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_第1页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_第2页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_第3页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_第4页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问题架起儿童发展的桥梁,是全国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一.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飞机遇险的时候》,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问:谁的飞机遇险了?飞机遇到了什么危险?飞机遇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课文为什么以《飞机遇险的时候》为课题?这些问题,直触中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

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如《草原》一课中有一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样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学生质疑:这里为什么用“流”?流到哪里去?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文解答了这一疑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惊弓之鸟》一课,一个学生提到:更羸是怎样知道那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这是一篇推理的文章,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就可以感悟到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四.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作者匠心独具所在。引导学生读书前后联系起来,找出矛盾的地方,从此处质疑,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引导学生质疑:“描写老奶奶神情的词语是什么?(焦急和耐心)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焦急和耐心是一对反义词,用在这里不矛盾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而使学生明白这二者的结合更真切地表达了老奶奶对总理的真挚的爱戴之情.

五.从标点符号上质疑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一样,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处质疑。如《爬天都峰》一课,可引导学生质疑:“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这里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此外,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思维火花,不失时机地予以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他们乐于提问。为此,我们应注意通过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的情感。同时,还可通过竞争、奖励机制的运用,来激发他们的提问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