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肥城市汶阳镇砖舍小学孔丽娜【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教学策略】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教学用具】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课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查词义,了解作者游览过程。【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老师刚才在经过走廊时,看到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生试着理解,明白旅行的意义: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师: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到几处风景名胜看一看。(生欣赏泰山等图片,复习积累有关的古诗句。)一、导入新课,简介文体。1.(出示双龙洞的图片,简介双龙洞资料)师:叶圣陶爷爷曾经游览过这里,并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游记)这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理解记的意思,交流作者叶圣陶资料。)2.师简介游记: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游记,游记就是记叙旅行中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到字里行间去游览一番。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检查学生字词: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出示生词)浙江一簇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石钟乳音:师检查生词的读音,强调“浙臀蜿”的读音。(生个别读,齐读)义:师相机引导理解“浙江、臀部蜿蜒”的词义。(生联系旧知和实际理解词义)师:文中”蜿蜒”是用来写什么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感悟“双龙洞”名字由来)。形:师指导书写“蜿蜒”,范写。(生比较“蜿”字与“擦”、“蜒”字与“蜓”的异同,书空,练写。)三、梳理游览顺序,概述文章结构。(1).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圈画出表示地点变换的词语,然后同桌一起试着把这个游览示意图补充完整。(出示空缺的游览示意图)(生默读、圈画词语,同桌讨论,补充完整的游览示意图。)(2).(出示完整的游览示意图)师: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有关句子和游览示意图,同桌互相说一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同桌互相练习)(3).师小结:通过作者的游览过程明白文章的写作顺序,对照示意图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游记不仅要交代清楚游程,还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看见的、听到的和自己的感受。(板书:游程、见闻、感受)3、感受“孔隙”窄小,学习表达方式。(1).师:课文哪几段是写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这几段分别写了那几处景点?其中最让作者感到好奇、冒险,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处?(师根据生回答,板书:孔隙)(2).师引导理解“孔隙”的意思,感悟“孔隙”这一景点的特点(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孔隙的特点,板书:窄小)(3).师: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窄小呢?(出示读书要求)用心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句。(生默读、思考、勾画相关句子)(4).交流品读,预设交流:出示句群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引导通过“并排仰卧”“刚合适”等词语感悟小船的窄小。出示改动的句子,比较感悟,从4个“小”中体会船的小。师生合作,朗读小船的小。(生讨论、感悟、有感情朗读)师小结: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而是通过写小船的小写出孔隙的窄小。出示句群2: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引导替换“贴”字,通过比较,体会孔隙的矮小,补充孔隙有关的数据资料,加深印象。交流作者躺的姿势,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体会作者的好奇、紧张、小心。(生讨论、体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出示句群3: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引导理解作者的感觉,从“挤压、撞破、擦伤”和“稍微、一点儿、准会”等词语感受作者紧张、害怕的心情和孔隙的窄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小结:作者通过对自己感觉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孔隙的窄小。(生汇报、体会、有感情朗读)(5).创设情境,身临其境:师: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乘着小船经过孔隙吧。游客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你们是怎样躺的?(生齐读)(音乐起)师:你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船在孔隙中慢慢地移动,你有什么感觉?孔隙过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想象、读文、讨论)4.小结写法:作者正是用小船的小和他过孔隙时的感觉表现孔隙的窄小,使景物特点描写具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印象。5、唤醒体验,迁移练笔A(课件出示:吊桥的图片)师:想想,在吊桥前你看到了什么?过吊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模仿第5段的写法写一写过吊桥。(生讨论,联系生活回忆)B(背景音乐,生进行小练笔,汇报展示)。C师总结:叶老曾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写文章,无非是一点,我听到的,看到的,真体会到的东西来告诉读者或听众。”今天从这一篇课文,我们有所领悟。双龙洞其他景点又是怎么写得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布置课后作业:读一读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继续了解岩洞的奇异,感悟游记的写法。板书设计: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游程外洞见闻孔隙:窄小感受内洞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记金华的双龙洞》学情分析肥城市汶阳镇砖舍小学孔丽娜《小学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和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这篇课文文字浅显,语言平实,学生很容易读懂。但根据以往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忽视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探究上。感悟作者是如何具体准确地写出景物特点,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老师创设有效的朗读、想象、感悟情境,以情激情,实现“言”“意”的和谐共生。下面结合文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预设和分析:1.在四年级上册学习的《颐和园》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所以对于寻找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不难,但不能局限于此,还要引导把游览顺序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段落结构相结合。可以先引导学生画出游览示意图,再按示意图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在此基础上想想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以便理清段落结构。这样对全文有了整体的印象,明确游记写作思路,在写游记类作文时就不会出现路线呈现不清,缺乏条理的现象。2.学生在写游记作文时,往往不能做到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把内心感受准确的描绘出来,不够具体生动,激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采取品词析句、画面欣赏、想象感悟等多种策略,使学生不仅了解课文中运用的描写方法,而且从中体会到这样表达效果的好处。3.能运用、会运用是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本文作者把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读者,读来身临其境,似与作者同游,尤其是游“孔隙”这一段的好奇、冒险,不仅给作者,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此段作为学习表达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进行小练笔。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记金华的双龙洞》效果分析肥城市汶阳镇砖舍小学孔丽娜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3.了解游览顺序,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道“学生评测习题”:“1.读拼音,写词语2.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画“√”。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理解课文,完成填空。”这几道题主要评测学生生字词的识记、文中好词佳句的积累和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方法的理解情况。下面对学生的的达成情况结合评测结果进行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易错字形、读音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因此在识字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寻找易错点,运用形声字识字规律、形近字比较等方法突破难点,点到为止,不必耗费很多时间。本课难写的字形较多,尤其是“蜿蜒”两个字根据以往的经验极易出错。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把“蜿、蜒”同“擦、蜓”比较,然后老师范写并讲解笔顺,学生书空,最后练习书写。经过这几步的训练,学生对这两个字有了深刻的印象。从学生的测评结果看,参与测评的共有40名学生,只有一人把“蜒”字右边的“竖折”写成了两笔,正确率达到了97﹪。对于文中易读错的生字“浙、臀”,学生没有出现错误,达到了优质高效的目标。2.好词佳句得到了积累。从第三题“填上合适的词语”完成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运用了书中的词语,这说明学生有了积累好词的意识,并且效果良好。第四题“理解课文,完成填空”也有积累的目标,第5段是本节课的精读段落,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对本段的背诵,但从测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熟读成诵,积累了细致描写的句子。3.对“孔隙”的特点印象深刻,明白了游记的文体特点及表达方式。本节课主要通过研读“孔隙”的特点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测评题四以“填空”的形式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虽然题型有些呆板,但从学生的测评结果来看,学生对于孔隙印象深刻,对于作者的表达方式梳理清晰,获得了总结提升。4.存在问题:“了解游览顺序,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是本节课的一个学习重点,按说学生在学习了《颐和园》一文后对于写景文章的“移步换景”游览顺序应该不难理解,但从第四题中1题的完成情况来看,不少学生选择填空的地点出现了混乱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梳理出文章的段落结构,对文章的整体安排。另外对于“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这一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已用“小练笔”的形式进行了现场练习,而且这一目标不是一节课就能完全达成的,需要在课外其他作业及习作中继续进行。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肥城市汶阳镇砖舍小学孔丽娜1.教材内容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课文按两条线索来写。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分别详写了孔隙、内洞的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2.不同教材版本《记金华的双龙洞》作为一篇经典的文本被不同版本的教材选用,除了被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编入四年级下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还有鲁教版第七册第3课、冀教版第十册第9课、苏教版第十二册第4课、北京版第九册第5课等几个版本。针对不同的学段,老师应定位文本的不同教学价值,采用相应的教学设计适应不同学段的学生。3.课程内容的整合单元阅读提示对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这样的安排是围绕描写景物编排的。同是写景的文章,《桂林山水》是运用“总—分—总”的段式来写,而本文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来写的。学生明白习作中选择哪一种顺序要根据景物的特点来决定,只有选择合适的表达顺序才能让读者清晰明白地感受到景物的特点。4.课程教学资源的取舍本课的语文知识点不少:生字新词的学习,主要内容的理解,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平实准确的语言特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安排,以及融情于景表达方法。认真审视这些知识点,“融情于景”表达方法的学习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是第三学段的要求,但适度的“越位”对段落训练和学习构篇有一定的价值,而了解文章“移步换景”的表发顺序是本课的核心教学内容之一,与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按一定顺序写”不谋而合。另外,体会作者平实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符合本学段的课标要求,也切合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的编者意图,可作为教学的知识生长点和能力渐进点。5.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感受各个景点的特点。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基于对以上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预设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作为新授课,旨在抓住游览顺序,通过感知整体,了解游记特点,然后重点讲“过孔隙”,梳理出本文的表达特色,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记金华的双龙洞》评测练习肥城市汶阳镇砖舍小学孔丽娜一、读拼音,写词语。Zhèjiāngcāshāngétóuwānyánshāowēi()()()()()二、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画“√”。系(jìxì)绳子臀(túndiàn)部好(hǎohào)奇漆(qīxī)黑盘曲(qǔqū)而上一簇(cùchù)浙(zhézhè)江仿佛(fúfó)石笋(xǔnsǔn)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沙土()的映山红()的公路()地移动()地流着四、理解课文,完成填空。1.本文是一篇---------,作者是-------,游览的地点是---------,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最后()。2.“孔隙”的特点是,表现在:(1)只能容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2)乘船时必须。--------------------------------------------------------------------(3)通过空隙时的感觉。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反思肥城市汶阳镇砖舍小学孔丽娜《新课标》对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极不相符。这次备课时我反复研究教材,认真解读文本,重新整合了教材,确定了新的教学核心价值——感悟语言,领悟写法,学以致用。授课中我紧扣游记文体的特点,引领学生理清文序,梳理文章整体结构,以段为例领悟写法,然后迁移运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反观这节课的教学全程和教学效果,我觉得有几个优化的设计,总结如下:一、细致梳理,学习整体构思。《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老先生早年游历金华双龙洞的一篇游记。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真实记录了自己的游览见闻和感受,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这次的梳理没有仅仅停留在游览顺序上,而是与学习文章的整体构思相结合,分了三个步骤,循序渐进,逐层上升:首先引领学生画游览示意图,结合课文了解每一段的段落内容,这是在理文序;然后启发学生有顺序地连缀每一处景点,这是在落实中年级学段目标──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最后整合段落内容,理清写作顺序,清晰课文结构。这样课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高效地把握了游记文体特点,了解了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二、巧妙设问,直指表达秘密。本文“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作者既通过具体熟悉的常见事物描写孔隙,又将自己的切身感受诉诸笔端,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起来,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在引领学生整体把握作者游览顺序,理清文本脉络结构之后,直接切入“过孔隙”一段进行教学,教学思路是先总后分。第一次试讲时我设计的问题是:“孔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的提问依然停留在内容的了解上,结果学生感悟散乱,教学无序。后来我先让学生概括出孔隙的特点——窄小,然后设计问题:作者是怎样写孔隙窄小的?这样直接从探究作者写法进入,目标直指语言形式,学生探究的落点就是作者表达的秘密,此问目标明确,任务集中,便于学生体悟写法,迁移运用。三、立足语言,解密写法。第5段虽然不长,但句句都写出孔隙的窄小,体会作者细致精确的语言是训练的重点。我主要引领学生从两个方面体会作者的写法:借小船的小和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写,具体可感。采用的主要方法策略有:1.品词析句。例如去掉描写小船的两个“小”字来比较感悟,一方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也感受了孔隙的窄小。还有通过圈画重点词语“贴、并排仰卧、稍微”来感受孔隙的窄小。2.想象感悟:例如感受作者的心情,想象自己过孔隙的感觉。3.创设情境:在学生汇报句子完毕后,创设了和作者一同坐小船过孔隙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过孔隙的感觉,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入情入景,身临其境。四、得言悟法,迁移运用。读是输入,写是输出。借助阅读可以积累语言、领悟写法,更高的境界是迁移运用。2011版《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加大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本文“过孔隙”一段的写法,集中体现了游记文体的特点。在引领学生领悟了作者借助见闻和感受写游记的写法之后,及时总结梳理本文的表达特点,立刻启发学生迁移运用。我出示了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吊桥图片”,通过交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模仿本节课的写作方法——用常见的事物写见闻、运用切身感觉写感受,来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从学生的汇报效果看,学生能自觉地运用本文的写法,写出了自身感受,较好地达成了目标。当然,反思我节课的教学,也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还没有彻底实施,老师还是讲的太多、牵引太浓,学生探究、创新不够,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标分析肥城市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