1950年秋季开始,文学院文史系改为中国语文学系,停办英文、政治两系。1952年8月根据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私立东吴大学的中国语文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私立江南大学的数理系并入苏南文教学院,加以调整,建立苏南师范学院,地点设在私立东吴大学原址。十月建院,第一年设系7个,分别为中国语文系、教育系、数学系、物理系、生物系、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教学资源特色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名师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苏州大学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文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培养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拥有三个江苏省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一个苏州大学校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拥有一个教育部设立的文科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该专业拥有多名教学名师与一批著名教授,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钱仲联先生开创的明清诗文研究、范伯群先生开创的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究处于国内与国际领先地位,其他相关专业发展迅速。学校为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教学用地与科研用地,为教师全部配备了专用研究室,有专用的图书资料室、语音实验室及图文编辑实验室,图书资料丰富,实践教学功能齐备。2007年至2012年三年间,学校给予该专业重点扶持,累计投入建设经费200万元,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将加大对该专业的支持建设力度,确立强有力的领导管理队伍,在师资的人才培养与引进上给予特殊政策,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规定具体落实每一项计划,并按上报的经费指标通过配套经费的发放全额完成建设经费计划,从而保证该专业能够顺利地按照申报书的内容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学科建设学院拥有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10专业方向招收博士生),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原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为省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2008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新闻学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博士生150余人,硕士生900余人。多年来,学院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学子,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教学名师马亚中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马亚中教授导师类别:博导技术职称:教授所在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文学、明清文学、中国文学史料学学术成果:主要著有《中国近代诗歌史》、《暮鼓晨钟——近代文学通览》、《诸子名言释义》、《范伯子诗文集》、《中国文学大辞典》(副主编,主编为钱仲联教授)、《历代别集序跋综录》(副主编,主编为钱仲联教授)、《中国寓言大辞典》(主编、主撰)、《太湖文脉》(主编、主撰)、《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注》等。获奖情况:曾两次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获得中国图书奖一次,苏州大学陆氏科研奖一次,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现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首届高校教学名师。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省级优秀课程校级优秀课程学院荣誉学院荣誉获奖记录(15张)2008年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先进单位【苏州大学颁】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江苏省教育厅颁】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先进集体二等奖【苏州大学、中共苏州大学党委颁】苏州大学2007—2008学年学生先进集体【苏州大学颁】2007年度红旗团委【中共苏州大学党委颁】2007年苏州独墅湖高教区运动会篮球赛学生组第二名【独墅湖高教区管委会颁】苏州大学2007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苏州大学、中共苏州大学党委等颁】苏州大学2005—2006年度院系学生工作综合考评开拓创新奖【苏州大学、中共苏州大学党委等颁】“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文艺学【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师资概况师资概况学院有一支由教授与副教授为主体的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9名;有突出贡献的博、硕士学位获得者1名;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级跨世纪中青年骨干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苏州大学教学名师1人;担任或曾担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