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8.哪杯水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科学-8.哪杯水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科学-8.哪杯水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科学-8.哪杯水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科学-8.哪杯水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哪杯水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哪杯水多》是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的内容,本单元共6课,“哪杯水多”一课排在本单元的第5课。本课是结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较液体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觉有时会出现错觉,所以为了精确地测量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形状不同而且水位也不同的瓶子,用比较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验证比较、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其次是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多少的玻璃仪器之一,在以后的科学课上要经常用到。教材用图片、文字提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教材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编排意图是:要求学生尝试着把所学到的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在本课中综合运用,并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进一步认识到运用工具测量比运用感官观察更准确。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科学探究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

学生在本单元的前四课已学习了感官观察、工具观察、科学分类等基本科学探究方法,所以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把本课重点设立为“如何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方案来探究哪杯水多”,以帮助学生把已学知识和方法能在本课灵活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储备。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测量比用感官观察更准确。(二)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能设计与众不同的方案验证自己的观点,通知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三)情感目标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验测量的科学方法及其准确性,培养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究,在探究中受到科学启蒙教育。四、教学要点分析(一)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二)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五、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锥形瓶、集气瓶、量筒、滴管各18个,小玻璃杯12个,大玻璃杯6个,量杯1个,弹簧秤6个,塑料袋6只,不同规格的量筒4个,实验记录单,教学课件。(二)学生准备每组一把尺子,一支笔、一块抹布。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会有许多的比较,谁比谁高,谁比谁跑得快,那棵树最高。今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哪杯水多?(板书:8、哪杯水多)请看大屏幕:1.首先出示两杯水(杯子相同,水位不同),然后让学生观察回答哪杯水多?哪杯水少?2.学生观察回答。3.再出示两杯水(水位相同,粗细不同)让学生观察,哪杯水多?并说出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总结出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4.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有两杯水,杯子不同,水位也不同,让学生再来猜一猜哪杯水多?5.学生猜测,说出理由。【设计意图】作为猜想的表达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可能列举所有可能性,但是尝试尽量让学生说出所有可能性。(二)小组分工,自主合作探究1.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答案?哪种猜想正确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方案一:分别把两杯水倒进同一个杯子,用尺子测量高度,哪杯水的水位高,哪杯水就多。方案二:分别把两杯水倒进两个相同的杯子,用尺子测量,那杯水的水位高,哪杯水就多。方案三:把两杯水装进塑料袋,用弹簧秤称重,就能知道哪杯水多。4.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5.教师给每组准备好了仪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倒水时不要洒了、选择适当的材料、合理分工,不要把水弄混了等,特别是在合作实验时,不能争抢,要团结合作,讲规则,有序进行,强调记录结果。)6.汇报结果,畅谈反思。【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探究意识得到培养。(三)认识量筒,学会测量1.大家用了各种方法来描述具体多了多少水,但是你们的标准或者单位统一吗?(不)能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比较呢?看来这个问题难住大家了。要想知道多多少仅靠我们的眼睛是看不出来的,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板书:量筒)2.认识量筒,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毫升”做单位,用“ml”表示。在黑板上画两种不同分度值的量筒,讲解量筒的刻度、单位、最大量程、每一小格所代表的量(分度值)。(板书:毫升、ml、量程、分度值)3.课件展示量筒的使用方法。(介绍滴管及使用方法)4.教师演示实验方法。5.让学生用量筒测量50毫升的水。第一步:用左手拿量筒,先在量筒上找到50毫升的位置,用拇指固定,用右手拿烧杯倒水,要倒入少于50毫升的水;第二步:快到刻度的时候改用滴管滴加;第三步:读数(视线平,看凹处),记录数据。【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意识,合作意识,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有了第一次测量的经验,再让学生用量筒进行测量桌上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并把测量的数字填在实验记录纸上。学生测量出1号杯的水、2号杯的水各有多少毫升,最后比较出多的比少的多多少毫升。【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认识量筒、使用量筒,学生学会了用量筒测量的方法,知道了用量筒测量比用眼睛观察更准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精神。2.介绍量杯。刚才我们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出每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在实验室里还有许多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如雨量器、量杯、烧杯、针管等),今天老师还带来量杯(展示),它的使用方法和量筒一样的。3.认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测量液体的工具。那么,除了这些实验室里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学生会说家里的水表、针管、奶瓶、杯子、药瓶)。4.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量杯。大家知道的真不少。既然测量液体的体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这么广泛,大家想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测量工具?(展示自己制作的量杯),请同学们课后研究研究,准备好制作材料,利用课余做一个量杯,可以用它来测一测自己喝的一杯水到底有多少毫升?自己一天到底能喝多少毫升水?下节课的时候请同学们带来展示一下,看谁制作的量杯有准确,又美观!【设计意图】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有利于训练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探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外生活才是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五)课堂达标:1.要准确地测量水的多少,就要用到()。它是测量()的工具,一般用()作单位,用()表示。用它测量时视线要和()相平。2.下面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2)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0毫升。(3)使用仪器测量比感官更准确。(4)量杯也是测量液体的工具。【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检查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情况。板书设计哪杯水多测量量筒毫升ml画一个分度值1ml的量筒量程分度值画一个分度值2ml的量筒量程分度值《哪杯水多》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科学探究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

学生在本单元的前四课已学习了感官观察、工具观察、科学分类等基本科学探究方法,所以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把本课重点设立为“如何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方案来探究哪杯水多”,以帮助学生把已学知识和方法能在本课灵活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储备。《哪杯水多》效果分析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设计教案并创造出各种条件,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实现了学生在课堂里的主动学习。这节课中主要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探究哪杯水多?二是探究多多少?两个活动都由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合作交流,共同分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课堂的整个过程都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找到科学知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哪杯水多》教材分析《哪杯水多》是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的内容,本单元共6课,“哪杯水多”一课排在本单元的第5课。本课是结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较液体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觉有时会出现错觉,所以为了精确地测量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形状不同而且水位也不同的瓶子,用比较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验证比较、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其次是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多少的玻璃仪器之一,在以后的科学课上要经常用到。教材用图片、文字提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教材集中体现“科学探究”方法理念的单元。编排意图是:要求学生尝试着把所学到的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在本课中综合运用,并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进一步认识到运用工具测量比运用感官观察更准确。《哪杯水多》课堂达标1.要准确地测量水的多少,就要用到()。它是测量()的工具,一般用()作单位,用()表示。用它测量时视线要和()相平。2.下面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2)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0毫升。(3)使用仪器测量比感官更准确。(4)量杯也是测量液体的工具。《哪杯水多》课后反思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掌握比较液体多少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适度、适当、适时地使用多媒体,图片,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创设问题情景,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的信息量,既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引导他们学会了方法。把科学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课堂充满科学性、趣味性、主动性。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观察、搜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多元化评价、拓展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猜想“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和实验验证“三瓶水究竟那瓶水多,多多少?”上。我感到学生大胆猜想的确是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为后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判断结论奠定了基础。当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后,个个体验成功,人人充满欢乐,既亲历了探究的过程,又体会了探究的乐趣。本课教学设计成功的另一点体会是:教师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重点设计怎样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指导学生去重复探究过程。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融洽,按照“猜想方法──实验过程──认识量筒”三个层次,使学生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一节课的成功尽写在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上。在教学过程中,有个别细节处,总觉得处理得不够理想:一是学生猜想出的方法很多,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要求他们选择其中几种进行实验,但他们大多选择的是几种相同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并未验证。二是部分学生思维受限于课堂,还是重知识技能,不敢放的太开,影响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这些都需要我今后教学中进一步领悟课程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