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8086的温度采集系统软硬件设计-中北大学_第1页
基于8086的温度采集系统软硬件设计-中北大学_第2页
基于8086的温度采集系统软硬件设计-中北大学_第3页
基于8086的温度采集系统软硬件设计-中北大学_第4页
基于8086的温度采集系统软硬件设计-中北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器工程学院课程设计PAGE1PAGE25温度控制系统目录第一章温度采集系统软硬件设计任务 21.1设计内容及要求 31.2课程设计的要求 3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 32.1设计思想 42.2总体设框图 4第三章硬件设计 53.1硬件设计概要 53.1.18086主控模块 53.1.2并行接口模块 63.1.3A/D转换模块 93.1.4显示模块 103.2硬件电路设计系统原理图 11第四章软件设计 124.1程序流程图 124.2源程序及其说明 14第五章绪论 19参考文献 20摘要采用8086微处理器并用温度传感器AD590采集温度数据用CPU控制温度值稳定在预设温度。当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时系统启动电加热器当这个温度高于预设温度值时断开电加热器。系统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扩展方便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的能力。该系统通过实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可应用在一些精度要求不太高的系统中。关键词:8086微处理器温度传感器A/D转换器温度控制系统第一章温度采集系统软硬件设计1.1实验目的为了实现计算机对生产过程及对象的控制,需要将对象的各种测量参数按照要求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经计算机运算处理后再再转换成适合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量。所以在危机和生产过程之间,必须设置信息的变换和传递通道。而我们所做的模拟输入通道,主要功能就是随时间变化的模拟输入信号变成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主要由AD590温度传感器,8088CPU,8255A,A/D转换器和LED显示器等组成。本实验通过设计一个微机控制的温度采集系统,旨在使学生能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微机控制的温度采集系统软硬件设计原理和方法。2.进一步掌握并行接口芯片和模数转换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1.2实验设备l.8086系列微机一台2.微机硬件实验平台。3.定时/计数器、并行接口芯片4.ADC08095.8255并口控制器1.3实验内容及要求以8088CPU为核心设计一个温度采集系统,系统可以实现一路温度的采集,在3位LED显示器上显示当前温度。本设计所用器件主要有传感器,A/D转换器,8088CPU,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LED显示器等。首先传感器把所测的温度转换为电压,输入A/D转换器中进行转换,然后再把得到的二进制数经过CPU在LED上显示出来。本设计共分以下几个模块:8088主控模块、A/D转换模块、并行接口模块、显示模块。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2.1设计思想在许多传统行业中,多路高温度采集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电厂,石化行业及制药厂等企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需要进行温度测量的场合。因为温度是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普遍且重要的物理参数。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高效生产,必须对生产过程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进行有效的检测并控制。其中温度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我们所做的课题正是以8088cpu为核心设计一个温度巡回监测系统(A/D采用ADC0809).系统可实现温度信号的采集,在3位LED显示器上显示当前的温度。经标度变换后送LED显示器显示,只进行一路采集。该系统主要用于温度检测,并在LED上显示当前的温度值。当温度信号改变时,LED显示的值也随之改变。2.2原理框图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LED显示LED显示8088控制器并行接口8255ADC08098088控制器并行接口8255ADC0809图2.2原理框图第三章硬件设计3.1硬件设计概要0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温度信号的采集,在3位LED显示器上显示当前的温度。模拟现场一个点的温度巡回检测,温度范围0-51摄氏度。3.1.18086主控模块(1)8086的功能简介:Intel8086/8088CPU是Intel公司推出的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具体如下主要特性:(1)

8086CPU数据总线为16位,8088CUP数据总线为8位。(2)地址总线都是20位,低16位用于数据总线复用,可直接寻址为1MB的存储空间。(3)有16位的端口地址,可以寻址64KB的I/O端口。(4)有99条基本指令,指令功能强大。(5)有9种基本寻址方式。(6)可以处理内部和外部中断,外部中断源多达256个。(7)兼容性好,与80*86,8085在源程序一级兼容。(8)

8086/8088标准主频为5MHz,8086/8088-2主频为8MH。(9)支持单处理器或多处理器系统工作。8088为40条引线、双列直插式封装。它们的40条引线排列。8088有最小组态(单\o"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组成的小系统)和最大组态(多处理器系统)两种工作模式,大部分引脚在两种组态下功能是一样的,只有8根引脚的名称及功能不同(24脚~31脚)。(2)原理图设计图3.1.18088电路原理图(3)8088管脚连接介绍1.D0D7数据线连接8255A接口芯片的PA0~PA7口;2.A0,A1地址线连接8255A地址线A0,A1;3.A2~A19通过逻辑器和8255A的CS连接;4.IOR,IOW连接8255A的WR,RD;5.RESET连接8255A的RESET;6.CLK接为标准的4.77MHZ;7.8088为最小模式下。3.1.2并行接口模块(1)8255A的功能简介1.8255A内部结构8255A芯片是一个采用NMOS工艺制造的40引脚双列直插式(DIP)封装组件。8255A有3个8位数据端口,即A口、B口及C口,它们都可以分别作为输入口或输出口使用;A组控制与B组控制;读/写控制逻辑;数据总路线缓冲器。2.8255A主要的外部引脚图3.1.2a 8255A引脚图PA7~PA0:A口的8条I/O线。8条线只能同时作为输入或输出,不能分开使用,可设置成双向口,也只有A口允许这样做。PB7~PB0:B口的8条I/O线。不可以设置成双向口,其它和A口一样。PC7~PC0:C口的8条I/O线。不可以设置成双向口,但它可以分拆为两组即高4位和低4位,这两组可以任意设置为输入或输出。除了作为独立的I/O线外,C口还经常为A口、B口服务,配合A口、B口作联络线使用。A1、A0:端口地址选择信号。用于选择8255A的3个数据端口和一个控制口。当A1A0=00时,选择端口A;为01时,选择端口B;为10,选择端口C;为11时,选择控制口。3.8255A工作方式方式0:基本的输入/输出方式。A口、B口、C口都可以工作在些方式下。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应答方式)。A口、B口工作在此方式下。方式2:双向传输方式。只有A口可以工作在此方式下。4.8255A方式控制字格式D7D6、D5D4D3D2D1D01A口A口C口高4位B口B口C口低4位00方式001方式11x方式20输出1输入0输出1输入0方式01方式10输出1输入0输出1输入表1(2)原理图设计图3.1.2b8255A系统原理图(3)8255A管脚连接介绍8255A的D0~D7接8088的D0~D7;A口PA0~PA7接三片八段LED显示器;B口接ADC0809的八个数据口。C口的PC0—PC2作为三片LED的片选。C口的PC5~PC7和ADC0809的ALESTART、ENABLE、EOC相连。当EOC为高电平时表示转换完成,CPU可以从数据口读数据。CPU通过8255A给START一个正脉冲,是ADC0809开始工作。PROTEL原理图中用网络标号连接。(4)8255A的各个口地址图3.1.2c8255A地址由原理图图3.1.1,图3.1.2b和图3.1.2c可知:8255A的PA口地址为:0000H;PB口地址为:0001H;PC口地址为:0002H;控制口地址为:0003H。3.1.3A/D转换模块(1)ADC0809的功能简介ADC0809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CMOS工艺8通道,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首先输入3位地址,并使ALE=1,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A/D转换完成,EOC变为高电平,指示A/D转换结束,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当OE输入高电平时,输出三态门打开,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2)原理图设计图3.1.3ADC0809与系统连接原理图(3)ADC管脚连接介绍IN0连接传感器,为模拟信号输入端。ADD-A,ADD-B,ADD-C全部接地,表示选中模拟信号输入端IN0。EOC接8255A的PC7,当EOC为高电平时表示转换完成,CPU可以从数据口读数据。(4)AD590传感器电路图3.1.4AD590传感器连接电路此电路可以将温度传感器输出的电流值,经过调整可以得到100mv/℃。3.1.4显示模块(1)8段LED管脚原理图(2)8段LED与8255A的连接LED的A~H分别与8255A的PA0~PA7相连。采用共阴极连接方法。用8255A的PC0、PC1、PC2分别控制3片LED的选通。3.2总硬件设计图图3.2系统总原理图第四章软件设计4.1程序流程图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温度的转化,读出处理并实现在LED上实时显示。(1)总流程图数据采集数据采集采集成功?量化编码转化为非压缩BCD码显示LED结束YN(2)数据采集程序流程图启动转换启动转换读入EOC值读入EOC值EOC=1?EOC=1? NY转换完成读入量化信号转换完成读入量化信号恢复初始化恢复初始化(3)温度显示程序流程图取操作数取操作数码型转换码型转换位选LED位选LED取LED对应段码取LED对应段码LED段码输出LED段码输出延时延时4.2源程序与相应注解DATASEGMENTBUF1DB?BUF2DB?BUF3DB?BUF4DB?LEDDB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FHDATAENDSCODESEGMENTASSUMECS:CODEDS:DATAINIT_8255PROCNEAR;初始化8255MOVDX,0003HMOVAL,8AHOUTDX,ALRETINIT_8255ENDPSTART:MOVAX,SEGDATAMOVDS,AXMOVSI,OFFSETDATALEADI,BUF1LEASI,LEDCALLINIT_8255AGAIN:MOVDX,0002HMOVAL,08HOUTDX,ALMOVAL,00HOUTDX,ALNOPMOVDX,0002HCAIJI:INAL,DXTESTAL,80HJZCAIJIMOVDX,0001HINAL,DX;从B口读入ADC0809的8位二进制数ANDAX,00FFHMOVBL,5;将8位二进制数转换位模拟量,即电压DIVBLIMULBL;将模拟电压转换成相应温度,AL中放的是商,AH放的是余数MOVBUF1,AH;将余数放入BUF1中MOVBUF2AHADDBUF1,BUF2;生成温度的小数位ANDAX,00FFHDIVAX,0AH;此时AL中放的是商,即十位,AH中放的是余数,即个位数MOVBUF3,ALMOVBUF4,AHL1:LEASI,LEDADDSI,BUF3;找到高位相应LED段码MOVDX,0002HMOVAL,01H;选通PC0口使第一个LED显示高位段码OUTDX,ALMOVDX,0000H;MOVAL,[SI]OUTDX,AL;显示相应的段码CALLDELAYL2:LEASI,LED;让SI回到首地址ADDSI,BUF4;找到个位相应LED段码MOVDX,0002HMOVAL,02HOUTDX,ALMOVDX,0000H;显示相应的段码MOVAL,[SI]ADDAL,80H;驱动个位和小数点OUTDX,ALCALLDELAYL3:LEASI,LED;让SI回到首地址ADDSI,BUF1MOVDX,0002HMOVAL,04HOUTDX,ALMOVDX,0000HMOVAL,[SI]OUTDX,ALCALLDELAYL4:JMPCAIJI;循环检测温度EXIT:MOVAH,4CHINT21HDELAYPROCNEARMOVCX,1000DELAY1:LOOPDELAY1REPCODEENDSENDSTART第五章结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掌握了微机系统的开发步骤,可编程并行接口接口芯片8255A,ADC0809和LED的用法,掌握了汇编,程序的设计。本次设计需要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熟悉可编程并行接口接口芯片8255A,ADC0809,内部结构、外部引脚和功能,熟悉LED显示器的结构及译码方式。在编程方面,由于刚刚接触汇编语言,对汇编语言的逻辑算法的指令不是非常熟悉,所以在编程当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比如在从ADC0809中获取的操作数,转换成相应的温度值。这里需要很巧的逻辑运算,而汇编语言不像c语言那样可以直接将表达式写入便可直接计算,汇编里的除法还需考虑余数,进位等问题。经过我们的讨论和验证,最后终于把程序完成。最后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也获得了许多收益,首先,让我更好的掌握了ADC0809,8255A芯片的工作原理、方式及其应用。其次,让我学会了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微机系统,以及设计一个简单微机系统所需要的步骤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参考文献1.周耿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兰州工专计算机工程系,2001年3月。2.雷丽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3.沈美明,《IBMPC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致谢在陇东学院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之际,我要衷心感谢这些年来陇东学院对我的培养以及电气与工程学院各位老师及同学对我的帮助和鼓励。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彭世林教授对我的悉心指导,本论文就是在彭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大三时就开始接受彭老师的教导,他负责微机原理专业课程的教授,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敬业精神让我肃然起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彭老师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他对我的谆谆教诲让我终生受益,在此我对彭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忠心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百忙之中评审我的论文,鉴于本人现在大三,好多主要知识还没有涉及到,并且写作水平有限,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并借此机会让各位致以诚挚的问候。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小四)学院指导老师专业答辩日期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应用单片机在高楼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流量控制器的开发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及智能网络水表的设计基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