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_第1页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_第2页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_第3页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_第4页
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5月29日中国保险业研究报告文档仅供参考目录TOC\o"2-9"\h\z\t"标题1,1"第一部分中国保险业运行环境分析 10第一章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分析 10第一节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01.1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充分 111.2现阶段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有隐忧 12第二节宏观金融运行分析 152.1货币政策收缩信贷不会出现”急刹车” 152.2积极财政政策面临转型,国债投资规模将适度调减 172.3将是税制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 182.4出口退税率下调将引发行业结构性调整 19第二章中国保险业政策与监管 20第一节中国保险业监管回顾 20第二节中国保险业监管前瞻 21第三节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竞争加剧 233.1中资财险公司将面临挑战 233.2保险公司经营区域解禁势在必行 24第二部分中国保险业运营状况分析 27第三章中国保险业基本运行情况 27第一节中国保险业近年运行状况综述 27第二节中国保险业运行状况之财务分析 292.1保费收入稳定增长 292.2人身险增长速度快于财产险 302.3保险赔款、给付基本平稳 302.4营业费用小幅增长 312.5资产总额增加较快 31第四章中国保险业市场细分 33第一节按产品不同细分市场 331.1财险市场显露八大商机 331.2人身险市场面临三大挑战 361.3再保险对外开放迈出决定性步伐 43第二节按营销方式不同细分市场 442.1银行保险担当主力 452.2证券保险异军突起 472.3网络保险崭露头角 47第三节按保障主体不同细分市场 483.1京沪穗三地个人保险发展不平衡 483.2员工福利计划是解决团体保险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 49第五章中国保险业资本运营情况 52第一节资金运用回顾与展望 521.1资金运用快速增长 521.2透视资金运用困境 531.3资金运用应对 53第二节保险公司掀开上市扉页 552.1上市之历程回顾 552.2上市之收益分析 582.3上市之风险分析 60第三部分保险业市场竞争与区域市场分析 62第六章重点保险公司发展状况透视 62第一节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631.1公司概况 631.2竞争优势 631.3经营策略分析 64第二节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652.1公司概况 652.2竞争优势 662.3经营策略分析 67第三节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83.1集团概况 683.2经营策略 69第四节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14.1集团概况 714.2经营策略 71第五节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725.1公司概况 725.2经营策略 73第六节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746.1公司概况 746.2经营策略 75第七节太平保险有限公司 777.1公司概况 777.2经营策略 77第八节美国友邦保险 798.1公司概况 798.2经营策略 79第九节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819.1公司概况 819.2经营策略 81第十节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 82第七章重点地区市场分析 84第一节北京保险业:对外开放,加剧竞争 84第二节上海保险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85第三节深圳保险业:市场整顿初显成效 86第四节大连保险业:积极参与东北再造 88第五节江苏保险业: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89第六节广东保险业:奋起直追 90第七节四川保险业:潜力巨大 92第四部分中国保险业发展趋势与保险公司应对 93第八章保险业趋势预测 93第一节世界保险业发展趋势 931.1银行和保险的业务融通发展 931.2保险业兼并与收购进一步加剧 931.3保险业分工进一步细化 941.4保险公司更加重视资本运用,提高投资收益 941.5全球保险业的一体化发展 941.6理财型寿险需求旺盛 941.7保险市场自由化 941.8保险业务创新越来越重要 951.9使用信息网络技术整合保险业务 951.10追求更加有效的监管模式 95第二节中国未来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 952.1保险监管的规范化 962.2保险展业的中介化 962.3保险投保的理性化 962.4保险经营的电子化 962.5保险条款费率的市场化 962.6保险服务的综合化 972.7保险主体的多元化 972.8市场模式的垄断竞争化 972.9保险法律的体系化 972.10行业自律的经常化 97第三节产品市场成长趋势 983.1:中国保险业在博弈中前行,规模增长首次引来反思 983.2:经济较快增长下中国保险业面临突破 99第四节保险业市场化趋势 1004.1:中国保险业市场化 1004.2:中国保险业市场化步子将日渐加大 102第五节保险业信息化趋势 1155.1:五大保险公司信息化分析 1165.2如何真正有效地推进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 1185.3信息化经营为经纪公司抢占市场 121第九章保险公司的经营应对 123第一节品牌建设 1231.1如何创立具有个性的保险品牌文化 1231.2如何实施奇特的产品宣传策略 1241.3优质的产品服务策略同样重要 125第二节产品开发 1262.1建立科学的产品创新策略 1262.2建立科学的保险产品研究开发专门机构 1272.3保险业要研究开发储蓄替代产品 1282.4如何转嫁信用风险 129第三节经营渠道 1303.1保监会要建立完善的保险业运营机制 1303.2保险公司与中介公司如何谋求”双赢” 1313.3金融业应逐步实现混业经营 1323.4<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改动,MBO期盼新领域 132第四节服务手段 1354.1服务创新是保险发展的关键 1354.2以客户为中心的保险服务创新 1374.3保险服务创新的内容 1384.4加强服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42第五节人员建设 1455.1企业经营战略转变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管控战略 1455.2人才管理中的难题和解决对策 1455.3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误区 146第六节资本运营 1476.1走资本经营发展之路是现代保险业的必然趋势 1476.2标准普尔:中国保险业资本缺口达300亿元 1516.3加大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力度的难点分析 1516.4加大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力度的对策建议 1546.5社保基金应如何进入资本市场 1576.6保险资金有望投资股市 1606.7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可能进一步放开 1626.8保险证券化是保险业在资本市场的创新工具 1636.9保险信托前景看好 164附录TOC\c"图表"图表1.1-.9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 16图表2-M2同比增长趋势图 17图表3国内与亚洲国家的保险深度 27图表4国内与亚洲国家的保险密度 27图表51990-保费收入与GDP增长率 28图表6年1-12月份保费收入 30图表7、年1-12月份赔款和给付额 31图表8、年1-12月份营业费用 31图表9年1-12月份资产总额 32图表10财产险保费收入及赔款、给付额 33图表11年人身险保费收入及赔款、给付额 37图表12资金运用情况 52图表13北京保费收入同比增长情况 84图表14上海保费收入同比增长情况 86图表15、深圳市保费收入 87图表16、江苏保费收入情况对比 89图表17-广东保费收入同比增长情况 91

前言对于保险业来说是转折的一年,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保险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也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经过新保险法的实施,保险产品费率、条款的市场化改革,全新产品精算规定的执行,保险公司经营区域限制的逐步放宽,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等一系列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性变革后,保险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优先型”的转轨,这对及未来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与此同时,企业自身发展的步伐也与这股涌动的改革大潮紧紧相连。8月份,酒后车驾险的推出引起了社会对保险业进行的大讨论。尽管,保监会支持这样的产品创新,但这个事件也凸现了”民间认知”和”保险创新”的差距。除此之外,SARS带来的非典险创新和艾滋险的推出,都反映了保险公司的机敏和市场需求的强大力量。11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酝酿良久后终于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保险公司”上市第一股”。这也预示着国家对保险公司的整体管理出现政策上的倾斜,保险业资本运作的方式将出现大的转变。截至10月份止,全国实现保费收入3228亿元,同比增长29.9%,总资产已经达到8319.2亿元,同比增长37.9%。以当前的发展速度与态势,能够肯定的是:,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将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完成从千亿级发展到万亿级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万亿”是几代保险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保险业能力与实力的集中体现……第一部分中国保险业运行环境分析第一章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保险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保险的有效需求增加,保险业由此得以快速发展。这能够从过去20年中国经济发展与保险业发展的关系中得以检验。1980年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7%,而同期中国商业保险以年均35.4%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同期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准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与宏观经济走势,有助于正确把握保险业发展的潜力和趋势,为中国保险业持续发展确定目标,为保险公司开拓市场提供宏观背景上的支持。第一节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国际上出现了伊拉克战争、人民币升值压力、中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不利环境,国内又遭遇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和地震、洪涝、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然而中国经济不但成功的抵御了上述种种冲击,而且进入了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一季度,GDP竟奇迹般地比上年同期增长9.9%!虽然二季度受SARS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增幅回落至6.7%;但中国政府表现出了高超的驾驭能力。一手抓战胜”SARS”,一手抓经济建设,在经过数月的努力后,三季度GDP增长又回升至9.1%。据预测,第四季度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1万亿,并有望实现9%左右的超高速增长,从而成为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而经济增长的动力有长期和短期之分。长期增长动力决定了中国是不是能在未来、2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持续增长。短期增长动力决定了两三年间的短期经济波动。所谓中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就是一些长期增长动力和一些短期增长动力叠加的结果。1.1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充分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廉价劳动力,而且素质比较好,特别是从全世界的角度而言还比较年轻。这些劳动力进入全球市场,创造财富。财富经济学有一个理论,消费是终身的消费,年轻的时候创造出来,有相当一部分是要存起来在她老的时候再来消费。而且中国又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非常大。从而决定了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而且储蓄主要是银行存款,银行又是国家的银行。这是中国国情的最基本方面,从而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1.1.1长期动力之一:高储蓄支持下的高投资高储蓄基础上,银行再把这部分的钱贷给企业。企业进行高投资,扩大再生产,吸收了新的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创造了财富,劳动力又把大部分的财富存入银行,银行再贷给企业进行新一轮投资。这个循环能把资本、劳动力、资源都转起来了。也能够说是靠借来的钱增长。只有理解了这个特征,才能理解高储蓄支持下的高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什么一直那么重要。从总量上看,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保持了较高的投资率,投资率由80年代初的20%上升到了90年代末的35%左右,现在更超过了40%。而高投资又支持了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扩张。从增长的角度来说,中国非常依赖的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现在,工业的增加值已经占到GDP的45%左右,与新加坡和韩国当年不相上下。而随着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进入和快速扩张,高投资又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转移、聚集。绝大多数新兴的制造业部门迅速地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集中,出现了显著的”聚集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几个重要”经济增长极”。这一增长方式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回避效率问题。的确,过去20年我们的投资效率确实不高,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就是例证。可是,经过这一方式我们能够先把GDP做大,或者说是先增长后发展。而且不把GDP做大,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改革都寸步难行。而这一增长方式能持续多久则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有专家估计中国在以后将逐步进入老龄化,劳动力要把原来储蓄的钱运用起来了。维持当前增长方式的条件就会慢慢发生逆转。第二,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可是我们入世承诺银行业全面开放,一旦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发生改变,储蓄出现大规模流动,低效投资引发的不良贷款”黑洞”就要彻底暴露。第三,资本项目下的管制。我们虽然没有承诺,但实际上随着你开放度加大,周边的压力不断增加,如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随着资本项目下逐步放开,如果国内效益低,储蓄就会跑到外面去。1.1.2长期动力之二: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持下的外向型经济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在短期内几乎是无限的。而对外开放,加入世贸,使这些劳动力资源进入了全球市场,外向型经济为中国的长期增长提供了又一重要动力。对外贸易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常常被严重地低估。这个谬误的产生源于国民收入核算中”净出口”项目。”净出口”是出口与进口的差。这个余额在总体上只占中国GDP的1%至2%,而且在出现贸易逆差时还会在实际上降低GDP的增长率。可是,正确的判断方法是要全面估计出口对消费、投资和进口的影响,进而再去估计出口对GDP的贡献大小。据北大林毅夫等人的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出口增长10%就能够拉动1%的GDP增长率。根据经验,我们也会发现,这几年若没有出口保持着15%至20%的高速增长率,中国的经济增长要被拖下2个百分点是确定无疑的。再从珠江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来看,出口扩张和外资的流入显然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持续走高的最重要的动力。1.2现阶段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有隐忧具体到现阶段,推动近两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短期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这些因素与微观经营联系更为密切,因此我们格外关注。1.2.1短期动力之一:消费升级住房、汽车等新型消费品成为居民消费热点。商品房销售近几年都保持在30%左右的增长速度,前三季度增长超过40%。轿车销售自二季度开始大幅攀升,、增长都超过70%。居民收入提高、住房货币化改革、轿车连续降价等原因常被用来解释居民的消费升级。如有专家引用国际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10000美元时,将进入汽车消费快速发展时期。当前中国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今后超过这一标准的城市和地区将会更多,势必引起汽车消费的持续升温。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我们认为消费信贷所起的作用更应该被重视。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例,1998-个人住房贷款年均增长率达113%,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由1997年底190亿彪升到第三季度末的1.1万亿,(其中前三季度就增加了3000亿)。增长速度如此之快,纵观各国历史都是少见的。消费信贷就是借钱消费,同上文我们谈到高储蓄下的高投资原理是一样的。可是我们还不能确认在中国的国情下,这种增长动力能否象美国一样成为长期动力。而且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的风险,以及催生出来的资产泡沫,已经被中央政府和银行体系越来越重视。1.2.2短期动力之二:民间投资近年来,随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调整逐步深入,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民间投资也加速启动。在中国,民间投资一般指非国有投资,包括集体单位投资、个体经济投资以及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等其它经济的投资。前三季度,集体和个体经济投资7839亿元,同比增长27.6%,比显著提高。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的一项调查,未来打算增加投资的与打算减少的相比,国有经济多17.8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更高出44.3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的投资愿望明显强于国有经济。民间投资的加速启动减轻了政府投资拉动的压力,显示经济增长的自主性不断加强。民间投资启动是经济中的好现象,但背后引申出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在哪里?效益如何?现在,我们的投资相当大程度上还是银行的钱,过去是国有企业用银行的钱,效益低下。而现在,有一些民营企业拼命想做大,贷款越多,银行就越得支持,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增长对民营企业在资金上支持、保护,又形成一种新形势下的预算软约束。而这一问题在部分外资企业上也逐渐严重。实际上,形成了新的资本和权力共同垄断商业银行融资的机制。1.2.3短期动力之三:入世效应加入世贸以来,中国的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增长22.3%,比提高1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又增长32.3%。预计全年进出口可增长25%以上,规模突破8800亿美元,在全球的贸易排位将上升到第四位。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入世正面效应的”爆发”性释放。世贸组织的规则为中国出口营造了良好的法制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世贸组织其它成员关税、非关税措施的变化,特别是进口配额的增加和部分商品进口配额限制的取消,为中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商品提供了巨大机遇;世界经济在不确定中趋于相对稳定增长,这使得全球市场对中国拥有性能价格比优势的商品产生了大量需求;世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和转移,为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供广阔的空间;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宽,一大批活力强的民营企业将成长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美元贬值对中国出口的带动效应将继续保持。可是随着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以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出口增长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1.2.4短期动力之四:重工业出现新发展由于消费升级的带动,入世后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迁移,以及城镇化速度加快,导致重工业在出现了新一轮大发展。前三季度,重工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8.4%,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比同期轻工业高4个百分点。重工业是由汽车、机械、钢铁等几个有限的大行业构成的,与之形成密切前向和后向联系的还有煤炭、电力和房地产等几个大行业。因此,重工业新一轮大发展使得这几个行业呈现出高增长态势。重工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是非常巨大。与过去不同的是,由于市场准入环境的变化,大量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参与到本轮重工业投资中。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围绕几个热门行业大上项目的局面。随着而来的是,盲目重复建设情况逐步抬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汽车等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认为部分行业拟建和在建生产能力大大超出市场需求和资源承受能力,地区间产业趋同严重。以钢铁行业为例,上半年,中国钢铁业投资在46%的快速增长基础上又增长了1.3倍,形成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第二个投资高峰。许多建设项目均未经国家审批,属地方政府越权违规审批。估计未来几年内,包括扩建、改造和新建项目在内,全国新增生产能力将在5000万吨左右,将形成约2.5亿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由于在建能力较大,一旦未来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投资增速降低,对钢材的需求将产生大的影响,有可能造成供大于求。而钢铁项目投资较大,单位投资一般在0.5—1亿元/万吨。当前,钢铁项目的投资中,银行贷款占较大比例,大型钢铁企业项目一般为50%—60%,民营企业比例更高。一旦市场发生变化,钢材价格下降,经济效益恶化,将难以偿还银行贷款,形成银行新的不良资产。第二节宏观金融运行分析2.1货币政策收缩信贷不会出现”急刹车”以来,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呈逐步走高之势(见图表1)。截至8月末,M2同比增速达到21.6%,是1997年5月份以来最高的。9月末,由于央行在8月23日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M2同比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但仍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也高于前三季度GDP增幅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之和11.5个百分点。9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加快2.6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同比增长12.8%。1-9月现金累计净投放1028亿元,同比多投放484亿元。图表SEQ图表\*ARABIC1.1-.9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资料来源:<财政金融快报>自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贷款投放一反前几年”惜贷”的局面,开始出现加快势头。进入以后,贷款更是”超常”增长。上半年,新增贷款已超过上年全年增长水平,贷款增速一再创出新高。截至8月末,本外币并表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9%,是1996年8月份以来最高的。对此,央行已经做出了”偏快”、”过猛”的判断,因此我们认为,货币信贷的增速将有所降低,不会超过的较高水平。但货币信贷不会出现”紧缩”现象。首先,当前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主要危险是生产过剩导致通货紧缩加剧,而不是通货膨胀。之因此形成以上判断,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当前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当前只是投资出现了增长过快的迹象,而国内消费虽然在下半年有所抬头仍无法确保持续性。另一方面,中国当前仍是剩余经济。图表SEQ图表\*ARABIC2-M2同比增长趋势图数据来源:亚博数据库其次,当前所面临的是投资需求旺盛,新一轮经济增长出现,商业银行积极放贷。在新的形势下,一方面,货币政策需要继续保持支持经济增长的力度,而不是紧缩银根;另一方面,在利润增长的要求下,在储蓄存款高增长以及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压力下,各商业银行仍可能保持放贷积极性。再次,从以来货币政策执行与金融运行的情况来看,面对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央行尽管采取了收缩的政策,但政策手段较温和。由此能够看出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央行并无大力收紧银根的意图。最后,中国坚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将相应扩大国内货币投放。在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下,为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必须大量买进外汇,从而被动形成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总之,货币政策当前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保证新一轮经济增长不会夭折,在防经济”过热”的同时治理”通货紧缩”。因此,货币政策不会采取”急刹车”的措施。,央行将尽可能采取一些较为温和的政策和措施,进行预调和微调,在保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及时传达货币信贷政策意图,正确引导社会心理预期。2.2积极财政政策面临转型,国债投资规模将适度调减从1998年开始,积极财政政策已实行了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成效显著。考虑到国际经济环境将进一步趋好,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逐步复苏,国内自主性增长进一步趋强,物价水平进一步回升,社会投资日趋活跃等因素,积极财政政策面临功能性转型。,积极财政政策将依据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及时推进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型。所谓积极财政政策”转型”,指的是政策目标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向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心;政策着力点从刺激总量需求为主,转向促进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政策实施方式以财政直接投资为主,转向以财政引导社会投资为主。主要政策手段将从国债投资转向税收,经过充分发挥税收、补贴、贴息、收入分配等政策组合作用,为社会投资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国债投资规模将适度调减。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的初衷是拉动经济,带动社会投资;而在社会投资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其作用已经不大,对整个投资的影响也很小。在国债投资规模调减的同时,投资方向也将调整。国债投资将为财税体制改革承担一部分成本。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由国债直接投资转为结构性减税间接调控经济,国债应该承担一部分因税收收入减少而产生的支出缺口。2.3将是税制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将是税制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部分税制调整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经过几年试点,农村税费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国家将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从起,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其中对国家鼓励出口产品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探索如何由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推进其它各项税费改革,创造条件尽快统一企业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2.4出口退税率下调将引发行业结构性调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5%五档,自1月1日起实行。按现行出口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农产品、船舶、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医疗器械、部分机电产品等继续享受足额退税政策。这类行业或是国家鼓励的促进出口结构升级换代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或是国际竞争力不足、需要政策扶持的重要产业如农产品、汽车及一些重要的机械设备。由于起退税进度的加快,退税政策调整对这类出口企业的经营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羊绒、稀土金属矿、钨矿砂、焦炭等供给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性产品出口比例大,具有国际市场价格主导能力。本次调整后,这类未加工或初加工的资源类产品退税率下降为零,虽然能够经过调价转移新增的成本,但价格弹性作用必将影响该类产品国际市场需求,从而影响出口企业的效益,客观上也对资源性产品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提出了要求。原先享受17%退税率的服装、棉纺织品、部分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降为13%,降幅达到4个百分点。这类产品由于出口金额大,一旦出现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国内出口总额的波动。价格弹性较大,以及产品档次低、利润率薄的品种会受到更大影响。其中,纺织行业利润率相当低,生产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在10%左右,外贸企业净利润率仅为1%-3%,退税率降低后,行业效益将受到重大打击。与生产企业相比,由于外贸流通企业的利润率远远低于生产企业。而且当前外贸流通企业对上下游的要价能力越来越低,供销两头挤压将使专业外贸公司面临更大的生存难题。第二章中国保险业政策与监管第一节中国保险业监管回顾经济建设,法制先行,市场经济首先是法制经济。为确保保险业改革开放的有序进行,规范和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可谓是紧锣密鼓。1月1日,新<保险法>开始实施,这是<保险法>1995年颁布实施后第一次进行修订的新版本。其特色在于履行入世承诺、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强化监管以及促进保险业与国际接轨等方面。附:中国保监会监管改革回顾附:中国保监会监管改革回顾坚持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车险和航意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取消58项审批项目的基础上又取消28项;支持国有公司股份制改革,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3家国有公司成立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批准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成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为国有公司适应市场要求,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坚持为加快发展服务增加经营主体,促进市场竞争,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共批设分支机构251个;遵守加入世贸组织承诺,进一步扩大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批准2家外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增加成都和重庆为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进一步拓宽保险业的服务领域把防范风险作为监管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偿付能力监管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发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体系管理规定>;规范寿险新型产品健康发展,发布了<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加强资金运用监管,发布了<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由原来的4个行业,扩大到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投资比例由原来不超过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第二节中国保险业监管前瞻在保险法制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规范和促进保险业发展的监管规定的情况下,中国保监会进一步加快了保险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当前一些行业监管方面的行政法规及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并将于陆续出台。当前正在抓紧制定和修订的保险法规及监管规定包括:<保险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将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出台。该办法弥补了<保险法>罚则部分比较原则的欠缺,同时解决了保监会经过规章进行处罚带来的效力不足问题。办法的出台将有利于建立程序公正透明、处罚标准统一的保险监管机制,提高依法监管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强化保险人依法规范经营的能力,从而达到以规范促发展的目标。新<保险公司管理规定>落实了新保险法的各项新制度和规则,如产、寿险分业经营原则、条款费率监管体制的改革、强化偿付能力监管、法定再保险制度调整,等等,充分反映了保险业与时俱进、快速发展的要求,强化了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放手让市场规律来指导行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依法监管的水平。<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暂行办法>也即将于近期出台。这些配套规定对于保证保险公司稳健经营,保持足够的实际偿付能力,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利益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认为,在政策支持保险业的发展方面,除了加快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外,政府显然还有很大的运作空间。比如,能够经过政府举办政策性保险公司,介入风险大、微利或无利,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或难以经营的领域,如农作物保险、洪水保险、地震保险等等,以进一步完善保险体系。比如,政府能够进一步提供税收优惠。一方面,能够给予保险企业更为优厚的税收待遇,允许企业年金缴费在工资总额中以成本列支;另一方面,对投保人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以鼓励人们投保,毕竟个人投保商业保险将大大减轻国家负担。再比如,在保险资金运用上给予保险公司更为宽松的待遇,在保证有效的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应允许保险资金在更宽泛的领域内展开投资,如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全面参与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放开保险外汇资金的交易和投资,等等。又比如,对保险业在突发性巨灾中的损失进行补贴,以鼓励保险业展开这方面的业务,同时将商业保险纳入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之中。中国是各种灾害多发的国家,统计资料显示,在历次重大灾害中,保险业支付的赔款与损失总额之比仅为1∶100,损失基本都由财政承担,保险业应发挥的作用远未到位。另外,国家应在政策上支持保险业对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如对信息库的建设给予税收支持、技术支持、人才支持等,同时,国家对公民信用、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以及信息查询体系的完善也有负有重要责任。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应允许保险业参与到医疗体系的改革中来,这将有利于该领域改革的推进,也有利于保险业权益的保障。显然,政府还需要给予保险业更多的支持。这样的支持,从一个较为长远的发展进程看,将会大大降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本。第三节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竞争加剧12月11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根据中国入世承诺,自即日起,允许外资财产险公司经营除法定保险业务以外的全部非寿险业务。公告称,外资财产险公司可据此公告办理<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变更等相关手续。同时,增加福州、厦门、宁波、沈阳和武汉5个城市为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此举将加快国内财险公司对外开放的步伐,无论对外资财产险公司还是对国内财产险公司都有深刻的影响。3.1中资财险公司将面临挑战对于保监会的这一公告,大多数中资财产险公司反应非常平静。我们都清楚,这一天的到来早在意料之中,这是中国入世的承诺,既然许下了诺言,就肯定要去兑现。这就仿佛大家一直在说”狼来了”,因此一直在为”狼来了”做准备,现在只是狼真的来了。而早在3月,北京市场已经对外资财险公司开放了,此次保监会的公告,将外资财产险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扩大了。另外,以前外资财险公司的业务基本局限在本国的外商投资企业,现在能够承保中资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了,这对国内的财产险公司的确是一个挑战。可是对于外资财产险公司来讲,法定保险还是壁垒,它们业务因此不能充分开展。国内保险公司还能够利用这一段时间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在加入世贸后已经开放了上海、广州、大连、深圳和佛山5个城市,并在第二批开放北京、天津、苏州、重庆和成都5个城市,加上此次宣布开放的5个城市,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已累计15个。在批准外资保险公司经营方面,截至11月底,共有37家外资保险公司落户中国,其中寿险公司20家,财产险公司14家,再保险公司3家。根据入世承诺,允许外资财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分别在两年、三年的过渡期后经营除法定保险业务外的其它业务。底,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将被允许经营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财产险公司面临着比寿险公司更大的挑战。据了解,寿险公司在进入市场初期一般需挺过七、八年才能开始赢利,这意味着入世后的几年内,最惨烈的中外”战役”将发生在财险市场。而财险公司存在品种严重失衡的现象--车险和企业财产保险占大头,而责任险、工程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几近空白。而中资保险公司的短处正是外资的长处,留出的空白将可能被外资财险占据。3月,中国入世后首家被批准筹建的外资财产险公司--德国安联集团广州分公司就已经正式营业,并开始向投保人提供包括财产损失险、责任险、运输险和工程险等一系列财产保险及相关的再保险服务。但当前财产险的大客户反应平淡给中资保险公司一定安慰。中海油老总傅成玉表示,由于中海油的工程都极为浩大,动辄几十亿,其保险比较特殊,一般采取项目的形式,由中资大型保险公司领头承保后再分保给外资巨头,以分担风险,而中海油短期内不打算改变这种保险形式。然而,时间长了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3.2保险公司经营区域解禁势在必行在初召开的全保会上,中国保监会郑重表示,发展是中国保险业的第一要务,一切不利于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制度障碍都要坚决清除。短短几个月时间,重大举措一个个浮出水面——保险费率市场化、放松对保险机构市场准入的管制、大力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等等。中国保监会正在加紧研究取消对保险公司经营区域限制的具体政策措施,一旦这个长期以来限制和妨碍保险业发展的条条框框被监管者主动地打破,将是中国保险发展的又一个重要举措,它适应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保险市场的客观要求,是一个历史性进步。这在过去是一个禁区,长期以来,保险公司如果在某一行政区划内开展经营活动,必须设立分支机构。而且,在一个省设立的分公司只能在省会城市做业务,在一个地市设立分支机构,就只能在这个地市做业务。你不许出去,别人也不许进来。你想到这个省所辖的某个城市或地区开展业务,不行。你必须先在这个城市设分支机构,哪怕你只有一笔业务,也必须先设立机构。那么机构怎么设呢,你等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都是很正常的。等你拿到珍贵的筹建批文,得加紧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买房租楼,招兵买马,建章建制,等到一切就绪,经过验收,拿到开业批文,当时你要保的车,可能已经报废;当时你要保的人可能已经死去;当时你要保的项目可能已经完工。这可能是极端的情况,但设一个机构确实很难,保险公司要开展业务确实很难,在类似的各种条条框框下,中国的保险业要发展确实很难。市场秩序的混乱,主要反映在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有问题。市场行为监管,主要是交易行为和竞争行为的监管,最终是为了维护广大投保人的利益。初,中国保监会终于将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审批纳入日常工作,只要大家是真心实意发展保险事业,只要大家守法合规,就不用苦苦地等待了。因为中国的保险市场需要大家。全世界都在看好中国保险业的潜力和前景,我们的业界也寄希望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保险意识的逐步提高,监管者也在讨论如何引导和帮助保险业加快发展。但就当前和近期来讲,最迫切的还是解除那些原来就不应有的限制和妨碍发展的人为障碍。让保险业长期受到压抑的生产力尽快释放出来,让经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改革可能是艰难的,但其作用和效果却是不可估量的!实践证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解放保险生产力。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的确能够带来一个行业的”超常规”发展。中国的保险监管者们在反思、在学习、在前进。特别是以来,进行了一系列实质性改革。能够预见,这些改革政策和措施,将使得长期被禁锢的保险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就像废除缠足陋习使得中国妇女得以与男子一样大踏步行进一样,计划经济观念和制度的打破也必将使中国的保险业有希望与国际同行一比高低。当前的关键是要形成监管者和经营者互动的氛围,”一头热”是不行的,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结合点就是市场,要树立市场理念、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作用。面对市场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困难、新问题,各种不适应、不习惯、观望和退缩是没有出路的。客户的认可就是市场的选择,如果公众对你的产品不满意,对你的服务不满意,再好的政策也救不了我们的保险企业。监管者和经营者都要主动调整自己,积极开拓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才能前进;只要这样,就能发展、就能前进。第二部分中国保险业运营状况分析第三章中国保险业基本运行情况第一节中国保险业近年运行状况综述在过去的间,国内的保费收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6%,远远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保险业的资产同时倍增。截止10月底,保险业总资产8319.23亿元,较1999年底增长了2.2倍。在国内保险业务中,寿险更具成长性。国内实现保费收入3053亿元,较上年增长44.7%。其中寿险收入2274.8亿元,占74.5%,同比年增长率为59.8%;财险收入778.3亿元,占25.5%,同比年增长率为13.6%。寿险保费收入一直高速增长,增速超过财险收入23.3个百分点。以保险深度或密度衡量,国内的人寿保险深度/密度与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差距要大于非寿险(见图表3及图表4)。我们预期,寿险成长性好于财险,未来寿险的成长空间更大。图表SEQ图表\*ARABIC3国内与亚洲国家的保图表SEQ图表\*ARABIC4国内与亚洲国险深度家的保险密度资料来源:亚博数据库资料来源:亚博数据库根据世界保险发展的经验,保费收入的增长一般要快于收入的增长。国内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更加广泛的产品需求。另外,国内寿险的收入需求弹性系数达到2.8,即GDP增长1%,寿险收入将增长2.8%。预期未来5年国内GDP的年均增长率约为7%,寿险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大概为20-25%,到将达到6000亿元,超越台湾、澳大利亚、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太地区第二大寿险市场。(见图表5)图表SEQ图表\*ARABIC51990-保费收入与GDP增长率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保险年鉴>寿险市场的主要产品为分红险及传统寿险,分别占市场的50%及38%。人身保险市场集中在表10所列的十个省份,市场份额超过50%。北京及上海的保险深度最高,它们的保险密度已经超过了亚洲的平均水平。对寿险公司最大的负担就是1999年以前的保单形成的严重利差损,当时保险公司承诺给予客户高达6%以上的保证利率回报。其中以对中国人寿集团的影响最为严重,但香港上市的中国人寿则已经将1999年前的旧保单剥离给集团公司,摆脱了利差损的负担。寿险市场的亮点在于1999年以后的新保单。新保单的最高保证利率不得高于2.5%,能够为保险公司获得投资收益提供保障。保险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14%,较下降了1.16%,主因为占投资资产30-40%的协议存款利率从5%下调到3.4%左右。预计寿险公司在-的投资收益应可维持在3-3.3%左右。因此可产生投资净收益约0.5-1%。国内财险市场主要产品为机动车辆保险,车险保费收入472.35亿元,占全部财险收入的60.6%,其次为企业财险占15.7%。与欧美等国际同行相比,国内财险公司尽管费用率很高,但由于赔付率低,因此综合比率低于100%,因此产生正的承保利润。财险公司的综合比率大概在95%,因此大约有5%左右的承保利润率,较上年下降了约1个百分点。承保利润总额为41.55亿元,同比下降4.3%。预期随着财险费率的自由浮动和竞争的激化,赔付率有上升趋势,将抵消部分费用率下降的效应,导致综合比率趋于上升。预计未来2-3年财险的综合比率在98%左右,因而承保利润将进一步减少。财险公司未来的盈利主要来源将越来越依赖于投资收益。根据财险保费收入的需求收入弹性预测,未来5年财险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10-12%,到国内财险收入将达到1300亿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太地区第二大财险市场。国内保险业市场未来5年的增长速度依然会超过欧洲、美洲及亚太地区发达国家,发展前景长期看好。由于国内保险市场的快速成长性,我们认为,P/B估值更适合于进行定价比较。在主要的北美及亚太地区主要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中国财险、中保国际的P/B02或P/B03与美国的AIG、澳大利亚的IAG及加拿大的GTREATWEST相当。考虑到中国国内保险市场特别是寿险市场未来5年仍将保持20%的高速增长,且保险公司随着投资环境的改进投资收益有望相对稳定,从而提高股本收益率,我们认为,国内保险特别是寿险公司的预测P/B将达到2.3-2.5。第二节中国保险业运行状况之财务分析2.1保费收入稳定增长国内保险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中国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实现保费收入3880.40亿元,同比增长27.10%。其中,下半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1726.14亿元,同比增长19.46%。与上半年相比,下半年保费收入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24.8%(见图表6)。图表SEQ图表\*ARABIC6年1-12月份保费收入注:保费收入数据为当年月度累积数据资料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2人身险增长速度快于财产险从1997年开始,人身险年度保费收入超过财产险。年,全国人身险(包括寿险、人身意外险、健康险)业务占总保费收入的74.5%,创造了新的纪录。,财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1.7%,而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6.36%,后者增长速度快于前者,同时,也远远高于同期总保费收入27.10%的增长速度。伴随人身险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人身险业务在保险市场中的比重也进一步提高,人身险保费收入301.99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77.59%。2.3保险赔款、给付基本平稳保险市场在保费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保险赔款、给付基本平衡。特别是在面对非典这场战斗中,各保险公司,特别是各寿险公司,积极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并进一步改进理赔服务,较好地提升了保险业的社会形象。保险赔款和给付841.01亿元,同比增加34.28亿元。其中下半年460.74亿元,较上半年的380.27亿元上升80.47亿元(见图表7)。图表SEQ图表\*ARABIC7、年1-12月份赔款和给付额单位:亿元赔款、给付1月2月3月4月5月6月59.24115.74177.29243.88302.87380.2747.9190.68146.78211.55264.06345.13赔款、给付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447.39517.31593.82655.10734.59841.01402.05458.23514.78560.39622.10706.73注:赔款和给付额为当年月度累积数据资料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4营业费用小幅增长全国保险市场营业费用314.22亿元,同期相比,增加46.85亿元。其中,下半年保险市场费用199.98亿元,较上半年增加38.88亿元。(见图表8)图表SEQ图表\*ARABIC8、年1-12月份营业费用单位:亿元营业费用1月2月3月4月5月6月20.5044.2072.88100.70127.07161.1015.7434.7058.1683.24104.30131.92营业费用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88.32213.04249.97292.91308.60361.22157.29180.42207.23231258.88314.37注:营业费用为当年月度累积数据资料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5资产总额增加较快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8319.23亿元,同期相比增长37.93%,高于保费收入29.86%的增长幅度。(见图表9)图表SEQ图表\*ARABIC9年1-12月份资产总额注:资产总额为当年月度累积数据资料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第四章中国保险业市场细分第一节按产品不同细分市场1.1财险市场显露八大商机以来,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财险业的强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宏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财险业更应把握时机,积极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把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促进整个行业质的提高与量的增长。,财产险市场整体发展平稳,实现保费收入869.40亿元,同比增长11.07%。赔款、给付额476.32亿元,同比增加71.40亿元(见图表10)图表SEQ图表\*ARABIC10财产险保费收入及赔款、给付额单位:亿元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保费收入60.37125.47212.51286.46360.18476.49赔款、给付额33.8368.67103.61144.37178.83224.03年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保费收入535.30598.69671.97730.10787.53869.40赔款、给付额262.44302.11345.42377.90415.58476.32注:保费收入为当年月度累积数据资料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1.1.1利用车改提高经营水平统计数据表明,1月1日起实行的车险条款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正面作用正在逐步彰显。1-6月,财险公司车险保费达285.38亿元,比同期增长10.28%。车险是财险的标志性险种和各公司角力的主要领域,也是各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车险经营的好坏,是衡量财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尺。车险改革对财险公司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挑战和机遇。财险公司应该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检验自身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内控制度,提高对市场的灵敏度,调整经营结构,为长期稳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1.2强力开辟责任险领域尽管责任险在发达国家如火如荼,但在国内却是波澜不惊,除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外,其它诸如雇主责任险等的发展都很缓慢。据统计,上半年,全国责任险总保费51.12亿元,仅占财产险总保费收入的10.73%。责任类险种占比较低,既与投保人风险保障意识不足有关;也与外部环境不健全有关。但随着国内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对民事赔偿的相关立法将日趋完善,市场将会产生对责任险的迫切需求。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对经过公众责任险这一市场手段来提高对受害者的补偿、保持社会稳定也非常重视。在市场与政府合力的作用下,责任险市场必然会产生井喷行情。财险公司应该未雨绸缪,在产品开发与后台支持上做好准备,以便能在潜力极大的责任险市场上获取丰厚的利润。1.1.3充分利用”两险”业务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是财险公司扩大服务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的一个契机。据统计,上半年财险公司保费收入476.49亿元,其中短期健康险和短期意外险保费收入10.41亿元,占总保费的2%,考虑到各公司均为市场新入者,且绝大部分保费收入来自意外险,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除了意外险之外,健康险也将是保险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在这一领域,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能够说几乎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谁的认识到位、准备充分,谁就将在这个上千亿的市场上抢得可口的奶酪。1.1.4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险种中国保监会在广东的一项调查表明,各保险公司企财险的目标客户几乎都是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或三资企业,诸多保险公司在这个狭窄的市场上打得几乎不可开交。过度的竞争造成企财险市场费率一路走低,各财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也更加难以控制。与此同时,仅广州市就有约90%的企业未投保财产险,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而中小型企业投保率偏低,除了投保意识淡薄外,主要还是现行企财险设计内容僵化、灵活性不强、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财险公司应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开发保障单一、投保简单的险种,如单一火灾险、单一水灾险等。而随着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日趋壮大,它们必将成为保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助推器。1.1.5积极涉足大型商业保险领域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型投融资项目的不断涌现,对大型商业保险的需求也在直线上升。当前,保险业已经组成了航天保险联合体和核保险共同体,为中国航天事业与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保险公司对大型工程提供的保险保障缺口还很大。以核保险为例,<维也纳公约>要求缔约方为核设施投保的责任保险额不能低于1亿特别提款权,约合11亿人民币,而当前国内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的责任限额远远低于这个数。针对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保险公司应积极储备技术力量,开发适合特殊客户需求的险种,为中国高科技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1.1.6充分发展共保业务共保是在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合作,它有利于维护保险人的共同利益。共保业务已经有了多个成功的案例,如太保产险等七家公司共保工商银行千亿资产等。共保能降低公司经营成本,大大扩展公司承保能力。特别对组建较晚的财险公司而言,参与共保是抢占市场份额、提高承保技术、扩大社会影响的有效途径。1.1.7利用银行拓展销售渠道在传统业务利润增长乏力的今天,银行非常重视发展中间业务。经过银行卖保险亦已成为寿险业飞跃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国内财险公司也有过银行保险的初步实践。据不完全统计,-三年间,财险公司经过银行销售的产品约16.08亿元,而仅一年,寿险公司经过银行销售的产品就达到386.42亿元。由此可见,经过银行销售财险产品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因此,财险公司应吸收寿险公司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银行这一渠道,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出发,开发出适合于银行销售的产品,努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紧跟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近几年经济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大大提高。从经验数据看,城市历来是财险公司竞争的制高点和试验田。在城市化进程中蕴育着巨大的商机,城市交通、市政工程、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等项目都有着强烈的保险需求。财险公司经营过程中应有大局意识,想全局、干本行,切实融入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分享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成果。1.2人身险市场面临三大挑战,人身险市场积极创新产品,改进服务,开拓市场,各主要险种齐头并进,发展充满活力。在人身险3010.99亿元的保费收入中,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费收入99.58亿元,同比增长26.52%;健康险保费收入241.92亿元,同比增长97.57%;寿险保费收入2669.49亿元,同比增长28.73%。从赔款、给付情况来看,寿险的赔款给付额在人身险中居首位,赔款给付额264.15亿元,占人身险市场的72.43%。与同期相比,人身险赔款、给付额有所上升,上升62.89亿元,而寿险上升额为39.01亿元(见图表11)。从人身险的市场发展来看,进一步加大人身险产品创新力度,推进健康险、养老保险的产品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健康险、养老保险、长期寿险和意外保险、保障型保险等险种间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如何调整健康分红险停售之后的险种结构,将是今后人身险市场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对新产品误导问题仍应给予高度重视。图表SEQ图表\*ARABIC11年人身险保费收入及赔款、给付额单位:亿元项目1月2月3月4月5月6月保费收入总计303.53574.53929.181155.971367.971677.761)人身意外伤害4.088.1118.2525.6132.6145.652)健康险12.6723.2840.6455.3992.50128.123)寿险286.78543.13870.301074.971242.861503.99赔款、给付总计25.4147.0770.6899.51124.04156.241)人身意外伤害2.695.027.499.9412.0014.422)健康险5.219.7514.9520.2326.2531.953)寿险17.5132.3051.2569.3485.79109.87项目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保费收入总计1863.062055.412296.162497.942743.263010.991)人身意外伤害50.9357.2071.7780.7289.5899.582)健康险148.07162.52185.28201.94218.93241.923)寿险1664.061835.702039.122215.282434.752669.49赔款、给付总计184.95215.20248.40277.20319.00364.701)人身意外伤害16.8919.7822.8525.5027.4530.652)健康险37.3243.2350.0756.3361.0769.903)寿险130.74152.20175.48195.37230.49264.151.2.11996年央行连续七次降息后,利差损问题一直困扰着寿险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如何规避利率风险,解决利差损问题是当前国内寿险公司的头等大事。利率风险表现形式很多,归根结底有两种:一是产品预定利率与投资收益率背离造成的利差风险。寿险公司的利率假设能够看作是保户未来的一种收益,也可看作是单纯根据死亡率计算的保费的折减。寿险大多是长期险,精算人员在确定假设利率之前要与投资部门进行协商,不但充分考虑产品开发当时的银行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现实经济环境,还必须了解本公司与其它公司过去的投资收益情况及对未来投资收益情况的预测。一般情况下,预定利率与预期投资收益率在产品设计开发初期暂时吻合和平衡,但由于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随着市场利率的频繁变动,最终出现较大偏离的现象。二是资产与负债不匹配造成的利差风险(包括期限不匹配和数额不匹配)。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存款、债券、国库券、抵押权及其它种类证券等,投资期限普遍较短,而寿险公司的负债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其主要部分是责任准备金,几乎占全部负债的90%以上,同时还包括未决赔款、红利等。负债合同期无法与短期资产相匹配,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另外,由于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工具有限,大量保险资金无法按照负债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效地投资,则进一步加剧了投资风险。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由于各国寿险业的情况不同,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对利率风险采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英国运用严格的资产负债管理,成功地摆脱了利差损风险;澳大利亚大力发展分红型两全寿险保单和投资帐户类保单,有效控制利率风险;而日本将资产投资于高风险项目,泡沫破灭后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影响了投资收益率,从而形成利率倒挂带来了巨额的利差损,导致7家寿险公司倒闭。因此,我们有必要吸取国外经验教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找出规避国内利率风险的对策。首先,科学合理设置假设性预定利率。过去的传统寿险产品,一旦预定利率确定,就永远不变,从而造成产品预定利率与投资收益率的背离。为避免这种情况,能够设计浮动预定利率寿险产品。该产品根据当前的投资收益、死亡率和银行利率等情况,建立预定利率自动调节机制,经过保单现金价值的调整及保费的调整将利率风险的一部分转嫁给保单持有人,使得实际经营结果与保单预计结果的差异得到补偿。同时,加强精算工作,合理设置假设性预定利率,打好防范风险的基础。其次,发展非保证型现代投资品种。分红、变额和万能寿险等产品是现代寿险业非保证型产品的主要类型,它们结合投资与保障的双重职能,是寿险公司控制利率风险的有效形式之一。分红保险是一种保单持有人参与分享保险公司可分配盈余,与保险公司共同分享经营成果的险种。保户在按期交纳保费以后不但能够享受到一般的保险功能,还能够定期获得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后所得利润的分红。分红保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三方面:死差益、利差益和费差益。其中死差、费差的占比非常小,红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变额寿险是一种保额随其保费分离帐户的投资收益变化而变化的保险。最早于1976年在美国寿险市场上出现,当时由于能有效抵消通货膨胀给寿险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受到广泛的欢迎。在变额寿险保单的管理上,保费减去费用及死亡给付分摊额后,存入一个单独的投资帐户,投资方式有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普通股票基金及其它形式的基金。一般情况下,保险金额和保单现金价值与投资收益直接相连,保险金额不能低于某限额,而保单现金价值却无最低值承诺。变额寿险几乎将所有投资风险都转移给保单持有人,不但降低了公司的利率风险,而且还吸引保户在市场投资收益较高的情况下有较高的收益。万能寿险是一种缴费灵活、保额可调整、非约束性的寿险。首先于1979年在美国市场上出现,当时是为了满足那些要求保费支出较低但方式灵活的寿险消费者的需求而设计的。万能寿险保费扣除各种分摊额后的累计价值为其现金价值。保单一般都规定一个最低的现金价值累计利率,在国外这个利率一般为4%到5%,以保证一定的投资收益。其帐户余额与资金运用的收益挂钩,这样,保单持有人在缴纳一定量的首期保费后,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任何时候缴纳任何数量的保费,只要保单的现金价值足以支付保单的相关费用,也能够在具备可保性前提下提高保额或降低保额。再次,加强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来源于利率自由化之后利率波动所引发利率风险的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日等保险业发达国家都发生了数家大型保险公司因为没有适当的管理利率风险而导致破产的情况,从而保险界开始意识到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步整合利率风险以外的问题,包括承保问题、市场风险问题等。在这种情况下,资产负债管理作为衡量产品相关风险与公司整体风险的一种管理工具,终于浮出了水面。资产负债匹配的要求,一是收益水平匹配,二是期限匹配,三是数额匹配。保险公司的负债具有不同性质,例如期限有长期和短期,风险有公司承担和客户承担,资金成本有大和小等,其所对应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组合的比例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相应的投资组合的比例和品种时,应以负债的性质为依据,将现金流量等同的资产和负债相匹配来降低公司面临的利差风险。最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除了经过产品创新、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等渠道控制利率风险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也是不可缺少的。保险公司需提高资金运用的成本意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保证资金收益的最大化。1.2.2健康险”蛋糕”据有关调查表明,在未来三年里,有49.9%的城市居民考虑购买商业保险,其中预期购买医疗保险的比例达到76%,超过了养老保险等其它险种,成为老百姓最需要的保险种类。于是业内人士纷纷号召:”把商业健康险的蛋糕做大。”可是,由于赔付率较高,业务往往亏损或者微利,保险公司对健康保险发展缺乏信心。个别公司甚至已有全面退出健康险领域的打算。因此,被业内广泛关注的商业健康险”蛋糕”,好吃但不好做。当前,国内有资格经营健康保险的保险公司有50多家,其中有29家寿险公司和8家财险公司在经营健康保险,健康保险产品数量超过300个。这些产品中存在很多不足。首先,覆盖的责任风险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当前中国商业健康险主要是重大疾病定额给付、住院费用补偿和住院津贴等,而民众有极大需求的高额医疗费用保险、护理保险、综合医疗保险和专项医疗保险等险种基本是空白,与老百姓需求的差距成为商业健康保险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其次,缺乏风险统计的精算基础,费率并不合理。保险的数理基础是建立在大数法则基础上的精算系统,需要极其大量且精确的统计数据。但在商业健康险中,尚不存在类似寿险中的生命表的数据系统。正是由于有效数据的缺乏以及精算体系的薄弱,大多数险种的费率,特别是纯风险的部分,并不准确。如”非典”期间不少公司纷纷推出的”非典保险”,对于非典这种刚被发现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都是未知数,保险公司又是如何制定出保险费率的?没有有效的风险成本核算,片面考虑市场竞争,保险公司商业健康险的亏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最后,没有有效的服务体系,缺少相关专业人才。现在,保险公司对销售健康险的代理人及员工并没有医疗健康方面的特殊要求,销售人员过分夸大承保责任及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公司缺乏有效的核保以及承保以后的后续服务体系,结果是一方面消费者缺乏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无法控制风险,业务质量下降。为了真正把商业健康险这块”蛋糕”做大做好,保险公司应建立起具备精算基础的与其它险种独立的风险核算体系,进一步细化保险责任,明确条款,以加强费率中的风险成本控制。从系统上避免健康险的”入不敷出”。其次,多开发市场需要的险种,扩大市场范围。如前面提到的高额医疗费用保险、护理保险、综合医疗保险和专项医疗保险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另外在尚未被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的广大农村,商业健康险也有很大的市场。在服务方面,公司要有意识培养专业的健康险营销队伍,除了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健康险条款外,还应为保户提供定期走访、健康咨询等服务。公司应加强内控管理,杜绝营销误导,本着为客户服务的原则开拓市场。另外要与医院等医疗部门建立牢固稳定的关系,实现从核保到保险存续期间再到核赔的”一条龙”服务。例如制定标准化的承保体检系统,为每个保户建立定期体检的健康档案等,一方面从客观上避免了健康保险中常见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提高了保险公司的业务质量;另一方面为保户既节省了体检等费用又提供了健康服务;另外对医院也是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在此基础上,保险公司还能够开发出类似于公费医疗的”医疗消费卡”,取代过去”凭证报销”的手续。当保户承保的疾病发生时,在指定医院就医能够直接从卡上消费。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必然要从”费率竞争”走向”服务竞争”。随着中国健康险市场的发展、外资的引入以及专业健康险公司的成立,保险公司只有在服务上做文章,才能在健康险市场上立于不败。12月,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快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保监会正在近期抓紧制定<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明确从业人员资格和市场准入标准,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与风险管理标准,规范国内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国内健康保险的专业能力和盈利能力,加快健康险专业化发展进程。健康险的专业化包括两层含义,除了成立专业健康险公司,还包括在现有保险公司内部成立专门的健康险部门,建立核保、核赔队伍、销售队伍和培训体系。从中国当前的市场状况来看,商业健康险依然处在一个类似于”鸡肋”的尴尬局面,不具备成立专业化公司的技术、人才和盈利能力。因此,成立专业健康险公司在国内还为时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