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学画松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美术-学画松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美术-学画松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美术-学画松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美术-学画松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课题:学画松树课业类型:绘画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松树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通过实践,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松树,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范画。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学具准备: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描写松树的古诗。教学过程:(明确目标;用基本问题引发对大概念的思考;设计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讲解美术知识和技法要求;要有启发、引导思维和创意的提问和讨论;具体的作业要求;注明时间分配):一、新课导入接诗游戏。师: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读书背古诗,今天老师考考你们,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大雪压青松”,下一句是?生:“青松挺且直”。师: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生:“松树”。师: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品格呢?生: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师:你还知道哪些写松树的诗?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师:同学们知道岁寒三友吗?生:(松、梅、竹)师: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在风雪中依然挺拔青翠,被称为我们民族的吉祥树,“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松树又被称为常青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松树,因此成为我国古今文人与画家喜欢的创作题材之一。师: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水墨的表现方式画松树。引出课题——学画松树。(板书课题)二、观察欣赏1、多媒体出示黄山松视频。在出示视频前提出要求:观察感受松树的外部形态特征。边看边思考。师生交流:松树形态各异,我们第一课学习《形的魅力》时曾学过直线形和曲线形,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对黄山松进行分类。出示松树图片师总结松树整体形态特征:分为两类,(直形形)挺拔型(曲线形)虬曲型(板书:形态挺拔虬曲)。2、出示松针摄影图片。松叶像什么?松叶如针。松针生长有的一簇一簇的,有的一绺一绺的。成簇的一组看上去像圆形、扇形成绺的像马尾形(板书:松针)3、对比欣赏:出示迎客松摄影图片与胡也佛国画作品《迎客松》对比分析,提出问题:a.画家如何表现松树的?形态:挺拔、舒展干枝:用线钩松鳞:松树皮像一片片鳞,椭圆形松针:扇形用笔:中锋用笔画枝干和松针用墨:浓淡变化b.国画松树“树分四歧”树在生长一般枝干会向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伸展。在国画中把表现树枝伸展方法称为“树分四枝”或“树分四岐”。4、出示并欣赏金农的《百木之长》,观察画家表现松树的用笔、用墨。形态:虬曲、优美鳞片:皴擦表现透视松针:马尾形、浓淡变化,产生前后空间感a.树干阴阳(树干两边用皴擦树皮及鳞片墨色由浓到淡与中间留白产生立体感)b.松针的空间关系(运用墨色浓淡变化产生空间感)c.枝干、松针用笔方法:中锋用笔三、示范与实践一1、教师示范师:大家猜老师会从哪起笔,注意老师的用笔和行笔方法。a.临摹教材中枝干和鳞片的画法。注意:中锋干笔表现枝干苍劲。b.临摹教材中松针的画法:用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的密集松针。以“品”字形结构合成一组松针。画松针时用笔要挺劲,有疏密变化,并有浓淡层次感。(先少量蘸水,再蘸浓墨稍调,画到墨变干,再次调墨)画松针一般运笔方式分为向心式和离心式两种。(通过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欣赏国画写意松树是怎样表现的,包括它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以及松树的枝干及松针的绘画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尝试体验a.学生尝试练习枝干和松针的画法(学生准备两张纸,一张画枝干,一张画松针)b.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初步用国画用具尝试在生宣纸上创作,体验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国画绘画中用笔,用墨的技巧方法,解决重点。)四、示范与实践二1、教师示范整棵松树的表现方法。a.画枝干从颈部起笔,由上而下画出树身和枝干;尤颈部向上画出顶部枝条。(干笔中锋钩枝干)(树分四歧。有左右及前后遮挡关系)b.结构处加鳞片(侧锋渴笔皴擦出立体感),切忌对称,画出空间感,注意墨色变化c.画松针。用笔挺拔,注意疏密变化,要有重叠,前面墨色重,后边墨色淡,注重统一性,可以先蘸适量水再蘸浓墨,由浓及淡直到墨干,再重复。d.画题及落款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两幅大师作品,大师都给它们起了很好听的题目,你的作品叫什么题目呢?落款要注意和画面的呼应,位置要对画面起到互补作用。2、分析总结国画松树的作画流程。整体布局,画树干枝,画鳞片,皴擦,画松针,落款。a.分析运用了哪些松针的表现方法。师:老师在画松针时画出的是扇形还是圆形?生:扇形师:老师采取的什么行笔方法画松针生:向心式和离心式结合行笔b.用墨方法:师:老师在画的时候运用什么墨法?生:墨分五彩,浓淡变化(通过欣赏观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直观地了解国画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分析能力。)3、学生联想创作。同学们通过前面所学你想不想也画一幅松树的水墨画,给你的画起一个恰当的画题?创作要求: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一幅松树画面。用笔中锋干笔画枝干,形态或虬曲或挺拔,松针疏密有致,墨色浓淡相宜。构图合理,具有一定的意境。画题和落款布局合理。4、教师巡视指导。(通过学生创作作品,提高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动手能力。)五、自评互评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评价从用笔,用墨,形态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七、拓展欣赏欣赏几幅古今画松名家的作品,渗透松树品格德育内容。李成、石涛、张大千、黎雄才、吴冠中作品如何表现松树,从用笔、用墨、枝干形态、鳞片特点、松针画法几方面进行赏析。做人应学习松柏,不畏严冬的寒冷、不惧地形之险恶,坚韧挺拔地生长。(欣赏提升学生对国画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国画松树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松树品格。)板书设计:学画松树品格坚韧不屈形态挺拔虬曲枝干树分四歧松针疏密有致用笔中锋干笔用墨浓淡变化《学画松树》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本班为五年级学生,共45人。中段学生已经对水墨画材料、工具的特性有了简单的了解,在水墨绘画的技法方面已初步学习了水墨山水、水墨花鸟画,能用毛笔水墨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了水墨画构图方法,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水墨画绘画方法与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去表现生活中的景、物,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该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美术课,他们对中国画学习有较强烈兴趣和表现欲望。线描基础较好,因为全班学生学习毛笔字已经两年,对于书法用笔都已经有了基础,但是国画知识技能水平差距比较大,部分学生参与国画社团时间比较久,绘画技能、知识水平相对比较高。但是在学期学习中中国画课程中设置课时较少,内容又比较多,学生很难熟练驾驭笔墨。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目标有不同层次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对水墨画技法知识要求要更专业,特别注意讲解过程中专业术语使用进行强调。生活经验分析:由于农村学生生活中接触环境限制,对中国画相关知识经验极少能通过课堂以外去获得,高年级孩子年龄特点比较喜欢而且更愿意接受一些现代的新鲜事物,普遍对传统文化缺少关注,因此课堂突发情况会比较多,这就需要老师多激发刺激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高年级孩子独立性强,具有较强自主管理意识,适度引导学生能较好完成一些课下准备工作。3、课前学习准备:让学生在家通过各种途径方法了解搜集松树的古诗。让学生了解中国古诗中托物寄情,借物抒情的表现形式,感受松树的品格魅力。4、对学生个差异的分析:五年级的学生个体差异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动手能力差距比较大。本节课中水墨画技法是较难掌控的环节,因此在辅导的过程中针对性辅导便成为了比较重要的任务,老师演示、针对性指导成为较为高效的方式。根据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实践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在观察了解松树特点结构及通过老师第一次示范,初步了解画松树技法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用国画用具尝试在生宣纸上实践枝干的形态与松针的组合,体验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掌握在水墨画松树用笔、用墨的技巧方法,解决本课学习重点。学生通过初步尝试,会遇到不少问题,我设计了作品欣赏及教师二次示范环节,来解决问题,通过欣赏作品、观察教师示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了解松树创作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分析能力。在学生把疑问都解决后学生的绘画热情提到一个更高点,急于进行实践,我设计了二次实践,通过练习体会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学画松树》效果分析第一环节:课堂教学开始教师用接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学生在这个环节突出对本课的疑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较有价值,虽然表述并不是很精准,但基本体现出学生的质疑能力。第二环节:接着,展示课件,了解松树的形态及水墨画松树的特点,深入学习。第三环节:实践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在观察了解松树特点结构及通过老师第一次示范,初步了解画松树技法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用国画用具尝试在生宣纸上实践枝干的形态与松针的组合,体验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掌握在水墨画松树用笔、用墨的技巧方法,解决本课学习重点。学生通过初步尝试,会遇到不少问题,我设计了作品欣赏及教师二次示范环节,来解决问题,通过欣赏作品、观察教师示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了解松树创作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分析能力。在学生把疑问都解决后学生的绘画热情提到一个更高点,急于进行实践,我设计了二次实践,通过练习体会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在前几环节老师已经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并且也初步掌握了创作方法,他们就像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充满创作力量,急需要通过创作实践来进行释放。本环节的完成自然是水到渠成。第四环节:学生成果展示,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上一环节学生通过创作释放了学习热情,当作品呈现在眼前时,需要他们冷静下来理性分析对比自己作品,让自己的思维与同学与老师与大师与古人之间进行再次碰撞从而升华自己的创作热情为创作能力。让学生互评作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本环节学生比较兴奋,能大胆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并且能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完成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我设计了作业评价环节,让学生通过评价,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第五环节:拓展部分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也没有给予深入的引导,但学生基本的感情已经通过作品与表情得以展示与流露。但是此时学生对本课学习难点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我设计了拓展欣赏,通过欣赏提升学生对国画浓厚的兴趣,了解国画相关学习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国画松树的艺术魅力,理解中国画意境表达方法,同时渗透有关松树品格的德育内容。《学画松树》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学画松树》,学习领域是造型.表现,课业类型是绘画类。《课标》关于五六年级造型表现领域要求: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本课是五年级下册“中国画-写意画法”小单元第三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及三四年级学习的积累,学生对水墨画的工具、材料的特性有了比较直观的体验与感受,尤其是对用笔、用墨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具备了进一步表现中国水墨画的能力。本科教材精选了两幅国画名家描绘松树的作品(一幅为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百木之长》,另一幅是现代画家胡也佛的《迎客松》),以及一幅黄山迎客松的摄影作品。两幅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松树形态特征:金农的《百木之长》主要表现松树的苍劲屈曲、姿态优美的感觉,而胡也佛的《迎客松》表现的是松树在贫瘠的山石缝中生长的坚韧、挺拔、舒展的形象。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比、欣赏、实践、引导学生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松树。在松树表现中,知道如何把握枝干的一般表现方法,如何理解“树分四歧”以及如何用“品”字形结构表现松针是很重要的。松针的画法以中锋用笔,运笔方向有向心式和离心式两种基本方式,这是表现好松树的基础。教材中提供了相关的分解图,对用笔方法、用墨方法也有比较明确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帮助。评测练习1.古人的“()”指的是画树木时,树木的枝干应向画里、画外、左侧、右侧长出。2.画松树时,松针的基本形态可以归纳为()()()等。3.画松树枝干要()用笔。4.画松针用墨要()变化。参考答案:1.树分四歧2.圆形、扇形、马尾形3.中锋干笔4.浓淡《学画松树》课后反思本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学画松树》,学习领域是造型.表现,课业类型是绘画类。《课标》关于五六年级造型表现领域要求: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本课是五年级下册“中国画-写意画法”小单元第三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及三四年级学习的积累,学生对水墨画的工具、材料的特性有了比较直观的体验与感受,尤其是对用笔、用墨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具备了进一步表现中国水墨画的能力。在教学《学画松树》时我有意突出美术本体特点,围绕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习运用毛笔通过一定的执笔方法运用中锋、侧锋等运笔方法、顺锋、逆锋等行笔方法,利用浓淡干湿的墨色及色彩使用点、线、面等表现松树形质及意境。通过松树画法学习中国画特有的语言、形式、技术、技能。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重点为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在学习过程学生可能遇到难点为:巧妙地运用墨色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松鼠特征。为了更好达成教学目标我采取感知理解、欣赏比较、直观示范、分步实践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式解决教学问题。我在教学设计时围绕通过古诗、照片作品欣赏等方式了解松树的坚韧品格,挺拔或虬曲的形态,苍劲的气质,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体验,观察体会掌握水墨画通过中锋干笔的用笔方法、浓淡变化的墨法表现松树这些特点的技法设计教学各环节。从初步感知、观察体会、临摹实践、评价欣赏几个层面递进式进行实践学习。美术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而我们学生具有较深的古诗文化修养,于是在设计本课导入环节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接诗游戏,通过学生古诗知识,引导学生到本课课题学习画松树。同时通过他们已有的语文素养:语言的感知、思维构建、文学审美能力及文化传承能够很好地去体会理解松树具有高尚的品格,了解历代诗人和画家都非常喜欢以松树为表现题材。王大根教授说过美术要培养学生观察力。在学习画松树前我设计让学生利用教材松树摄影图片《黄山迎客松》观察真实的松树,感知松树枝干特征及松针组织形式。利用教材中摄影作品与胡也佛的国画作品《迎客松》做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松树的枝干形态及“树分四歧”的特征,“树分四歧”就是说画一棵树,它的出枝应该是朝四个方向的:前后左右都要出枝,这样的树才立体,否则就是扁平的,不自然了。这的确是画树的要领,这样画出来的树,真实生动。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让学生对松树进行初步感知,这是学习中国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直观示范在本课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演示如何用干笔勾线,表现树干的苍劲,如何表现松枝中具有透视的鳞片即树皮的皴法,如何表现松针的空间、前后等,通过引导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国画写意松树是怎样表现的,包括它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以及松树的枝干及松针的绘画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示范环节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教师演示临摹教材中关于松树枝干及松针画法,提醒学生用中锋干笔表现枝干,松针的运笔方向有向心和离心两种,组织松针的方法有“品”字形结构。第二步教师示范整颗松树的表现方法(含画题与落款)。根据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实践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在观察了解松树特点结构及通过老师第一次示范,初步了解画松树技法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用国画用具尝试在生宣纸上实践枝干的形态与松针的组合,体验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掌握在水墨画松树用笔、用墨的技巧方法,解决本课学习重点。学生通过初步尝试,会遇到不少问题,我设计了作品欣赏及教师二次示范环节,来解决问题,通过欣赏作品、观察教师示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了解松树创作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分析能力。在学生把疑问都解决后学生的绘画热情提到一个更高点,急于进行实践,我设计了二次实践,通过练习体会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创作完成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我设计了作业评价环节,让学生通过评价,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但是此时学生对本课学习难点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我设计了拓展欣赏,通过欣赏提升学生对国画浓厚的兴趣,了解国画相关学习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国画松树的艺术魅力,理解中国画意境表达方法,同时渗透有关松树品格的德育内容。从整节课堂效果来看,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优点,也有不足。优点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美术课是一门范围很广的课程,从小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