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山容水意笔墨传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山容水意笔墨传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山容水意笔墨传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山容水意笔墨传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山容水意笔墨传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容水意笔墨传情——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语言品味课【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多角度地进行描写的方法,并指导于自己的写作。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学会并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和规律。3、体悟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前延伸】1、阅读主题丛书《读山品水》中《阿里山纪行》《武夷山九曲溪小记》《水之经典》《走进挪威的森林》《夏日草原》《江南的雪》《雪》《三峡散记》《三峡人物的记忆》《晚游六桥待月记》,找出其中景物描写的部分,品味其作用。2、诵读:(1)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2)刘禹锡《望洞庭湖》(3)韩愈《春雪》(4)西湖诗①林升《题临安邸》②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③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柳永《望海潮》【学习过程】导入:旅游中观山赏水,深深陶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文,绘其景,品其情。一、名家引路,品文悟法要求:阅读下面几段文字,谈谈他们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写出你的发现。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4、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8、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9、“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將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木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朱自清《春》我的发现:小组梳理总结景物描写的技巧:老师可适当点拨补充。1、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2、动静结合。3、巧妙运用修辞。4、从多种层次、多角度描写。写景口诀1、按序描写,写景有条理;2、运用修辞,写景富形象;3、动静结合,写景有神韵;4、融入感情,写景要言情。【设计说明】以课本中的名家名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确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是:既要捉住特点,又要景中含情。同时美文佳作再次品读,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激发了学习写作的兴趣。二、奇文共赏学以致用请同学们找出主题丛书推荐篇目中相对应的景物描写段落、句子,按图索骥,来印证我们学到的几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可以尝试用下列句式来表达:我找的是《》一文中的“”这段(句)话,这段(句)话运用了的方法来描写景物,抓住的特点,烘托(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要求: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设计说明】本环节重点是欣赏、品悟推荐阅读篇目中的这些文章,借助《主题丛书》中的名家名篇来加深景物描写方法运用技巧的理解,品味出语言的精当,赏出景物的特点,体悟作者的感情。三、我有妙笔,锦上添花要求:恰当地运用本课所学习的写作方法,修改所写的写景抒情中的片段,突出景物的特点,做到情景交融。(你选用哪些景、物展开描写表现你的心情或感受?)1教学楼的中间有一鱼池,池子中央有几朵花,池中养着许多鱼,大部分都是红鲤,鱼池的四周有各种各样的树,开花时,特别好看。2一进校门,就会看见几只鸽子,他们在这里嬉嬉。要求:学生改写,小组交流。推荐佳作展示。教师出示下水文示例:【设计说明】作为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们在前面的美读、品悟后,当对景物描写中的技巧和方法有了真切的体会时,要求他们用改写情景片段的形式进行写作训练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四、课堂小结: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每个人却不是都能读懂的.若想亲近山水,那就得用一份虔诚,三分敬仰去读去品。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富有才情的人才能读出山水的色彩,品出山水的魅力,从而享受读山品水的美好与高雅。五、作业布置:1、把作文完善整理在作文本上。2.诗文积累,再现美:阅读主题学习书八上(6),继续背诵诗文。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界的山水是喜欢的,但对山水多的内涵把握不细致深入,不够透彻,对语言的精美也品味不到美感与意蕴,尤其在语言的赏析上没有掌握一些特别的方法。因而针对这些精美短小的山水小品文,可以有效的进行语言的品味赏析,并可以学以致用。效果分析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与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赏析写景小品文的语言的方法与技巧,并初步能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进行写作的练习,但有的同学还是不能更熟练运用在写作中,课下要再进行写作的训练与指导。教材分析在大量的阅读中我们积累的是语言,语言积累多了可以形成一种积淀,从而可以为学生所用,可以形成一种共鸣。这就是我们以前强调的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语言的学习,那么语言学习学习什么呢?一个孤立的字和词是没有生命的,它必须放在句子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才有生命力,我们必须通过阅读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命,所以阅读成为了学生接受语言,积累语言的必经的一个阶段,没有阅读积累根本就无从谈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有这样的感觉,我对这件事情或事物有这样的认识,但是又无从以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认识,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发生某种碰撞,会感觉这恰恰是我想要表达的一种意思。实际上这正是一种语言学习的过程,那么这样对语言的认识对你来讲可能也是刻骨铭心的。在大量的阅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染,感悟丰厚了,他们的鉴赏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同时鉴赏能力提升了,他们就能够从读书中得到一种享受,得到一种乐趣,从而才能做到如苏轼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我们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把这种审美鉴赏活动的所得及时地进行交流,这样才能让他们得到最大的享受。本单元的文章在写景语言上有独到之处,适合学生品味积累语言,并学会如何进行写作语言的运用技巧。评测练习学以致用:要求:恰当地运用本课所学习的写作方法,修改所写的写景抒情中的片段,突出景物的特点,做到情景交融。教学反思中国古代山水诗文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从东晋南北朝到清代,都有许多名家留下精美感人之作。如东晋的陶潜,唐代的李白、王维、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到清代李渔等,都留下很多作品,这些作品被历代文人奉为至宝。山水诗文往往不停留于对自然景物的单纯描摹,而是在简洁生动的写景过程中融入作者的感情,抒发感慨或阐明道理发表议论,从而使作品既有景趣又有理趣,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而读过这些诗文的人,心灵也会受到洗礼,情操也会被陶冶。这节课的设计初衷就是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山水诗文中的情趣和情感;品味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感慨和情趣;并且体验古人徜徉于山水、感悟于人生的情趣。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思考: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是较积极的、广泛的,也有自己独到的体验与思考,倘若在活动过程中能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体验,如结合自身经历或读过的文本来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活动会更具生活化。2.活动过程应更具开放性,小组合作的形式力求多样化,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应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对问题的思考要能不断向纵深开掘,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当然这有赖于学生深厚的语文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只靠临时的突击显然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必须把功夫下到平时,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标分析“主题学习”,就是想要通过主题学习丰富学生的阅读量,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在大量的阅读中使学生接触他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间接获取生活经验,从而获得对生活的丰富的认识和体验。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对文学的一种解读,在解读中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人物,这样才能体会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语文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毫无疑问,语言积累是语文积累的核心。因为文化也是离不开语言的,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中国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山水文化组成的。纵观历史,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中国文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退居山林,悠游于山水之间、放情于世俗之外,对酒当歌、清流赋诗。无论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自身的精神情趣,或者是对文化品位的追求,总之,他们对自然山水均有一种特殊的眷恋,偏执到无从可考,又自然到随心所欲。上至达官显贵、名门望族,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只要略懂文化,就会把隐居山林寄情山水当作最终的归宿。特别是那些文化品位越高、精神要求越强的人产生这种愿望的念头就越强烈。山水,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艺术,也丰富了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它是中国文人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它甚至就是古代文人艺术家的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