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例讨论-课件_第1页
儿科病例讨论-课件_第2页
儿科病例讨论-课件_第3页
儿科病例讨论-课件_第4页
儿科病例讨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例讨论病例患儿,刁某某,女,6岁,学生,因“发热伴咳嗽1周”于2013-7-28-19:45入院。(一)病例特点1.患儿女,6岁,学生,急性起病,病程短。既往体检,否认“手足口病”接触史,否认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平日体质尚可,较少感冒。近期周围无发热病人。

患儿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9℃-40℃,发热时伴寒战,乏力及头晕,热退后症状可缓解,伴有单声咳嗽,无痰,无气促及气喘,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先后在当地诊所及我院门诊诊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与口服药物治疗(头孢,蓝芩,扑尔敏等)及输液治疗(五水头孢,热毒宁,地塞米松)治疗,发热仍反复,今晚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9℃以上,遂带来我院门诊复诊,拟“发热查因”收入住院。病后患儿精神稍疲倦,胃纳欠佳,大小便正常。查体:T:39.3℃,HR:110/分,R28次/分,Wt:26Kg,神志清楚,精神稍疲倦,皮肤无黄染,无贫血外观,耳后及颈部、腹股沟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边界清楚,质软,活动性好。头颅外观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睑无水肿,结膜充血。口唇红润无发绀,口腔粘膜光滑,未见溃疡及柯氏斑,双侧扁桃体Ⅰ°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颈软,呼吸平顺,未见三凹征,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率11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肋下约1cm,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4-5次/分,四肢指端无肿胀,脱皮,关节无肿胀、触痛、无活动障碍,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后查血常规:WBC4.73×109/L、淋巴细胞比例46.2%,异常淋巴细胞比例8%、HGb140g/L、PLT95×109/L;CRP55.1mg/L,生化Na133mmol/L,肝功能ALT80U/L,AST65U/L,肾功能正常,胸片:双肺纹理增粗。问题: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热查因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1、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2、非感染性疾病:(1)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如: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等。(2)血管-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川崎病等。(3)其他疾病:如药物热、脱水热、各种坏死组织吸收热、中暑、功能热、伪热等发热病因分布和构成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特点:起病较急,伴有寒战或无寒战;常有感染中毒症状;常有感染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常伴有外周血像异常改变,白细胞计数增高或减低;C-反应蛋白(CRP)测定:阳性提示有细菌性感染及风湿类疾病;阴性多为病毒性感染或非感染性发热;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酯酶积分:正常值0~37,增高越多越有利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非感染性发热特点:一般发热时间较长,常超过2月,时间越长可能性越大长期发热但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常伴有贫血、无痛性多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血管-结缔组织疾病发热常伴有皮疹和多器官受损的表现。肿瘤性发热患者常伴有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下降等表现。感染性发热1、病毒常见的有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为病毒感染所致,部分合并细菌感染,一般1周左右对症治疗症状会逐渐缓解。流感病毒有禽类接触史,呼吸道症状进展较快,可完善流感抗原检测进行协诊。2、细菌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伤寒3、支原体、衣原体发热一般为中高度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症状重,体征轻,可予完善相应的病原学检查4、立克次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感染有野外接触史,出现发热,头痛,皮疹三联征。螺旋体感染有疫水接触史。5、真菌,原虫非感染性发热结缔组织病川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性发热白血病该病例患儿病情的进展此患儿当晚再次出现持续高热,伴寒战明显,发热时有头晕,乏力。再次予全身体检,发现患儿会阴处见1.5cm溃疡,周围皮肤红肿,溃疡面焦痂。追问病史,患儿起病一周前到过乡下奶奶家,奶奶家是果农。恙虫病定义: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立克次体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斑疹伤寒样疾病。其临床特征为急起发热,伴有皮疹,其被恙螨幼虫叮咬的原发感染部位经常存在溃疡或焦痂及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流行病学特征1、分布恙虫病广泛分布于从半沙漠地区到高山草地,从热带森林到海滨的各种不同地带。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及东南沿海诸省如广东、福建、浙江、台湾、广西、云南、及四川等省。2、传染源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为野生啮齿动物,特别是各种鼠类。此外小歌鸟、家禽、野鸡也可能是恙虫立克次体的储存宿主。3、传播途径恙螨的幼虫为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恙虫立克次体在恙螨幼虫体内繁殖,幼虫叮咬人或动物时,才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或动物而引起发病。4、流行病学特征恙虫病的流行多见于夏秋季节,以6~10月份发病率最高。发病机制

恙虫病的基本病理组织变化与斑疹伤寒所见相似,主要为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以及小血管血栓形成,上述病变可能系由立克次体的毒素所引起。

当人们被受感染的恙螨幼虫叮咬后,恙虫立克次体乃由咬伤处直接或经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引起全身器官病变。临床表现

随着地区立克次体毒力的强弱以及流行的不同,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常轻重不一,轻者症状轻微,7~10天即可痊愈,重者有明显的中毒现象及神经症状,病程多在三周以上。本病的潜伏期为6~18天(平均9-12天)。偶有畏寒,伴有剧烈头痛及全身疼痛乏力,食欲不振,少数患者有恶心及阵发性腹痛,大便秘结。在此期间在恙螨幼虫叮咬处可出现一无痛的厅.红丘疹,约0.3-1.0cm大小。继之形成水泡,中央部位发生坏死、出血,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痂皮,即为焦痂。其周围有红晕。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

焦痂或溃疡多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等隐蔽、潮湿且有汗味的部位。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焦痂的发生率各地报告不同,国内报告为85—98%,且绝大多数患者仅有一个焦痂。第一周末,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的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皮疹罕见于头部及足心此时,全身淋巴结肿大,约40%的病例脾脏肿大并有轻压痛,少数患者肝脏也可肿大,或出现轻度黄疸。第二周病情加剧,体温持续升高且多呈弛张型。脉搏、呼吸均增快。多数患者眼球结膜充血、畏光,同时尚有耳鸣、耳聋,患者由淡漠无情转为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抽搐、昏迷。第三周病情开始恢复,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心率减慢,血压上升。约经一周症状基本消失,焦痂也趋愈合。实验室检查1、发病早期白细胞计数常偏低,至第二、三周白细胞可稍增加。2、急性期由于出汗较多同时食欲减退,故血清氯化物常有不同程度减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均可增加3、外斐试验(OXK实验):为目前诊断恙虫病广泛应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一般在病程第一周仅约1/3的病例呈阳性反应,至病程第二周阳性率可增至89.5%,第三周阳性率可达100%。但自第四周以后阳性率又开始下降,2~3个月后可转为阴性。4、病程中大多数患者胸部x线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少数严重病例可存在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1、有野外草地接触史;2、高热伴特征性溃疡及焦痂;3、淋巴结增大、皮疹;4、外斐试验OXK≥1∶160。

具有以上3项即可诊断。治疗1、对症治疗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水及电解质,高热时予退热处理。2、对因治疗氯霉素对治疗本病有特效。于服药后1~8天体温多降至正常,一般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3、防止并发症的治疗预后

本病的预后随地区及恙虫立克次体毒力的强弱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多能康复。特别是自采用氯霉素治疗以后,病死率已有明显降低。但有谵妄、昏迷等神经症状或合并有心力衰竭、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尤其是其中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的病例,预后多较差。

由于本病的免疫力较低,患者于康复后亦可再次感染临床易误诊的原因分析1.多系统的并发症增加诊断难度:恙虫病常以发热起病,体温多在38.5~41℃,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多有畏寒,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很难鉴别2.临床表现相对复杂,既有发热咳嗽,又有皮肤不典型焦痂,同时可伴口唇肿胀溃烂、巩膜充血等,由于突出的呼吸道症状掩盖了原发病的本身表现,临床表现和体征均不典型且有用药后皮肤黏膜损害,实验室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临床很容易想到支原体感染的多器官损伤或川崎病等疾病3.体检不够仔细:遗漏隐蔽部位的皮肤焦痂及淋巴结增大等。焦痂是本病最有价值的诊断线索,具有疾病特征性表现,可于发病前1~2周出现。但由于焦痂不痛不痒,不易被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