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测定粗苯乙烯中2,6-二硝基对甲酚(I-95)含量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气相色谱法测定粗苯乙烯中2,6-二硝基对甲酚(I-95)含量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气相色谱法测定粗苯乙烯中2,6-二硝基对甲酚(I-95)含量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气相色谱法测定粗苯乙烯中2,6-二硝基对甲酚(I-95)含量获奖科研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相色谱法测定粗苯乙烯中2,6-二硝基对甲酚(I-95)含量获奖科研报告摘要: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乙烯生产过程中阻聚剂2,6-二硝基对甲酚的定量方法,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操作简便快捷,样品用量少,对分析人员伤害小。加标回收率为91.15%~106.31%,RSD(n=5)为0.83%~2.84%,检出限为10mg/kg,能够满足苯乙烯生产过程中控制分析需要。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2,6-二硝基对甲酚;外标法

1前言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SAN树脂、丁苯橡胶和丁苯胶乳、离子交换树脂、不饱和聚酯以及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在生产过程中遇高温会在管线及蒸馏塔中加快自聚反应,易堵塞设备及管线,使工艺产生波动,造成装置停车,并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在工艺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入阻聚剂2,6-二硝基对甲酚以减缓聚合速率[1]。

目前,测定2,6-二硝基对甲酚的方法有化学法,即在非水介质中,以溴甲酚紫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滴方法测定2,6-二硝基对甲酚含量时变色不够敏锐,滴定终点难以准确判定,给测定结果带来较大误差[2],而且定试样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酒红色为终点,根据消耗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体积,2,6-二硝基对甲酚含量。由于粗苯乙烯样品本身的颜色较深,用该样品用量大(25mL),加之加入有毒试剂吡啶(50mL),给人体产生危害较大。本文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2,6-二硝基对甲酚含量进行测定,确立了色谱操作条件及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了准确度和精密度。通过多次对比试验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并且能够满足苯乙烯生产过程中控制分析需要。

2方法概述

将一定量的试样注入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气化的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内各组分被分离,通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采用标样保留时间与样品中色谱峰保留时间相对照的方法定性,用外标法进行定量。

3.分析步骤

3.1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4g(精确至0.0001g)I-95(3.2.1),溶解于196g(精确至0.0001g)苯乙烯(2.2.2)中,则制得含量为20000mg/kg的I-95母液,充分摇匀后备用。

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分别移取母液0.5mL、1.5mL、3.0mL、4.5mL、6.0mL、7.5mL至100mL容量瓶,用苯乙烯(3.2.2)定容至100mL,充分摇匀,得到100mg/kg、300mg/kg、600mg/kg、900mg/kg、1200mg/kg、1500mg/kg6个浓度的标样。

4结果与讨论

4.1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4.1.1色谱柱的选择

根据被分析物质的物化性质及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由于I-95为弱极性,取100mg/kg的标样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分别在HP-1(30m×0.25mm×0.25μm),DB-5(30m×0.25mm×0.50μm)石英毛细管柱上进样分析

实验对比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在HP-1毛细管柱上柱效能低,选择性差;在DB-5毛细管柱上有较好的选择性,峰形对称完美,分析时间短,本方法最终选择了DB-5毛细管柱。

4.1.2柱温的选择

柱温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降低柱温可使色谱柱的选择性增大;升高柱温可以缩短分析时间,并且可以改善流动相的传质阻力,有利于提高柱效能。根据组分样品的平均沸点,在重点考虑I-95与其他组分完全分离与出峰时间的前提下分别做柱温170℃、180℃、190℃、200℃、210℃实验。待I-95完全出峰后,为避免污染色谱柱及影响样品测定的准确性,采用程序升温,以10℃/min速率升温至250℃,在该温度下保持8min。

实验表明,柱温在170℃时出峰时间长,柱效能低,柱温在210℃时I-95与粗苯乙烯样品中的其他组分不能完全分离,柱温在180℃~200℃时分离度和柱效能趋于稳定。

4.1.3进样口温度的选择

进样口温度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样品完全气化的前提下,又不至于使样品分解。由于粗苯乙烯中含有一些重组分及杂质,设定为250℃,避免样品中重组分及杂质在进样口积存,污染玻璃衬管,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1.4检测器温度的选择

检测器温度过低,响应值小,而且易积水,影响检测器寿命,通常为了使色谱柱的流出物不在检测器中冷凝而污染检测器,检测室温度需高于柱温。检测器温度过高,使检测灵敏度降低。因此检测器温度选择250℃为宜。

4.1.5进样量的选择

进样量与柱容量、固定液配比和检测器的线性范围等有关,将最大进样量控制在使半峰宽基本不变,而峰高与进样量呈线性的范围内。进样量太大时,柱效能会下降,色谱峰形扩展,无法准确定量。进样量太小,会无法满足待测物质最低检出限。一般毛细柱的最佳进样量在0.4uL~1.0uL,通过实验选择进样量为0.6uL。

4.1.6柱流速的选择

载气流速对柱效率和分析速度都产生影响,载气流速慢有利于传质,有利于组分的分離;但载气流速快,有利于加快分析速度,减少分子扩散。在相同条件下做0.6mL/min、0.8mL/min、1.0mL/min、1.2mL/min、1.4mL/min5个流速水平实验。

实验表明,流速为0.8mL/min~1.2mL/min时,I-95的出峰效果较好,峰形好,重复性较好;流速大于1.4mL/min时,I-95的峰与粗苯乙烯样品中其他组分不能很好的分离。

4.1.7分流比的选择

分流比的大小要根据样品浓度和进样量来调整,分流比的多少对定量精度会有一定影响,分流比大定量精度差,重复性差。分流比小,峰高与进样量不呈线性,分别选择30:1、50:1、80:1、100:1、120:1进行实验,并做100mg/kg的标液在各分流比下的回收率实验。

实验表明,当分流比在30:1时,I-95峰形变宽,出峰拖尾,与其他组分不能完全分离,分流比大于100:1时,重复性变差,分流比在50:1~100:1之间时回收率稳定。

4.1.8最佳色谱条件的选择

在进样量0.6uL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正交实验考察柱温、载气流速、分流比共同作用[3]对I-95分离度和出峰重复性的影响。

5结论

5.1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1.15%~106.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