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之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_第1页
化工安全之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_第2页
化工安全之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_第3页
化工安全之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_第4页
化工安全之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第一节安全系统工程简述第二节系统危险性分析第三节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第四节火灾爆炸危险分析及其应用

-------《化工安全技术》1第一节安全系统工程简述

1.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前提,对系统的功能、操作、环境、可靠性等经济技术指标以及系统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分析和测定。安全系统工程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中心,以检查、测定和评价为重点,按系统分析、安全评价和系统综合三个基本程序展开。2

系统分析的程序,方法和内容如下:(1)把所研究的生产过程和作业形式作为一个整体,确定安全设想和预定的目标;(2)把工艺过程和作业形式分成几个部分和环节,绘制流程图;(3)应用数学模型和图表形式以及有关符号,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抽象化,并将因果关系、层次及逻辑结构用方框或流线图表示出来,也就是将系统变换为图像模型;(4)分析系统的现状及其组成部分,测定与诊断可能发生的故障、危险及其灾难性后果,分析并确定导致危险的各个事件的发生条件及其相互关系。32.安全评价安全评价包括对物质、机械装置、工艺过程及人机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内容主要有:(1)确定适用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安全标淮;(2)依据既定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系统进行客观的、定性或定量的评价,结合效益、费用、可靠性、危险度等指标及经验数据,求出系统的最优方案和最佳工作条件;(3)在技术上不可能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时,应对计划和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反复评价,以达到符合最优化和安全标准为目的。43.系统综合

系统综合是在系统分析与安全评价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的控制和消除危险的措施,内容包括:(1)对已建立的系统形式、潜在的危险程度及可能的事故损失进行验证,提出检查与测定方式,制定安全技术规程和规定,确定对危险性物料、装置及废弃物的处理措施;5(2)根据安全分析评价的结果.研究并改进控制系统,从而控制危险,以保证系统安全;(3)采取管理、教育和技术等综合措施,对工艺流程、设备、安全装置及设施、预防及处理事故方案、安全组织与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和检查测定,以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危险,避免各类事故。6第二节系统危险性分析

一、危险性及其表示方法1.危险性

指对于人身和财产造成危害和损失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险性本身含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7原因: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因素是随机的;危险的程度也是难以确定的;同装置运行可靠性有关的故障数据资料还不完备,对于系统危险性的判定还不能提供充分的数据依据;对于危险性,应探求用定量的方法加以表述,即确定危险性的尺度。82.表示方法(1)危险率

事故频率与损失严重度的乘积称为危险率或风险率,可表示为:事故频率:根据经验和统计,得出的一定的时间内危险性可能导致事故的次数;损失严重度:一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值。9(2)死亡概率:10死亡概率在10-3数量级的产业或部门,与人的自然死亡概率相当,操作危险性极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改进;死亡概率在10-4数量级的产业或部门,其操作为中等程度危险,应采取改进措施;死亡概率在10-5数量级的产业或部门和游泳或煤气中毒属同一数量级,人们对此比较关心,也愿采取措施加以预防;11死亡概率在10-6数量级的产业或部门,相当地震或天灾的死亡概率,人们并不担心这类事故的发生;死亡概率在10-7~10-8数量级的产业或部门,相当于陨石坠落伤人,没有人愿为此投资加以预防。

12二、危险性分析的基本要素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原因来自于人、物、环三个方面。为了预防灾难性的事故的发生,就应当从消除事故主要原因着手,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预测。

1.物的原因

设备、装置结构不良,强度较低,磨损和恶化;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及火灾爆炸危险性物质;安全装置及防护器具的缺陷等因素;132.人的原因误判断、误操作;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精神不集中、疲劳及身体缺陷等。所谓误操作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作业人员在操作或处理异常情况时,对情况的识别、判断和行动上严重失误。在危险性大的生产作业中,保持作业人员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避免事故的重要环节。143.环境条件主要是作业环境中的照明、色彩、温度、湿度、通风、噪声、振动以及由于邻近的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弥散等所形成的次生灾害。

15三、危险性分析的步骤和方法1.分析步骤(1)危险性辨识。通过以往的事故经验,或对系统进行解剖,或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把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辨识出来;(2)找出危险性导致事故的概率及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3)一般以以往的经验或数据为依据,确定可接受的危险率指标;16(4)将计算出的危险率与可接受的危险率指标比较,确定系统的危险性水平;(5)对危险性高的系统,找出其主要危险性并进一步分析,寻求降低危险性的途径,将危险率控制在可接受的指标之内。

172.分析方法(1)检查表;(2)危险预先分析;(3)可操作性研究;(4)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5)道化学公司化工装置评价法;(6)事故树分析;(7)事件树分析;

18第三节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是一种归纳分析方法,用于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分析。尤其是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提出所有可能发生的故障,分析故障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判明其对系统的影响和发生的概率等。这种方法通常分为两部分,即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和致命度分析。

。19一、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是采用系统分割的方法,根据需要把系统分割成子系统或进一步分割成元件。首先逐个分析元件可能发生的故障和故障类型,进而分析故障对子系统乃至整个系统的影响,最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201.故障类型故障是指元件、子系统、系统在运行时不能完成设计规定的功能。并不是所有故障对系统都有影响,只是其中有些故障会影响系统任务的完成或造成事故损失。元件发生故障时,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因而呈现不同的故障类型。不同故障类型所引起的子系统或系统障碍有很大不同,因而在研究处理措施时应按轻重缓急区别对待。21(1)简单划分法

几种故障类型分级方法等级影响程度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一级致命性死亡或系统损坏二级严重性严重伤害、严重职业病或系统损坏三级临界性轻伤、轻重职业病或次要系统损坏四级可忽略性无伤害、职业病和系统受损22(2)评点法评点法从几个方面来考虑故障对系统的影响程度,用一定的点数表示程度的大小,通过计算求出故障等级。利用下式求评点数,即

式中:CS——总评点数,0<CS<10;

Ci——因素系数,0<Ci<10。23评点因素一般考虑以下五个方面:故障影响大小;对系统影响的程度故障发生的频率;防止故障的难易;是否新设计的工艺。24(3)风险率矩阵评价法将故障发生可能性和故障发生后引起的后果综合考虑后会得出比较准确的衡量标准,称为风险率(也称危险度),它是在考虑故障发生概率和严重度两方面基础上的综合评价。a.严重度

指故障类型对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它分为四个等级:低的、主要的、关键的、灾难性的。b.故障概率

指在特定的时间,故障类型所出现的次数。单个故障类型的概率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确定。252.可靠性框图(略)对于复杂的系统,为了说明子系统之间功能的传输情况,可以用可靠性框图表示系统的状况。从可靠件框图中可以明确地看出系统、子系统和元件之间的层次关系,系统以及子系统间的功能输入和输出、连接方式。26可靠性框图和流程图或设备布置图不同,它只是表示系统与子系统间功能流动情况,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风险度大的子系统进行深入分析,问题不大的则可放置一边,可靠性框图的各层次要进行编码,以便和制表的项目编码相对应。273.制表

制表是FMEA方法的特点之一。为了表格便于编码、分类、查阅、保存,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拟出表格,但其基本内容相似。284.分析步骤1)明确系统本身的情况和目的

2)确定分析程度和水平3)绘制系统图和可靠性框图4)列出所有故障类型并选出对系统有影响的故障类型5)列出造成故障的原因

29二、致命度分析对于特别危险的故障类型可采用致命度分析方法(CA),进一步分析。致命度分析一般是与故障类型影响分析合用。

30第四节火灾爆炸危险分析及其应用(介绍)

一、案例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是以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火灾、爆炸潜在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条件、物料量等因素求取火灾、爆炸指数,进而可求出经济损失的大小。以经济损失评价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评价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措施的状况。该方法主要用于评价储存、处理、生产易燃、可燃、活性物质的操作过程,还可用于潜在危险物质库存量较小的工艺过程的风险评价。

31二、评价程序选取评价单元确定物质系数MF计算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计算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确定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F1×F2危害系数计算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C1×C2×C3确定火灾、爆炸指数F&EI=F3×MF确定经安全补偿后火灾爆炸指数F&EI#=F&EI×C安全补偿后危险分级危险分级评价的基本程序图32三、资料准备

在评价之前首先要准备如下资料:1)装置或工厂的设计方案;2)火灾、爆炸指数危险度分级表;3)火灾、爆炸指数(F&EI)计算表;

33(F&EI)计算表确定MF的物质:

MF=1、一般工艺危险危险系数范围采用危险系数基本系数1.001.00A、放热化学反应0.30~1.25B、吸热反应0.20~0.40C、物料处理与输送0.25~1.05D、密闭式或室内工艺单元0.25~0.90E、通道0.20~0.35F、排放和泄漏控制0.20~0.50一般工艺系数(F1)

2、特殊工艺危险

基本系数1.001.00A、毒性物质0.20~0.80B、负压

(<500mmHg)0.50C、接近易燃范围的操作:惰性化、未惰性化

(1)罐装易燃液体0.50(2)过程失常或吹扫故障0.30(3)一直在燃烧范围内0.80D、粉尘爆炸0.25~2.00E、压力:操作压力/kpa,(绝对)释放压力/kpa,(绝对)

F、低温0.20~0.30G、易燃及不稳定物质量

(1)工艺中的液体及气体

(2)储存中的液体及气体

(3)储存中的可燃固体及工艺中的粉尘

H、腐蚀与磨损0.10~0.75I、泄漏——接头和填料0.10~1.50J、使用明火设备

K、热油、热交换设备0.15~1.15L、转动设备0.50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

F3

火灾爆炸指数

F§EI

344)安全措施补偿系数表5)工艺单元风险分析汇总表;6)工厂风险分析汇总表;7)有关装置的更换费用数据。35安全措施补偿系数表项目补偿系数范围采用补偿系数1、工艺控制

——a、应急电源0.98

b、急冷装置0.97~0.99

c、抑爆装置0.84~0.98

d、紧急切断装置0.96~0.99

e、计算机控制0.93~0.99

f、惰性气体保护0.94~0.96

g、操作规程/程序0.91~0.99

h、化学活泼性物质检查0.91~0.98

I、其他工艺危险分析0.91~0.98

工艺控制安全补偿系数C1

2、物质隔离

——a、遥控阀0.96~0.98

b、卸料/排空装置0.96~0.98

c、排放系统0.91~0.97

d、连锁装置0.98

物质隔离安全补偿系数C2

3、防火设施

a、泄漏检验装置0.94~0.98

b、钢结构0.95~0.98

c、消防水供应系统0.94~0.97

d、特殊灭火系统0.91

e、喷洒系统0.74~0.97

f、水幕0.97~0.98

g、泡沫灭火装置0.92~0.97

h、手提式灭火器和喷水枪0.93~0.98

I、电缆防护0.94~0.98

防火设施安全补偿C3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C1*C2*C3

36四、评价步骤1.选择评价单元单元是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与其他部分保持一定的距离,或用防火墙隔开。

37选择评价单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潜在化学能(物质系数);(2)工艺单元中危险物质的数量;(3)资金密度(每平方米美元数);(4)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5)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历史资料;(6)对装置操作起关键作用的单元;

一般情况下,这些方面的数值越大,该工艺单元越需要评价382.确定物质系数MF在火灾、爆炸指数的计算和其他危险性评价时,物质系数(MF)是最基础的数值,它是表述物质由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爆炸中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性。物质系数根据由美国消防协会规定的物质可燃性NF和化学活性(或不稳定性)NR,查表求取。393.确定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一股工艺危险性是确定事故损害大小的主要因素,共包括六项内容,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物料处理和输送、封闭单元或室内单元、通道、排放和泄漏。一个评价单元不一定每项都包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系数,填入前面火灾、爆炸指数(F&EI)计算表中,并将这些危险系数相加,得到单元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404.确定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特殊工艺危险性是影响事故发生概率的主要因素。一个评价单元不一定每项都包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系数,填入前面火灾、爆炸指数(F&EI)计算表中,并将这些危险系数相加,得到单元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415.确定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F3=F1×F2

6.确定火灾、爆炸指数F&EI、危险等级

F&EI=MF×F3危险等级按下表确定。F&EI值与危险等级表F&EI值危险等级1~60最轻61~96较轻97~127中等128~158较大>159非常大427.安全设施补偿系数C安全措施分成三类:工艺控制(C1)、物质隔离(C2)、防火措施(C3)。计算程序:直接把合适的系数填入该安全措施的右边没有采取的安全措施,系数记为1每一类安全设施的补偿系数是该类别中所有选取系数的乘积总补偿系数C=C1×C2×C3438.实际危险等级F&EI=C×F&EI查危险等级表,确定实际危险等级449.影响区域的确定

查取影响半径-火灾爆炸指数曲线,确定影响区域。10.各种损失的计算(1)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BaseMPPD)基本MPPD=0.82×单元损害系数×影响区域财产值×价格上涨因素单元损害系数查图45(2)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实际MPPD)

实际MPPD=基本MPPD×安全设施补偿系数C(3)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MPDO)和停产损失BI

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MPDO可应用实际MPPD由相关的图查出。

BI=VPM×(MPDO/30)×0.70

式中VPM为月产值;

46第四节安全事故管理一、事故分类1、按性质来分生产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伤亡事故污染事故472、按危害程度来分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8二、事故发生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可预料的其他原因三、事故调查分析1、事故调查“三不放过”原则2、事故调查注意事项保护现场、广泛了解情况、技术鉴定和化验分析、多方参与493、事故原因分析组织管理方面技术方面卫生方面50谢谢观看/欢迎下载BYFAITHIMEANAVISIONOFGOODONECHERISHESANDTHEENTHUSIASMTHATPUSHESONETOSEEKITSFULFILLMENTREGARDLESSOFOBSTACLES.BYFAITHIBYFAITH安全注射与职业防护PART01一、安全注射二、职业防护主要内容安全注射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健康报》

别让输液成为一个经济问题有数据显示,是世界最大的“注射大国”。2009年我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平均水平。我国抗生素人均消费量是全球平均量的10倍。因此我国被称为:

“输液大国、抗生素大国和药品滥用大国”。2016年国家十五部委重拳出击

遏制细菌耐药《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2016-2018年)》专项工作指导方案量化指标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环境、设施条件、器具配置等合格率100%医务人员安全注射培训覆盖率100%规范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实施注射100%(硬膜外麻醉、腰麻除外)医疗卫生机构对注射后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率100%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安全注射质控覆盖率100%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95%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操作依从性≧90%医务人员注射相关锐器伤发生率较基线下降≧20%相关内容基本概念安全注射现况不安全注射的危害如何实现安全注射意外针刺伤的处理

基本概念

注射

注射是指采用注射器、钢针、留置针、导管等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体内,达到诊断、治疗等目的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输液或注射、牙科注射及使用以上医疗器械实施的采血和各类穿刺性操作。

基本概念

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对接受注射者无危害;对实施者无危害;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不安全注射发生率东欧:15%中东:15%亚州:50%印度:50%中国:50%对我国某地3066个免疫接种点的调查表明:一人一针一管的接种点为33.5%一人一针的接种点为62.1%一人一针也做不到的接种点......

目前情况

不安全注射

没有遵循上述要求的注射常见不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不必要的注射注射器具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污染或重复使用手卫生欠佳注射药品污染不当的注射技术或注射部位医用纱布或其他物品中潜藏的锐器常见不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减少不必要的注射是防止注射相关感染的最好方法据调查,从医疗的角度来说,有些国家高达70%的注射不是必须的应优先考虑那些同样能达到有效治疗的其他方法口服纳肛不安全注射-对实施注射者采血技术欠佳双手转移血液不安全的血液运输手卫生欠佳废弃锐器未分类放置不必要的注射双手针头复帽重复使用锐器锐器盒不能伸手可及患者体位不当不安全注射-对他人不必要的注射带来过多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废弃锐器置于锐器盒外与医用纱布混放放在不安全的处置地点—如走廊中容易拌倒废物处理者未着防护用品(靴子,手套等)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最佳注射操作注射器材和药物注射器材药物注射准备注射管理锐器伤的预防废物管理常规安全操作手卫生手套其他一次性个人防护装备备皮和消毒清理手术器械医疗废物二次分拣2023/7/6Dr.HUBijie702023/7/611/05/0970锐器盒摆放位置不合适,放在地上或治疗车下层头皮针入锐器盒时极易散落在盒外,医废收集人员或护士在整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损伤不正确使用利器盒绝大部分医务人员对安全注射的概念的理解普遍仅局限于“三查七对”,因此安全注射的依从率也非常低。安全注射现况滥用注射导致感染在口服给药有效的情况下而注射给药临床表现、诊断不支持而使用注射治疗

由于滥用注射,导致感染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安全注射现况注射风险外部输入风险:注射器具、药品、材料等产品质量;非正确使用信息,非正规或正规培训传递错误信息,非合理用药及操作习惯等。内部衍生风险:注射的“过度”与“滥用”、非正确的注射、未达标的消毒灭菌、被相对忽略的职业暴露、不被关注的医疗废物管理。

安全注射现况

当前院感注射途径传播的高风险因素使用同一溶媒注射器的重复使用操作台面杂乱,注射器易污染注射后医疗废物管理欠规范---注射器手工分离与二次分捡

对患者的危害-------传播感染

是传播血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不安全注射的最主要危害。注射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不安全注射的危害导致多种细菌感染,如脓肿、败血症、心内膜炎及破伤风等。败血症破伤风心内膜炎脓肿不安全注射

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针刺伤:每年临床约有80.6%-88.9%的医务人员受到不同频率的针刺伤!原因:防护意识薄弱、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防护知识缺乏。

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拿捡来的注射器当“玩具”

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如何实现安全注射三防:人防、技防、器防四减少:减少非必须的注射操作减少非规范的注射操作减少注射操作中的职业暴露减少注射相关医疗废物

如何实现安全注射

重视环境的准备警惕锐器伤正确物品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操作规程执行手卫生安全注射

如何实现安全注射

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动。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应在指定的不会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干净区域里,进行注射准备。当进行注射准备时,必须遵循以下三步骤:1.保持注射准备区整洁、不杂乱,这样可以很容易清洁所有表面2.开始注射前,无论准备区表面是否有血液或体液污染,都应清洁消毒。3.准备好注射所需的所有器材:-无菌一次性使用的针头和注射器-无菌水或特定稀释液等配制药液-酒精棉签或药棉-锐器盒重视环境的准备手卫生之前先做脑卫生!观念的改变非常重要!安全注射,“手”当其冲!认真执行手卫生工作人员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洁;注射后应洗手。操作前的准备注射前需确保注射器和药物处于有效期内且外包装完整。操作前的准备给药操作指导单剂量药瓶——只要有可能,对每位患者都使用单剂量药瓶,以减少患者间的交叉污染多剂量小瓶——如果别无选择,才使用多剂量药瓶-在对每个患者护理时,每次只打开一个药瓶-如果可能,一个患者一个多剂量药瓶,并在药瓶上写上患者姓名,分开存储在治疗室或药房中-不要将多剂量药瓶放在开放病房中,在那里药品可能被不经意的喷雾或飞溅物污染药物准备给药操作指导丢弃多剂量药瓶:-如果已失去无菌状态-如果已超过有效日期或时间(即使药瓶含有抗菌防腐剂)-如果打开后没有适当保存-如果不含防腐剂,打开超过24小时,或制造商建议的使用时间后-如果发现未注明有效日期、储存不当,或药品在不经意间被污染或已知道被污染(无论是否过期)药物准备给药操作指导具有跳起打开装置的安瓿瓶——只要有可能,就使用具有跳起打开装置的安瓿瓶,而不是需要金属锉刀才能打开的安瓿瓶如果是需要金属锉刀才能打开的安瓿瓶,在打开安瓿瓶时,需使用干净的保护垫(如一个小纱布垫)保护手指药物准备准备好注射所需的所有器材:-无菌一次性使用的针头和注射器-无菌水或特定稀释液等配制药液-酒精棉签或药棉-锐器盒注射准备对药瓶隔膜的操作步骤在刺入药瓶前用蘸有70%乙醇棉签或棉球擦拭药瓶隔膜(隔层),并在插入器材前使其晾干每次插入多剂量药瓶都要使用一个无菌注射器和针头不要把针头留在多剂量药瓶上注射器和针头一旦从多剂量药瓶中吸出药品并拔出,应尽快进行注射注射准备贴标签多剂量药瓶配制后,应在药瓶上贴上标签:-配制日期和时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配制浓度-失效日期和时间-配制者签名对于不需要配制的多剂量药品,贴上标签:-开启日期和时间-开启者名字和签名注射准备皮肤消毒剂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落实皮肤消毒的操作流程(以注射点作为中心,自内向外,直径5cm以上)。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禁止重复使用。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使用同一溶媒配置不同药液时,必须每次更换使用未启封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抽取溶媒。必须多剂量用药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次使用。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红圈标注地方绝对不能碰触!××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皮肤消毒后不应再用未消毒的手指触摸穿刺点!皮肤消毒后应完全待干后再进行注射!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现配现用药液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疑有污染或保存不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妥善处置。

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

2小时内:——输注类药品;

24小时内:

——溶媒启封抽吸后;

——灭菌物品启封后(棉球、纱布等)提倡使用小包装。每周更换2次:

——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等,容器应灭菌。

7天内:——启封后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温度、避光)——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疑有污染禁用。应注明开启时间物品管理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传递利器禁止用手分离注射器针头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随意丢弃锐器,随时入锐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抓取医疗废物

操作时保证充足光线、空间宽敞

操作时从容不迫

操作时尽可能采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六禁止三操作警惕锐器伤耐用,防穿透,防渗漏。大小合适,锐器可以完整放入。可能产生锐器的地方均配,不需二次分捡。放置的位置醒目且方便使用,治疗车要放在上层的侧面。一次性使用、禁止徒手打开、清空或清洗重复使用。禁止放入其他杂物。到达3/4时及时封闭。在转运过程中确保密闭,避免内容物外漏。

规范使用锐器盒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其他04年7月23日,广州某医院在一次急诊抢救意外伤中,9名医务人员均直接接触了出血较多的重伤员。当时病人血肉模糊,鲜血喷到了当班急诊医生的身上、脸上和眼睛里,另一名医生在为病人清创缝合时被扎破手指,麻醉科医生带着受伤的手指为病人进行麻醉。当时参与抢救的多数医务人员的白大衣、口罩都被病人的鲜血染湿了。3天后这位病人被检测出是艾滋病人,HIV抗体反应强阳性。半年后有2名医务人员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悲剧。“艾滋惊魂”事件

锐器伤案例山东某院妇产科主任因全身发黄、乏力等去查体,结果是大三阳且转氨酶高达1300多,诊断暴发性肝炎。事后回忆,发病前曾为一大三阳病人手术时,被针刺伤过,当时未在意,没做任何处理!某院一检验科医生给一丙肝患者进行血气分析,不慎被沾有病人血液的针头刺伤,第三个月出现肝炎症状,感染丙肝病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类①感染性职业暴露(主要指血源性病原体引起的暴露)②放射性职业暴露③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④其他职业暴露

中国医务人员特别需要防范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

——血源性感染!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感染HIV:全球每年至少

1000名医务人员感染HCV、HBV等:触目惊心血源性传播病原体种类:细菌、病毒、真菌等30多种血源传播最多:HIV、HBV、HCV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多的多。医务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最大的血源性传播疾病1、HBV-感染率为6%~30%2、HCV-感染率为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为1.8%职业暴露的危险性HIV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性发生HIV锐器伤后,感染HIV的平均危险为0.3%黏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