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第一课时)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养成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习惯。二、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三、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目标(激活智慧)1.导入: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用一句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课件出示第一段,齐读)。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深入学习的内容。请仔细看学习的任务。2.课件出示目标:(学生齐读)(1)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养成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习惯。(二)自主学习,思考质疑(生长智慧)1.过渡:有句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说说“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在感触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3----4自然段,结合生活实例,说说“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在感触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学习方法: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用“”画出描写人类20世纪前生活状态的语句。——写出感想、想象、疑惑……)(三)合作探究,交流表达(碰撞智慧)导入: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注意声音不太大,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课件出示:声音不太大,认真倾听)1.小组合作学习2.全班交流。请同学们交流你们的感想、发现、体会,别人发言的时候认真倾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期待你们智慧的声音。(课件出示:认真倾听、积极表达、期待智慧。(1)交流20世纪的生活状态:“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引入:(课件展示第二段)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区分“发明”和“发现”的内容;课件出示解释。师:“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表面看上去很相近,可仔细推敲,却差别很大。郑老师也去查了词典,词典里是这样阐述的,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发现”是看到或找到原先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请一生读。“发明”和“发现”的运用:爱迪生()金属丝通电后会发出强烈的白光,于是他()了电灯.科学家()蝙蝠能发出超声波,于是()了雷达。(2)20世纪,我们拥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给人类.带来了舒适和方便的生活。在古时候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图片)大家看,这是一幅农耕社会的写照图,农耕社会里,农民使用的工具是如此的——简单。师:是的,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仅仅是没有这四样东西吗?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课件出示:在农耕社会里,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课件出示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学生理解加点词。师:多么神奇啊!(3)师: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课件出示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师:读着这句诗,你有什么感受?师是呀,20世纪相对于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来说,是很短的一小段但是20世纪的变化之多、之大、之快。多么让人惊叹!那就用惊叹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再来读第三、四自然段部分句子,再次感受农耕社会和20世纪的不同之处吧!请女生读写农耕社会的段落,请男生读写20世纪发明和发现的段落。课件出示对比段落:男女生读相应的语段。(作比较)。师: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知道路甬祥爷爷在向我们阐明古今人们生活的巨大改观,用的是什么表达方法?(作比较)。师:通过古今作比较,让我们对科学带给人们的舒适和方便有了强烈的感受!这就是“作比较”的妙用!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让我们再次满怀激情地读一读──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4)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还得靠我们,靠现代科技,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课件出示:罗素名句)!3.总结:20世纪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发现发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那么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更好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发现发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四)拓展提升,迁移训练(生成智慧)1.畅谈:请你充分发挥想象,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师:让我们不得不警醒的是,中国的自然科学在近代落后于西方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科学教育的普及,我们也在一步一步地实现着“嫦娥奔月”的梦想。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科学,去控索科学的奥秘吧!2.师生齐诵诗歌《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师:是什么让炙热的夏季不再闷热是什么让久冻的冰雪得以融化是什么让平凡的生活充满神奇生:是科技是科技的力量科技是改变世界的神奇之笔是描绘未来的速成高手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没有科技生活是一幅单纯的田园风光有了科技世界成了闪烁光芒的五彩舞台《呼风唤雨的世纪》评测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yīlàihuànxiǎnɡliánxìɡēnɡzhènɡ()()()()ténɡyúnjiàwùɡuīɡēndàodǐ()()二、比一比,再组词。赖()核()幼()懒()该()幻()架()程()联()驾()成()连()三、选词填空。发现发明1、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了大油田。2、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四大()”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改变改善1、要()一个人的性格确实很困难。2、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四、照样子,用加粗的词造句。1、八十多年后,这句话依然适用。依然:2、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在……也在……3、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的确:4、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依赖:五、照样子,改写句子。例:人类依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人类依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1、海底有各种鱼类发出声音。2、是人类在呼风唤雨。六、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是谁在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两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2、课文第3、4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提示了科学家对人类生活的意义。()3、“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又因为课前是不让学生预习的,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我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课下愿意去了解、探索科学知识,而不是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从而失去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课文虽然比较简短,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耕”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农耕社会”等部分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一、紧扣教材、钻研文本,设计有效提问。什么是“呼风唤雨”?“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靠什么来呼风唤雨?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导入新课时,本来我审计了一个学生质疑的环节,就是: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但实际教学中因为学生对“世纪”和“呼风唤雨”的理解非常到位,本着“以学定教”的原则,如果此时还要质疑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了,于是我去掉了这一环节。二、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的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三、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让学生体会到身为忠告人的自豪感,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我觉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处我不满意的地方。1、检查字词这个环节上,有让同学们合作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这样一个设计。当学生问道“农耕社会”这一词语时,我说接下来的学习中会遇到,那时我们再理解。其实应该适当地将这个词语点一下,一会儿再遇到这个词学生一定会更有体会。2、在理解“发现”“发明”两个词语时,学生自主理解的意思并不到位,这时我随机造了两个身边的句子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如果能让学生去用这两个词语亲自造句,他们的理解会更透彻,体会会更深。3、在引导学生找到过渡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对过渡句的阐述不够到位,应该举出形象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体会。4、在引导学生找出过渡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后,以农耕社会和20世纪作比较,学习这种说明方法。我让学生在文章第四自然段中找出表示“发现”和“发明”的句子,分别用“——”和“~~~~”画出来。学生找得非常准确,但在此时我更应该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这些句子,充分地去感受、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体验农耕社会和20世纪有多大的落差。也许金无足赤,课无完美,再潜心地设计也会从课堂实践中看到不足,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这堂课我感悟到只有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意义。我只有通过认真总结得失和更多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物联网在2025年精准种植中的环境监测与调控效果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抵押合同协议书房产抵押投资合同
- 2025版车辆质押贷款与担保合同范本
- 2025版别墅专用门窗安装与售后服务一体化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生态城市建设招投标合同管理规范解读
- 二零二五年度工程监理居间服务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光伏发电站设备维护保养服务合同
- 2025版电商电商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车鉴定评估服务合同标准
- 2025版定制化服务企业行政事务管理合同
- 2025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知识点梳理+练习题(含答案)
- 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 企业司机礼仪培训
- 云南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表
- 工程监理行业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 T-CBIA 009-2022 饮料浓浆标准
-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安全员、安全总监考试题库
- 体育运动器材租赁合同范本
- 烟囱拆除工程脚手架施工方案
- 《伯牙鼓琴》学习任务单
- 监理防汛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