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研究-研究报告_第1页
公司治理研究-研究报告_第2页
公司治理研究-研究报告_第3页
公司治理研究-研究报告_第4页
公司治理研究-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4公司治理研究百慧勤投资管理公司管理咨询部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本材料仅供公司内部交流用目录前言 4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述 4第一节公司治理的概念和意义 4一、公司治理的概念 4二、公司治理的意义 6第二节公司治理的类型和模式 7一、公司治理的基本类型 7二、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 7三、几点启示 12第二章股东会的出资者所有权 13第一节出资者所有权的理论分析 13一、两权分离与出资者进入企业 13二、股东的责任与权利 15第二节出资者所有权的具体内容及行使方式 17一、股东大会的具体权利 17二、议事规则 18第三章董事会的法人财产权 26第一节董事会法人财产权的理论分析 26一、董事会是法人财产权的主体 26二、董事会的类型和特点 27第二节法人财产权的具体内容及行使方式 28一、董事会的组成 28二、董事会的职权 29三、董事会责任 30四、董事会议事规则 31五、董事长、董事、董事会秘书的职责与义务 33第四章监事会的出资者监督权 35第一节出资者监督权的理论分析 36一、以权力制约权力 36二、监事会是出资者监督权主体 37第二节出资者监督权的具体内容及其行使方式 38一、监事 38二、监事长 39三、监事会 40第五章经理人的法人代理权 41第一节经理人法人代理权的理论分析 42一、经理人是法人之代理人 42二、法人代理权责任原则 44三、法人代理权界定 45第二节法人代理权的具体内容及其行使方式 47一、总经理的任免 47二、总经理的职权 48三、总经理的责任和义务 49四、总经理的管理机构 50五、总经理的议事规则 51六、总经理的报告事项 52前言公司治理是管理机制的最重要部分,没有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机制也就不可能科学有效,企业战略也就是纸上谈兵。本文讨论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主要内容安排如下:★公司治理概述:公司治理的概念和意义、公司治理的类型和模式。★股东会的出资者所有权:出资者所有权的理论分析、出资者所有权的具体内容及行使方式。★董事会的法人财产权:董事会法人财产权的理论分析、法人财产权的具体内容及行使方式。★监事会的出资者监督权:出资者监督权的理论分析、出资者监督权的具体内容及其行使方式。★经理人的法人代理权:经理人法人代理权的理论分析、法人代理权的具体内容及其行使方式。

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述

本章的主题是对公司治理作一个简要的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如下:★公司治理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公司治理的概念和意义;★公司治理的类型和模式:介绍公司治理的几种主要类型和模式;

第一节公司治理的概念和意义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制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但公司治理理论却是现代公司理论的新内容。中外公司治理理论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公司治理的丰富内涵。吸收西方公司理论的成果,结合我国公司制刚刚起步时期的特点,概括起来说,公司治理是建立在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基础上,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监事会分权制衡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运行机制。具体来看,公司治理的内涵具有多样性。公司治理是一种经济关系。在公司治理的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监督者之间,均是一种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是财产权利的直接体现。基于一定的产权,治理结构的各方有各自的经济利益,并且是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加以保障的。出资者投入资本,承担有限风险,并由此获取剩余收益;经营者受托经营,代表出资者经营企业,承担经营责任,行使法人代理权,并获得相应报酬;监督者代表出资者的利益与出资者的利益相一致。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的责任明确、权力到位、利益协调。公司治理是一种契约关系。公司治理的各方实际都是通过契约纽带连接起来的。出资者(股东)授权董事会经营企业,这是一种信任托管的契约合同的形式订立双方的责权利,建立起契约关系。代理人在委托人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法人代理权。监事会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监督权,董事会和经理人按相关的契约接受监督,各方均有明确的权力边界。这些契约的形式包括公司法、公司章程和有关的聘用合同、委托书、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等。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是适应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根本特点——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选择一种制度结构。公司法规制了治理结构框架的一般要求,而公司章程规制了本公司治理的特殊要求,如股权的确立、各权利机构的权限、议事程序、表决方式,以及信任托管、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和取消等。公司治理各方遵循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制度规定行事。现代公司就是在这种科学的制度安排下运转。公司治理是一种权力制衡机制。有权力,就应有制衡。公司治理的“三会四权”都应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和监事会在各自的一定范围内独立行使权力,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利益;同时又是彼此制约的,谁都没有无限的权力。有最终决定权就无经营决策权,有经营决策权就无经营管理权,有监督权就无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为保障制衡机制的形成,在公司实践中一般各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不得兼职。在制衡机制的作用下,各方独立运作,又相互制约,共同推进公司有效运行。公司治理是一种基于特定产权的经济民主形式。在这种分权的公司治理中,各方均有充分的表达权力意志的机会,谁都不允许滥用权力。股东会的重大决策是通过投票表决的,以股权的大小行使决策权,为了控制大股东操纵投票,规定了相应的限制大股东权力的条款,以保障股东都能参与公司重大事务的决策。由民主投票产生的决议具有法律保障,任何个人无权推翻。董事会的经营权也以民主形式集体讨论,投票决定重大事务。在经营决策形成之后,再由经理人具体贯彻实施,而经理人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却无须讨论,市场经济的适时决策也不允许这样做。

二、公司治理的意义公司治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和产权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理论引入我国经济学界的时间还不长,但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实践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公司治理理论为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供了理论借鉴。当代公司治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晰公司的财产关系。以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均未理顺国有产权关系,国家既要放活企业,使企业有自主权,又找不到国家所有权的有效实现形式,政企关系分不开,以致改革难以奏效。当前我国实行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就是国有产权制度的深刻改革,这就必须以明晰产权关系为前提。具体来说,须理顺出资者国家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产权关系,界定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产权边界,实行出资者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国家所有权在这里找到了实现形式——出资者所有权,出资者不干预企业法人财产权,但出资者权益能得到有效保障。只有理清了产权关系,才能明确出资者作为委托人,经营者作为信任托管人,管理者作为授权代理人的责权利关系。当代公司治理理论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公司治理理论是以典型的公司企业,即现代企业制度为分析对象的。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的公司法制度是现代公司的基本制度,其特点是产权明晰,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监督者分权制衡机制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正在从传统工厂企业制度过渡到以公司制为标志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由局部试点逐渐向全面推广。由于现代公司制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新事物,我们的理论和实践准备都不足。要使我们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组织走向法人化、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需要借鉴以往的公司治理理论,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公司的组织管理理论和经验。当代公司治理理论为构建我国国有公司治理提供了参考。可以说,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是激励与约束。企业组织从业主制、合伙制走向公司制后,出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如何使公司各方的积极性都得到极大的发挥,并约束各自的“道德风险”,这就需要一种科学的制度安排,需要选择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在不同所有制和产权制度下,治理结构模式不一样的。就我国国有公司来说,应在国有产权的基础上营造一种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分权制衡机制。我们的国有公司不是单纯的经济人,在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目标,还要结合国有产权的特点,兼顾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尤其是企业职工、消费者和国有债权代理人银行的利益,选择具有我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当代公司治理理论为我国经济的法制化提出了新要求。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典型的现代公司,因而,现代公司经济也是一种法制经济。从公司的对外经济活动来看,公司法人必须以市场的规范为基础,以平等的独立法人参与市场竞争。没有规范的法制,公司法人随时会被来自非经济的权力干预,影响效率。从对内关系来看,现代公司还必须以法规规定出资人和公司法人的法律关系,界定各自的责权利;现代公司还须以公司章程规范公司内部的法律关系,界定内部机构各自的责权利。我国国有企业走向公司制,需要市场法制作保证,要根据公司实践的新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法,并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的法律保障。

第二节公司治理的类型和模式一、公司治理的基本类型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公司治理在不同的国家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企业治理。★家族式治理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家族占有公司的相当股份并控制董事会,家族成为公司治理中的主要影响力量。其优点是:主要股东的意志能得到充分而直接的体现;其缺点是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受到限制,必然大量来源于借款,易导致企业受债务市场影响。这种模式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国家、台湾和香港等地。★内部人系统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银行、供应商、客户和职工都积极通过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参与企业治理事务,发挥监督作用。由银行和主要的法人股东组成的力量被称为“内部人集团”,而这些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的长期稳定的资本关系和贸易关系便构成一种内在机制对经营者进行监控和制约。其优点是:在正常情况下,经营者的决策独立性很强,很少直接受股东的影响;其缺点是:经营者的决策不仅包括公司的一般问题,甚至还左右公司战略问题,当委托代理关系出现危机时,往往不利股东的利益。这种模式主要分布于日本和德国。★外部治理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在股份相当分散的情况下,公司的控制权一般掌握在经营者手中,此时,外部监控机制发挥着主要的监控作用。由于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相当发达,经理市场的隐性激励和以高收入为特征的显性激励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比较明显。所以,可以将这种治理模式称为外部治理模式。其优点是:由于受股票市场的压力很大,股东的意志能够得到较多的体现;缺点是:经理层具有很大的独立决策权,往往对股东不利。这种模式主要分布于英美国家。二、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一)日本公司治理模式1、日本文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日本的文化特点是家庭观念和强调决策的一致性,对不同当事人共同利益的强调和商业关系中的忠诚与信任,进而形成了一种重视长期利益而不是眼前利益的企业治理文化。正因这种企业治理文化,使得日本在二战后能长期稳定发展并成为世界强国。日本文化特点在公司治理中具体表现如下:★日本的“株式会社”(工业集团)内部的公司之间存在着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系,而株式会社通过交叉持股和交叉董事关系及共同特点构成一个整体。★株式会社内部的交叉持股长期稳定,市场交易很少。★株式会社内部各公司之间联系密切,使得信息能够有效流通,因此,在日本独立的外部审计不象其它国家那样普遍。★公司内部的终身雇用政策及其年功序列工资与晋升制度长期一贯,因此,在日本,劳动力市场、经理市场是不成熟的。★在日本的商业活动中,比较注重协商,只有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才诉诸于法律,因此,对诉诸法律打官司不太重视。2、各有关当事人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股东:在日本,股东是公司最主要的利益当事人,但受日本文化的影响,交叉持股和稳定持股以及人们不把持股仅仅当作赚取利润的投资方式的观念,意味着股东不会为追求投资红利而给企业经营者施加压力。股东只是进行被动的控制,只有在公司出现极端情况时,股东才会进行干预。因此,日本公司的股东大会通常是仪式性的。同时,法人和银行股东往往是最大的股东,其持股不是以交易获得为目的,这也使得经营者受股市的压力相对较小。★银行:在日本,由于银行比较注重建立与顾客长期稳定的关系,往往将其对企业的贷款看成是一种长期投入;同时,日本大公司内部融资能力不断加强,加之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因此,日本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然而,日本银行与公司之间的家族式关系至今仍然很强。★职工:在日本,公司的职工通常都拥有公司的股份,同时,日本公司采用的“谋求一致同意”的决策方法使得“职工参与”管理在日本企业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顾客:在日本,公司与顾客的关系一般比较稳定。3、公司的监督与管理★董事会的构成与作用:日本公司的董事会通常规模很大,多的可达30-40人,主要由公司内部从最低层提升起来的终身雇员组成。每个董事负责公司的某一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董事会作为一个整体对公司的管理负责。其中,少量的非执行董事是工业集团其它公司派来的代表或是来自政府的官员,其职责是给董事会带来额外的专家知识、代表股东监督管理层的管理行为。董事实际由总裁在与一些关键人物商量的情况下确定的,其任期一般为两年,可以连任。★总裁的作用:在日本,总裁通常是从一般职工逐级提升为董事,最后选拨到总裁位置上的,其退休后常常退到董事长(或会长)的位置上,而董事长只是一个礼仪性的职位。总裁可以确定自己的退休时间和提名自己的候选人,并提名高级经理人员。★在日本,上市公司有三类专门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员:监事会的监事、会计监察人、内部审计师。监事会由3名以上的监事组成,其中一个为专职,其作用是评价董事的行为,以确保企业按照法律和公司的规章行事,起到一种被动的监督作用;会计监察人是指对财务报告进行年度审计的会计师,一般由财务董事直接向总裁推荐;内部审计师是公司的正式雇员,其职责是对公司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状况进行审计,并向总裁报告。(二)德国公司治理模式1、德国历史和文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在德国工业化初期,企业主要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和担保,因此,银行不仅向公司提供贷款,还直接对公司进行投资。银行与企业关系紧密,除了作为股东外,还派银行职工进入公司的监事会。所以,德国的上市公司较少。★在德国,监事会设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出于保护小股东或被动股东的权益的。★为了调和劳资纠纷,德国先后通过法律改革的形式,承认职工参与决策的权利,进而形成了企业的共同决策体制。★在德国,公司一般比较注意经营的连续性,因此,其财务报告与评估一般比较谨慎。2、

关当事人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股东:在德国,股东的权利表现在股东会上对一些关键事项进行投票决策,包括选聘监事会成员、批准审计师的聘用、批准分红方案等。★银行:在德国,银行是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并进入公司的监事会,还有一些银行代理其它小股东行使投票权。★职工:在德国,职工代表可以进入监事会,同时,成立工作理事会,旨在促进职工和雇主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因此,工作理事会也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

监督与管理在德国,法律要求企业建立一个由监事会和管理董事会组成的二元委员会体制,从而形成管理与监督的完全分离。管理董事会负责公司的管理和运作,不必接受监事会的指示;但在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时,必须就计划中的行动、利润和公司的发展向监事会汇报。按照有关法规,监事会的职责有:聘用管理董事会董事,决定其报酬并监督其行为;批准年度报告;向股东会提出分红方案;与管理董事会共同决定外部审计师的聘用等。在德国,审计师的作用是针对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按法定要求真实地反映了公司的情况。审计报告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面向管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完整的审计报告;另一种是面向股东和贷款人的审计意见书。(三)美国公司治理模式1、各有关当事人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股东:在美国,根据法律规定,董事会只对股东负责,而不向其它当事人(职工、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社区公众等)负责。近来,为了防止敌意收购,许多地方允许董事在决策中考虑股东以外的其它当事人的利益。因此,股东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通过提案投票过程发挥作用,任何股东都可以向股东大会提出建议,其建议涉及企业治理的有:董事会中大部分董事应是非执行董事、撤消反垄断措施、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董事长与CEO分离等等。由于股票分散化,因此,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治理影响较大,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共同基金、公共退休基金、私营退休基金、保险公司等,目前,有一些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较多地参与到其持股公司的治理事项中。★职工:在美国,职工代表进行董事会的现象很少,原因是为了避免工会与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削弱代表职工利益的能力。但是,劳工组织一直在积极地提出建议,供股东会参考。2、监督与管理★董事会的构成与运作:在美国,公众持股公司的董事会一般由7-13人组成,有些公司的董事会人数往往多于13人。作为董事,只对公司和股东负有忠诚职责和照管的职责,但其不必个人承担相关责任。至于董事会的日常工作,按照法律规定,可以授予各种委员会(如:审计、提名、道德规范、公共政策、执行、财务委员会等)执行,其作用是向董事会全体会议报告和提出建议,不能做出最后决策。公司的执行经理人员(包括CEO)常常被聘为董事,其任期由董事会确定。★非执行董事的作用:在美国,非执行董事一般由外部人员担任,75%的董事是非执行董事或外部董事。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决策的独立性,然而,由于非执行董事缺乏很强的管理意识,使得他们在公司决策上的权威性受到制约,因此,也使得公司的经营者掌握着对公司各种事情的控制权。★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作用:在美国,许多企业的董事长同时也是首席执行官(CEO),CEO具有很大的权力,是公司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通常,公司的战略计划由CEO与其它经营者共同制定后,再交由董事会批准。虽然CEO要接受董事会的监督,但董事会一般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管理,除非公司面临着严重危机。★外部审计:在美国的实际操作中,通常审计师由经营者选择,再由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批准,其职责是向受聘公司的股东提供独立审计报告;如果公司有审计委员会,则审计师事先必须就报告内容与审计委员会讨论。★内部审计:大多数美国公司都有一个内部审计机构,由内部审计师和人数不等的几个下属人员组成,内部审计师通常由经营者聘用,其职责有两类:一类是向CEO或公司的审计官报告;另一类是向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四)澳大利亚公司治理模式澳大利亚的公司治理与英美相似,董事会成员由股东选聘,任期时间为2-3年,具体由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成员大部分是外部董事,但一般都不是纯粹的独立董事。在澳大利亚,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较大,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拥有澳大利亚公司股份的至少2%-10%。大型机构投资者一般都进入所投资的公司董事会。而北美的机构投资者则较少进入所投资公司的董事会。在澳大利亚,工会的力量也很强大。任期较长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进入政界之前曾是工会领袖。因此,大多数与政府有关的公司以及一些大公司都有职工董事。在澳大利亚,由于市场较小,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的关系密切。机构投资者认为他们是公司的长期投资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公司经营者的影响是明显的。因此,公司很多决策往往是在正式年度会议已经做出。(五)新加坡公司治理模式新加坡公司治理的特点是,政府对国家几乎所有的工商业实施很强的控制,而政府公司治理进行干预主要是通过持股和进入董事会的形式实现的。新加坡通过三个主要的投资公司控制着政府的50家独资公司,进而对500多家公司实施控制。在新加坡,公司董事会的构成受政府的影响较大。政府通过其控股的公司向所投资的公司派遣董事,而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方向和决策的影响较大。但在日常事务方面,经营者的自由往往较大,只是在连续出现较差业绩时,董事会才会进行干预。在新加坡,由于大股东与政府有紧密联系,因此,政府作为很多公司的主要股东,扮演着股东与立法者的双重角色。尽管政府在公司股份中占主导地位,但政府并没有乱用权力,因为随着私有化的进行,政府在很多企业里很快成为小股东就是一个证明。同时,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政府从法律上采取了两个措施来加强小股东的权利:一是小股东在对经营者的行为不满时,可以代表公司提出诉讼;允许小股东提出提案,在年度股东会上进行表决。

三、几点启示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点启示:★由于国情不一,尤其是经济发展进程差别很大,在股权结构上不可能一样。所以,在我国,在强调规范股权结构的同时,更应从中国实际出发,发展我们自己的股权结构。★各国金融制度差异性决定了:美国不允许银行持有公司股份,而日本和德国则允许银行在他们的客户公司持股并代理小股东行使股东权益。这给我国的启示是:银行参股具有可比性,债转股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各国政府在经济发展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但各国做法的共同点是:尽可能地创造大环境,而不是参与公司的具体事务(包括企业规划)。这对于我国政府下一步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各国工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相差很大,如:德国工会积极参与企业治理,而美国工会则认为参与企业治理会影响他们对职工利益的保护。对此,如何发挥我国企业工会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均不同程度地受其它国家模式的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向国际惯例靠拢的行动吧!因为,世界经济趋同化不可避免,因此,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模式的探讨上更不应该违背国际大趋势。★财产权利在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分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产生的前提,没有财产权利的分割,也就无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本质上是一种财产权利分割的制度安排和组织设置,从根本上来说,一切财产权利都归股东所有,股东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将部分财产权利分割出来,托付给其它经济主体。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财产权利分割,这就产生了公司治理的不同模式。并没有一个处处适用的最优公司治理模式。★注重权利制衡,提高经营效率。上述各国公司治理一般奉行分权制衡的原则,有效控制各方权利,同时,又确保各方权利在一定范围内独立行使,互不干扰,从而提高经营效率。

第二章股东会的出资者所有权

公司制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资本所有者从经济活动的前台退居幕后,只是凭借股权行使出资者所有权,而将经营管理公司的权利移交给自己的托管人(董事会)和代理人(经理人)。在实践中,出资者所有权的界定和行使,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划分,公司产权内在矛盾的解决,都是现代公司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章的主题是股东的出资者所有权,主要内容如下:★出资者所有权的理论分析:在阐述两权分析概念的基础上,对出资者的所有权作一个理论分析。★出资者所有权的具体内容及行使方式:介绍股东大会的具体权利及议事规划。

第一节出资者所有权的理论分析一、两权分离与出资者进入企业在现代公司制企业,资本实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企业采取公司制的形式,使得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两权分离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两权分离有多种表述:★第一种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指的是资本的归属意义上的排他性的财产权利与实际运作资本的实物形态的分离。经营权包括对资本的占有、使用、支配、不改变其归属的处分权。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土地经营、封建制度下的出租土地,属于这种类型的分离。在我国最为典型的是承包经营。《企业法》第2条规定:“企业的财产属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权。企业对国家授予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化经营机制条例》第6条也规定:“企业经营权是指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第二种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这在货币资本或借贷资本与职能资本的关系中最为典型。资本的所有者是借贷资本家,拥有货币资本的所有权,但资本实际在职能资本家手中运用,职能资本家拥有资本的使用权。这里的使用权,实际包括了占有、支配权。马克思说:“货币资本家和生产资本家实际上互相对立,不仅在法律上有不同身份,而且在再生产中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或者说,在他们手中,同一资本实际上要通过双重的完全不同的运动。一个只是把资本贷出去,另一个则把资本用在生产上。”马克思认为,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经理,同时资本的所有者就转化为单纯的货币资本家,“而这个资本所有权这样一来现在就同现实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完全分离,正像这种职能在经理身上同资本所有权完全分离一样。”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不仅在借贷资本中表现得非常充分,当股份制出现后,这种分离就更明显。马克思说:“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第三种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指的是资本的归属意义上的所有权与实际执行资本职能控制资本的运营的分离。控制权不完全等同经营权,也超出了使用权,它指的是在资本的实际运作中起主导作用、决定资本运行方向的某种权利。如在公司中,如果是董事会主导型治理结构,那么资本控制权就在董事会;如果是经营人主导型治理结构,那么资本的控制权就在经理人。★第四种是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这正是现代公司制企业产权分割的具体分离形式,也是我们以下所在讨论的两权分离。在现代公司产生以前,随着借贷资本的出现,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时是使用权)的分离就已经出现了。马克思还认为,“资本的使用者,即使是用自有的资本从事经营,也具有双重身份,即资本的单纯所有者和资本的使用者;它的资本本身,就其提供的利润范畴来说,也分成资本所有权,即处在生产过程以外的、本身提供利息的资本,和处在生产过程以内的、由于在过程中活动而提供企业主收入的资本。”这里表明了如下观点:其一,资本的所有权和实际使用权是可以分离的,即使是用自有资本经营,也可以抽象出二者是分离的。其二,从所有权的角度看,在生产过程之外,凭借所有权获取利息收入;从使用权的角度看处在生产过程之中,得到的是企业主收入。在利润的分割中,资本本身凭借所有权获得利息收入,实际使用资本的职能资本家则获得企业主收入。“利润的一部分现在表现为一种规定上的资本应得的果实,表现为利息;利润的另一部分表现为相反规定上的资本的特有的果实,表现为企业主收入。一个单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果实,另一个表现为用资本单纯执行职能的果实,表现为处在过程中的资本的果实,或能动资本家所执行的职能的果实。”个体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直接在业主个人或合伙人的手中,也不存在资本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问题。而在现代公司企业,股东是大量而分散的,不可能每个人都行使财产的经营管理权,而公司法人又是一个集体概念,由众多的股东来经营管理公司是不可能的。现代公司的经营管理的复杂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有着专门经营管理能力的专家并集中权利来经营管理公司。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企业家,包括具有经营能力的董事和具有管理才能的经理人,由他们来行使公司法人财产权和委托代理权。于是公司制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就水到渠成了。随着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投资者也就是股东,似乎游离于公司经营之外,不仅个人投资的部分无法支配,所有投资者总体也无权经营公司资本。尤其是大量的中小股东自己关心的只是股票价格的涨落、红利的高低,对企业经营持漠视态度。资本的所有者对自己财产的使用情况并不关心,而只关心远离资本的经营的股市行情,这似乎是资本所有权的一种异化。那么出资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何种形式来进入企业呢?现代公司便选择了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那就是以公司股东会的形式来行使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的权利。为了保证股东会的意志得以实现,同时组成常设机构监事会,监督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活动,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实现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再就是出资者选择自己的信任托管人董事会来直接经营企业。董事会的主要成员本身就是股东,董事会按照同资者股东的意志行使经营决策权。

二、股东的责任与权利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是由股东出资组成。股东是指持有公司股权的出资者。凡投资入股的出资人自然成为公司的股东。股东的权利来自于投资,权利的大小以投资的多寡为依据。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还可以是政府(政府有时以机构法人的资格进行投资)。由于公司是独立的法人,股东要实现自己的意志、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可能以分散的个人来实现,必须通过合法的机构来实现。现代公司便采取了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形式实现股东意志、行使股东职权。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就是由全体出资人组成的机构,是一个会议体机构,即以股东例会形式行使出资者权利。(一)股东的责任出资者所有权的行使,以出资人的责任为前提。出资者的责任也就是股东的责任。★股东的责任首先是遵守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对出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均有约束力的公司制度。公司章程是由股东大会制订和通过的,股东必须遵守。★其次是缴足股金。股东投资是实现股权的物质保证,没有足够的股金,公司无法组建,法人财产无法形成。只有以出资为前提,承担有限责任。股东是公司资产的所有者,承担着公司的经营风险。一旦公司经营失败,其投资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最后是不得抽回投资的责任。出资者一旦将自己的资本以入股的形式注入公司,就形成公司法人资本,不得抽回,以保证法人财产的永续性。出资者可以通过出售股票的形式间接收回投资,但其结果在量上可能不对等。(二)股东的权利出资者所有权具体表现为资产受益、选择经营者和重大决策这三项权利。1、资产受益权这是财产权利的派生权利,出资者凭借出资额的多寡,相应享有由资产经营中所创造的经济收益的权利,也叫剩余索取权。公司出资者资产收益权包括:★确定分红的权利。股东按出资比例获取约利和股息收入。★公司解散时残余财产分配请求权以及按出资比例转让出资的优先权。2、选择经营者的权利为了确保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出资者需审慎选择经营管理者,行使公司重大人事决定权。★选举公司董事会组成人选。股东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股东可以根据出资额的大小选举公司董事,也具有被选为公司董事的权利。★选举公司监事会组成人选。股东按出资额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选举监事或被选为监事。★通过公司监事会对经营者管理者的监督,以及对经营管理绩效的评价来影响董事会和经理人的人选。3、重大决策权股东权利的核心是对公司的重大事项进行最终决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审议公司重大事项的投票权。如审议关于公司章程、出卖部分或全部财产的建议和财务报告、公司的合并和分立及解散等行使投票权。股东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知情权和监察权。股东对公司董事会、经理人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账簿文件具有阅览权,以及时了解和监督公司经营。★对公司的经营方向、投资方案等进行决策。股东行使权利须通过股东大会行使审议权和投票权。股东大会是由公司全体股东组成,决定公司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的最高权力机构。

第二节出资者所有权的具体内容及行使方式

一、股东大会的具体权利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股东大会审议并决定下列事项:(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2)决定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3)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4)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5)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6)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7)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8)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做出决议;(9)对公司发行债券做出决议;(10)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事项做出决议;(11)修改公司章程(12)审议代表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的提案;(13)审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应当由股东大会决定的其他事项。二、议事规则(一)一般规定(1)股东大会分为年度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年度股东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应于上一个会计年度完结之后的六个月之内举行。公司在上述期限内因故不能召开年度股东大会的,应当报告全体股东,说明原因并公告。(2)股东大会讨论和决定的事项,应当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确定,年度股东大会可以讨论《公司章程》规定的任何事项。(3)公司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应当在会议召开三十日以前以《公司法》规定的方式通知各股东。(4)年度股东大会和应股东或者监事会的要求提议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不得采取通讯表决方式;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下列事项时,不得采取通讯表决方式:★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公司债券;★公司的分立、合并、解散和清算;★公司章程的修改;★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任免;★变更募集资金投向;★需股东大会审议的关联交易;★需股东大会审议的收购或出售资产事项;★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公司章程》规定的不得通讯表决的其他事项。(5)公司董事会可以聘请国家公证机关公证员出席股东大会,对以下问题出具公证书:★股东大会的召集、召开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公司章程》;★验证出席会议人员资格的合法有效性;★验证年度股东大会提出新提案的股东的资格;★股东大会的表决程序是否合法有效;★应公司要求对其他问题出具的法律意见。(6)董事会发布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后,股东大会不得无故延期。公司因特殊原因必须延期召开股东大会的,应在原定股东大会召开日前至少五个工作日发布延期通知。董事会在延期召开通知中应说明原因并公布延期后的召开日期。(二)临时股东大会(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在事实发生之日起两个月以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董事人数不足《公司法》规定的法定最低人数,或者少于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人数时;★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时;★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书面请求时;★董事会认为必要时;★监事会提议召开时;★《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2)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有表决权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下称“提议股东”)或者监事会提议董事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时,应以书面形式向董事会提出会议议题和内容完整的提案。提议股东或者监事会应当保证提案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3)董事会在收到监事会的书面提议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发出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召开程序应符合本规则相关条款的规定。(4)对于提议股东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的书面提案,董事会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决定是否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应当在收到前述书面提议后十五日内反馈给提议股东。(5)董事会做出同意召开股东大会决定的,应当发出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通知中对原提案的变更应当征得提议股东的同意。通知发出后,董事会不得再提出新的提案,未征得提议股东的同意也不得再对股东大会召开的时间进行变更或推迟。(6)董事会认为提议股东的提案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应当做出不同意召开股东大会的决定,并将反馈意见通知提议股东。提议股东可在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放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或者自行发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7)提议股东决定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应当书面通知董事会。发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通知的内容应当符合以下规定:★提案内容不得增加新的内容,否则提议股东应按上述程序重新向董事会提出召开股东大会的请求;★会议地点应当为公司所在地。(8)对于提议股东决定自行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董事会及董事会秘书应切实履行职责。董事会应当保证会议的正常秩序,会议费用的合理开支由公司承担。会议召开程序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会议由董事会负责召集,董事会秘书必须出席会议,董事、监事应当出席会议;董事长负责主持会议,董事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副董事长或者其他董事主持;★董事会应当聘请国家公证机关公证员出席会议并按照本规则第十条的规定,出具公证书;★召开程序应当符合本规则相关条款的规定。(9)董事会未能指定董事主持股东大会的,提议股东主持;提议股东应当聘请国家公证机关公证员,按照本规则第十条的规定出具公证书,公证费用由提议股东自行承担;董事会秘书应切实履行职责,其余召开程序应当符合本规则相关条款的规定。(三)股东大会讨论的事项与提案(1)股东大会的提案是针对应当由股东大会讨论的事项所提出的具体议案,股东大会应当对具体的提案做出决议。(2)董事会在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中应列出本次股东大会讨论的事项,并将董事会提出的所有提案的内容充分披露。需要变更前次股东大会决议涉及的事项的,提案内容应当完整,不能只列出变更的内容。列入“其他事项”但未明确具体内容的,不得视为提案,股东大会不得进行表决。(3)会议通知发出后,董事会不得再提出会议通知中未列出事项的新提案,对原有提案的修改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的前十五天通知全体股东。否则,会议召开日期应当顺延,保证至少有十五天的间隔期。(4)年度股东大会,单独持有或者合并持有公司有表决权总数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或者监事会可以提出临时提案。临时提案如果属于董事会会议通知中未列出的新事项,提案人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十天将提案递交董事会并由董事会审核后通知全体股东。第一大股东提出新的分配提案时,应当在年度股东大会召开的前十天提交董事会并由董事会通知全体股东,不足十天的,第一大股东不得在本次年度股东大会提出新的分配提案。除此以外的提案,提案人可以提前将提案递交董事会并由董事会通知全体股东,也可以直接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提出。(5)对于前条所述的年度股东大会临时提案,董事会按以下原则对提案进行审核:★关联性。董事会对股东提案进行审核,对于股东提案涉及事项与公司有直接关系,并且不超出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股东大会职权范围的,应提交股东大会讨论。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提交股东大会讨论。如果董事会决定不将股东提案提交股东大会表决,应当在该次股东大会上进行解释和说明。★程序性。董事会可以对股东提议涉及的程序性问题做出决定。如将提案进行分拆或合并表决,需征得原提案人同意;原提案人不同意变更的,股东大会会议主持人可就程序性问题提请股东大会做出决定,并按照股东大会决定的程序进行讨论。(6)提出涉及投资、财产处置和收购兼并等提案的,应当充分说明该事项的详情,包括:涉及金额、价格(或计价方法)、资产的帐面值、对公司的影响、审批情况等。如果按照有关规定需进行资产评估、审计或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的,董事会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前至少五个工作日公布资产评估情况、审计结果或独立财务顾问报告。(7)董事会提出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提案的,应在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中说明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原因、新项目的概况及对公司未来的影响。(8)涉及公开发行股票等需要报送中国证监会核准的事项,应当作为专项提案提出。(9)董事会审议通过年度报告后,应当对利润分配方案做出决议,并作为年度股东大会的提案。董事会在提出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时,需详细说明转增原因,并披露。董事会在披露股份派送或资本公积转增方案时,应披露转送前后对比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以及对公司今后发展的影响。(10)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由董事会提出提案,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董事会提出解聘或不再续聘会计师事务所提案时,应当事先通知该会计师事务所,并向股东大会说明原因。会计师事务所有权向股东大会陈述意见。非会议期间,董事会因正当理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时,可临时聘请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但必须在下一次股东大会上追认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提出辞聘的,董事会应在下一次股东大会说明原因。辞聘的会计师事务所有责任以书面形式或派人出席股东大会,向股东大会说明公司有无不当。(四)股东大会的召开(1)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股东大会的严肃性和正常秩序,除出席会议的股东(或代理人)、董事、监事、董事会秘书、高级管理人员、聘任律师及董事会邀请的人员以外,公司有权依法拒绝其他人士入场,对于干扰股东大会秩序、寻衅滋事和侵犯其他股东合法权益的行为,公司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查处。(2)股东大会会议由董事会依法召集,由董事长主持。董事长因故不能履行职务时,由董事长指定副董事长或者其他董事主持;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均不能出席会议,董事长也未指定人选的,由董事会指定一名董事主持会议;董事会未指定会议主持人的,由出席会议的股东共同推举一名股东主持会议;如果因任何理由,股东无法主持会议,应当由出席会议的持有最多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或股东代理人)主持。(3)股东可以亲自出席股东大会,也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出席和表决。个人股东亲自出席会议的,应出示本人身份证和持股凭证;委托代理他人出席会议的,应出示本人身份证、代理委托书和持股凭证。法人股东应由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委托的代理人出席会议。法定代表人出席会议的,应出示本人身份证、能证明其具有法定代表人资格的有效证明和持股凭证;委托代理人出席会议的,代理人应出示本人身份证、法人股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依法出具的书面委托书和持股凭证。(4)投票代理委托书至少应当在有关会议召开前二十四小时备置于公司住所,或者召集会议的通知中指定的其他地方。委托书由委托人授权他人签署的,授权签署的授权书或者其他授权文件应当经过公证。经公证的授权委托书或者其他授权文件和投票代理委托书均需备置于公司住所或者召集会议的通知中指定的其他地方。委托人为法人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会、其他决策机构决议授权的人作为代表出席公司的股东会议。(5)股东大会决议分为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股东大会做出普通决议,应当由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包括股东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二分之一以上通过。股东大会做出特别决议,应当由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包括股东代理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下列事项由股东大会以普通决议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工作报告;★董事会拟定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任免及其报酬和支付方法;★公司年度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公司年度报告;★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应当以特别决议通过以外的其他事项。下列事项由股东大会以特别决议通过:★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公司债券;★公司的分立、合并、解散和清算;★公司章程的修改;★回购本公司的股份;★公司章程规定和股东大会以普通决议认定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需要以特别决议通过的其他事项。(6)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会应当就前次年度股东大会以来股东大会决议中应由董事会办理的各事项的执行情况向股东大会做出报告并公告。(7)在年度股东大会上,监事会应宣读有关公司过去一年的监督专项报告,内容包括:★公司财务的检查情况;★董事、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的尽职情况及对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监事会认为应当向股东大会报告的其他重大事件。监事会认为必要时,还可以对股东大会审议的提案出具意见,并提交独立报告。(8)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出具解释性说明、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公司董事会应当将导致会计师出具上述意见的有关事项及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影响向股东大会做出说明。如果该事项对利润有直接影响,公司董事会应当根据孰低原则确定利润分配预案或者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9)股东大会对所有列入议事日程的提案应当进行逐项表决,不得以任何理由搁置或不予表决。年度股东大会对同一事项有不同提案的,应以提案提出的时间顺序进行表决,对事项做出决议。(10)临时股东大会不得对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中未列明的事项进行表决。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知中列明的提案内容时,对涉及本规则第九条所列事项的提案内容不得进行变更;任何变更都应视为另一个新的提案,不得在本次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11)股东大会就关联交易进行表决时,涉及关联交易的各股东,应当回避表决;与关联股东存在投资、管理、委托关系的股东亦应当回避表决;与关联股东的高级管理人员存在关系密切家庭成员关系的股东及股东代理人亦应当回避表决。上述股东所持表决权不应计入有效表决权的股份总数。(12)股东大会审议董事、监事选举的提案,应当对每一个董事、监事候选人逐个进行表决。改选董事、监事提案获得通过的,新任董事、监事在会议结束之后立即就任。(13)公司股份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期间停止转让。公司董事会应当保证股东大会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连续举行,直至形成最终决议。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异常原因导致股东大会不能正常召开或未能做出任何决议的,公司董事会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召开股东大会。(14)会议提案未获通过,或者本次股东大会变更前次股东大会决议的,董事会应在股份股东大会决议披露中做出说明。(15)股东大会各项决议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忠实履行职责,保证决议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不得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述。股东大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16)股东大会决议文件应注明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所持(代理)股份总数及占公司有表决权总股份的比例,表决方式以及每项提案表决结果。对股东提案做出的决议,应列明提案股东的姓名或名称、持股比例和提案内容。(17)利润分配方案、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经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后,公司董事会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后两个月内完成股利(或股份)的派发(或转增)事项。(18)股东参加股东大会,依法享有发言权、质询权、表决权等各项权利。(19)股东要求在股东大会发言,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前两天向董事会秘书登记。发言顺序亦按其持股数多的在先。在股东大会召开的过程中,股东临时要求发言或就有关问题提出质询的,应当先向董事会秘书报名,经大会主持人许可,始得发言或提出问题。(20)除涉及公司商业秘密不能在股东大会上公开外,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应当认真负责、有针对性地回答股东提出的问题。(21)股东大会采取记名方式投票表决。(22)每一审议事项的表决投票,应当至少有两名股东代表和一名监事参加清点,并由清点人代表当场公布表决结果。会议主持人根据表决结果决定股东大会的决议是否通过,并应当在会议上宣布表决结果。决议的表决结果载入会议记录。会议主持人如果对提交表决的决议结果有任何怀疑,可以对所投票数进行点算;如果会议主持人未进行点票,出席会议的股东或股东代理人对会议主持人宣布结果有异议的,有权在宣布表决结果后立即要求点票,会议主持人应当即时点票。(23)公司股东大会应建立会议记录制度,对股东大会会议的议程和决议事项做出书面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出席股东大会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数,占公司总股份的比例;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主持人姓名、会议议程;各发言人对每个审议事项的发言要点;每一表决事项的表决结果;股东的质询意见、建议及董事会、监事会的答复或说明等内容;股东大会认为和公司章程规定以应当载入会议记录的其他内容。股东大会记录由出席会议的董事和记录员签名,并作为公司档案由董事会秘书保存。(24)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应当认真地履行其法定义务,不得侵犯其他股东的权益,不得扰乱大会的正常程序或会议秩序。(25)股东大会决议事项须向全体股东披露,该等信息披露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办理。第三章董事会的法人财产权

在现代公司治理中,董事会是起关键作用的。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具体运作就掌握在董事会手中。董事会凭借法人财产权所行使的经营决策权是公司权利的核心。尽管股东会享有公司重大事务的最终决定权,但不参与公司法人资产的经营决策和具体运作,股东会超脱于公司经营之外,而董事会却直接承担了公司法人资产的经营,是公司法人财产权的主体;董事会又是连接出资者和经理人的桥梁,是公司经济活动的统帅部。因此,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是建立一个规范而富有效率的公司董事会。本章的主题是董事会的法人财产权,主要内容如下:★董事会法人财产权的理论分析:阐述法人财产权的内容及行使主体,明确董事会是法人财产权的主体。★法人财产权的具体内容及行使方式:介绍董事会的具体职权及其行使方式。

第一节董事会法人财产权的理论分析一、董事会是法人财产权的主体企业法人首先得拥有法人财产。企业法人财产,是由出资者向企业注入的资本及其增值和企业在经营期间负债所形成的财产,是企业法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基础。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企业在续存期间对全部法人财产享有以其名义独立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法人财产权虽来自于投资人的出资,在公司终结时须将残余财产归还投资人,但在公司续存期间却是独立的所有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法人财产为公司法人直接实际地占有。占有是指人们直接掌握、实际控制和具体管理财产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占有的主体是财产所有权的主体,法律所确定的占有权是来源于所有权并从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一项权利,它的行使是符合法律的规定并且和所有人的意志是一致的。这里的占有也是排他的,占有只能有一个主体。只有一个独立的主体,占有权能可能是完整的。占有是能动的、自主的,是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占有。“实际的占有,从一开始就不是发生在对这些条件的想象关系中,而是发生在对这些条件能动的、现实的关系中,也就是实际把这些条件变为自己的主体活动的条件。”★法人财产为公司法人所直接使用。使用是指人们有目的的改变、利用财产的关系。公司法人对所占有的财产进行有效的利用,使之发挥效能,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这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财产的权利就是使用权。★公司法人享有收益权。出资者的收益权是凭借资本获取收益的权利,公司法人的收益权是指运用财产并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的权利。公司资产运用的收益实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股息、红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另一部分以公积金的形式转为公司内部资本,如果说股息和红利是股权的实现形式,公积金便是法人财产权的实现形式。因此,公司的收益权一分为二,分别归入出资者和法人。而支薪经理人和职工无收益权,只获取薪金收入。★法人财产由公司法人自主处置。在市场经济中,对公司资产的处分权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应有的权利,公司法人在公司经营活动中,不必征得股东的同意就可以自主安排生产要素的配置,并对劳动产品进行处分。从以上法人财产权的四项权能来看,公司法人财产权是独立于出资者所有权之外的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完整的权利。到底谁拥有法人财产权?这个看似明确的问题却不得不在此讨论清楚。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股东拥有法人财产权,一种是公司拥有法人财产权,而公司的法人财产权由董事会所掌握。我们认为,董事会是公司法人权利机构和法人代表机构。企业法人财产权的主体是公司董事会,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因此,在公司制企业,公司拥人法人财产权,具体由公司董事会来行使。出资者,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或其他法人股东,都不拥有法人财产权,只拥有出资者所有权。而出资者所有权介入公司是通过股东会的会议形式来进行,由于股东会是会议体形式,再加上现代公司制衡机制的要求,公司董事会才是公司的法人代表机构,董事长才是法定代表人,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在董事会才落到了实处。按照各国通行的原则,法人财产权的主体是公司董事会。董事会是由两个以上董事组成的,由股东会授权的拥有独立法人权利的公司经营决策机构。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董事会能对公司的业务方针、经营范围和规模、投资方向和项目、经理人的选择以及其他关系到企业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董事有权代表公司进行活动,但其权利的行使必须要通过董事会才合法有效。

二、董事会的类型和特点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的董事组成的。董事会一经股东会选举产生,就与股东会形成信任托管关系,股东会把直接经营管理公司的权力委托给董事会,而董事会作为受托人受股东会的委托经营公司法人财产。公司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设置董事会。从各国的公司管理机构设置情况看,有两种作法:一是单轨制,即公司只设立董事会为唯一的管理机构;另一是双轨制,公司同时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共同管理公司的业务。在我国,董事会是经营决策机构,也可以说是公司管理机构,监事会只是监督机构,这是另一种双轨制。董事会由股东选举的董事组成。由股东来选举董事,就决定了董事代表股东的意志,从而使公司的经营目标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内管理公司业务,对外以公司名义从事活动。根据国际上现代公司的发展状况,可将董事会概括为受托型董事会、监督型董事会和决策型董事会,不同的董事会模式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受托型董事会。以受托为特征的董事会对公司财产的责任心最强,对公司战略的介入程度较高。董事会作为受托人在经营公司财产时主要是对股东负责,此外,也对社会负责。因此,受托人有责任确保公司在开展业务时能够增加公司的财产,至少要避免减少财产。这一作用还意味着,受托人有责任对公司确定的业务以及如何顺利地开展业务做出评估。他们对公司战略的提出、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参与程度不高,但监督程度较高,对战略实施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监督型董事会。董事会主要充当公司财产的监督人,董事会在确立监督机制方面采取很积极的态度,在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对与公司经营相关的一系列方面进行监督,并进行较为具体的检查。监督往往意味着事后的行为,并以事后评估为条件。一般来说,监督型董事会对公司战略的提出、方案的选择和实施不大参与,监督程度最高,参与战略实施结果的评估较高。监督型董事会在德国尤为突出,其监督董事会的权力地位位于管理董事会之上,而且与一般监督型董事会不同的是对公司战略一开始就全面介入。★决策型董事会。董事会在决定公司业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董事会通过主动、积极的收集大量信息,做出高质量的业务决策,具体由经理人实施经营管理活动。决策型董事会对公司战略的提出、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参与程度较高,监督程度也较高,并对战略实施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在公司战略中的作用发挥得最多。西方现代公司较通行的是决策型董事会制度。我国的公司董事会基本也是按照决策型董事会的模式去操作。

第二节法人财产权的具体内容及行使方式一、董事会的组成★董事会成员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设董事长一名,董事长由董事担任,以全部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或罢免,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董事在任期届满前,股东大会不得无故解除其职务。★董事会设董事会秘书一人,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设公司发展规划委员会、公司投资决策咨询委员会、公司预决算管理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作为董事会决策的支持机构。

二、董事会的职权(1)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2)执行股东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3)审议公司发展规划、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4)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5)制定利润分配方案及弥补亏损方案;(6)制订公司增、减注册资本、发行债券或其他有价证券及上市方案;(7)拟定公司重大收购、回购本公司股票的方案;(8)拟定公司的合并、分立和解散方案;(9)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决定公司的风险投资、资产抵押及其他担保事项;(10)审定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和分配方案;(11)审定公司有关职工福利、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方案;(12)审定公司内部改革方案;(13)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14)制订或审定公司董事会工作条例、总经理工作条例、公开信息披露管理制度、预、(15)决算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等基本管理制度;(16)聘任或解聘公司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根据总经理提名,聘任或解聘公司副总经理、总经济师、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并决定其报酬和奖惩事项;(17)制订公司章程修改方案;(18)管理公司信息披露事项;(19)向股东大会提请聘请或更换为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20)聘请公司财务、法律顾问;(21)听取公司总经理的工作汇报并检查总经理的工作;(22)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以及股东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三、董事会责任(1)董事会应当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法规,遵守公司章程,维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公司和职工的利益。(2)董事会应当遵循《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接受监事会的合法监督,保证公司各股东的利益。(3)董事会应当通过忠实履行职责,充分行使职权,运用正确的决策,确保公司资产的不断增值和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发展。(4)董事会应当保证公司的商业行为符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的要求,商业活动不超越营业执照规定的范围。(5)董事会应当确定其运用公司资产所做出的风险投资权限,建立严格的审查和决策程序,重大投资项目应当组织有关专家、专业人员进行评审,并报股东大会批准。(6)董事会应当确保所披露之公开信息的内容真实、完整、准确和及时,确保所披露信息文件的内容与格式符合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7)董事会应当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出具的有保留意见或者无保留意见但有解释性说明段的审计报告向股东大会做出说明。(8)董事会应当就研究决定有关生产经营、体制改革、重大规章制度制定、职工工资、福利、安全生产以及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问题,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9)董事会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财产遭受损失、投资者权益受到严重侵犯或在职工中造成恶劣影响的,董事会应当承担责任。(10)董事会在行使职权时,下列问题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决定:

公司经营方针、发展规划和较大的中、长期投资计划;

公司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及弥补亏损方案;

公司增、减注册资本、回购本公司股票、发行债券或其他有价证券及上市方案;

公司合并,分立和解散方案;

公司章程的修改方案;

更换董事的建议、董事的报酬事项;

董事会报告;

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

代表公司发行在外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的提案;

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应当由股东大会决定的其他事项;

董事会认为必须由股东大会决定的事项。

四、董事会议事规则(1)董事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每次会议应于召开十日前通知全体董事。(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董事长应在15个工作日内召开临时董事会会议:

董事长认为必要时;

三分之一以上董事联名提议时;

监事会提议时;

总经理提议时。(3)召开董事会议前,董事长和其他提议人士应将提议及会议议程通知董事会秘书处。秘书处在会议召开的十日前,将会议的议程通知董事,在会议召开五日前抄送监事会主席。董事会会议通知包括以下内容:会议日期和地点;会议期限;事由及议题;发出通知的日期。(4)董事会会议必须由二分之一以上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每一董事享有一票表决权。(5)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和主持,当董事长因故不能出席时,由董事长指定副董事长主持。(6)董事应亲自出席董事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董事会,委托书中应载明授权范围和对董事会讨论事项的表决意见;如委托书未载明授权范围和表决意见,则受委托的董事以被委托董事名义所作的行为视为被委托董事的行为。(7)作为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