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鉴赏诗歌感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感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感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感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感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年级高三学科语文单位教学主题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题之三功一、教材分析古诗歌教学是高三教学的重点之一,根据近几年高考阅卷情况看,情感分析题失分较多,所以突破重点难点是这个阶段的任务。主要以高考真题引路,已做过的题为例,以典型题为纲,总结情感分析题的解题方法。二、学生分析古诗歌教学是高三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现实问题是下得功夫不少,收效甚微,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依然失分很多,现在的局面是老师辛辛苦苦讲,学生马马虎虎听,到考试还是不会。不会的表现是情感无从入手,分析不全,手法分析不透彻等方面的问题,无法挖掘诗歌中蕴藏的丰富、复杂的感情。这还得从诗歌本身下手,就是抓住诗歌的有效信息,我把它分为三方面,即三功。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三功,读懂诗歌中蕴藏的丰富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通过关键信息体会诗歌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鉴赏分析能力。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自主学习布置预习任务,通过练习学案上的典型例题总结三功的精髓。课前将批阅后的学案发给学生,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将有疑问的问题交给各小组讨论解决,要求有记录、有成果,以便课上展示。各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展示成果。导入通过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及高考阅卷情况导入。展示利用ppt的形式展示典型例题。小组对老师出示的不同例题进行分析,选代表展示诗歌中体现体现作者或者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关键信息。第一步:分析诗歌中的显性信息。第一步:隐性信息。第三步:感情特点。归纳与总结老师引导学生对诗歌通过三功来把握情感进行归纳和总结。确保情感分析题的答案更完善的“三功“外家功”——显性信息,挑字析、逐联(片)析“内家功”——隐性信息,分析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细节情。“全面功”——感情特点,多角度、多层面答题提升与巩固老师根据提前准备,选取高考真题中的典型诗歌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做题演练的形式进行提升与巩固。作业及评价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分析思路,并要求针对自己目前掌握的情况思考备考的准备。课后作业课后案中的典型练习。古诗歌教学是高三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现实问题是下得功夫不少,收效甚微,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依然失分很多,现在的局面是老师辛辛苦苦讲,学生马马虎虎听,到考试还是不会。所以这时候更应该认真的研究学情。通过调查我认为目前学生存在着以下问题:但很多学生古诗词积累甚少,且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古诗词鉴赏并未入门。甚至有的同学失去了信心,认为再学也不可能学会了,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别的方面,学习时间跟不上,任务也很难完成。学生知识积累不够,对作者不了解,做不到知人论世。忽视了题目、注释、写作背景等显性信息,一味地读诗句。学生抓不住文中出现的关键词,尤其是表现感情的词语,对这样的词语不敏感。对于表现感情的手法不能熟练掌握,尤其是手法中蕴含的感情不能准确分析。思维方式太狭窄。在古诗词的形象世界里,语言环境不等同于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简单链条式结构,而是一个由形象体系互相渗透着情感的立体式多维空间存在。学生不能从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维触角。情感分析题答案组织不条理,要点不全面。诗歌的情感分析又是每首诗歌必考内容,所以需重点突破这一方面内容。效果分析:析教学目标:一开始我设计了两个目标,一是理解诗歌的感情,二是掌握表达感情的技巧。后来总感觉和我的初衷有违和感,所以最后就设计了一个直白的目标,这节课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目标,那就是如何让感情分析题的答案更完善,不过现在再来看可能有些单薄了。二、析教学过程1、本节课由高考考点及历年阅卷情况导入新课,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思路清晰,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理论联系实际,针对高考题型“情感分析题”进行重点突破。本节课不以单纯教授课本内容为主,而是着眼高考,寻求突破,以达到培养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2、教学环节上,由于将小组讨论放在了课前完成,可能课堂上感觉没那么热闹,气氛稍差一些。3、课堂容量有点大,既想把每个方面都分析透,还要兼顾学生的消化掌握及当堂训练,课堂的时间驾驭有些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也有不到位的地方。三、析课后反馈学生对于课堂上分析到的题掌握的很好,再做练习的时候就有些畏难情绪,即使知道“三功”,也还是依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诗歌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希望通过这堂课能给学生们引一条通向成功的路。教材分析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文化长河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其语言精练,想象力丰富,情愫真挚,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情感陶冶的最佳素材,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和考试大纲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虽几次修改,但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始终未变,还有加强的趋势。例如,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材有所增加,高考中课外古诗文分数也占很大比例;另外,《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而其中诗歌的感情几乎是每个题型必考的内容。在全国高考中,古诗词赏析年年考,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从近几年高考阅卷情况来看,情感分析题失分较多,成为高考备考的一大难点。无论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化遗产的角度,教给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都刻不容缓。评测练习

引入复习课的练习题:

一、【典例引路一】1、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这首诗前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高阳台·除夜宋韩疁[liú]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青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哪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注释】银签:指更漏,计时工具。绛蜡:指红蜡烛。恣:随意,无拘束。这首词中作者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规律总结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典例引路二】1、风入松宋刘克庄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注释①刘克庄妻林氏,为人坚贞俭慧,夫妻情笃意深、朝夕相伴。妻殁次年,作者自从建阳县令任上罢罢职归莆田,道经福清之际写下了这首悼亡词。②罍(léi):酒杯③鼓缶(fǒu):据《庄子·至乐》:庄子妻死后,庄子“箕踞鼓缶而歌”。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2、咏山泉唐﹒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译文: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

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意),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山村的小池塘。

(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你是否看见,也不在乎你是否看见)(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规律总结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例引路三】1、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榄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注:①南海:今广州佛山一代。②上国:指京城。③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④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释]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有人评价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规律总结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以致用的练习: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当一方为了把“劫”反提过来,在\t"/item/%E5%BA%94%E5%8A%AB/_blank"棋盘它处下一着(找劫),另一方也在棋盘它处采取了相对的应着,称为“应劫”。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课后强化的练习野望①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练习答案:1、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①首联表现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衣袂”,“移觞”,依依不舍。②领联表现鼓励劝勉之情:诗人用“莫叹”“春草芳”来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2、高阳台·除夜宋韩疁[liú]1、除夜守岁,引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年老体衰的伤感,“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便是明证;2、“多谢梅花,伴我微吟”,初开的梅花给了作者些许安慰;3、“邻娃已试春妆了”引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4、作者认识到应当趁精力未曾全衰,去感受大好春光的昂扬情感,正是“朱颜哪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1、风入松宋刘克庄1、细节(虚写):通过回忆妻子生前捣衣的情景,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2、用典:化用庄子鼓盆而歌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对亡妻的痛悼之情。3、借景抒情:作者借秋林、秋风和灯影,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思。(答拟人“多情惟是灯前影”、侧面描写“逆旅主人相问”,亦可酌情给分)2、咏山泉唐﹒储光羲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质。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①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②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领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③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④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2、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1、对杭州的思念之情。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诗人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渲染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表达对杭州的思念。2、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和年龄老大的感慨。“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3、对国计民生的忧患和对“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比起自身境遇,更让诗人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诗人在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阮郎归无名氏①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野望①杜甫①“三城戍”“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课后反思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鉴赏诗歌的感情。这是高考的必考内容,鉴于高三学生在这一板块上是不足,特准备了这堂课,以期达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突破重点题型的目的。这堂课是在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就解决失分最多的题型之一——情感分析题。

课堂上坚持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师生互动良好,坚持合作探究。学生稍微有点紧张,放不开,发言有些不太积极。教学目标达成度还可以,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感情的不同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每一堂课都是启迪学生智慧的机会,所以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要充分最终学生的思考成果,要经历明确问题、自主思考、讨论交流、解决问题、进行总结提升的过程。注重扎实训练,我们发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欠缺,语言表述的不准确,思考的方向有偏差,都需要老师及时点拨。师生要始终明确我们这堂课的目标,带着目标上路,解决问题的时候才有针对性,问题精准、语言表述精准、思路精准、点拨精准,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诗歌鉴赏教学的目的、要求,为语文教师实施诗歌鉴赏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