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认知目标:了解杜甫生平及写作背景。品味诗歌的意象,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整体感受诗人的感情。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读,唱读,即以歌曲的形式唱出来。3.情感目标:让学生从杜甫的爱国情怀中汲取崇高的精神养料。【学习重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感情基调;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的情感。【学习难点】鉴赏关键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从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导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引出重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可是有这样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老眼混浊,满身疾病,年过半百,只能漂泊异乡。他步履蹒跚的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二、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三、背景介绍《登高》这首诗是杜甫于767年重阳节所写,之前我们介绍到杜甫卒于770年,这是他晚期作品。他通过登高远眺看到秋色萧条,自己已入晚年,衰老多病,悲从中来,乃赋此诗。明朝著名学者胡应麟称这首诗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深沉又不失铿锵的《登高》。三、整体感知朗读诗歌:1.听录音,体会情感。2.生读3.齐读吟唱诗歌四、诗歌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句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风、天、猿、渚、沙、鸟·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我们一起来看看。风急:风很大,速度很快,刮到人们身上会有怎样的感受?冷!天高:高天阔远,天在无限的延伸,地也在无限地延伸,诗人一人站在那茫茫的天地之间,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孤独。猿啸哀:杜甫独在西南地区漂泊,对于西南地区的猿叫声,大家会想到什么呢?“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听到如此的猿叫声心中倍感凄凉。渚清:什么叫渚?水中的小片陆地为渚。四周皆为水,只有一块是陆地,诗人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沙白:用一个冷色调的颜色来形容沙,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鸟飞回:回巢的鸟,这只鸟在急风之中,高天之下,伴随着阵阵猿叫声,在清渚和白沙之间寻找着自己回家的方向。作者又联想到自己孤单一人,看到这番景象更加悲从中来。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联很明显也是写景,写出了“落木”“长江”两种景物。落木:就是“落叶”,落叶意味着秋天到了,秋天到了就说明这一年即将结束,作者作这首诗时已是55岁,他想到自己的人生也到了秋天,不禁感叹生命是如此短暂!长江:滚滚而来,写出了生命的永久不息,写出了历史长河的奔流不息。短暂与不尽形成对比,更加衬托出人生命的短暂。·前两联皆为写景,作者通过一系列描绘悲景的词,既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投影,“一切景语皆情语”。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首先,我先解释几个词语。作客:漂泊在外,客居他乡。做客:去亲戚家拜访。杜甫当时漂泊在外,故用“作客”。百年:①一生;②老年,晚年。登台:是九月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之前介绍《登高》这首诗时说到这首诗作于重阳节。古人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且是一家人去,地点在自己家乡。而此时的杜甫,一个人,在他乡,登台。有这么一种说法,说这句诗十四个字写出了八重悲,我们一起找找。①一悲→“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②二悲→“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③三悲→“作客”:客居他乡。④四悲→“常”: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⑤五悲→“百年”:一辈子,晚年。⑥六悲→“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⑦七悲→“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⑧八悲→“独”: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这就是“八重悲”,这联及首联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诗语言极为凝练。·八重悲仅仅是因为作者独自在外吗?或者说是因为自己已入晚年且身体多病吗?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更重要的是因为国家。杜甫当时年事已高,无法为国家效力,看着战乱的国家却是无能为力。那么他心中的苦要如何消解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于是作者吟出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作者只能借酒消愁,可是为什么要新停浊酒杯呢?→①作者自己身体多病,不能够多喝酒;②“潦倒”,说明作者晚年在外的生活过得很贫困、很拮据。并没有多少钱用来买酒喝。·杜甫在离家万里之地,没有一个好的社会背景,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更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条件。心中的烦闷与悲伤也无法借酒浇下去,看着自己的国家危难,自己却无能无力。可以看出尾联写出了作者的愁苦与无奈。五、艺术成就这首诗我们就分析到这里,我们回头看看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点?对仗工整,四联皆为工整的对仗;情景交融,把握意象对感情的作用。六、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2.搜集并积累杜甫的诗歌。附板书设计:首联:风、天、猿、渚、沙、鸟颔联:落木长江 景登高颈联:八重悲尾联:愁苦无奈情《登高》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比较肤浅,我所带的高一、十九班的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其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1、吟诵法。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节奏,通过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唱出来。2、讲析法。具体到诗歌《登高》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我做的课件补充诗人杜甫生平的有关重要的信息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很必要了。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有助于培养和激发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就学而言,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体会和领悟诗歌的音乐美。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五柳先生传》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登高》意蕴极深,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登高》效果分析《登高》作为七言律诗的代表作,最能体现其魅力的方式就是朗诵。在指导学生朗诵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听录音、个读、齐读、吟唱的方式,逐步加深对《登高》的理解。在鉴赏这首诗歌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比如首联中的“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句,学生看到的应是一幅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的美丽图画。他们绝不会想到鸟的意象具有孤独的意味。为此,应让他们读杜甫《旅夜抒怀》中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两句。才能懂得鸟这意象的诗韵。又如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鬃,潦倒新停浊酒杯。”学生看到“艰难”看到“潦倒”肯定想到诗人正为生活的艰难而痛哭流涕。如果,仅仅根据学生的理解去范读的话,就违背了诗歌的意蕴了。为此,应先让学生知人论世。让学生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信心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有些学生内心有想法,但是不敢表达。在以后的学习中,要重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登高》教材分析《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诗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学习这一单元侧重要求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鉴赏时,要注意知人论世;同时要注意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他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登高》评测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他亦被称为“”作品集有2.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3.下面对《登高》一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4.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答:5.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答: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参考答案:1.子美少陵野老诗史诗圣《杜工部集》2.C(“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不对)3.C(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4.本诗前三联尤为突出是字字对,词词对,不仅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音韵谐和读起来有节奏感5.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幅壮阔图景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6.不能因为这两个词扩大了诗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萧”和“滚滚”才有附着点,才能更显出秋之悲凉广旷。《登高》课后反思首先,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杜甫的《登高》也不例外。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指导朗读《登高》时,我先给学生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哪些字该重读,哪些字该轻读,哪些字须短暂有力,哪些字该绵延婉转,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同学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读后让学生试着吟唱。实践证明,声像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揣摩诗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其次,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登高》首两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意象丰富,特征凸显,而意境恢弘阔远,苍凉迷蒙,学生势必难以一下子了然于心,顿悟于神,因此引导学生抓住诗中描写景物特点的词眼如“急”“高”“哀”“清”“白”“回”等进行探究,然后归结。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认识到,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最后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的感受提供了天地。如诗中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千古名句,我先引导学生想象图景,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启迪学生去思考探究我布置的问题。在一番沉思,讨论与交流之后,终于心领神会:诗人仰望,那茫无边际的树叶萧萧而飘落,俯视奔流不息长江之水,滚滚而来。句中那“无边”的秋色,“不尽”的江水,前者从时间上作笔,表明一年将尽,从秋叶中感受到光阴易逝,人生易老,从而产生了凄凉之感。“秋”在中国文学中,多是表现生命将逝,或者叶落归根引发的思乡之情。后者从空间上作笔,滚滚江水,昼夜不停,跨越时间,从而感受到人生短暂。在中国文学中,“流水”这一意象,多是表现时光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短暂。这样,通过时空的交错,不但使诗歌跨越时空,而且使诗歌的的境界更为开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解视觉传播设计的多维度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自考行政管理能力检测试题及答案
- 小自考公共事业管理组织行为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自考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记者证考试中的采访技巧试题及答案
- 公共事业管理自考复习建议试题及答案
- 优势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制图规范面试题及答案
- 网格人员考试题型及答案
- 咖啡行业人际关系管理试题及答案
- BZ悬臂吊说明书
- 监理工作阶段性报告(共页)
- 饭店转包合同
- 人教版音乐九下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二)》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
- 执法办案和执法监督注意事项课件
- 高档汽车租赁合同书
- 小学急救知识PPT模板
- 2023年新版新汉语水平考试五级HSK真题
- 《交变电流》说课一等奖课件
- 小学英语三年级英语绘本阅读公开课Dear-zoo优质课件
- JJG 141-2013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