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荷塘月色 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 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 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 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 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一、课前活动齐读朱自清的简介,要求学生把作者的重要信息记到课本上二、导入课文同学们,在课前我们了解朱自清先生的生平,我们在初中阶段也学过朱自清的作品,有什么?……(《背影》、《匆匆》、)今天我们再来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板书题目和作者)。三、学习目标美读课文,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把握作者复杂的感情变化四、整体感知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不知道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课文读了几遍?(2、3遍),看来同学们预习的还不错,预习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我们在课前一定要充分地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当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整体感觉?我强调的是整体感觉。(生答)(师点拨)文章中,作者笔下的景物是不是大红大绿,着墨很浓?笔下的景物整体特点-----清幽、淡雅。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作者的心情,你是否感受到了作者的大喜大悲?作者的情绪波动是不是大起大落的?不是。那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和悲伤?(板书:淡淡的喜和淡淡的悲)老师在读这篇散文就像品一杯绿茶一样,刚一尝的时候感觉也许是淡然的,甚至还有点儿苦涩;但是,真正地让这杯香茗落在肚子里,在心中积淀下来的时候,回味一下,便别有一番滋味,就会发现在齿间还留有一抹香气,很美的一种感觉。在此,老师不是在给日照绿茶打广告,而是给荷塘月色做代言。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也要像品茶一样,慢慢地去品。五、赏析荷塘美景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哪几段写的最美?你们觉得哪几段好,我们就从哪几段开始赏析。(觉得4、5、6段最美的举手)那我们就着重赏析一下这三段,品味如此优美的文本怎么能离得开我们的美读呢,这几段应该怎么读?(语速缓慢,语调轻柔,感情饱满,富有深情)现在让我们赋予美景以美音,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这三段。要注意现在你已不是你,你是月下漫步于荷塘的朱自清。(通过巡视,我发现多数同学读的还不错,但个别同学把朱自清漫步荷塘,读出了跑步荷塘的味道,这样优美的散文,读出韵味,速度放慢很重要)1.第4段——月下荷塘(1)首先找一位同学为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一段。注意读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放进去。(生读,师点评)(2)本段抓住了月下荷塘哪些景物来写的?(ppt:荷花、荷叶、荷香、荷波、流水)(3)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这些景物的呢?请从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跟大家分享一下,请注意一下修辞的运用。(生进行细致分析、有感情朗读,师点拨)2.第5段——塘上月色(1)本篇文章的题目是《荷塘月色》,第四段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荷塘美景,那么第五段应该写什么了?(月色)先有感情地齐读一下这一段。(2)我们通过诵读,发现这一段写月色,但是几乎没有多说笔墨纯粹是写月色的,那写的是什么呀?叶子和花以及柳树、灌木等,为什么?(月色难以描摹,无形无声)如果以“风”为题,写一段景物,你会怎么写?(师点拨:如果只有风一个意象的话,怎么写?风啊,风啊,好大的风啊,有没有美感可言?这其实是景物描写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借助于其他景物来表现主体。从表现手法上看,这叫烘托(ppt)。(2我们鉴赏第五段,还是先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生结合句子分析,教师点拨)3.第6段——荷塘周围4、5段,通过对景物描写的赏析,你认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有种淡淡的喜悦),在荷塘月色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请同学们默读第六段,思考一下这一段的景物描写与前两段描写的景物的风格相同吗?(不同)(生默读)这与什么有关系?(作者的心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心情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伤)你认为哪一句最能体现出?(生分析,师点拨)总结:作者本来欣赏荷塘美景,被月下静谧朦胧的美景所陶醉,暂时忘掉了生活中的烦忧,感到一种淡淡的喜悦。但一声声蝉鸣、一声声蛙叫,又回了现实当中,所以又感到淡淡的哀愁。六、深入文本,把握感情大家都认为这三段写得好,这篇散文只保留这三段行不行?(不行)从结构上来看,这篇文章是浑然一体闭合型的整体。如果只写这三段结构就不完整。大家会发现显得特别的突兀,让我们感觉到莫名其妙,半夜在那儿一个人干什么呢?他是如何游荡到荷塘边的?可能会生发这种疑惑,我们是不是得追究起因啊?我们从哪里找答案?(前三段)(板书: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同学们,到底是什么让这位年轻有为的清华大学教师颇不宁静的呢?正像巴尔扎克所说,作家只布置方程式,他不需要给答案。我们需要从作者遣词用语的细心处去寻找。你能否在前三段的课文中找出蛛丝马迹?(生答,教师点拨)(ppt列出背景)(1)政治原因1927年4月12日,当时蒋介石政府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而朱自清是参加过“五四”运动,具有激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不满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憎恨现实。但是他毕竟是一介书生,一个柔弱的知识分子,又不能像许多战士一样起来斗争,因此内心陷入苦闷。(2)家庭危机他在清华教书时家庭背景非常复杂,包括父子之间、继母子之间、婆媳之间的矛盾,有时矛盾还很激烈。作为家里的主心骨,其实最难。现在也一样,作为一个成家立业的男人,对自己的妻子不能得罪,另一边还有自己的母亲,也不能得罪,很多男人觉得累是因为在中间受夹板气。(生笑)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披文入情”,去理解朱自清不宁静的心情也比较容易。(3)家庭贫困朱自清先生一生共有9个子女,因为文章开始写的:“妻在屋里拍着闰儿”,“闰儿”是朱自清的次子朱闰生,也就意味着最少已经有两个孩子了。但是还有老人,自己的妻子,一家老小就指着朱自清先生当教授的收入来养活。(4)怀念家乡、好友朱自清先生的祖籍是浙江绍兴,5岁时随家人迁到扬州,童年和读书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扬州度过的,因此扬州是他实际意义上的家乡。包括后面联想“江南采莲”旧俗,又想起了扬州“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有这样标志性的句子。这是老师手头的资料,所能够搜集到的关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师总结)总而言之,心里不宁静,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心里不宁静肯定要找一种排遣的方式,朱自清先生作为一个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文人,选择了最传统的“寄情山水”的排遣方式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从家中出发,经由小煤屑路,来到了月下的荷塘(板书:家、小路、荷塘)。就像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写的那样“当其欣于所遇了,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朱自清在月下的荷塘中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自己内心得到了暂时的宁静。(得宁静)七、总结课文王羲之在兰亭聚会中感悟到“生死亦大矣”,是大彻大悟;而朱自清到荷塘边走一趟,消受宁静之美,亦未尝不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内心不宁静时找到属于自己的荷塘月色。八、布置作业1思考:作者为何想起江南采莲的事?.2.准确背诵并默写四、五、六段学情分析讲授《荷塘月色》时,我面对的是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初中,他们也学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等,可以说对朱自清以及他的写作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写景抒情的散文,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也了解过一些,也积累了一定的散文知识和鉴赏写景散文的方法。但是他们认识问题还比较表面化,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审美技巧和能力上还有待加强。鉴于此种学情,我将利用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诵读文本为主线,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和活动带动课堂气氛。对整堂课而言,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参与度高,接受能力较强,课堂氛围活跃,师生、生生之间互动有效。通过深情诵读文本,剖析问题,学生深刻地感受了作者精心描绘的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美景,也体会到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伤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提高了鉴赏写景散文的能力、逐层剖析作者感情的能力,并且掌握了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提高诵读水平,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课堂中传递的积极思想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的作用。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代表作。这篇课文安排在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走进自然”单元第6课。它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现代抒情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如诗如画的月色、荷塘互相映衬的美丽图景,作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由“不宁静——寻宁静——出宁静”复杂的情感变化。文章语言优美、精炼传神,意韵深远,情感细腻。并且在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典雅秀丽,让人读后满口余香。它不失为一篇经典美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仔细阅读,反复品味,深刻领悟渗透在文章中所描绘的意境美,学会“景”与“情”互生;把握语言艺术的魅力和通感等修辞手法;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走进自然【课题】【课型】新授课【编写人】【审核人】【学科联系人签字】___________级部________班级________共同体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学习目标】美读课文,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把握作者复杂的感情变化【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深情诵读。赏析景物描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4、5、6段。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三步五环节”课堂学习】【定标自学】知识串联1.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摆脱这惶恐,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然而,作者毕竟是个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的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西院,有一天晚上,由于心情烦闷出来散步,因此写下了这篇《荷塘月色》,文中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2.关于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作家、学者。著有《踪迹》、《背影》、《你我》、《欧游杂记》等【课前预习】一、多次诵读文本,整体感知作者感情二、给下面的词语注音乘()凉煤屑()踱()独处()的妙处()颤()动霎()时媛()女纤()敛()裾()沾裳()嬉()游【巩固练习】完成《伴你学》的基础积累题对话【课堂探究】一、整体感知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二、诵读美、品味美1.第四段——月下荷塘(1)抓住了月下荷塘哪些景物来写?(2)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这些景物的呢?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注意一下修辞的运用。2.第五段——塘上月色(1)作者是如何描写无形无味的月光的?(2)有感情地诵读本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三、深入文本,把握感情1.思考作者的观荷缘起。2.分析作者内心不宁静的深层原因。四、合作探究,点亮智慧1.走出宁静的作者,为何想起江南采莲的事?【课后作业】1.完成《伴你学》中的所有题目2.背诵课文4、5、6段课后反思《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是我以前就教过的,虽然对教材比较熟悉,但是为了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我用了接近一周的时间去思考、搜索资料、期间不断地进行修改。在紧张的备课的过程中,我不禁感慨:上好一节课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对于这样一篇内容丰富、深刻的散文。直到上完课,我才感觉如释重担。但是我仍然感觉在课前设计与课上生成两个方也是存在着差距。总的来说,整堂课结构还算紧凑,目标也顺利完成,较为流畅,师生互动良好,也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小组合作的精神。然而课堂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对于我的这堂课来说,我感觉这堂课是有缺陷的艺术。经过课后反复地琢磨,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整堂课内容太多,太满,时间紧,学生对于有些问题分析得不够透彻,尤其是作者的情感的把握。最后由于没有时间,所以结束得太过于仓促。原因在于我在设置问题时,没有妥善安排好每个环节的时间,设置得问题过多,过杂。尤其是我与学生赏析荷塘美景时,用时过多。其次,虽然整堂课我富有激情,但是有些课堂语言显得啰嗦,问题表意不清晰。自己讲授的太多,让学生思考的太少,以至于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究性。最后,抒情美文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多次诵读去体会,课堂中我忽视了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忽视了学生自主的诵读感受,对学生的诵读点评也不是很到位。以上是我个人对这堂课的的感受和体会,上好一节语文课,看似容易,实则不易。通过精心准备这堂课,讲授课文,使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虽然有很多遗憾,这节课使我教学上有了新突破。以后的我,会更加努力,争取上好每节课,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课标分析《荷塘月色》是鲁人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走进自然”的一篇散文,《新课标》对此类文本教学有如下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自己的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