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课件_第1页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课件_第2页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课件_第3页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课件_第4页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2第一节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

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因分子中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十四、十五或十六元大环而得名。按发现先后分:第一代为天然品种如

红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第二代为半合成品如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第三代为新开发3位酮基的14元大环内酯,即酮内酯抗生素,主要解决其耐药问题,如

泰利霉素、HMR3004等3第一节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

按化学结构分为:

14元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泰利霉素、HMR300415元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16元大环内酯类: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麦白霉素罗他霉素、柱晶白霉素、交沙霉素、米欧卡霉素4第一节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一、抗菌作用及机制:抗菌谱:似青霉素G(多数G+杆球菌、G-球菌、螺旋体、厌氧菌)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首选新型大环内酯类增加和提高了对G-菌的活性抗菌活性:抑菌、高浓度杀菌抗菌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于核蛋白体50s亚基,抑制转肽酶。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相同或相近的结合点,故合用时可能发生拮抗作用,也易使细菌产生耐药。5第一节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二、耐药机制:1.产生灭活酶:(酯酶、葡萄糖酶、磷酸化酶、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2.靶位结构改变:靶位结构甲基化3.摄入减少:改变或出现新的膜成分4.外排增多:

MLS耐药:细菌可同时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链阳菌素耐药(macrolides-lincomycins-streptograminsresistance,MLSR),简称MLS耐药

交叉耐药: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为交叉耐药(CrossResistance)

三、药代动力学特点:1.吸收: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少,新大环内酯类耐酸2.分布:广。分布到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肺、痰、胆汁、前列腺、皮下浓度高3.代谢:红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4.排泄:红霉素、阿奇主要胆排,克拉霉素主要肾排6红霉素(erythromycin)1.口服不耐酸,主要经胆汁排泄2.敏感菌(1)G+菌抗菌作用强:金葡菌(包括耐药菌)、表葡菌、链球菌(2)部分G-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军团菌(3)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3.抗菌效力<青霉素7红霉素(erythromycin)4.应用(1)耐青霉素金葡菌感染或对青霉素过敏者(2)首选:支原体肺炎、军团菌病、沙眼衣原体所致儿童感染、白喉带菌者、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肠炎(3)斑疹伤寒、恙虫病的替换药(四环素)5.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损害8红霉素(erythromycin)6.常用剂型红霉素:肠溶衣片或肠溶薄膜衣片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耐酸,肝损强琥乙红霉素:耐酸,肝损轻乳糖酸红霉素:主要用做静脉滴注红霉素的眼膏制剂和外用制剂9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特点:1.抗菌活性>红霉素(G+菌、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2.耐酸,口服易吸收,但首过消除明显3.分布广泛,组织中浓度>血中浓度4.不良反应发生率<红霉素10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特点:1.抗菌活性(对G-菌)>红霉素(肺炎支原体),对某些细菌表现为快速杀菌作用,而其他大环内酯类为抑菌药2.耐酸,口服易吸收,分布广,组织浓度高3.t1/2长(35~48h)4.大部分以原形由粪便排泄5.不良反应轻,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轻、中度肝、肾功能不良者可以应用。11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抗菌谱】对青霉素G耐药菌和红霉素耐药菌敏感【作用机制】同红霉素

【体内过程】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穿透力强,主要在肝肾代谢排泄。

【临床应用】主要治疗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剧(AECB)、急性上颌窦炎(AMS)、扁桃体炎、咽炎等)

【不良反应】较少且为轻中度,最常见的是腹泻、恶心、头晕和呕吐。12第二节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林肯霉素)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氯林可霉素,氯洁霉素)13第二节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但肺炎支原体例外不敏感主要特点是抗厌氧菌能力强对需氧G+菌(球)有显著活性,对部分G-球菌、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抗菌机制:作用于核蛋白体50s亚基,抑制转肽酶耐药性:林可与克林霉素存在完全交叉耐药性与大环内酯类存在交叉耐药性,耐药机制相同14第二节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体内过程特点1.吸收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差,克林霉素口服可被完全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受食物影响小2.分布:骨组织浓度高,可透过胎盘屏障,但不能通过正常血脑屏障3.代谢和排泄:可以原形经胆汁排泄,但尿药浓度低临床应用厌氧菌感染,包括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杆菌等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染。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首选G+球菌感染。治疗需氧G+球菌引起的呼吸道、骨及软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15第二节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也可引起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过敏反应偶见肝损伤16第三节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vancomycin)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替考拉宁(teicoplanin)17第三节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类抗菌谱:对G+菌抗菌作用强大,尤其是MRSA和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对厌氧菌也有较好作用G-菌对其不敏感抗菌机制:与细胞壁粘肽侧链形成复合物,阻碍细胞壁合成18第三节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类体内过程特点:口服难吸收,肌注致组织坏死,适于静注不易通过正常血脑和血眼屏障主要由肾脏排泄,万古t1/2约6小时;替考拉宁t1/2约47小时临床应用:1.严重G+菌感染,尤MRSA、MRSE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2.对β-内酰胺类过敏的患者3.治疗伪膜性肠炎、消化道感染19第三节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类不良反应(替考拉宁毒性较小)耳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快速iv万古霉素——红人综合征,出现极度皮肤潮红,红斑,荨麻诊,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特殊症状注意: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苷类、高效利尿药合用过敏的患者20二、多粘菌素类(polymyxins)多粘菌素A、B、C、D、E、M抗菌谱:只对G-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抗菌机制: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死亡(多粘菌素游离氨基与G-菌膜磷酸根)应用: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