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春有格

第2课时青春有格

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2.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能力目标1.做到“行己有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懂得“积善成德”的道理,不断完善自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见贤思齐”的人生态度。

重点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道理。难点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道理。

教师准备:根据教材的辅助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中国古代有关修身立德的格言。

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1.教师播放多媒体显示一个田字格。

2.教师多媒体展示文言文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教师提出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教师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的意思。教师总结: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行己有耻1.行己有耻的含义(老师展示两幅图)

1

【过渡语】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抱小孩的乘客,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教师多媒体展示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教师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教师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2.“行己有耻”的要求:“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正如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故事拓展】浩然正气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有一次受国民党委派,去国外参加会议。下榻旅店时,服务员故作惊讶地说:“中国?我没有听说过!”说完便大笑。同去的一个外国军官说:“你说你是日本人不就行了吗?”吉鸿昌顿时怒不可遏,对那位军官吼道:“我是中国人,你难道不知道吗?”随后,他找来一块小木牌,并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一行字,佩戴在胸前。故事启迪:(1)“羞恶之心”带给人浩然正气。吉鸿昌将军正是因为有羞恶之心,才不愿低头,以一身的浩然正气捍卫了民族的尊严。(2)“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教师播放多媒体或安排学生阅读教材P28“探究与分享”。【过渡语】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请学生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教师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过渡语】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个短片:教师播放多媒体显示: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方式考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后走了,刚开始大家都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来,而老师又没在,我就想抄袭他的。我心里还在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2

“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得唠叨我”。教师提出问题:“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教师提示:看吧,没有老师监督;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教师总结:“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有羞恶之心的同时,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故事拓展】明耻郭琇,字瑞甫,号华野,山东即墨郭家巷(今即墨市)人,清朝康熙年间的官员。他出身寒微,从小发奋读书,立志报效祖国,并经常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激励自己。后来他考中了进士,但由于没有钱送礼,十年候补,才被分到江苏吴江县做知县。在做知县时,他没有顶住官场陋俗的浸染,开始接受贿赂。他的行为被人告发,遭到一位名叫汤斌的清廉上司的训斥。对此,他感到无地自容、悔恨不已。回到县衙,他派衙役们挑来许多水,并和大家一起动手,把县衙大堂和他的卧室好好地洗刷一遍,并将书房由“明志堂”更名为“明耻堂”,还在衙门前贴出告示:以前的知县郭琇已经死掉了,现在知县是另外一个郭琇。从此以后,郭琇清廉做官,勇革除弊,把吴江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百姓拥护。故事启迪:明耻是一种觉悟和勇气。只有有了这种觉悟和勇气,我们才能分清善与恶、美与丑、廉与耻,自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才能在世俗面前保持一分清醒,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守住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故事拓展】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了我国历代相传的负荆请罪的故事。赵国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赵国名将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忍,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蔺相如却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廉颇听到这话后,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故事启迪:(1)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是因为他有知耻之心,敢于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2)我们青少年应向廉颇学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二)止于至善1.止于至善的含义教师播放多媒体显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选自《大学》教师请学生思考:《大学》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教师提示:《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

3

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2.止于至善的要求【过渡语】怎样做到止于至善呢?教师提示:行善在于心,在于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故事展示】行善在于行动章小勇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章小勇学习。【故事拓展】贫穷者不一定卑微一位父亲带着年少的儿子去参观梵·高的故居。在看到梵·高的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惊讶地问父亲:“梵·高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个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说:“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间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间。他的儿子叫伊东·布拉格——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代的这段经历时,布拉格说:“那时我家很穷,父母都靠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这样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这个意思。”故事启迪:富有者并不一定伟大,贫穷者也并不一定卑微。无论生活环境如何,起点都不能决定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只要我们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就一定能迎来美丽的人生。教师总结: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会变得更加美好。【故事拓展】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提出问题: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师提示:平时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教师总结: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P31“探究与分享”。观点一: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观点二: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也未必保得稳。

4

行己有耻“行己有耻”对我们的要求“止于至善”的含义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对我们的要求“行行己有耻“行己有耻”对我们的要求“止于至善”的含义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对我们的要求“行己有耻”的含义

我们要以修身为本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教师请学生思考回答:(1)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教师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教师总结: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知识拓展】我们为什么要将“止于至善”作为人生追求?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是达到,“至”是极限,“善”可理解为“好”,“止于至善”,就是达到最好的完美境界,任何完美境界当然都不存在,任何极致追求都很难实现,所以《大学》教导和提倡我们把对人性至善至好的追求当作理想目标来看待。有了宏伟的正义目标,有了坚定的价值理念,那么,只要人心向善一点点、只要每天向新一点点,就是朝目标接近了一点点。【知识拓展】青年修身的重要意义从个人而言,青年时期是人生一个重要的时期。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逐渐定型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打下烙印。而在青年时期注重自我修炼,必然在身心修养上比他人更高一层。一个进行自我修炼的人,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遇到挫折还是感到迷茫,都能更好地处理问题,更为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更积极地接受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时期注重自我修炼,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青年修身有助于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之栋梁,每一个青年都是国家和民族的一个新生派细胞。青年注重自我修炼必然带动他人进行自我修炼,而所有青年都注重修身,必然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