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科技学城建设发展规划TheDevelopmentPlanningofXianlinSciencecityinNanjing目录TOC\o"1-2"\h\z\u第一章功能目标与发展策略 2一、自身资源 2二、相关文件与规划要求 3三、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5四、产业发展 7四、发展策略 11第二章总体空间布局 15一、总体布局结构 15二、创新体系建设与用地布局 17第三章服务与支撑体系 24一、校城共享公共配套体系 24二、居住用地 26三、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 26四、公共交通体系 29五、网络与信息化建设 33第四章对既有规划的调整 34一、用地混合兼容性调整 34二、对相关地块既有规划的调整 34三、交通和基础设施调整 44第五章发展策略 46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改革思路和操作模式 46二、加快土地资源整理和挖潜,协调优化相关规划 46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动区域创业创新体系建设 46四、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强化教育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支撑 46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延伸 47六、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科技服务环境 47七、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地区活力 47第一章功能目标与发展策略一、自身资源(一)区位交通条件XX位于沿江、沪宁和宁沪杭发展带的战略交汇点,拥有便捷的国际国内交通联系。在长三角发展中地位突出,不仅是XX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合作的载体,信息交流的重要门户,而且还是XX与中原地区联系的门户之地。此外,XX地区位于“宁镇扬”三市结合部。加快XX大学城向XX科技城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对外辐射功能,可以推动宁镇扬板块一体化发展,打造“宁镇扬创新型经济示范区”。(二)科教资源XX地区是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最密集的新城区,在XX市三个大学城中比较优势突出。XX科技城目前有985高校1所,211高校7所,本科学校41所,两院院士48位。985工程学校数量占比达50%,211工程学校占25%,国家重点实验室占29%。其中有5所高校拥有国家级理工类一级重点学科,包括19个国家级理工类一级重点学科。高校资源丰富,具备较好的科研创新基础。(三)生态条件XX地区山水交融,景观生态基底较好。沪宁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和铁路防护林带,与九乡河、七香河等自然水系构成网格状生态廊道,宝华山、汤山、紫金山、栖霞山、青龙山等大型山体作为巨型生态斑块环抱四周,内部又有灵山—龙王山和栖霞山脉、XX湖、羊山等山水镶嵌。(四)产业与城市随着“液晶谷”、中科院XX激光显示产业基地、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钟山创意产业园、XX大学科技园、地理信息科技园、空间科技研究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一系列大型科研、产业项目相继在XX落户或筹建,给XX大学城转型升级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凸显出城市综合配套功能与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五)空间发展条件XX地区高校各自封闭,未做到土地资源与设施的充分利用与共享。此外,各大高校周边具有较大的绿地空间,人均绿地率偏高,公共活动空间偏少,加之较多矿坑宕口可开发地区未加以利用,因此总体空间发展潜力较大。二、相关文件与规划要求(一)《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XX大学城向XX科技城转型提升的意见》(XX市委、市政府,2012年4月7日)——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的示范区、江苏自主创新的先导区。目标到2020年,建成创新体系基本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投入、创新应用、创新成效、创新环境等位居国内领先水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的科学新城。(二)《XX东南科技创新带规划研究》(XX市规划局、XX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2012年8月)——城市发展新中心,科技创新主体功能区,产学研一体化的示范区,中高级人才学习、就业、生活的新城区。推动大学城向科技城转型——打破校园封闭状态、实现校园、社会一体发展。建立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进高质态开发园区、国际化大学科教创新区、专业化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三区融合”。(三)《中国XXXX科技城发展战略规划纲要》(XXXX大学城管委会、XX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2年6月)——创新XX的“创新源”,智慧XX的“智慧核”。建设以五大基地为支撑的XX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创新动力中心:高水品的教育科研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基地,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集聚基地,高端科技型企业总部基地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科学活动基地。——XX东部地区的生态、智慧、生活新城。建设国际化、开发式,创新型的人文、环境、生态、科学相互交融的区域城市中心。建立宜学、宜研、宜业、宜居的XX东部地区高品质生活新城。(四)《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XX国土资源局,2006年)——将XX科技城分为允许建设用地、有条件建设用地和不符合规划用地,是本次规划用地挖潜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图(国土口径)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口径-控详)将XX科技城范围内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XX土地利用规划图(国土口径)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口径-控详)本次规划应严格执行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防止用地超标,杜绝土地浪费,同时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通过多种手段拓展建设空间。区位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好的宕口恢复为耕地,立面以及区位条件较差且不具备复耕条件的宕口用地进行复绿。
三、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一)功能定位科教智汇城——人才知识引领,思想多维碰撞的智汇之城。联动创新源——财智要素汇集,全面联动发展的创新之源。活力生态谷——山水交融共生,生态健康宜居的活力之谷。魅力休闲芯——现代休闲集群,功能多元复合的魅力之芯。(二)发展目标与路径发展目标与路径示意图发展目标与路径示意图将XX地区自身禀赋要素与科技城发展的目标要素相结合,形成XX科技城的发展目标——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网络基本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优良的国内一流大学城,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开放式科技城。具体发展路径包括“三个提升、四个一流”。三个提升:提升创新力:紧密结合国家、省、市的科技与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大学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潜能,产生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制定一批国际技术标准。提升影响力:汇聚雄厚的科技金融资源,具备发达的科技服务能力,形成高效的科技转化能力,使得XX科技城发展成为中国具有战略地位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驱动内核与示范区。提升国际化水平:建立灵活多元的国际人才交流机制,吸引优秀的海外人才,通过海外留学人员及其组成的跨国技术社区,促成XX科技城与国际先进地区建立长距离的科技网络和经济网络,积极嵌入全球科技创新与经济网络。四个一流:打造一流环境:保护、完善和优化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极建设优越的人文科技环境,打造成国内外一流,自然与人文科技俱佳的科技创新与科技者乐居的双生态科技城。汇聚一流人才:充分调动高校科研机构的院士团队、杰青获得者、长江学者等各类科技人才,积极引进创业人才团队。建设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依托现有大学科研机构,深化产学研互动机制,积极引进、聚集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大学科研机构。培育一流高科技企业:重点发展高科技企业,培育产值规模大、技术领先、国际竞争力强的领军型企业。四、产业发展(一)发展概况1、资源条件(1)科教资源丰富XX地区是江苏省和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最密集的新城区,在XX市三个大学城中比较优势突出。XX科技城目前有985高校1所,211高校7所,本科学校41所,两院院士48位。985工程学校数量占比达50%,211工程学校占25%,国家重点实验室占29%。其中有5所高校拥有国家级理工类一级重点学科,包括19个国家级理工类一级重点学科。高校资源丰富,具备较好的科研创新产业基础。(2)生态环境优越,居住配套成熟。XX地区山水交融,景观生态基底较好。沪宁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和铁路防护林带,与九乡河、七香河等自然水系构成网格状生态廊道,宝华山、汤山、紫金山、栖霞山、青龙山等大型山体作为巨型生态斑块环抱四周,内部又有灵山—龙王山和栖霞山脉、XX湖、羊山等山水镶嵌。现状的居住用地与公共设施用地分别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9.20%、31.49%,城市建设已具备一定的规模。(3)区位突出、交通便利。XX位于沿江、沪宁和宁沪杭发展带的战略交汇点,拥有便捷的国际国内交通联系。在长三角发展中地位突出,不仅是XX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合作的载体,信息交流的重要门户,而且还是XX与中原地区联系的门户之地。此外,XX地区位于“宁镇扬”三市结合部。加快XX大学城向XX科技城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对外辐射功能,可以推动宁镇扬板块一体化发展,打造“宁镇扬创新型经济示范区”。2、现状概况目前,XX大学城的产业主要分布在XX紫金(XX)科创特别社区、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XX金港创业中心、南大科技园,产业类型包括教育产业、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等。但总体来看,XX地区科教功能突出,但是科教优势没有充分彰显,产业功能较弱,而且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没有成体系、成规模。当前,随着XX大学城向科技城的转型,产业发展迫在眉睫。(二)产业发展目标1、高校优势学科分析目前XX科技城共坐落有XX大学、XX师范大学、XX邮电大学、XX中医药大学等13所高等科研院校,规划建设XX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庄软件园、马群创意园、紫东国际创意园、XX金港创业中心、江苏生命科技创业园、南大科技园、XX液晶谷等十个创新产业园区。对于XX科技城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科教资源支撑和创新产业载体。高等院校优势学科(理工科)XX大学XX校区国家重点学科(理工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理工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物理、化学、水文与水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生命科学XX师范大学XX校区国家重点学科(理工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理工科)自然地理学细胞生物学、动物学、XX中医药大学XX校区国家重点学科(理工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理工科)中药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XX财经大学XX校区国家重点学科(理工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理工科)产业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统计学XX邮电大学XX校区国家重点学科(理工科)江苏省重点学科(理工科)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软件技术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与软件技术XX技师学院机械、电气、汽车、数控、计算机XX森林公安警官学院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XX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计算机XX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应天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机电工程XX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XX科技城高等院校优势学科示意表如表所示,XX科技城各高校的主要优势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与软件技术、生物与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等。此外还有广告设计、数码动漫等非理工类的特色学科。2、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对XX科教创新资源的梳理,可以看出XX科技城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产业选择与发展的方向应与高校的优势学科和创新产业载体有效联系。因此,XX科技城未来产业发展目标是充分依托与利用各高校的优势学科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并且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建设孵化创业载体,打造高效完整的“智园”服务体系。构建“两主、七辅”的产业发展体系。XX科技城"两主、七辅"产业发展体系图“两主”即两类主导产业,指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结合高校优势学科,形成以新型显示、计算机与软件技术、生命科学、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及服务外包、新材料、未来通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为主的高新产业集群;文化创意产业则充分利用XX大学、XX师范大学等高校在文化艺术教育和创作方面的条件,积极发展工艺美术、广告设计、主题策划、会展旅游、影视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充分挖掘和发挥科教资源与政策优势,实现产业发展和科研教育的良性互动。“七辅”即七类现代服务类产业,包含科创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分别为商业服务、信息咨询、知识产权服务、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科技旅游以及会务会展等产业。尽管不具备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但是对XX科技城完善产业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将其作为辅助产业鼓励发展。(三)产业发展路径在上述目标引领下,XX地区的产业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2015年):该阶段在城市综合功能相对完善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工作是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总部经济、创业创优等功能的投入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市综合配套功能,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到2015年,创新、生态、智慧城市初步形成。第二阶段(2016—2020年):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的品质。到2020年,实现“创新创业基地、生态宜居社区、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智慧新城”的愿景。第三阶段(2020—2030年):这一阶段通过建立灵活多元的国际人才交流机制,吸引优秀的海内外人才,促进XX科技城与国际先进地区建立长距离的科技网络和经济网络,积极嵌入全球科技创新与经济网络。到2030年,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网络基本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氛围优良,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开放式科技城。XX副城发展路径示意图四、发展策略(一)强化高校向科研型高校转型发展1、围绕推动创新在高校,大力建设创新力强的校园支持高校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支持高校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著名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基地,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为XX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智力服务。2、共建大学科技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各高校特长学科、研发资源优势,积极与驻区高校(包括省内外其他一些知名高校)分别共建1所大学科技园,并坚持“每个大学科技园聚焦发展一两个主导产业”原则,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有效推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产业技术创新、高端人才创业和创业企业孵化成长。(二)构筑科技服务平台利用市场+政府的模式,构筑六大科技服务业平台:工程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工程设计与总承包服务、节能工程服务、环境工程服务等;研发设计服务平台:提供工业产品开发与设计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服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技术交易与经营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数字内容服务、云计算服务、导航与位置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提供产业研究与竞争情报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法律咨询服务等。(三)构筑创新创业载体1、构建十大主导产业明确XX产业群集,围绕产业群集,促进XX整体发展向科技产业转型。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契合区域产业定位,构建十大主导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研发、未来通讯、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地理信息科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2、建设XX紫金特区的核心区域以紫金(XX)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南大科学园为基础,最大程度地创造出适合科技人才创业、科技创业企业成长的良好空间。3、强调对产业空间的辐射和带动作为知识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科技城必须从更大的范围内取得资源供应,即必须通过投资、技术转让、产品收购等形式促进周边地区增加生产,从而拉动周边地区及区域经济的发展。4、强化总部经济建设打造总部经济园,吸引企业总部聚集。在商务服务、生活服务功能配套基础上,增强研发创新、教育培训、孵化支持能力相关功能配套。(四)提升城市创新环境1、强化会展设施建设园区:搭建政府公共交流平台,强调在综合科技城层面建设会议会展中心,举办学术、文化、科技交流、国际会议、专业会展等活动。高校:强调在学校层面建设特色建设交流中心,定期举办国际国内高端科技创新学术论坛。2、强化文化科技旅游的发展园区:以大型文化科技主题公园以及创意、动漫、数字电影、游戏软件等配套服务区域为核心,通过主题公园构筑综合平台,聚集人气、创造效益、塑造品牌。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专业建设展馆,强化展示,提高学校的学科知名度与影响力。3、构筑非正式交流场所园区:引导特色商业、餐饮、酒吧和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满足科技型人才生活消费需求。高校:开放校园非正式交流空间,将校园的创新精神融入科技城的科技创业氛围中。(五)强化创新体制建设完善政府服务管理职能,建设政府与各类企业和中间组织的新型合作关系。空间管理方面:加快土地资源整理,为产业空间的发展和升级替换储备空间;加快推进空间发展规划调整,加强规划的统一编制和管理。政策利用方面: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探索符合科技城发展条件和目标的人才、科研机构、产业等政策措施,建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财政支持方面: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加大公共服务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财政投入,建立政府投资融资平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引导社会资源有效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制度建设方面:强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技术转移义务及相关制度建设,建立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技术转移职能的监管机制。第二章总体空间布局一、总体布局结构(一)城市总体布局1、用地功能布局此次规划总体用地布局以XX副城总体规划、XX新市区总体规划和后续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专项规划、产业规划、环保规划为基础,形成总体用地功能布局(如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结构图创新功能布局结构规划结构图创新功能布局结构规划形成“四区+二片,两轴”的规划结构,其中四区包括:白象片区、大学城仙鹤片区、青龙片区以及麒麟片区,两片包括:徐庄软件园以及马群科技园;两轴包括:XX大道功能轴以及九乡河景观轴。(二)科技城功能布局规划依托科学城全面推进科技研发,同时承接经济开发区优势制造业的高端环节,以紫金(XX)科创特区及周边紫金(新港)科创特区发展为契机,将XX科学城打造成为长三角科技研发和产业基地,创意、会展和总部经济基地。规划构建“一轴一环多片区”的创新功能布局结构。“一轴”:即XX大道科创服务轴。“一环”:即创新研发产业环,形成一条北沿文澜路、东沿天佑路、南沿麒麟路、西沿汇通路,串联各创新研发产业园区的产业功能环。“多片区”:包括六片科技研发产业片区以及麒麟科创服务片区。六片科技研发产业片区,包括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大学科技园在内的六片科技产业园区集中片区。麒麟科创服务片区,依托副城级麒麟商业中心,兼容科技服务平台功能,包括中介服务、投融资、政府服务、成果转换等,打造符合科学城定位重点发展科创服务的中心片区。二、创新体系建设与用地布局根据建设创新创意集聚活力的科学城的发展目标,本次规划以XX副城总体规划、XX新市区总体规划和后续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专项规划、产业规划、环保规划为基础,形成总体用地功能布局,空间发展思路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强调功能的复合利用;二是针对现状土地的潜力挖潜。强调功能的复合利用方面: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争取空间,强调功能的复合利用,为地区带来进一步的活力。针对现有土地的挖潜方面:争取新的发展空间,通过对高校、矿坑、绿化用地提高容积率、变更土地利用性质等方式,实现对土地价值更大程度的利用。(一)高等教育提升与布局高等教育用地布局1、教育发展思路高等教育用地布局围绕推动创新在高校,大力建设创新力强的校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引导和支持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变,以更大力度推动知识的资本化、产业化,使高校不仅成为新知识的输送地,更成为新经济的策源地。(1)充分发挥XX科学城发展联盟作用,全面深化政校齿合式合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为XX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智力服务。(2)提升国际化开放度。推动高校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向科技创业人才和社区开放;加强与国际名校和著名企业合作,推进国际高教园区建设。(3)强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把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特色。设立大学生“双实双业”(实习实训、创业就业)基地,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扶持大学生科技创业、自主创业。2、功能布局思路科学城内现状13所高等院校,总用地面积约1000公顷,以教学区、宿舍区、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以及绿地为主要功能片区,有部分空置用地,结合学校远期规划,并有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多次座谈,挖掘出多块用地,共78公顷,重点发展大学科技园、人才公寓、非正式交往空间等相关功能空间。大学挖潜用地利用表序号用地类型总面积(公顷)学校面积(公顷)1大学科技园23XX中医药大学6.5XX邮电大学3.9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7XX技师学院5.6XX理工大学紫金学院3.32交流中心3XX中医药大学2.0应天学院1.03人才公寓2.5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6XX理工大学紫金学院0.94展示场馆4.8XX邮电大学2.3XX森林公安学院2.55科技服务中心5.0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5.06大型公共设施4.9XX财经大学4.97非正式交往空间7.8XX技师学院2.7应天学院5.18飞地(共同建设)20XX森林公安学院20合计78(二)创新创业载体布局1、发展思路围绕推进创新创业在园区,做细做强专业园,培育孵化器,打造大学科技园。突出高端人才引进,依托高校、科创特区、企业研发中心,发展创新创业载体。(1)加快建设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创新创意平台,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要求,明确平台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以光电显示、生物医药、通信软件、物联网、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为主要特色的产业体系。建设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人才公寓等功能为一体的优质创业创新载体。(2)共建大学科技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各高校特长学科、研发资源优势,建设大学科技园,并坚持“每个大学科技园聚焦发展一两个主导产业”原则,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有效推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产业技术创新、高端人才创业和创业企业孵化成长。按照“产业技术研究院+学科型公司”的院地、校地结合模式,推进工业技术创新中心、激光技术研究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促进知识技术化、技术工程化,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2、空间布局创新创业载体布局图公共服务平台布局(1)加快推进紫金(XX创新创业载体布局图公共服务平台布局(2)XX科学城内依托十三所高校有明确意向的校园创新创业产业空间,共建大学科技园有五个,包括:XX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园、XX邮电大学创新创意产业带、XX技师学院产业园、XX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产业园以及中医药大学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具有企业衍生功能,企业和大学之间基于技术和人才方面互动形成了浓厚的区域创新激情,大学科技园成为新兴企业的“生成器”。(三)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应为科学城提供公共、金融、信息、中介、政府等六大科技服务,重点兼容技孵化、企业总部、金融保险与风险投资、商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教育培训、文化科技旅游、会务会展等八类科创服务业。科学城的服务平台主要采取“政府平台+市场化平台”模式,建设服务科技创新的六大服务平台,包括公共技术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中介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政府服务平台以及成果转化平台。1、公共技术平台为大型仪器设备等科研硬件设施提供存放空间,一般布局于教育科研用地,科技产业园内,可与信息交流平台共同设置。2、信息交流平台为计算机、数据服务器等数据处理设备提供存放空间,一般布置于教育科研用地,大学科技园以及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内,可与公共技术平台共同设置。3、中介服务平台即产品交易、产权交易场所,为科技研发提供配套服务及相关推广,一般可结合大学科技园和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以及城市中心区的商业用地布局,可与成果转化平台共同设置。4、投融资平台包括基金公司、风险投资以及银行等商业金融设施,一般布置于城市中心区的商业金融用地。5、政府服务平台政府工作人员为科技产业园区等提供科技服务,一般布局于商务办公用地,结合城市中心区设置。6、成果转化平台包括交易中心、会展、展览中心、技术论坛、会议中心、酒店等,一般结合城市中心区以及绿地布局。科技服务平台内涵及空间布局科技服务平台内涵相关共生用地空间布局公共技术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存放空间;信息交流平台C61C65科技产业园区信息交流平台计算机、数据服务器等数据处理设备存放空间公共技术平台C61C65科技产业园区中介服务平台产品交易、产权交易所;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平台C21、C23C61、C65科技产业园区、城市中心区投融资平台基金公司、风险投资、银行——C22城市中心区政府服务平台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科技产业服务——C11城市中心区办公用地成果转化平台交易中心、会展、展览中心、技术论坛、会议中心、酒店中介服务平台C23、C25、C34城市中心区、绿化兼容空间(四)创新环境培育创新环境是科学城创新产业园区内涵和生命的源泉。“所谓创新环境,又称创新网络,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须的社会文化环境,它是地方行为主体(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等机构及其个人)之间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创新环境是高科技园得以发展的灵魂。而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空间是创新环境的外在物质表现。交流空间布局1、交流展示空间交流空间布局利用宕口建设科技公园,结合高校特色建设特色展览馆,策划旅游线路,串联各展览馆,包括:XX大学校史展览馆、科技公园。中医药展示馆、森林公安野生动物标本展示馆、XX青少年信息展览馆等,形成极具科学园特色的科技旅游展示线路,为丰富科学园的文化内涵,吸引人气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科学城内会议会展空间建设也是创新氛围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此次规划会议会展建设分两级设置,一级建议结合阳山公园建设科技展馆,形成科学城核心区,二级以点状围绕中心级的科技展馆分布,包括XX邮电大学国际交流中心、XX财经大学国际交流中心、XX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XX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以及XX大学国际交流中心。2、非正式交往空间非正式交往空间作为为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的重要功能要素,起着织补粘合创意产业空间的作用,规划结合现状土地利用以及各院校发展空间意向,产业园区分布状况,选取四个点作为非正式交往空间打造的重点区域。非正式交往空间示意图非正式交往空间示意图非正式交往空间布局非正式交流场所包括一些娱乐餐饮类、康体休闲类的室内和室外场所。各功能空间通过步行交通紧密结合,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较小尺度内进行。安全、优美、无障碍的步行路,将绿地、广场、餐饮娱乐设施连成一体。非正式交往空间布局第三章服务与支撑体系一、校城共享公共配套体系(一)规划目标着力建设XX科学城公益性基础设施,提升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加快中心商务区、国际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商务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功能,重点打造大学校园公共设施与科技园区配套服务的共融发展。(二)空间布局校城共享的公共设施体系校城共享的公共配套设施体系包括三大部分:商业设施、文化设施以及体育设施(如图所示)。校城共享的公共设施体系1、商业设施规划形成XX“副城级-地区级-居住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四级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设施相结合的商业服务体系。(1)商业中心位于绕越高速与XX大道交叉口周边地区,鼓励设置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金融保险中心、商务服务等,服务整个XX副城,辐射XX都市圈东部区域。中心需承载科技服务平台功能,为科学城提供公共、金融、信息、中介、政府等六大科技服务,重点兼容技孵化、企业总部、金融保险与风险投资、商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教育培训、文化科技旅游、会务会展等八类科创服务业。高校文化设施共享高校体育设施共享高校文化设施共享高校体育设施共享整合高校资源,结合高等院校周边地块、创新创业载体周边地块以及绿化廊道内兼容建设特色商业设施,打造文化型商业休闲街。如在XX大学南侧沿线、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侧仙境路沿线、应天学院西等处建设酒吧、特色餐饮、休闲场所等非正式交流场所。2、文化设施注重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基层文化设施配套,同时整合高校文化设施资源,实现社会化使用,构建副城级、地区级、居住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四级文化设施体系,满足副城高品质文化生活需求。另外积极发展特色展览馆,加强科技会展设施建设。3、体育设施加强大型综合性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便民型体育设施配套,构建副城级、地区级、居住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四级体育设施体系。在副城中心规划建设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加快仙鹤、青龙、白象地区级体育设施建设。每个居住社区配置居住社区级体育设施,配置的体育健身项目应符合《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大力推进基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厂矿企业等所属体育设施资源,推动高等院校体育设施进一步对城市开发,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增强其社会公共服务性。二、居住用地(一)规划原则保留与新建并重,拓展居住用地,积聚地区人气。强调建设高品质园林式城市型居住社区。强调建设高品质生态化创新型居住社区。(二)空间布局居住用地空间布局图科技城居住用地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城市人居住社区,主要为城市提供配套居住用地;第二类为创新人居住社区,为科学园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居住场所,建设创新型人才公寓,结合创新创业产业园区布局。居住用地空间布局图三、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一)规划目标充分发挥XX科学城丘陵地带的生态特点,由网状绿色生态廊道为主要骨架。以生态绿色开敞空间为基底,构筑具有活力的生态绿化空间形态,形成整体渗透、亲和度高的绿地生态网络系统。打造高品质的绿色生态空间,适宜创新性人才的生活工作环境配套。规划至2030年,XX科学城绿地面积3280.11公顷,占建设用地比重达到39.73%。公共绿地约有2134.13公顷、生产防护绿地331.87公顷、郊野公园约132.11公顷,林地682公顷,水域占307.50公顷,占规划区的3.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3.59平方米,居民出门步行5分钟内能够达到一片公共绿地。(二)绿地系统结构依托道路、河流、生态廊道构筑形成“四园为核、纵横交错、点线成网”的绿地系统结构。其中“四园”是指四个大型城市综合公园;及“纵向”沿九江河两侧的滨水景观林带;沿自然山体林地组成的“横向”生态廊道;“多点”是指5个社区级公园及多处兼容生态型游园;“多线”是指沿高速路、主干道、水系及景观道两侧的景观林带。XXXX科学城绿地布局图XX科学城绿地系统结构图城市公园包括城市级公园以及社区公园两大类,其中综合性城市公园4处,包括阳山中央公园、XX东公园、庙山公园、灵山公园;郊野性公园1处为乌龟山郊野公园;社区级公园5处结合组团布局。郊野绿地,是体现空间特色和环境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廊道内的用地主要发展近郊主题公园,为XX市及更大区域提供休闲和运动场地。郊野公园的建设应以保护生态为主,提供休闲活动为辅。公园内必需以绿色开发为主,建筑密度不得大于10%,建筑高度不得高于7米。林地,用地面积约682公顷。以植林为主,保持自然风貌。在林地里适宜建设兼容型的生态开敞空间,既以种植苗木及乡土观赏植物为主。(三)生态廊道规划与利用本次规划完全尊种及遵照相关文件精神及相关上位规划对生态用地提出的要求及规划思路。遵循如下原则:1、形成生态网络结构;形成沿灵山-龙王山生横向生态廊道;沿九乡河纵向生态廊道。沿沿绕城公路防护绿带、沿水系两侧滨水绿化带形成生态保育以、生态防护及社会活动等功能相兼容的生态结构。XXXX副城总体规划绿地系统分析图XX科学城生态结构规划分析图2、保护生态廊道的连续性;保障山体、水体的基本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山体山势走向的联系性;保证动物迁徙的生态廊道连贯。确保山体不被破坏,对主要的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及严格保育,确保山体的生态安全。在生态廊道上,山体间,间断的用地依照山势走向进行植林修复,形成联系完整的生态通道。宽度依照“龙宝华山-王山-灵山-紫金山”生态廊道整体宽度及动物迁徙廊道需要的宽度大致定位600-2000m。核心廊道平均宽约1200米,在生态廊道上人工建设的绿地斑块不低于600米。将山脚线外沿400米,划定为生态缓冲带,生态建设、生态修复为主,兼容一定的市政及地影响的建设用地。九乡河两侧各控制不低于30米的绝对保护林带,30-100米的滨水缓冲带,兼容景观游憩功能。在灵山生态修复确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结合灵山宕口再利用地与九乡河滨水林带形成生态风貌展示的特色空间。生态廊道内的小型公园类型包括:体育活动型公园,以运动为主,全开敞配置各种体育活动设施;会员制型山地运动俱乐部和高尔夫俱乐部及其配套设施,以运动为主,结合商务组团进行建设,以满足高收入阶层的休闲需求;旅游度假区,结合周边山体、水体环境布置,以满足渡假休闲的需求。(四)环境保护对策依据《关于加快XX大学城向XX科学城转型提升的意见》要求:优化地区自然生态,树立绿色发展导向,除XX经济技术开发区外,科学城内其它地区不再新上工业项目。对现有的符合产业定位的工业项目,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进行改造提升,推动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加快完成“三高两低”企业整治任务。推进XX地区PM2.5监测,着力改善大气环境。完善生态系统,加强植树造林,实施好明外郭(栖霞段)、绕城公路、绕越公路绿化走廊建设,2013年前全面完成灵山——龙王山山体沿线废弃宕口整治。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推广节能等新技术应用。四、公共交通体系(一)既有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规划3条高速路,分别是312国道(绕越高速以东段,又称宁镇高速)、沪宁高速公路、绕越高速公路,形成“两横一纵”的路网格局。2、内部交通规划快速路共5条,形成“二横三纵”的快速路网格局。“二横”为312国道(绕越高速以西段)、沪宁高速连接线。“三纵”为绕城公路、汇通路和公路三环。快速路系统规划与上位规划一致。规划形成“六横八纵”的主干路网。主干路红线宽度45-60米。“六横”分别为:经天路(横)、文澜路—纬地路、文苑路、XX大道、青龙北路、麒麟路—青龙南路。“七纵”分别为:凯旋路、仙隐北路—仙隐南路、学海路、仙境路、经天路(纵)、庙山路、天佑路。次干路规划红线宽度30-40米。3、公共交通(1)轨道交通在现状2号线及东延线的基础上,规划3条轨道线。其中联系主城方向的轨道交通有2条,分别是轨道交通2号线和4号线;联系麒麟生态城方向的轨道交通有1条,即轨道交通8号线。轨道交通线路的总长度约49公里,线网密度约0.59公里/平方公里。规划共设置16个轨道站点,以轨道站点600米为服务半径,站点覆盖率低于50%,服务水平较低。(2)新交通新交通系统是指区别于轨道交通的,中小运量的、追求性价比的新型式轨道快速客运系统的总称。新交通系统节能环保、快速高效、造价低廉,一般可用于中小城市、大都市外围地区,以及卫星城的骨干公交系统,或作为都市地铁系统的补充部分。新交通系统的主要形式包括:自动导轨电动车(AGT)、新型有轨电车(LRT)和独轨列车(MRT)。考虑用地与建设成本,目前新交通多采用新型有轨电车和独轨列车。上位规划建议沿文澜路、纬地路、经天路和汇通路路中设置独轨列车或新型有轨电车。(二)交通服务提升既有规划对公共交通的布设密度较小,未来将无法满足大学城大量的交通需求,同时大量的人流需要良好的步行空间。因此,规划建议对大学城交通进行提升,主要包括对公共交通的服务改善和慢行交通的规划。1、大学城公共交通模式规划建议XX大学城采用层层递进的公共交通组织模式:层次一:城市轨道——承担过境公共交通干线的作用,主要为远距离出行服务。层次二:LRT/BRT等——短距离新交通方式衔接城市轨道,为大学城内部较长距离出行服务。层次三:常规公交——围绕LRT/BRT站点形成公交环路,为站点周边人群服务,承担局部交通循环作用。层次四:自行车、电瓶车——在LRT/BRT站点及周边公建布设换乘点,满足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之间的便捷转换,提倡短距离绿色出行。规划应充分考虑大学城不同功能分区的交通需求,配置以不同交通方式主导的微循环系统。大学城各功能区交通组织方式骨架交通方式衔接交通方式商业中心区城市轨道、LRT/BRT常规公交、自行车商务办公区LRT/BRT、常规公交自行车、步行大学园区LRT/BRT、常规公交校园电瓶车环线、自行车、步行XX大学城公共交通规划图XX大学城绿道和慢行道规划图通过对XX大学城用地和各种交通方式分析,规划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新型有轨电车(LRT)或快速公交(BRT)为辅助,传统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组织模式。建议沿文澜路、纬地路、经天路和汇通路路中设置新型有轨电车将XX中心区、XX师范大学、XXXX大学城公共交通规划图XX大学城绿道和慢行道规划图XX大学城与主城的联系主要通过轨道交通和LRT/BRT完成,内部各组团间交通联系主要通过常规公交环线和自行车换乘服务。通过加密公交线路,使得公共交通300米半径站点覆盖率达90%以上,提升XX大学城出行品质。2、慢行交通规划XX大学城规划有大量的郊野绿地和公园,同时拥有九乡河、灵山、桂山等较好的自然山水资源。规划建议结合山水资源和绿地,规划绿道和慢行道,为大学城居民和就业人员提供良好的慢行活动空间。五、网络与信息化建设把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和夯实智慧应用基础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使科学城居民、企业单位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捷。以建设“数字化社区”为目标,高标准建设科学园区的网络。建设智慧城市,园区宽带建设全面推进光纤化,同时积极推进园区物联网、无线网络的建设,做到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的全覆盖,重点参照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服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等指标建设“智慧城市”。第四章对既有规划的调整一、用地混合兼容性调整规划强调用地功能的混合利用,强调设施集约性和服务便利性。(一)增强商务配套性服务设施,强化园区创新功能科研用地宜配套10%-20%的商业设施。建议增加会展、银行、金融服务、投资顾问、法律顾问、其他专业咨询以及教育培训、中介服务、国际交流、特色商业等内容,以加强地区吸引力,提高XX科技城的人气,同时也为科研研发成果转化等做好配套服务。(二)增加便民配套设施,构建宜居生活环境建议规模以上的楼盘宜配置5%的社区商业。(三)基于减灾复绿,兼顾开发建设对于区位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好的宕口,恢复为耕地,置换土地指标,90%用于其它地区的城市建设,10%留作各整治宕口范围内的用地指标。二、对相关地块既有规划的调整规划对XX科学城的用地进行挖潜和调整,强调设施的共建共享。基于XX科技城范围内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次规划用地布局进行调整,一方面,结合“四查清、四对照”调查成果,加大对城镇工矿闲置地、空闲地、低效使用和批而未供土地的清查和整治力度,加强露采矿山整治与利用,引导城镇土地置换、工矿用地存量盘活。另一方面,强调用地的兼容使用,尤其是科技用地和社区用地可兼容发展科技服务和社区商业,复垦的宕口用地亦可兼容性开发农业休闲设施,以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据分析,本次规划可挖潜城市建设用地19.95公顷,具体情况如下:用地布局调整一览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类别原规划本次规划面积(公顷)比例(%)面积(公顷)比例(%)增减用地(公顷)1R居住用地1695.9923.731713.0523.9017.06R2二类居住用地1515.9921.211533.0521.3917.06Re普教设施180.002.52180.002.512C公共设施用地1875.9826.251899.2826.5023.30C1行政办公用地18.090.2518.090.25C2商业金融业用地257.743.61278.043.8820.30其中C2b商业金融业混合用地137.511.92157.812.2020.30C26市场120.231.68120.231.68C3文化娱乐用地53.580.7562.050.878.47C4体育用地31.800.4451.800.7220.00C5医疗卫生用地18.910.2618.910.26C6教育科研用地1308.8718.311281.7217.88-27.15其中C61高(中)等学校用地831.9011.64760.9010.62-71.00C65科研设计用地476.976.67520.827.2743.85C7文物古迹用地0.530.010.530.01C9其他公共设施用地9.140.139.140.13Cb商办混合用地145.162.03146.842.051.68Cc居住社区中心用地32.160.4532.160.453M工业用地230.163.22230.163.21M1一类工业用地79.851.1279.851.11M2二类工业用地150.312.10150.312.104T对外交通用地5.440.085.440.08T1铁路用地5.440.085.440.085S道路广场用地1015.7214.211015.7214.17S1道路用地992.2513.88992.2513.85S2广场用地12.160.1712.160.17S3社会停车用地11.320.1611.320.166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87.781.2387.781.22U1供应设施用地34.440.4834.440.48U2交通设施用地21.970.3121.970.31U3邮电设施用地8.170.118.170.11U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6.270.096.270.09U6殡葬设施用地10.780.1510.780.15U9其他市政设施用地6.150.096.150.097G绿地2135.5329.882120.7729.59-14.76G1公共绿地1821.4225.491806.6625.21-14.76G2生产防护绿地314.104.40314.104.388D特殊用地94.301.3294.301.32D1军事用地94.301.3294.301.329K预留用地5.650.080.000.00-5.65建设用地总计7146.55100.007166.50100.0019.9510E水域和其他用地1108.351088.40-19.95E1水域293.64289.63E4林地682.60691.05Eg郊野绿地132.11107.71其他总计规划总用地8254.908254.90(一)非建设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调整共9处,面积35.09公顷,主要是对露采矿山用地的整治、清理和挖潜,将非建设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调整情况一览表编号名称面积(公顷)现状性质规划性质(控详)本次规划调整1龙王山整治地块8.71露天矿用地(E8)郊野公园(Egb)科研(C65/A35)2钟山煤矿整治地块1.46堆场(W3)、露天矿用地(E8)、山体林地(E4)郊野公园(Egb)科研(C65/A35)3南大和园南侧地块3.18露天矿用地(E8)郊野公园(Egb)二类居住(R2)7.24露天矿用地(E8)公共设施预留用地(Kc)二类居住(R2)4大浦塘酒店以北地块4.14郊野绿地(Eg)公园绿地(G1)居住用地(R2)5大浦塘以东住宅地块南侧绿地0.67郊野绿地(Eg)公园绿地(G1)文化娱乐(C3)6羊山公园商业地块北侧地块2.33弃置地(E7)公园绿地(G1)商业用地(C21)7九乡河沿岸北侧公共预留用地5.01耕地(E2)公共预留用地(Kc)、科研用地(C65)8汇通路南延文化娱乐用地1.68郊野绿地(Eg)绿地(G12)商务办公(C23)9南大科学园北侧小地块0.67山体林地(E4)公园用地(G11)教育用地(C61)(二)范围扩大用地范围扩大用地仅1处,面积20公顷,主要指XX森林公安警官学院的1块飞地,用于建设学生训练基地。目前有野外扩展训练等项目开发。
范围扩大用地调整情况一览表编号名称面积(公顷)现状性质规划性质(控详)本次规划调整1XX森林公安警官学院20C61C61C42(飞地)(三)用地性质调整用地性质调整用地11处,面积71.82公顷,大多是对XX科技城高校的用地整合和挖潜,强调功能混合。规划以创建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增加非正式交流空间,提升科学城的创新氛围。用地性质调整情况一览表编号名称面积(公顷)现状性质规划性质(控详)本次规划调整1XX中医药大学6.5C61、G12C61、G12C61、C65(产业园区)2.0C61C61C3(国际交流中心)2XX财经大学4.9C61、G12、E1C61、G12、E1C21、C22、C24(大型公共设施)3XX邮电大学2.3C61C61C3(科技馆)3.9C61C61C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项目合作合同书:2024年度联合经营版本3篇
- 劳务派遣用工合同范本
- 青岛市肉鸡委托饲养合同
- 培训服务协议书范本
- 影楼员工合同
- 关于诉讼和解协议书
- 运输合作的合同范本
- 珠宝购销合同范本版
- 演员演出合同模板
- 洋车夫课件教学课件
- 中学生校园食品安全教育
- 冬季七防知识培训
- 2 让它们立起来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2024城市公共服务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发展状况及投资策略规划分析报告
- 保安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 2023年质量员(土建质量专业管理实务)题库含答案(巩固)
- 国开(浙江)2024年秋《中国建筑史(本)》形考作业1-4答案
- 生态文明-撑起美丽中国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新能源光伏电站运行规程和检修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