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概述课件_第1页
农业经济管理概述课件_第2页
农业经济管理概述课件_第3页
农业经济管理概述课件_第4页
农业经济管理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经济管理概述第一节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国家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首先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同时,要科学行使管理职能,并借助于一系列的手段和政策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农业经济管理目标,是指国家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所要达到的农业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农业经济管理目标,实际上决定着管理的重点、内容和着力方向;同时,它也是评价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正确选择目标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1.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农业的首要的根本目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并且指出:“这是政治上正确对待农民和巩固工农联盟的重大问题,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在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更要求把农民增收目标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目标中的重点。

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直接影响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粮食生产与农产品供给,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更关系到农村社会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所以,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关怀弱势群体和建立社会公正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发展农业经济,首先必须以更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为最根本目标,这是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2.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安全性农业的最基本功能是生产农产品。因此,增加农产品产量,保障农产品供应,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一般目标。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产品供给目标具有不同的要求。在农产品供给短缺时,增加农产品供给是农业经济管理的第一追求,这是因为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在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之后,特别是在粮食和其它主要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过于求,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要求农业生产要由过去主要追求农产品产量增长向在保持总量平衡的基础上突出质量和效益,向多样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人们在吃饱的基础上更要求吃好,吃得安全,吃得富有营养,吃得健康。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政府应该明确提出,农业发展要以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安全性为重要目标,特别是应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加绿色食品供给。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3.优化农业结构农业结构合理与否,对于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和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优化农业结构,始终是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已从供给总量不足的数量问题转变为供求之间品种和品质不适应的结构问题之后,进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是我国农业发展步入新历史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4.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又一基本目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有利于增加农产品供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二要提高农业生产资料效率,尤其是土地生产率。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5.农民充分就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并且首次明确地把增加就业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目标。但是,作为就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就业问题,却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在我国的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提到就业就是指城市居民的就业,而很少涉及农民就业问题,甚至“我们根本就没有‘农民就业’这个概念”。国外有学者预言,在21世纪,中国要解决占世界人口1/6之众的农民就业问题,其难度要大大超过20世纪解决他们吃饭问题的难度。因此,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应成为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目标。农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应在明确认识农民就业困难是我国21世纪初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农民就业不充分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购买力不足等农村诸多矛盾的深层次根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并应正式而规范地使用“农民就业”这个概念,站在“农民充分就业”的角度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尤其是政府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民就业问题,并把实现农民充分就业作为整个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纳入到政府宏观调控与管理的基本目标体系,在就业问题上给农民以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国民待遇”。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应坚持“两条腿走路”原则,一方面,扩大和深化农业与农村内部就业空间,挖潜内部潜力;另一方面,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第二节农业经济管理的

职能与内容

农业经济管理职能,是指国家管理农业经济的职责和权力。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有正确定位。原则上讲,微观领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应由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确立农户和农业企业的主体地位,政府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但是,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在市场调节存在局限或市场失灵的范围内,政府应及时到位,决不能缺位。

农业经济管理职能的内容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内容和农业经济的特点,政府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应注意发挥以下主要职能:1.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具体计划,制定相应的农业产业政策、农业投资政策、农业技术政策、农业资源开发政策等经济政策。2.以国家制定的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及政策为依据,通过计划、财政、银行、农业等综合性和专业性经济管理部门,主要运用财政、信贷、价格等经济手段和政策法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宏观上对农业生产与流通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支持,改善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农业经济管理职能的内容4.培育、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制订公正有序的市场交易规则,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保证市场运行的良好秩序。5.统筹协调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各领域、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和利益关系。6.制定农业管理法规,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7.实施农产品生产的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验和市场监督控制,使农产品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政府行使农业经济管理职能应遵循的原则

1.确立农业企业和农户在农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政府管理要有利于市场主体作用的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由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农业企业和农户来推动的。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要培育健全的市场主体,使农业企业和农户成为独立的真正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明确农业企业和农户在农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政府的作用弱化了,而是对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政府行使农业经济管理职能应遵循的原则2.确保市场机制在农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管理要遵循和坚持间接调控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市场失效领域,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控,不是依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强制性的直接干预,而主要是利用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即通过市场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主体。政府行使农业经济管理职能应遵循的原则3.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引导农业生产与开发,政府管理要遵循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农产品只有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卖得出去,实现其价值,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和增加收入。因此,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做到市场要什么就加快发展什么,不能盲目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农产品总量过剩、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的情况下,更应该很好地坚持面向市场的原则发展农业生产,以有效地满足社会需要。政府行使农业经济管理职能应遵循的原则4.以农产品市场营销和流通领域为重点进行管理,通过开拓销售市场来推动农业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生产,一方面,从再生产过程来看,关键在于流通环节,在于市场营销。只有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能够以合理的价格顺畅地销售出去,才能实现其全部价值。另一方面,从生产者所需服务角度来看,农户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所需要的服务显得比生产领域所需要的服务更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通过开拓农产品国内外销售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刺激和拉动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增加。政府行使农业经济管理职能应遵循的原则5.把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政府管理要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关系极为密切。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农业发展就缺乏基本的条件。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十分注意保护资源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最终实现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

政府行使农业经济管理职能应遵循的原则6.坚持外向化原则发展农业生产,政府管理要有利于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是农业大国,特别是在步入农业发展新阶段之后,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这种新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冲击与挑战,发展农业必须坚持外向化原则,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开放式农业生产发展模式。

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

1.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生产起主导作用的不应是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干预,而是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信息。在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农业资源的基础性调节手段的情况下,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影响甚至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方向。因此,价格成为调节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核心,包括供求状况等在内的市场信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的农户无法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和把握所需要的市场信息。因此,政府应该把收集、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以信息引导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2.培育、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生产的发展,关键在于销售;农产品的销售,关键在于市场。市场体系是农业发展的必要载体和组织基础。因此,政府应重视培育、建设农产品市场,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一方面,要培育产区和销区的农产品初级零售市场,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要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通过期货市场为农产品生产确立比较稳定的市场预期。在市场建设中,政府特别要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3.搞好科技服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因此,政府应加强和大力发展农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内部有关专业经济技术部门的作用,特别是省、市、县、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水利站、植保站、良种站、畜牧兽医站等政府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机构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为其提供经费的中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作用,使其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服务。为此,政府必须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彻底改变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费不足、装备落后的状况;同时,稳定壮大农村科技队伍,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通过政府的科技服务,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4.制定优惠政策,利用经济杠杆和利益诱导促进农业发展。制定指导性的农业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明确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任务,诱导农业生产发展。利用价格杠杆诱导农业发展。在科学合理地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差别保护价,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利用信贷、税收杠杆诱导农业发展。对于符合农业发展方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贷款上进行扶持,并实行优惠利率;在税收上实行低税率或适当减免。

农业经济管理的内容5.积极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扩大农业生产和经营规模。农业生产的发展,应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是以农户为主体来推进的,但是目前经营规模狭小、组织分散的农户难以在农业发展中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新兴的专业合作组织,以此引导农民有组织地面向市场,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经济管理手段

农业经济管理的实施,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手段和政策来实现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是由多种手段组成的系统,其中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手段的整体功能,又要使各种具体的管理手段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各种管理手段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农业经济管理手段系统的整体功能。

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概述

经济手段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引导农户和农业企业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目标和任务的一种手段。

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概述

经济手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经济手段是一种经济利益引导的手段。一般说来,经济利益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国家利益、地区利益、企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经济手段就是通过对各方面经济利益的调节,直接影响它们的经济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具体地讲,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经济手段,不是国家直接或强制规定农民必须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销售农产品,而只是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自主决策时,规定一些外部的经济环境条件,以影响和引导其决策,使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自主自愿地按照国家管理的目标来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概述2.经济手段是一种价值形式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以及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都是通过价值形式来反映的。经济手段正是由于主要采取了价值形式,因此才能调节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从而才能为国家所运用来管理农业经济活动。3.运用经济手段需要有一定的条件。一是国家要拥有运用经济手段所必需的经济实力;二是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宽松的市场环境;三是要使农户和农业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自身的经济利益。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条件,国家才能有效地运用经济手段,使其发挥应有的管理功能。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概述经济手段的功能:分配功能。经济手段具有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再分配的作用,使得各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其所实际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发生偏离,从而调节各生产单位之间的盈利水平,进而调节其经济行为。(2)调控功能。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对农业经济进行调控,如从宏观上调控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在微观领域调控农户以及农业企业的经济活动,使其符合国家农业发展计划的要求。(3)动力功能。经济手段通过调节经济利益来引导农户和农业企业,是利用其对自身经济利益的强烈追求,成为农业经济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4)监督功能。经济手段中的税收杠杆、信贷杠杆等的运用,直接涉及到农户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通过它们可以对农户和农业企业进行核查,从而进行经济监督。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概述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以管理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它的工具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颁布并贯彻执行的各种经济法,政府颁布执行的法令、条例和规定及某些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

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概述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1.强制性。经济法规一般由国家法制机构制订,其条文具有法律效力,因而对经济的管理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包括行政的强制和司法的强制,前者是指国家管理机关对经济法主体行使权力和义务的活动进行监督,对其违法活动进行纠正和处理;后者是指司法机关对经济纠纷的解决和对经济违法行为的制裁。

2.责任性。凡违反经济法规,不履行经济义务者,必须承担违法责任。违法责任包括三种:(1)经济责任,即对违法者实行经济制裁,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和罚款、没收财产等;(2)行政责任,即行政机关对违反经济法规的单位或个人按行政程序给予处分,如对单位可勒令停业、吊销营业执照,对个人可采用记过、降职、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3)刑事责任,即对违反经济法规,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经济犯罪者,给予刑事制裁。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概述3.相对稳定性。经济法规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行为准则,只能对经济活动中最稳定的关系作出规定,一经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执行,就具有较大的相对稳定性,它的修订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不得随意变更。

4.普遍的约束力。经济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制定的、用国家的名义颁布执行,体现国家意志,因而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它不是以各个生产经营单位为对象作出特别的规定,而是规定了有关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准则,因而这种约束力是普遍的。

5.明确的规定性。法律规定了法人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指明了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条文明确、具体。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概述

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法律手段主要分为农业立法和农业法律实施两个方面。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业经济,首先要科学地进行农业立法,即制定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结构合理的农业法律体系,以此来调整各种农业经济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概述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并正在实施的农业法律有:调整农业基本经济关系的农业法,确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法律地位方面的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调整农业生产经营关系、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方面的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农作物保险条例等,发展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农产品流通秩序方面的种子管理条例、粮食收购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强化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草原法、森林业、渔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水土保持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例条例等,发展农业科技和教育方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及其实施条例,建立农业收益合理分配机制方面的农业税条例、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概述

农业立法即农业法律的制定,只是依法治农的先决条件,它仅能解决管理农业的有法可依问题,而要使农业法律法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必须通过农业执法即农业法律的实施来解决。实施农业法律,首先,要正确认定农业违法行为,即对违反农业法律规定,造成某种危害农业法律关系和农业经济秩序的有过错的行为进行认定。违法行为按其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经济违法和违宪行为五种。其次,要明确农业法律责任。不同的违法行为,应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农业法律责任主要有农业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最后,要严格实施农业法律制裁,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概述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国家凭借行政权力,用颁布行政命令和依靠行政措施等,对经济行为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它具有三个特点:1.统一性。行政手段的实施,一般有一定的范围、时间、对象。在此范围、时间及对象之内,各级政府、政府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必须按国家行政指令和行政措施的统一要求从事经济活动。2.强制性。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等一经颁布,就必须强制执行,不能打折扣,更不能阳奉阴违,因而它具有很强的约束力。3.纵向性。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等是国家运用行政权力,依靠行政组织,从上到下逐级下达,逐级贯彻执行的,因而它具有纵向性。

农业经济管理中行政手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有效而及时地解决某些全局性的紧急问题,即当农业生产和流通中出现了某些紧急情况和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而运用其它管理手段又在时间上来不及或条件不具备时,国家则可以采取一些行政命令措施,如在粮价暴涨将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时,政府对粮食的价格和销售渠道进行行政命令性的限制,往往见效快,作用显著。二是能够有效而及时地调控某些重大农业项目。如特大的水利工程、重大农业科学研究项目等,只有采用行政手段,并以相应的经济手段配合,才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它们以及与之配套的项目按质、按量和按期完成。

行政手段有其明显的局限性:第一,缺乏灵活性。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有时难以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要求。第二,缺乏激励机制。凡行政手段所涉及范围内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统一的政策要求办事,不允许有特殊的经济利益,对它们的自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三,缺少持久性。行政手段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由于有的单位缺乏自觉性,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检查,往往难以持久。行政手段在下列情况下还可能失效:信息机制的限制。如果下级机构提供给决策者的信息不真实或扭曲,则会对行政手段产生误导。(2)行政手段本身缺乏科学性。由于主客观原因,有时制定的行政手段没有较好地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也不太适应客观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就难以完全贯彻执行,甚至行不通。(3)执行过程中的障碍。由于利益机制的影响和限制,下级单位阳奉阴违,在执行中打折扣,甚至不予执行,即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行政手段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要把行政手段的运用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重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二要提高行政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的决策程序、决策责任制和决策审批制度,使行政手段的运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保证行政手段管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三要适应农业间接管理体制的要求,确定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条件,明确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农业管理机构的职权范围,使行政手段的运用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四要提高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的艺术性,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避免管理过度或力度不足。农业经济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

各种农业经济管理手段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互相配合,综合运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对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管理手段进行综合运用,其目的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综合运用农业经济管理手段的依据是客观经济规律。经济、法律、行政三种手段都应反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起作用的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经济手段是通过经济利益机制来实现管理,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法律手段是通过把合乎或基本合乎经济规律的各种农业经济行为加以规范化,以经济法规的形式加以固定,从而实现对农业的管理。行政手段是政府决策,只有深刻认识和考虑经济规律的要求,考虑各方合理的经济利益,才能奏效。农业经济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

各种管理手段综合运用时,必须突出运用经济手段。一方面,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农户成为市场的主体,它们分散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经济手段正是以经济手段激发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动力、活力和效率,通过市场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这是政府转变经济职能和管理方式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以指令性计划的形式直接干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应主要采取间接方式管理农业,这就需要大幅度减少行政手段,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另外,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用于对复杂多变的农业经济进行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

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包括综合利用经济手段中的各种经济杠杆,应符合以下几点基本要求:一要使不同管理手段在方向上保持一致,不要搞逆向调节,抵消各自的力量;二要使不同管理手段彼此互补,以某一管理手段的长处弥补另一管理手段的短处,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各种管理手段的长处,最优地发挥宏观管理手段的整体功能;三要使不同管理手段的管理力量保持适度,使其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的结果能够与预期的目标一致或基本上一致。

经济杠杆经济杠杆的概念所谓经济杠杆,就是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对经济活动起调节作用,并为国家所控制的一种价值形式的工具或手段。一般说来,经济杠杆主要包括税收杠杆、信贷杠杆、价格杠杆等形式。经济杠杆税收杠杆税收是国家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再分配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国家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手段。在我国,农业方面的税收主要有农业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和耕地占用税。经济杠杆农业税是国家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农业(农作物种植业)收入所征收的一种税。农业税的纳税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现阶段主要包括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国有农场及其他有农业收入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寺庙和个体农业经营者等。农业税的征收对象是农业收入,其范围包括粮食作物和薯类作物收入、经济作物收入以及经国务院规定或批准征收农业税的其他收入。牧业税是国家对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内,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牧业税的征收对象是牧养的牲畜,包括牧养的马、牛、骆驼、绵羊、山羊等五种牲畜。经济杠杆农林特产税是国家对从事农林特产品生产、取得农林特产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农林特产税是我国1983年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林特产的发展从农业税中逐步分离出来的一个税种,其征收范围包括园艺收入、林木收入、水产收入及其他农林特产收入。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征收耕地占用税,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农民的耕地。经济杠杆

税收作为经济杠杆,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性。税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纳税人必须纳税,偷税漏税要受到制裁。二是无偿性。税收是国家无偿取得的财政收入。依法纳税是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国家征税后,不付给纳税人任何报酬。三是固定性。税款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条文规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征收的。一方面,纳税人按规定的标准交税,不得违背和拖欠,也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家税务机关按规定的征收对象和标准进行征税,不能扩大和缩小征收范围,也不能任意提高或降低征收标准。经济杠杆

国家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农业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税种和税目,规定不同的税率,予以开征、加征、减征与免征等等,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不同的农产品等起着鼓励和限制的作用,从而引导农业投资,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信贷杠杆

信贷杠杆是采用信用形式,通过借贷行为,调剂货币余缺,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一种手段。它主要是通过银行体系来进行的。我国是以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为辅助,形成一个完整的和开放的社会主义银行体系,通过对贷款投向、额度、借贷和偿还条件、各种存贷利率进行及时调节,来引导资金的合理运行,从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需要巨大资金投入,而仅靠财政资金和农民、农村经济组织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运用金融杠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种投资主体提供资金来源。我国农业和农村金融组织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信用合作社等。农业银行是以农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工作的领导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办理农村一切经济组织和个人的存款和储蓄;组织农村各个方面所需要的资金供应;办理农村的现金出纳、现金管理、转帐结算;代表政府管理农村金融工作。农业发展银行是1994年底组建成立的国家农业政策银行,承担中央政府赋予的政策性信贷业务。其建行及办行宗旨是:强化政策金融服务和国家宏观调控,为抑制通货膨胀作贡献;贯彻国家农业产业政策,支持、保护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封闭运行、良性循环;通过分离政策性业务,实现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顺利转轨。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农民入股组成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吸收农村的闲散资金,发放各项农村贷款,经营目的是为社员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

农业信贷杠杆由国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农民合作金融组织掌握,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开展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活动,成为国家支援和管理农业经济的重要经济手段。一方面,通过对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流动资金贷款,信贷杠杆可以对农业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发挥较大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农业信贷资金的分配额度和对农村不同产业、产业内部不同部门实行差别利率,信贷杠杆又可以调节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价格杠杆

价格杠杆是国家利用价格机制,通过使商品价格与价值发生背离,实现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自觉调节的一种经济手段。价格杠杆是整个经济杠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方式和作用领域,发挥着特定的调节作用。价格杠杆

价格杠杆的三个基本特性:(1)平衡趋向性。价格是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生产与消费之间经常出现总量或构成上的不平衡,合理而有效地利用价格杠杆,通过控制或适当提高物价总水平,或者调整商品比价关系,可以使社会总供求达到新的平衡,生产与消费之间恢复协调状态。(2)逆向调节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会导致供求双方向相反的方向变动,价格升高,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价格降低,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科学而充分地利用价格杠杆的这种逆向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消费向国家希望的方向发展。(3)连锁反应性。国家对一种商品价格的调整,会引起一系列与之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发生不同程度的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两种不同性质的影响。既可能有助于理顺经济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也可能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甚至导致一个不断反复的恶性循环。价格杠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经放开,由企业自行定价,建立了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这时的价格机制只具有调节微观经济的作用,不是调节宏观经济的价格杠杆。价格要成为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必须以国家为主体,由国家运用价格进行调节。粮食、棉花等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对于国家合同定购部分实行国家直接定价,其余部分国家实行保护价收购;同时,国家还建立了重要农产品的储备制度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以平抑市场价格。这时,价格杠杆可以对农业经济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发挥调节作用。

价格杠杆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再分配,调节国家与农业生产者之间、国家与个人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收入。如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则农民收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同时使加工该项农产品的工业部门成本提高,可能影响其利润和收入。二是调节农产品供求,有利于实现社会农产品总量的供求平衡。三是调节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结构,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四是有利于推动农户和农业企业的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的涵义和作用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党和国家需要制定各种农业政策,用以指示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指导农村市场经济的运行,为拟定农业发展计划和对农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所谓农业政策,是指党和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制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

农业政策农业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它是由党和国家来制定的。农业政策反映了领导阶级的意志,目的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体现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次,农业政策有客观的依据。它虽然是主观制定的,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必须依据经济规律的要求,必须适应我国现有的政治经济条件,所以,它必须具有科学性。第三,农业政策具有指挥和调控的管理功能。农业政策本身也是管理和调控农业经济的手段,它能指导农业经济按政策目标运行;有效地适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用于最关键的环节;监督农业经济活动,抑制不利于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的行为。

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农业的产业弱质特性,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一方面,保证农业的市场地位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保证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定,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保持稳定。农业政策在国家经济政策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农业政策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农业政策2.协调作用。即协调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农业发展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如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矛盾,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矛盾,农产品供求之间的矛盾,农业增产及农民增收的矛盾,生产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协调和解决,要依靠农业政策。由于政策规定了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原则,提供了解决各种矛盾的基本规范,因而农业政策就成为解决农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和贯彻各种政策,使农业发展的各方面关系达到协调,是农业政策作用的重要方面。农业政策3.激励作用。即通过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的积极性如何,对农业发展影响极大。如果农民缺乏积极性,即使其他条件再好,农业也很难发展。而政策则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政策通过对物质利益的调整,给农民以恰当的物质利益刺激;通过对产权关系的调整,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不受侵犯;通过对价格关系的调整,使农民能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等。这些都能给农民以激励作用,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80年代初期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以及90年代中期对农民的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等,都广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都是农业政策激励作用的体现。

农业政策4.调控作用。即通过各种政策,实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调控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投入政策等,都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如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方向的调控,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对资源配置的调控等。正是由于政策的调控功能,使得政策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农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农业政策5.约束作用。即政策对经营主体的行为所形成的某种限制。由于政策是一种规定性,所以任何政策都具有一定的限制功能,这种限制功能就是政策的约束作用。如环保政策对生产者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的约束,土地政策对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约束,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对耕地非农化现象的约束等。从理论上讲,农业政策的约束功能是农业政策发挥其所有作用的基础,如果失去了约束功能,则政策就会失去效力。农业政策农业政策的制定一个完整的农业政策过程包含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四个环节,即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估和政策的调整。农业政策从制定、实施、评估进而到调整是政策运行过程的一般规律。

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制定,是指党和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内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问题所做的决策过程。它构成了农业政策过程的起点,在全部农业政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业政策制定关系到整个农业政策过程的成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科学的、符合农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是政策能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只有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政策,才能保证在实践中很好地实施这些政策,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所以,农业政策制定是农业政策过程最关键的一环。

农业政策制定农业政策的依据1、制定农业政策,要以经济理论为依据。党和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使农业经济活动规范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所制定出来的政策必须符合事物的本质属性,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2、制定农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以国情为依据。作为制定政策依据的国情,主要包括与农业发展有关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政治条件及国际环境和国际市场状况等内容。制定农业政策,一方面要以静态的国情和客观事实为依据,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国情的变化,根据变化的国情及时调整政策。农业政策3、制定农业政策,要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依据。农业政策是党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政策不仅对农业发展有影响,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影响。因此,农业政策的基本精神必须与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一致。4、制定农业政策,要借鉴历史经验和外国经验。历史经验是制定农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认真总结过去农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吸取政策失败的教训,对于提高农业政策制定的水平和农业政策本身的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由于各国的农业发展存在着共同之处,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改造、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共性,因此,学习和借鉴外国的长处,对于提高农业政策制定水平十分必要。农业政策农业政策制定的基本程序:(1)确定政策目标。这是制定农业政策的第一个环节。政策目标是统领政策制定过程的灵魂。任何农业政策,都必须要有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政策目标的核心是政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政策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理想结果。政策目标要切实可行,不能过高或过低。(2)设计政策方案。即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与政策有关的要素和限制条件,按照政策目标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排列组装,制定出若干个在总体效果上都接近目标要求、内容上又有原则区别的方案。政策方案设计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环节。农业政策(3)论证政策方案。政策方案论证是为政策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和未来情况变化趋势的精确预测。它一方面是采用科学方法对政策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证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政策方案的进一步优化。(4)选择政策方案。在政策方案论证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手段,从不同角度反复比较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最后从各种预选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佳方案或最满意方案。另外,也可以从各种方案中综合出一个总方案。(5)批准和公布政策。政策的批准是整个政策制定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政策一经批准,就发生政策效力,变成人们的行动准则。所定政策按有关程序经最高决策者批准后,要及时在相应范围内公布。农业政策农业政策的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