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调研报告_第1页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_第2页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_第3页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_第4页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一、园区建设成效初显

全市共有11个工业园区,即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桥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两河新区)水城经济开发区(董地工业园区)盘北经济开发区(鸡场坪工业园区)六枝经济开发区(岩脚工业园区)水月工业园区、木岗工业园区、保田(盘南)工业园区、大河经济开发区(管理大湾、汪家寨、中箐园区)发耳工业园区、路喜园区。11个园区现规划总面积977平方公里。通过近期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增大。20XX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15.2亿元,同比增长27.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2.9%;完成工业增加值154.6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4%。超百亿元的园区2个(水月、董地工业园区),工业产值超亿元的园区8个。20XX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51.9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9.52%;完成工业增加值45.57亿元,同比增长52.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1.1%。

二是基础设备不断增加。20XX年,全市工业园区在建基础设备工程99个,总投资140.7亿元,完成投资额60.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XXX.3%。20XX年1X3月份,全市工业园区在建基础设备工程115个,总投资186亿元,完成投资额22.4亿元,同比增长134.5%,完成标准化厂房投资2.7亿元,占计划投资30亿元的9.0%。目前,红桥新区、水月园区已全面完成“七通一平”,红果、董地、盘北、木岗、大湾园区核心区域已根本完成“五通一平”。

三是工程建设速度不断增多。20XX年,全市园区在建产业工程165个,工程投资总额861亿元,完成投资额120.6亿元,增长37.48%,建成投产工程44个,释放工业产值近30亿元,20XX年1X3月份,全市在建工程175个,计划投资771.8亿元。完成投资额32.9亿元,同比增长1.86%。

四是带动力量不断增加。截止20XX年3月底,全市11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977平方公里(含开发区管辖),入驻生产企业150余户,直接和间接为园区服务的从业人员约10万人。20XX年全市产业园区估计完成税收47亿元,新增从业人员数1.2万人。

二、园区建设问题明显

(一)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长期以来由于受煤炭、钢铁、建材、电力四大产业影响,各园区在规划布局主导产业时,显现了明显的产业(主导产业)趋同,未能形成优势互补。如:水城经济开发区(董地、老鹰山园区)红果(两河)新区、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六枝经济开发区(岩脚工业园区)大湾(汪家寨)工业园区(大河经济开发区)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等都把能源化工(煤化工)作为主导和主要产业来发展,产业布局不集中、规模分散,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煤炭、水、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得不到保障,甚至产生恶性竞争,还会造成工业污染源分散,治理难度大的问题。红桥新区、董地、红果(两河)盘北(鸡场坪)也都着力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园区的主要产业来培育发展,培育和发展上具有肯定盲从性,未能找动身展的比拟优势和竞争优势,主导产业方向不清楚,易造成同业竞争,不利于产业聚集发展和形成区域竞争力优势。

(二)体制机制不尽顺应。一是园区人员配备不到位。园区有抽调、借调的人员,但其工资关系、行政关系仍在原单位,干部职工工作主动性难以得到很好调动。部分开发区的公安、工商、地税、国税、国土等垂管部门机构人员不到位。二是部分园区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尽管大部分园区机构成立,人员配备到位,但缺少工程、规划等行政审批权限,土地报批、交易程序冗杂、手续繁琐,周期过长,对招商引资和工程落地影响很大。三是目前在11个产业园区中,仅红桥新区有完善独立的财税体系,能较好的满意园区发展需要。水城、两河、盘北、六枝4个开发区均由县区代管,尚未建立起真正独立运行的财税体制。其余园区也未建立与县区的财税分配体制,导致园区的责权利不明确,独立运行和造血功能缺乏,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严峻影响了园区建设。四是工程落地鼓励机制不活,不能有效刺激工程落地。

(三)协调管理不尽标准。有关职能部门对园区的管理、调度过于频繁,使得园区管委会需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各类文件、汇报、会议、材料、调度、统计(重复)以及各类社会事务等,极大地消耗园区建设的精力。

(四)招商引资不尽理想。相当一部分园区的工程是存量多,增量少,有的工程是在园区划定时就已存在。目前,外表上谈的多,实际落地的少,有的虽然落地,但后续扶持指导力度不够,造成工程推动速度缓慢,业主不满意。

三、对下步园区建设的建议

依据市工业园区管理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出台全市园区管理方法(暂行)。为促进工业园区健康有序发展,标准工业园区管理,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议尽快出台全市园区管理方法。尽可能标准园区管理。

(二)成立特地的园区管理机构。为有效强化对园区的统筹、指导、协调力度。在市级层面,应成立一个较为独立的,有肯定权威的园区管理机构,以便对园区的规划、土管、招商引资、产业布局等进行统筹协调,防止盲目无序的“散打”和“乱打”,使园区有序、健康的发展。

(三)给予园区一些必要的实际权力。

1、各业务主管部门应尽可能下放肯定的行政审批权限。在不违反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大胆放权;在土地收储、工程报批、工程规划等方面,应将恰当的权力下放到园区,削减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使园区成为一个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独立运行的经济主体。

2、答应园区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工程落地鼓励机制,以便争取更多的工程落地。

3、给予园区肯定的人事权。对园区的工作人员,应让园区自行选聘,已选聘的要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园区要建立用人的鼓励和退出机制,充足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

4、应将各业务主管部门支持园区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作的调研报告

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宣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实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索,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决策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被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肯定的成效,主要表如今:

(一)体制创新快,标准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头凸现。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兴旺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主动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运用制度等方面的领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施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转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制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运用上,施行土地运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由于发挥了体制创新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实验区”。

(二)滚动发展好,稳步推动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自建立伊始,就从市政建设、工程引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提出设想和目标。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工程带开发,根本做了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建区初期的有限财力的集中运用,为后期的滚动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开发热度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拉动作用渐成现实。各地在发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进程中,挖空心思,多管齐下,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完成与苏浙沪等兴旺地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全市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四)区域分布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目前,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由市及县、区辐射到部分中心集镇,种类较多,从综合开发区到民营工业区,从专业园区到企业科技园区,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二、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由于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区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工程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工程”。

(二)政策多,无序竞争加剧。

全市范围内开发区、园区数量较多,“僧多粥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拿出了各种优待政策,但无外乎提供廉价土地、延长税收优待期限,无序竞争不仅使国家税费流失,还造本钱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公平竞争。

(三)资金少,园区建设速度慢。

我市各级政府财政根本都属“吃饭财政”,政府财力非常有限,虽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前期投入普遍较少,加之开发区、工业园区起步之初,融资力量脆弱,导致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备建设举步维艰,园区投入不够,根本框架未能拉开,对外招商引资形象不好,许多外地投资商实地观察后信念缺乏,影响了开发区和园区招商引资效果。

(四)政府好,部门权力难下放。

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创办伊始,当地党委政府都对管委会“高授权”,明确管委会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管委会各部门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相应的证书、审批权被政府有关部门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消耗在无谓的协调和游说中,管委会的职能无法落实,造成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不顺。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三、关于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看法

(一)进一步做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1、要以推动工业化为重点,调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我市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中的初始阶段,连续推动工业化是我市“十五”期间首要任务,我市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一方面要根据调优、调高、调大、调强的要求,改造传统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支柱产业、拳头产品和优势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选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开工业化。省级宣城、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需充足发挥对母城的带动、辐射作用。各类工业园区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发挥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2、要以推动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新城区战略的完成。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主动实施新城区战略,这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定趋势,更是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突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建设,努力打造新兴的工业城区,并探究工业旅行的路子,主动构筑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旅行景观。通过完善城镇道路、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备,建立服务体系,搞好社区建设,强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功能。通过强化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城镇管理,改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环境。

3、要以推动我市经济一体化为重点,做大做强我市宣城、宁国、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以318国道为主线,突出建设好宣城、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努力把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宁国优势工程的孵化器、研发中心。其他县要因地制宜,建设一至二个具有特色、高起点规划、投资省、生态环境优、高效益的工业园区。

4、要以促进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

企业。非国有制经济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市宁国、广德已显现。怎样把非国有经济企业引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让他们加快发展。首先要切实搞好服务,依法爱护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各类企业制造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其次要主动激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攀大靠强,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做大做强,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扩大规模。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树立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作生命线的理念。

全市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强化与苏浙沪等地的沟通与联系,抓住兴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晋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出击迎接辐射和转移。同时,要立足本地资源和开发区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激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以个引企,以大引大,同时激励大企业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2、根据产业化要求,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

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当今发展区域经济的灵丹妙药,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制造了很多经验。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招商引资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需施行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带动招商引资。当前要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行招商引资工作“公司化体制、职业化队伍、专业化招商、市场化运作,即招商体制由政府推动转入公司化运作;招商队伍通过职业培训,树立职业精神,形成职业化的队伍;招商活动渐成体系,招商措施形成专业学问;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招商人员提供佣金和经费,在需求和市场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进一步探究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思路。

1、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拓展思路,探究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资思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必需理清思路,盘活存量,搞活“预期”,首先取得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其明确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规模,取得金融信度,为贷款建设打下基础。其次是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收入按肯定比例投入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第三是盘活土地存量,实行BOT等利用外资形式,筹资建设。第四是争取国债指标搞建设。

2、各级政府探究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新模式。

当前,我市工业园区的开发仍是由政府主导,政府特地建立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参与了从规划、征用土地、基础设备建设到厂房设备建设等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由于地方财力所限,也担当了过多投资风险,给开发区和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可考虑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削减行政行为,逐步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备运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备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末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本钱,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1、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管理权限。

从职能配备角度看,不能给予开发区应有的行政权力,在招商的过程中,仍显现多个环节,要花费许多精力去协调,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明确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所在地政府对开发区施行统一领导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落实。为在开发区内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建议政府在出台有关政策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市县政府在哪些方面给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市县级管理权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