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职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下图中的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回答11~12题。11.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 D.新疆地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参考答案:11.B12.D2.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

)A.20°N,30°E

B.25°N,25°EC.23.5°S,60°N

D.40°S,120°W参考答案:A3.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7.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8.图中①、②、③、④地区中,地质历史时期积累生物固定的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A.①

B.②

C.③

D.④9.有关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B.利用太阳能发电是西藏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C.利用太阳能发电,连续性好,投资少,收益大D.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参考答案:7.D

8.A

9.D试题分析:7.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海拔高,高原气候,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选D正确。8.地质历史时期积累生物固定的太阳能主要是指由生物演化而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煤;①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这里煤炭、天然气和石油都丰富;②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天然气和煤炭较丰富;③西北大部,石油、天然气较丰富,分散在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④新疆,两盆地区石油和天然气丰富;相比四个地区,还是①区能源最丰富。选A正确。9.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区,太阳能丰富,但世界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撒哈拉沙漠,A错;西藏太阳能丰富,但利用太阳能发电还不是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B错;利用太阳能发电,受季节、天气等影响连续性差,投资大,收益较小,占地广,储能难,C错;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正确。选D正确。4.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4.最适宜该模式的地区是A.河西走廊

B.淮北平原

C.辽东丘陵

D.珠江三角洲25.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24.D

25.B24.图示中有甘蔗种植,应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最适宜该农业模式的地区是闽浙丘陵,D对。河套平原、黄淮平原、辽东丘陵都分布在温带地区,不能种植甘蔗,A、B、C错。25.循环农业资源充分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经济效益,①对。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加快城镇发展,②错。发展沼气,提供清洁能源,③对。是生产模式,促进民居集中不是主要作用,④错。B对,A、C、D错。5.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参考答案:D解析用作辅助图的方法。题干要求每天同一时刻,就可以

以图中时刻为准,认定b经线始终在图中左侧,则a经线的位置就可能在经线c—d—c之间,而要除过6时、18时,则a经线就不能出现在c经线的位置,一年中晨昏线从1到2和从2到1的变化就会导致交点集中分布在南北两个区间。6.下图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30°N附近

B.乙地位于30°N附近C.①是冷气流

D.②是盛行西南风参考答案:A7.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A.氮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氧参考答案:C8.某地区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2km,此时对流层顶部的气温(

)A.-9.4℃

B.-72℃

C.-50℃

D.-34℃参考答案:C9.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5月1日

B.6月1日

C.10月l日

D.1月1日参考答案:D10.读右侧的箭头模式图,回答19-21题19.若箭头为洋流系统,则:A.该地区位于南半球

B.①处温度低于②处

C.③处洋流为风海流

D.②处洋流为暖流20.若模式为热力环流,则:

A.②处气流的高空往往形成高气压

B.①处气流控制下多晴朗天气C.②处气流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D.①处气流的近地面为低气压21.若模式为海陆间循环,则:

A.②的水汽量远大于①的水汽量.

B.②代表大气降水的下渗环节

C.③环节代表水汽输送

D.①箭头下方代表陆地参考答案:CDC1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将桑蚕、甘蔗、果树和花卉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逐渐减少。果基鱼塘,花基鱼塘不断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气候条件变化

B.农业科技发展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需求变化参考答案:D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这里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逐渐减少,果基鱼塘、花基鱼塘不断增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当地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据此选D。12.日本的人口密度约为中国的3倍,其等面积土地人口容量比中国大的原因是①资源丰富

②科技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B13.下图所示的大气环流中,正确的是(

)A

BC

D参考答案:C图示大气环流是热力环流,图A是近地面受热空气上升,箭头应向上。受冷气流下沉,箭头应向下,A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图B中,白天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B错。图C中,山坡地面比山谷中空气受热快,气流上升,山谷中央气流下沉,C对。图D中,城市人口、工业密集,人为放热多,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D错。14.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图5),回答15~16题。15.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16.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A.有机质含量B.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D.水分和空气参考答案:15.C

16.B15.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市区失业人口增多B.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和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D.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和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参考答案:D16.从天文现象上看,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A.寒暖冷热的季节变化

B.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C.干湿季节变化

D.公转速度和日地距离变化参考答案:B17.某河自东向西流,河水对南岸的侵蚀要比北岸严重,而且在一年内太阳有两次直射,该河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A.50°N

B.20°N

C.20°S

D.50°S参考答案:C18.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与安全,指的是(

)①稳定的太阳②大、小行星公转方向一致③大、小行星公转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④大、小行星都有自己的公转轨道,互不干扰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19.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洋流甲的描述正确的是A.有降温减湿作用B.流向为自南向北C.流经海域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D.其形成是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16.乙海域位于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生长边界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参考答案:15.A

16.A15.甲洋流为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作用,A对;流向为自北向南流,B不对;世界四大渔场是秘鲁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等,不分布在此处,C不对;其形成是受到陆地形状和东北信风离岸风影响,D不对。故答案为A。16.乙海域位于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A对;BCD不对。【点睛】世界四大渔场是秘鲁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分布在南美洲的西海岸秘鲁沿岸;北海渔场分布在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处;北海道渔场分布在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分布在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20.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是指地表至古登堡界面的部分

B.水循环是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的主要原因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生物圈的核心部分是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下层和地壳的表面参考答案:C21.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3.城市建设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变快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变小24.城市建设后地下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参考答案:23.B

24.C23.由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中各要素对比分析可知,城市建设使地下径流减少了18%,地面径流增加了33%,蒸发量减少了15%,故降水后,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变快,大量雨水迅速汇集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可蒸发量减少,蒸发量减少,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项。24.读图可知:城建后,地面径流增加,是因地面硬化,降水时,下渗减少,进而导致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地表径流增加。故选C。点睛: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②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形成的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以将郊区的污染物带到城区。③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的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④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使得城市的生态系统变的非常脆弱。22.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参考答案:C23.浙江某地(30°N120°E)七月中旬一天正午,阿根廷某地(30°S,60°W)的农民正在(

A.刚起床吃早饭

B.在田间割麦子

C.吹着风扇吃晚饭

D.盖着被子进梦乡参考答案:D24.下图为“某地年平均降水pH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关于a、b、c、d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地都处在酸雨区

B.a地较b地酸雨严重C.c地较d地酸雨严重

D.a、b为重酸雨区4.该地pH等值线的弯曲受主导风的影响,该地主导风向应该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参考答案:3.B4.C第3题,a地pH值小于b地,说明a地较b地酸雨严重。第4题,从pH等值线的弯曲方向和数值变化上可知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南风。25.关于热力环流叙述,错误的是A.地区间的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根本原因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C.同一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参考答案:D26.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15-16题。

地区经纬度海拔(米)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甲102°E、25°N18917.719.8乙113°E、28°N6843215.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16.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参考答案:D

A二、填空题(共10分)27.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1)图乙代表的地球昼夜状态(阴影部分为夜晚,非阴影部分为白昼)表示此时地球位于其公转轨道(图甲)上的______位置。(2)若地球公转位于乙时,重庆(30°N)的昼长比北京(40°N)______(填“长”或“短”)。(3)据图乙,K点昼长比R点要长______小时。(4)图乙所示时刻,P点地方时为______。参考答案:(1)丁

(2)长

(3)6

(4)0:00【详解】(1)图甲中乙地轴北端背向太阳,表示冬至;丁地轴北端朝向太阳,表示夏至;顺地球公转方向可判断出甲为冬至、丙为春分;图乙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表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为夏至,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丁位置。(2)地图公转到乙时,地轴北端背向太阳,冬至日,重庆纬度低于北京,昼长比北京长。(3)图中K点昼长为18小时,R点位于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K点昼长比R点长6小时。(4)图乙中P点位于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0点。28.(10分)读下列某时刻地球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表示回归线或极圈),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所示的日期是

,CE线是

线(晨或昏)。

(2)图中A、B、C、D四地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

。(3)B地位于D地的

方向,D地的地方时为

。(4)该日,C地的昼长为

小时,D地的日出为当地时间

。(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C地的太阳高度是

。(6)此日,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参考答案:(1)12月22日前后

(2)DACB

(3)东南

2:00

(4)4

6:00(5)23o26′S

0o

(6)66o34′【名师点睛】了解日照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特征,记住特殊纬线的特殊现象,根据特殊现象,判断日期。根据日期,判断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析昼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注意利用图中等份,计算区时、地方时。29.下图a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图b表示某时刻的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1)图中A、B的节气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_纬线上,这时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武汉(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3)如图b表示的是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的太阳光照图,则图b表示的是

(北或南)半球的昼夜分布图。图中F点的昼长时间为

小时,E点的夜长时间为

小时。G点位于晨昏线上的

(晨或昏)线上,其日出时刻为当地时间

。参考答案:(1)夏至

春分(2)23°26′N(或北回归线)

23°26′N(或北回归线)

83°26′(3)北

12

24

9:00解析:(1)据图a中地轴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可判断:A地轴倾向于太阳可判断为夏至日,C地轴背离太阳可判断为冬至日,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判断B为春分日,D为秋分日。(2)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计算出武汉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3°26′。(3)据上题分析可知,C为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据图b可知,可判断为北半球的昼夜分布图。据图可知,F点位于赤道,因此昼长12小时;E点位于北极圈,为极夜现象,夜长为24小时,顺地球自转方向,从夜进入昼为晨线,从昼进入夜为昏线,据图可知G点位于晨线上。F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应为6时,则G点所在经线位于F点所在经线的东侧且相差3小时,据东加西减原则可计算其地方时为9点,又因为位于晨线上,因此9点即为日出时间。【点睛】本题以光照图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2)昼夜半球的界线叫晨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从夜进入昼为晨线,从昼进入夜为昏线。(3)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8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0时或24时。30.读“太阳光照图”,其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表示的日期是_____前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是_____。(2)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四地角速度的关系是____;此时看到日出的是____;在B处自西向东流的河流淤积较严重的是_____(南、北)岸。(3)当日,图中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________(4)D点的地方时是______;B点的昼长是______。(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6月22日

南半球

(2)C

相等

A和C

南岸

(3)D>C>A>B

(4)8:00

8小时

(5)(23°26′N,150°E)【详解】(1)图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夜,所示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是南半球。(2)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赤道,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C;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全球各地均相同,四地角速度的关系是相同;晨线是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界线,此时AC都在晨线上,此时看到日出的是AC;B处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在B处自西向东流的河流淤积较严重的南岸。(3)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D>C>A>B。(4)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时,任意两相邻的经线时差2小时,依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B的地方时是8:00;B点的昼长=(12-日出)*2是8小时。(5)150°E处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是直射的经度。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150°E)。三、综合题(共38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紫花苜蓿,也叫紫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光忌湿,抗早抗寒耐瘠薄,主根粗壮,根系发达,适宜在中性至微碱性的干旱土壤中生长,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1℃,幼苗耐受-6~-7℃的低温。世界各地将其作为优质饲料与牧草广泛种植,其产量和需求量逐年上升。当下甘肃陇东地区采用地膜垄沟技术种植苜蓿,该地土壤贫瘠,生态脆弱,土壤pH在7.7~8.6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6.5℃,7月份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在400mm左右且集中在夏秋季节,蒸发量高达1500mm,全年日照时数超过2500小时。下图示意陇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甘肃陇东地区种植紫花苜蓿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2)说明陇东地区苜蓿种植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影响。(4分)(3)说明苜蓿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启示。(6分)

参考答案:(1)陇东地区气候干旱,气温适宜;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答出两点,4分)(2)苜蓿作为优质饲料,发展栏养特色畜牧业,可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苜蓿主根粗壮,根系发达,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较高。(4分)(3)苜蓿为多年生植物,种植时可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苜蓿为优质饲料,对当地发展草产及畜牧业具有积极意义;苜蓿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对西部的生态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种植苜蓿可调整当地农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答出三点,6分)

32.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人)农村人口(亿人)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亿人)农村人口(亿人)城市人口比重(%)19201.15.616.41.510.712.319403.64.842.91.613.610.519604.86.144.03.615.618.819807.94.464.26.22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