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养气”与“发愤著书”的文学批评方法论。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才有所用,器有所成”的说法,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而绮靡”,“赋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6.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文以载道”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论。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著名书信体论文《唐音绎》。8.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以乐为本”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9.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以意为本”和“以情为本”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10.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取法于古,成于自己,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自成一家”说的诗学主张。11.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露,尽得”。12.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气贯长虚”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庄子的)“虚静”说:指人要学会放弃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达到“虚静”状态,从而超越了尘世的苦恼。2.(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指在戏曲创作中要突出主角的性格特征和命运,使其成为整个剧情的核心和主脑。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论语‘为政’》记载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尽美矣,又尽善也。”2.D。这段诗论出自《毛诗大序》。子提出的,指的是消除杂念、返璞归真的状态,可以获得创作的灵感。庄子将其发扬光大,认为只有达到虚静的状态,才能真正创作出有灵性的作品。2.(唐代)“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革新运动,主要是在诗歌形式上进行的。唐代后期,文学界开始厌倦了旧有的诗歌形式,倡导创作新的乐府诗,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些新乐府诗在诗歌形式、内容和风格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成为唐代后期文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三、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B.钟嵘钟嵘是南宋时期的文学理论家,提出了“四外”说,即“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认为好的诗歌应该在这四个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4.A.赞扬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有建安风骨,只是张华诗稍欠风力。这首论诗绝句是元好问对唐代张华、温庭筠、李商隐三位诗人的评价,认为他们的诗歌有建安时期的风骨,但张华的诗稍微欠缺一些风力。5.C.王比贞的《艺苑卮言》这种比较符合诗歌创作和鉴赏规律的见解是王比贞在《艺苑卮言》中提出的。他认为有些诗歌是可以解读的,有些则不必解读,就像水、月、镜、花一样,不必沉迷于它们的形式,而应该注重诗歌的意境和感受。四、翻译题(10分)我听说世人认为诗人少有才华而多穷困。这是真的吗?实际上,世上流传的许多诗歌,都出自古代的穷人之手。这些士人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却无法在十世以内展现出来,于是他们往往自我放逐于山巅水涯之间,观察自然界的万物,发掘其中的奇妙之处;同时,他们内心充满了积郁的忧思、感慨和愤怒,这些情感通过他们的诗歌得到了表达。他们的诗歌充满了怨恨和抨击,表达了羁臣和寡妇们所叹息的命运,同时也描绘了人类内心世界中难以言表的情感。他们的诗歌愈穷愈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因此,不是诗歌能穷困的人,而是穷困的人更能创作出好的诗歌。五、问答题(50分)1.评分标准:(1)简述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的实录精神(20分):回答要点包括:《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写作中遵循了实录精神,即力求真实、客观、全面地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他采用了大量的史料和资料,进行了详实的考证和整理,力求还原历史真相。同时,他也对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和人生观。(2)谈谈其对后代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什么影响(30分):回答要点包括: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对后代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史学方面,他的《史记》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础,成为后世史学家的典范和楷模。在文学方面,他的史传体写作方式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小说和戏曲方面。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评分标准:(1)简述金圣叹是如何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比较的(15分):回答要点包括:金圣叹在《论史记与水浒传》一文中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史记》是一部正史,追求真实、客观、全面的历史记录;而《水浒传》则是一部小说,强调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学艺术。他认为两者虽然在文体和写作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2)请简要评价这种比较的意义(10分):回答要点包括: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的比较,展现了他对不同文学形式和风格的敏锐洞察和独特见解。他认为不同的文学形式和风格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应该互相尊重和欣赏。这种比较对于文学研究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3.评分标准:(1)什么是严羽的“别材”、“别趣”说(15分):回答要点包括:严羽是明代文学理论家,提出了“别材”、“别趣”说。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有独特的材料和趣味,材料和趣味的独特性才能体现诗歌的艺术价值。他主张诗歌应该追求真实、自然、生动的材料,同时也要有独特的趣味和表现方式。(2)请结合“别材”、“别趣”说,谈谈他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沦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35分):回答要点包括:严羽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沦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都是基于他的“别材”、“别趣”说的。他认为这些诗歌的材料和趣味都不够独特,缺乏真实、自然、生动的创作来源,同时也缺乏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趣味。他主张诗歌应该更加注重真实的生活材料,同时也要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趣味,才能真正体现诗歌的艺术价值。美感。他认为,只有通过“妙悟”,才能真正体悟到诗歌的美感,才能创作出真正有诗意的作品。(8分)(二)严羽的“妙悟”理论,强调了诗歌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直觉性。他认为,诗歌的美感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形式和技巧,而是来自于诗人内心的感悟和直觉。只有通过“妙悟”,才能真正领会到诗歌的美感,才能创作出真正有诗意的作品。(12分)(三)严羽的“妙悟”理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强调了诗歌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直觉性,对于后世的诗人们在创作中寻求灵感和表达情感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同时,他的理论也强调了诗歌的内在美感,对于后世诗歌的审美观念和创作风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0分)(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严羽文论选录)严羽认为唐诗具有“兴趣”的审美特征,而宋诗则缺乏这种特征。他认为这是因为宋诗中存在“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倾向,这些都在诗歌中使用事实、典故、议论和逻辑推理,破坏了诗歌的“兴趣”审美特征。为了反对宋人的这种倾向,严羽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的理论。他认为好的诗歌需要一种“妙悟”的才能和一种“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的兴趣,这与学问和理论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举了韩愈和孟浩然的例子,认为孟浩然的诗歌虽然学问不如韩愈,但却因为有“别材”、“别趣”而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