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望海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反复诵读诗词,品味语言,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学习诗歌的点染手法,知人论诗,解读诗歌的多义性。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体悟情境交融的意境美。【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透过“意象”涵泳诗歌语言的韵味,深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教学过程】一、导入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一首词的传唱竟让金主起了觊觎江南之意。这首词便是柳永的《望海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望海潮》,体会起其中的魅力。二、由读入境,明基调1.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诗歌,要读准字音,并把读不准音的字词圈出来。2.学生齐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与节奏。3.学生范读诗歌,学生互评诵读。教师点拨::本词的107个字中,有一半左右是以a、o为韵腹的开口音。押的又是洪声韵(“a”韵),这奠定了整首词明朗、上扬的基调。本词开篇境界开阔,气势宏大。朗读时自然要感情激越.但并非激越到底。试根据本词内容,调整朗读时的语气语调。三、举纲目张,知背景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明确:夸“归去凤池夸”是何意?明确: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孙何)回到朝廷,夸耀杭州的美。【背景链接】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杨混《古今词话》据说,19岁的柳永从家乡武夷山下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过杭州,到杭州后,发现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当杭州太守,于是前去拜访,可他一介布衣,没法子见到门禁甚严的孙何,只好写了一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楚楚,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词。后来,楚楚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这首词。孙何听罢,美滋滋的,向明作词人是柳永之后,立即遣人宴请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柳永,其实是借“夸”杭州来“夸”杭州的主政官孙何的治理有方,与此同时,柳永还通过“夸”这个言辞,形象而又直观地展现了自己卓越的文学才华,从而达到了委婉地举荐自己的目的。柳永“夸”了杭州的哪些方面呢?请用文中的诗句进行概括。如果要从词中找出凸显杭州城特征的三个关键词,是哪三个词?“东南形胜”四字,夸杭州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则夸杭州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再夸杭州长期繁盛的历史。形胜、都会、繁华。四、感受画面,品语言1.下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词的上阕,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上阕是如何和这三个关键词一一对应的?为什么?“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扣“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扣“繁华”。(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云”字写堤上之树高而多;“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喻浪花,有色彩有感觉;“卷”字有气势有形象;“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涛翻涌、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逼真,画面壮观。(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十万”,乃约略之词,人烟阜盛,人口多。“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烟柳:柳树如烟,湖光山色,风景秀美。画桥:装饰精美、雕梁画栋。帘幕碧绿和柳树相呼应,帘幕都十分的讲究,帘幕都成了一种艺术品。“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诗人在这里又深入一步,透过那重重帘幕,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一个“竞”字,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的情景,在诗人的笔下,杭州真是民殷财阜,繁华得不得了。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下阕,思考:下阕从哪些方面夸耀杭州城的美丽与繁华?“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外湖;“叠”,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杭州的桂花自来有名,据说是月中的桂树种所生。这种传说,给杭州桂花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宋之问《灵隐寺》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词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杭州山中的桂子是让人向往的。“十里荷花”,照应“重湖”二字,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芰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苏轼说那里“无主荷花到处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这是是杭州市民昼夜游乐图。“羌管弄晴”,写白天,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歌泛夜”,写夜晚曼妙的歌声,“泛夜”二字则是凸显宁静的夜晚,在那宁静的夜晚,水面上轻轻飘来采菱女曼妙的歌声(羌管弄睛,菱歌泛夜也可以理解为互文);“嬉嬉钓叟莲娃”则写男女老少笑逐颜开、笑靥如花,这是众人之乐。整个杭州城都是欢声笑语、一派和乐,男女老少都生活在轻歌曼舞中,这是对孙何治下的杭州城幸福安康的极力褒扬。“千骑拥高牙”以下,写杭州官员的游乐。“千骑拥高牙”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写了出游时随从的众多,表现出官员的威势。下面从两个方面写官员的乐趣。“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统治阶级经常携带酒宴游湖。开怀畅饮,酩酊大醉,已经写出了饮宴的欢乐,醉后还要听音乐,把饮宴之乐推向了极点。“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前面写了山,写了水,这里以“烟霞”二字来表现景物之美,体现出山川灵秀的一面。不仅欣赏湖山之美,情不可遏还要形之吟咏。这既表现出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出了山水的美丽。3.手法鉴赏(1)这首词,作者开篇即点明了杭州是一个美丽繁华的大都会,接着用大量的笔墨从多个方面反复渲染其美丽与繁华。既有自然景观角度的渲染(西湖和钱塘江的胜景),又有人文景观的描摹。人文景观中,既有市井场面的全景扫描(“十万人家”和“市列珠玑”),又有个体情态的特写镜头(“羌管”“菱歌”“钓叟莲娃”);既有百姓生活的祥和欢乐,又有官员的威仪闲适。这就叫作点染的手法。(出示课件。)(2)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变成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3)小练习《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是染,“断肠人在天涯”是点。《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4)我们再次齐读全词,对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细加体会。课堂总结:这些“好景”,在“繁华”统摄下,通过写历史时空的大美、市井风物的富美、自然景观的嘉美、官民生活的和美,铺排渲染,由景到人,烘托出杭州景美,人更美。从全词结构看,这是“点染”的大手笔。所以说这首词不仅有柳永对杭州、对孙何的赞美,也有其恃才的张扬与矜夸。五、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望海潮》。(2)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句改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整理人:阿咪老师B站:阿咪老师精品教学课件声明:该教学设计参考了多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论文,经整合整理而成,仅供学习交流,请勿将该教学设计用于分享、赠予、比赛、发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