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考语文试卷_第1页
山东省滕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考语文试卷_第2页
山东省滕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考语文试卷_第3页
山东省滕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考语文试卷_第4页
山东省滕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模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山东省滕州市第二学期期末模考试题八年级语文 一、基础知识综合1.一条河,养育了一座城市,守护了一方水土;一座桥,见证了一段历史,承载了一份希望。里运河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是一条流动的文化动脉,它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

传扬)着中华民族的优久历史和文明。今天,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地保护运河文化,pǔ写新时代“千年运河”新篇章。

(1)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词语。

奔流不息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pǔ_______

承载

______

(3)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_____

改为

_____

(4)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二、选择题2.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杰向雷锋学习,勤俭朴素,不舍得在物质上有过多花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B.升旗仪式上,班长说:“感谢杨老师的抛砖引玉,接下来,我分享一下学习经验。”C.校运会百米决赛,乔乔同学奋力冲过了终点,随后,她奔跑的脚步戛然而止。D.学校文艺汇演的舞台上,老师们表演的魔术节目《关雎》,既神奇又唯美,真让人叹为观止。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发挥创新发展的精神,只有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B.随着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推进,使国民感性素质得到极大提升。C.2022年全国残助日聚焦“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主题,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帮助残疾人。D.东京奥运会首日,杨倩、孙一文分别在各自的项目上夺得金牌,赛后,她第一时间向家人分享了夺冠的喜悦。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B.《桃花源记》和五言古诗《饮酒》的作者都是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C.《春》《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他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写出细腻的内心感受。D.《社戏》一文中,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在平桥村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选自鲁迅的作品集《朝花夕拾》。三、情景默写5.古诗文默写。

(1)欲济无舟楫,______。坐观垂钓者,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______,______”,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蒹葭》中的“蒹葭萋萋,______。所谓伊人,______”,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绵远悠长的思念;《子衿》中的“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表达了一个人徘徊城头、约而不遇的失落惆怅。四、语言表达6.班级组织了辩论会,反方指出:“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没什么作用,因为发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不大。”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作为正方,有理有据地反驳。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7.小文在背诵首联“风烟望五津”时,觉得“望”可以改成“看”,你觉得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8.有同学认为从该诗颈联和尾联传达出的情感来看,诗人的情绪急转直下,所以在朗诵时应该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读出伤感之情,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9.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③茶。

【注】①箨(tuò)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③瓯(ōu):杯子。

(1)诗人写景注意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幽中有悲情”,请简述作者的“悲情”是什么。六、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节选)【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节选)【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节选)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往来翕忽

(4)罔不因势象形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概括《桃花源记》中塑造的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1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游鱼,融入了作者什么情感?七、现代文阅读阅读《贫寒是凛例的酒》回答下面小题。贫寒是凛冽的酒①是在我小学毕业时,父母带我来北京玩,在天安门广场,父亲问一个捡瓶子的人一个月可以挣多少,那人说两千。所以父亲说,可以留下来,留下来捡破烂儿都能活。因为父亲的工资当时才八百。虽然说那时算是处于公务员下海浪潮的尾声,可父亲以优异的业绩炒了公家的鱿鱼,还是震荡乡县,以至于我们那个县盛传着谣言,说父亲是到北京来贩毒的,否则没法解释。②可实际上,我们初来乍到,连暖气都烧不起,每天是要砸冰出门的,因为晚上呵出的水蒸气会把门死死封住,这个恐怕很少有人体验过吧?第二年更是穷得过年只剩两百块钱,连老家都回不去。③但终究没有饿死嘛。我母亲说北京人傻,吃鸭子就吃皮,留下个那么多肉的大鸭架子,才两块钱一个,所以母亲,就买鸭架子给我吃,我不记得自己吃了多少。母亲说,当时看着我蹲在门口能吃下一整只,她特别开心,但也总后悔那时候没给我补好,害得我个头没有长得像舅舅那么高。④母亲还会买将死的泥鳅给我吃。他说泥鳅早上被贩到菜场,颠簸得都会翻白肚子。看起来像死的,所以才卖一块钱一斤。母亲就把它们买回来用凉水一冲,不一会儿就都活了。⑤当年住过的小屋,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家里就两张床、一张桌、一个电灯、一口锅。最高级的电器是我学英语不得不用的步步高复读机。那也是我们全家的娱乐工具,一家人吃了饭总能围着他唱歌录音。⑥还有一次我踩翻了凉在电饭锅里的开水,烫了一脚的泡。母亲抱着我一个劲儿地哭,心肝宝贝儿地喊着:“真对不起、对不起,好好的干嘛到北京受这份罪呢?要是在老家,哪里会这样烫着脚了?”这倒是真的,我们用电饭锅煮开水,不就是为了省下一个热得快的钱吗?但忧患就是如此,会让亲爱的人抱得更紧。父亲在日后与我散步时曾对我说,那时他与母亲的感情比新婚还要恩爱。太多的夜晚,他们愁到失眠,但是可以相依为命。⑦可我毕竟是少年,当时对于贫穷并没有太多的感受,经常都是嬉笑过去了。比如,我们没有钱买第二套校服,却需要每天都穿它。没办法的时候就在锅里炒衣服,校服洗过放到锅里去炒干。我很擅长这种记忆,我可以告诉你,如何不把衣服炒皱,如何不把拉链炒化。⑧好在后来富裕了,那是只有苦过拼过的人才知道的滋味。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不是那些小家子气的冷暖自知,而是破釜沉舟的卧薪尝胆,含辛茹苦。因为贫寒像凛冽的酒,喝过才敢提着虎拳往世上走。14.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我们的生活是贫寒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三件事)

15.品析第⑥段划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母亲抱着我一个劲儿地哭,心肝宝贝儿地喊着:“真对不起、对不起,好好的干嘛到北京受这份罪呢?要是在老家,哪里会这样烫着脚了?”

16.谈谈你对“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的理解。

17.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读完文章后的认识和感悟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绝唱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一切并非如此。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⑥它是满池枯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18.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______________,第⑤⑥段运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19.按照要求品读、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