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课题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间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方法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光具座、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一、做一做,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几个凸透镜,现在你拿起它靠近导学案,你看到了什么?-------看、屏幕上有一颗大树,伸直手臂通过透镜看屏幕,你看到了什么?----------2、提出问题:同一个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那么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什么有关系呢?说出你的猜想,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二、新课教学探究新知实验目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想一想这个实验需要我们观察什么现象?测什么数据?怎么测?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安装?带着这些问题,完成导学案一、二部分。教师简单介绍器材教师提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要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师:从前面我们的学习中知道:

1.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3.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师:那么凸透镜能够成像,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如何设计记录表格?教师巡回指导展示实验表格及数据:师生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规律总结顺口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小虚像:虚像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三、学以致用做练习:见导学案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启发学生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学生猜想:可能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系,因为刚才我们看屏幕和看书时凸透镜离屏幕和书的距离不同。做导学案,讨论交流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很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学生根据猜想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思考后回答:调整物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像的大小、像的倒正、像的虚实。进行实验(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学生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交流与合作,将测量数据整理、填表小组之间交流展示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缩小的是像,物距小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放大的实像。像距小于物距,成缩小的像;像距等于物距,成等大的像;像距大于物距,成放大的像。成实像时,u变小,v变大,像也变大。成虚像时,u变大,v变大,像也变大。实像与物体在凸透镜两侧,虚像与物体在凸透镜同一侧。做练习,说出学到了什么?3′3′10′15′8′′42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小孔成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也具备了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从技能上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透镜》这一节学习了平行光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通过作图学习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这些都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好了知识上的储备。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归纳能力,对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效果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高。在我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在概念上对物距和像距的理解好像很容易,但是在实际测量使用刻度尺时经常出现错误,所以在这个地方讲得比较多,提问也比较多,而且一般都找最差的提问,因为如果他们都懂了,那绝大部分\o"同学聚会"同学都懂了,由于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个别小组只是好奇地观察成像情况,忽视了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使实验流于形式,得不到自主实验的结论。在归纳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在平常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课堂只准备了一块焦距f=10cm的凸透镜做分组实验,并要求学生在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中增设一列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学生通过实验能体会到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系,但对于为什么要去找物距与焦距间的关系,学生没有认识。如果教师先让学生用一块凸透镜从远到近观察物体,再让学生同时用两块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并列从远到近观察同一个物体,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还让学生体验了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焦距有关,学生就很自然地提出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焦距有关的问题。教材分析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在教材中共有五节内容,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透镜的基本特点与基本概念;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关于透镜的实际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显微镜与望远镜。从教材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本章内容的核心是凸透镜的成像原理,重点是关于透镜的实际应用。教材的编排遵循由易到难、从现象到规律探究再到实际应用的基本认知规律,同时考虑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只给出了实验设计建议,并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完整的结论,故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物理学科基本素养以及学习的热情。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前面《透镜》、《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又是学习《眼睛与眼镜》、《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理论基础,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评测练习1、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像B、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D、倒立放大的像2、有凸透镜f=15cm,若物体放在焦点外5cm处,则像一定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相D、倒立放大的实像3、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像B、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C、观察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像D、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4、用一个凸透镜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成实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近像越大C、实像和虚像都有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D、成虚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近像越大5、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的位置和大小变化是()A、像逐渐靠近凸透镜,并逐渐变大B、像逐渐靠近凸透镜,并逐渐变小C、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大D、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小6.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7.(1)如图5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处,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__处,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_____处时,光屏上不会成像。(2)在物距不断减小的过程中,像距不断_____,像的大小不断______;当物距小于_____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图5图5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高。但是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动探究实验,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个别小组只是好奇地观察成像情况,忽视了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使实验流于形式,得不到自主实验的结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进行的比较顺利,若完全由学生自己分析数据归纳规律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本节课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普遍反映如果只背那些死的规律,一点兴趣都没有,现在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记住了成像的规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由此可见这是一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课例。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