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素材26_第1页
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素材26_第2页
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素材26_第3页
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素材26_第4页
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素材2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素材系列

(第26期)

文学赏析

《省试湘灵鼓瑟》赏析

【原文】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

尝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一江一上数峰青。

[鉴赏]

这首春为钱起天宝十载(751)参加进士考试所作,该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他在诗坛

的不朽声名。

按照唐代科举制度,各州县选拔士子进贡京师,试于尚书省,由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

叫做“省试”,也叫“会试”。考试时所作的诗,叫“试帖诗”。这种诗一般五言六韵,有严

格的格律规定,容易束缚作者的思想,所以很难写好:不过,有的作者善于“戴着镣铐跳舞”,

往往能够即席发挥,写出传诵不衰的好诗来•本诗就是试帖诗中的佳作。

诗题“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一舜帝死后葬在

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一江一边鼓瑟,用瑟音

表达自己的哀思。

根据试帖诗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

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描写女神翩然而

降湘水之滨,她愁容满面、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哀伤乐曲。

中间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

把读者带入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

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

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

接下来,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苦调凄金石,清音入香冥。苍梧来怨慕,白芷

动芳馨。”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

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

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一

交一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水之源

一交一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八百里洞庭湖。

至此,乐曲进入了最高一潮,感情达到了白热化。凭藉着诗人丰富的想象,湘灵的哀怨

之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和表现。然而全诗最一精一采的还不在于此,令全篇为之生辉的

是结尾两句:

曲终人不见,

一江一上数峰青。

《旧唐书•钱徵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其实无非说这两句诗是钱起的神来之笔。

此联的妙处有:

一是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一潮中嘎然而

止,这是一重意外;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二是呼应开头,

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所以虽然

“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于突破试帖诗不用重字的规范,确属难能可贵。三是以

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

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一江一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

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一江一绵

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一江一上偶露峥蛛的数峰青山;莫非湘灵和

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莫非湘灵的瑟声伴着湘一江一

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宋代词论

家有“以景结情最好”之说,恐怕是从这类诗作中得到的启迪吧。

文史钩沉

文史天地I为什么很多人的心里,都希望跟苏东坡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

杜甫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苏东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苏东坡到底有多有趣?

----天气好不好?

—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景怎么样?

一一天涯何处无芳草。

——食物美味吗?

----尔尚欲咀嚼耶?

他不仅是一个有趣的人,而且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宋朝的疆域,堪称大宋朝第一旅行家。

即使是今天,大概很多人都希望能跟苏轼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肆意旅行吧。

杭州

苏东坡游历的地点非常多,与他波折的一生有关,有人把苏东坡的一生总结为“八三四

一”,即曾任八州知州,分别是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担任

过吏部、兵部和礼部三部的尚书;四处贬谪,曾先后被贬到黄州、汝州、惠州、僧州;曾''一

任皇帝秘书”,即翰林学士知制诰。

尽管经历了无数艰苦,尝遍了无数冷暖,但苏东坡依然乐观开朗,并且他喜欢游山玩水,

回归自然。贬谪生涯也让他见识了无数的奇异风景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为他的创作生涯增

添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苏轼很早就进士及第,出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他还因为文采飞扬,担任过皇

帝日常生活的秘书,负责为皇帝起草文件,他的仕途一片光明。但是1071年,他的命运开

始急转直下。这一年,他因为对宰相王安石的新法发表了不同言论,请求外任,被调到杭州

担任通判,从此他基本与首都绝缘,开启了宦游天下的模式。

苏东坡曾两度到杭州做官,分别任通判和太守之职,前后约五年时间,与杭州结下了不

解之缘。

他在任期间,革旧创新,移风易俗,全心全意当父母官。现在的苏堤,就是他留给杭州

做好的礼物。他走遍了杭州的每一寸土地,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印下他的足迹。

山水养人,改变心境,苏轼外放做官意味着失意,西湖的秀山美水,使他的心灵得到很

好的修养,得以从政治的漩涡中摆脱出来,沉浸在文学创作中。

他写西湖风光,“水光敝潮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他写吉祥寺的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

半上钩。”

他写望湖楼的骤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

水如天。”

他写凤凰山下的美景,“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在他的笔下,江南的景色明丽秀雅,清新柔和,钱塘江、西湖、吴山、富春江,处处皆

景。我们读他的诗词,放佛自身也受到了杭州灵秀山水的浸染。

密州

公元1074年,苏东坡调任密州做太守。在密州待了三年左右。

密州,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刚来密州时,苏轼还是很郁闷的。和杭州相比,密州是一

个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穷乡僻壤,这里的生活艰苦了很多,也寂寞了许多。但是苏

轼重读《庄子》,他满怀着现实的苦恼重温这些富有哲学的道理,心头常常涌起豁然开朗、

如获至宝的快慰,时时忍不住拍案叫绝。就这样,苏轼从情绪的低潮中走了出来。

如果说杭州的诗情画意使苏轼的浪漫得以激发,那么密州强健彪悍、质朴无华的民风也

激发了他个性中雄浑豪迈、狂放不羁的特征。于是,在苏轼的作品中,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

千古绝唱一一《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竟然都出自密州。

尤其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

诗”的气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字里行间,那个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苏东坡意气风发,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短短两年,苏轼走遍了密州的山山水水,马耳山、九仙山、常山都留有他的足迹。他还

去了楚汉相争时韩信与龙且大战的潍河。所到之处,他都会留下诗词,有名的山水经他题咏,

更加名垂千古,不太有名的山水经他题咏,便有了文化精气。他在超然台上写的那首《望江

南•超然台作》,把一个荒凉的密州,写的如江南一般秀美:“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

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他甚至在一首词里写进三个密州的景物,"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

台,真个是超然O”

苏轼在密州共留有200多首诗词歌赋,也正是因为苏轼的驻足和他的诗词,千年后的诸

城,每个角落仿佛都洋溢着他的气息。

黄州

1079年,与苏轼政见不同的变法派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

句子,说他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彼时,苏

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仅三个月,便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

诗案”。

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最后,宋神宗免苏轼死罪,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受当地官员监视。

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北宋将州的等级划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中下、

下八个等级,黄州为最末端“下州”,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十八线小城。

苏轼刚来时,心理落差非常大,毕竟他之前是京官,请看他那首有名的《卜算子》,“惊

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而且作为被朝廷贬谪的官员,不

能自由行动,也享受不到地方官提供住宿地方的条件,他只能住进一个废弃的驿站一一临皋

亭,苏轼的家眷也都来到黄州,一家人全部挤在这里。

好在当时的黄州知州徐大受,对闻名遐迩的苏轼敬佩不已,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很多关照,

还允许他自由活动。如果没有徐大受,苏轼不可能在黄州到处游山玩水,也就不可能写下光

耀千古的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为了改善生活,苏轼还在当地乡亲的协助下,在军营的旧基上,盖了简单的房子。因为

这一块地,是位于黄州东边的坡地,房子又落成于雪中,因此他命名为“东坡雪堂”。也因

此,他为自己取了个别号“东坡居士二

从这时起,他才有了“东坡”这个名号。

1082年7月,苏轼游览了黄州西北的长江边的赤鼻矶后,写下了有名的《念奴娇•赤

壁怀古》。隐逸出世的生活伴着亲耕亲作的乐趣,使他对自然有着前所未有的敏感,对历史

有前所未有的通达。在这种心境下,当面对着浩荡东去的长江时,曾经的硝烟弥漫、杀声震

天,在浪花涛声中再次重现。他的思绪随巍巍耸立的赤壁,随凄凉萧条的故垒,回到了几百

年前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于是壮志难酬的忧伤,强烈而复杂的矛盾,追求内心平和的迫切

愿望,看穿宇宙人生的睿智思考,最终化作对天地的祭奠,对历史、英雄的祭奠,也是对自

己生命的祭奠。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I®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在黄州,苏轼还致力于研究猪肉的吃法,并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

头圈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他自创了东坡肉、竹笋炳猪肉等名菜,从此成为吃货界的祖师爷。

一州

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执政,变法派东山再起。从1094年开始,苏轼连续南贬,先被

贬至惠阳,后又被一叶孤舟送到了海南岛脩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

的处罚。因为它地处边陲,孤悬海外,闭塞落后,被中原人称之为"蛮荒瘴炎之地“,死囚

流放之所。

可能是苏轼已经习惯了被贬,没有了以前那种哀伤忧郁。他把僧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

乡,在这里过得有滋有味。

我本僧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他在这里修桥铺路,兴办学堂,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彳詹州,跟从苏轼学习。以至

于苏轼获赦北归后,他的弟子连续不断的考上了功名,海南历史共出十二位进士,使"蛮荒

之地”放射出文化人才的曙光。

白粤山川,南海诸岛,奇珍异兽,瑶草琪花,风土人情等等,无不使苏轼充满新鲜感。

他惊异感叹,触物兴怀,为海南的风物所倾倒所陶醉。于是,他写下了“急雨岂无意,催诗

走群龙。梦魂忽变色,笑电亦改客。应怪东坡老,衰颜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等千古名句。

苏轼在路过黎母Lll(今僧州市松林岭)时,看着黎母山的雄奇挺拔及其腹地的美丽景致,

即刻感叹:“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奇峰望黎母,何异嵩

与邙。飞泉泻万仞,舞鹤相低昂。分沐未入海,膏泽弥此方”。

在脩州的第二个春天,面对脩州独特的生机盎然,迷人景色。苏轼更是陶醉不已,“春

牛春仗,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

天涯,卷起扬花似雪花”。

苏轼在海南也打开了美食的新世界,据说他是第一个烹饪和吃牡蛎的人。他还给儿子专

门修书一封,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一个天真

的老顽童形象呼之欲出O

后在这片蛮荒之地浇洒心血,甚至感慨:“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人们也

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僧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僧州至今还有东坡村、

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甚至连语言,都有“东坡话”。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有他陪伴,再难的生活都能过得乐呵呵。

我们读苏轼的诗词,同时就是在跟着他走遍整个中国的大好河山。

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咀嚼美食,“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散文含咀

散文I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有一个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事业都有了基础,但是他却觉得生命空虚,感到彷

徨而无奈,而且这种情况日渐严重,到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

医生听完了他的陈述,说:“我开几个处方给你试试!”于是开了四帖药放在药袋里,对

他说:“你明天九点钟以前独自到海边去,不要带报纸杂志,不要听广播。到了海边,分别

在上午九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和黄昏五点,依序各服用一帖药,你的病就可以治愈了。”

那位中年人半信半疑,但第二天还是依照医生的嘱咐来到海边,一走近海边,尤其在清

晨,看到广大的海,心情为之清朗。

上午九点整,他打开第一帖药服用,里面没有药,只写了两个字“谛听他真的坐下

来,谛听风的声音、海浪的声音,甚至听到自己心跳的节拍与大自然的节奏合在一起。他已

经很多年没有如此安静地坐下来听,因此感觉到身心都得到了清洗。

到了中午,他打开第二个处方,上面写着“回忆”二字。他开始从谛听外界的声音转回

来,回想起自己从童年到少年的无忧快乐,想到青年时期创业的艰困,想到父母的慈爱、兄

弟朋友的友谊,生命的力量与热情重新从他的内在燃烧起来。

下午三点,他打开第三帖药,上面写着“检讨你的动机”。他清晰地想起早年创业的时

候,为了服务人群而热诚地工作;等到事业有成了,则只顾赚钱,失去了经营事业的喜悦,

为了自身利益,则失去了对别人的关怀。想到这里,他已深有所悟。

到了黄昏的时候,他打开最后的处方,上面写着“把烦恼写在沙滩上”。他走到离海最

近的沙滩,写下“烦恼”两个字,一波海浪立即淹没了他的“烦恼”,洗得沙上一片平坦。

这个中年人在回家的路上再度恢复了生命的活力,他的空虚与彷徨也就治愈了。

这个故事是有一次深研禅学的郑石岩先生谈起的一个故事。

我一直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在本质上有许多与禅相近的东西。

“谛听”就是“观照”,是专心地听闻外在的声音。其实,“谛听”就是“观世音”,观

世音虽是菩萨的名字,但人人都具有观世音的本质,只要肯谛听,观世音的本质就会被开发

出来。

“回忆”就是“静虑”,是禅最原始的意涵,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