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初探_第1页
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初探_第2页
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初探_第3页
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初探_第4页
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初探主要内容: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法制建设的现状和缺乏;美国、日本、巴西气象灾害应急法制现状;加快我国气象灾害应急法制建设的目标、原那么、重点、具体步骤。一、引言二、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法制现状三、局部国家气象应急法制现状四、加快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法制建设目录一、引言目前,我国已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有关文件111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31个省份制定了本地区的总体预案。我国应急法律体系已根本形成,但占造成每年自然灾害损失70%以上的气象灾害,其应急管理法制尚未完善。二、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法制现状。目前与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方法?、?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方法?等。31个省、市、自治区都制定了当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实施方法或气象条例〔方法〕,目前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均对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均包含有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内容。中国气象局先后出台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实施方法?和?国家核应急气象保障预案?,与卫生部联合制定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高温中暑应急预案?等预案和预警方法。序号省份类别序号省份类别序号省份类别1湖北气象灾害12黑龙江气象灾害23上海公共事件

2江西气象灾害13广东气象灾害24贵州公共事件

3重庆气象灾害14山西气象灾害25河南公共事件

4浙江气象灾害15吉林自然灾害26云南公共事件

5江苏气象灾害16湖南自然灾害27四川公共事件

6内蒙气象灾害17广西自然灾害28北京公共事件

7青海气象灾害18安徽自然灾害29天津公共事件

8山东气象灾害19陕西自然灾害30河北公共事件

9辽宁气象灾害20海南自然灾害31新疆公共事件

10甘肃气象灾害21福建自然灾害11宁夏气象灾害22西藏公共事件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类别表三、局部国家气象应急法制现状美国建有较为完备的包括气象灾害在内的灾害防御法律、法规体系,有?美国联邦灾害紧急救援法案?、?防洪法?、?灾害救助法?、?洪水灾害防御法?、?联邦灾害法?、?沿海区域管理法?等一系列有关气象灾害的法律、法规。?美国联邦灾害紧急救援法案?以法律形式定义了美国气象等灾害紧急救援的根本原那么,救助范围和形式,政府各部门、部队、社会组织、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为防御气象灾害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日本对包括气象灾害在内的各种自然灾害建立有一整套完善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1998年4月28公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气候变化专门法律?气候变暖对策法?,还制定了?防洪法?、?森林法?、?气象业务法?、?灾害资助法?、?海岸法?、?灾害对策根本法?等与预防、减轻气象灾害有关的法律。巴西政府公布了?环境法?、?森林法?、?亚马孙地区生态保护法?等与气象灾害有关的法律、法规,还建立健全包括气象灾害在内的灾害应急系统,灾害管理网络和以民众为根底的灾害防御网,进行综合灾害治理。四、加快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法制建设

1.建设目标。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新形势下,把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按照宪政和行政法治的要求完善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标准,更有效地调整紧急情况下的各种社会关系,稳健地维护我国经济社会开展和人权保障所需的法律秩序,确保公民权利(特别是根本权利)获得更有效的法律保护,公共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能够更有效地依法行使,二者能够兼顾协调持续开展。2.建设原那么。在我国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法制建设除了要遵循一般应急法制建设的普遍原那么外,还应重点遵循以下几个原那么:科学原那么。与地震预报等预测科学相比,气象已是一门相当成熟的科学,目前已经能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预报。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决定了突发气象灾害应急法制建设必须紧密围绕科学的原那么,充分利用目前的气象科学技术,着重强调对灾害的监测、预报;注重加强预报、监测台站、网点建设,把应对突发气象灾害建立在科学预报的根底上。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抗救相结合的原那么。突发气象灾害应对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灾害的预防准备、灾害应急和灾后重建。预防准备是应对突发气象灾害最重要的阶段。相关研究说明,在预防上投入一元钱,能够减少相当于7元钱的经济损失,做好预防准备阶段的工作能明显减少突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灾害应急和灾害重建工作的压力。重视预警的原那么。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虽已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但因“气象防灾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使得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难以及时的传递到相关公众的手中,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问题。重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原那么。目前我国一些工程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缺乏,如经常发生的因暴雨造成城市交通瘫痪的问题,多半是城市排水、道路等设施对突发气象灾害因素考虑缺乏,致使城市排水不畅,引发交通问题。3.建设重点。首先应当制定国家层面上专门防范突然气象灾害的法律,根据不同气象灾害应急的特点,制定修订防台风、暴雨等方面的防暴雨台风条例、防雷电方面的雷电防护条例以及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方面条例,气象灾害救助条例等法规。各省份根据本地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特点,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形成以法律为主体,由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组成的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配套完备的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其次要建立联防协作机制,加强统一规划和政策协调。国家应当组织制定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总体规划,并将其规划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开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使经济建设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协调开展,同时建立部门联防、协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共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资源优势,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使突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的最低限度。建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由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分级、分部门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管理体制和机制,同时着力提高社会公众应对突发气象灾害和相关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公民在突发气象灾害应急中的作用,从而构建政府领导、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系统。4.具体措施。首先,应尽快出台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从法律层面促进气象灾害应急部门联动。其次,要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