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批后监管和土地收储二О一五年十月七日目录第一章、土地批后监管基本知识第三章、江西省土地批后监管简述第四章、土地收储制度第二章、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011.1、土地批后监管概念建设用地概念批后监管概念第一章土地批后监管基本知识1.1、土地批后监管概念建设用地由来《土地管理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这是对建设用地由来最权威的阐述。建设用地概念建设用地,即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是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用地和旅游、军事用地。1.1.1建设用地概念主体: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发改、商务、工信等参与监管。客体:依法审批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人,既管地,又管人。批:土地征收和农转用审批、项目规划审批、供地审批以及土地登记等
。监管:以行政监管为主的综合监管,贯穿建设用地后续使用全过程。1.1、土地批后监管概念1.1.2批后监管概念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指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依据法律法规、国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划拨决定书、出让合同等,对使用经依法审批的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人及其利用该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的行为,从建设用地审批到建设用地供应及开发利用,再到项目竣工验收期间乃至投入产出阶段的全程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土地使用权人全面履行土地审批中约定的义务,达到集约高效用地之目标。
内容:是否足额缴纳出让金、是否改变用途、是否按时开竣工等。011.2、批后监管产生背景特殊国情的现实需要节约集约的必然选择第一章土地批后监管基本知识批而未用的形式所迫重点转移的必然要求用地考评的有效途径1.2、批后监管产生背景背景之一背景之二1.2.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然选择: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开展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必然选择。1.2.1特殊土地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现实需要:一是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优质耕地越来越少;二是诸多地方政府依然存在土地粗放低效利用,浪费严重的现象。1.2、批后监管产生背景背景之四1.2.4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点转移的必然要求:重审批轻监管是造成建设用地批而未用的重要原因。开展批后监管,适应了土地管理工作重点的转移,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背景之三1.2.3批而未用土地大量存在的形势所迫:一边是日趋严峻的土地供需矛盾,另一边却是不降反增的批而未用土地总量。必须要通过一个有效的方式摸清家底,掌握情况,批后监管随即产生。背景之五1.2.5开展用地考评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批而未用率、闲置土地率等有关节约集约用地指标在市县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重已经越来越高,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批后监管。1.3、国家对批后监管的政策规定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深化改革……,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3.《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1.3、国家对批后监管的政策规定1.3.1法律法规对批后监管的政策规定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92号)
1.3、国家对批后监管的政策规定1.3.2国家文件对批后监管的具体要求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2.《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84号)
5.《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06号)
6.《国土资源部关于运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加强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监管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26号)
9.《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试点方案》(2012年6月)
1.3、国家对批后监管的政策规定1.3.2国家文件对批后监管的具体要求7.《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依法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74号)
8.《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47号)
10.《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30号)
11.《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1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低效工业用地调查清理防止企业浪费土地的函》(国土资厅函〔2015〕661号)
1.增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作用的有效手段1.4、开展批后监管的意义2.落实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有效途径3.有效防止低效闲置浪费土地的重要举措4.有效防止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力措施5.创新土地利用方式与管理模式重要手段6.规范土地市场正常交易秩序的有力措施022.1、监测监管制度产生背景监测监管制度的建立监测监管制度的内涵第二章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监测与监管信息系统2.1、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产生背景制度建立2000年前后,全国开展土地市场专项治理整顿工作。一是清理检查土地占用情况,整顿未批先用、征而未用、乱占滥用和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等问题;二是清理检查土地审批情况,重点是新上项目的用地情况,整顿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超规划、超计划、越权和分拆批地等问题;三是清理检查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问题等等,全面制止乱占滥用土地,防止突击批地等问题。四是通过检查,抑制一些行业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2.1、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产生背景制度建立2003年,在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决定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下发一个文件,即《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429号)文件;研发两套系统,即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和土地供应备案系统;搭建一个平台,即中国土地市场网。初步建立了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环境,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观念、职能和作风转变。2.1、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产生背景制度建立200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提出:“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要对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执行实施全程监管”。2012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47号)将监测监管制度作为节约集约用地的八项基本制度之一。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制度内涵一是依托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根据录入的土地供应、市场交易等数据,全程、实时、动态监测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监管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行为;二是通过互联网将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对土地供应总量、结构、方式、区域、节奏和价格以及批后供应、供后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提供数据支撑。2.1、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产生背景监测监管作用主要表现:信息全面公开、全程动态监管、辅助决策支撑和违规问题预警四个方面。监测监管技术支撑: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2.1、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产生背景制度内涵http://
2.1.3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2003年,为配合国土资发〔2003〕429号文件精神,部组织研发了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监测系统和土地供应备案系统,搭建了信息公开的平台----中国土地市场网。2008年,为贯彻落实国发〔2008〕3号文件中关于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的文件精神,部决定整合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监测系统和土地供应备案系统,建立统一、覆盖全国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运行,并在2011年升级改版后,实现了与中国土地市场网的数据联动。2.1、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产生背景2.1.3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2013年6月,依托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建立了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实现对辖区内建设用地批后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2014年,依托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建立了土地储备监管子系统,全面开展土地储备监测与监管工作。随着批后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的功能将不断完善和加强。
2.1、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产生背景http://2.1、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产生背景2.1.3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1.实现对土地来源、供应、开发利用、市场交易和集体建设用地等全流程和全口径监测监管,确保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各环节监测监管的无缝对接。3.通过土地开发利用监测和动态巡查,掌握土地闲置情况。2.实现对城市用地供地率和利用率的监测,掌握批而未用土地情况。5.分析土地市场中土地利用政策的落实情况,掌握全国、省域及重点区域土地市场形势,分析土地市场运行情况。2.2、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目标4.实现对土地实际成交地价的监测,了解地价动态。022.3、监测与监管体系微观角度宏观角度第二章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一级市场将抵押、转让和出租的合同与原始出让合同关联,监测一级市场供应的土地进人二级市场的情况。2.3、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体系2.3.1微观角度一级市场是监测监管系统重点管理之市场,核心在土地供应,重点在于签订合同和土地划拨,监测和监管主要围绕这两个展开。土地来源、出让公示、成交公示和合同关联,合同和开发利用情况相关联,环环相扣,构成了土地一级市场严密的监测监管体系。二级市场将兴建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农村村民住宅纳人监管范畴。集体建设用地批而未供土地监测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供应进度,掌握供地率和批而未供土地基本情况,为建设用地审批和制定差别化土地政策提供参考。闲置土地情况根据合同约定,采用计算机自动判定和人工两种方式判断各地土闲置情况,为宏观决策提供参考。重点地块情况将总价地王、单价地王等重点地块纳入监管范畴,分析其合同执行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参考。2.3、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体系2.3.2宏观角度022.4、监测与监管系统架构实行一套规范运行两种网络第二章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关联三个系统构建四级体系搭建五大板块2.4.1实行一套规范:制定一套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技术规范,包括监测数据采集技术规范、监测数据库标准规范和监测分析指引等,确保全国数据同一口径,数据可比。2.4.2运行两种网络:一是通过主干网传输数据(含坐标),形成内网数据库;二是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不含坐标),形成外网数据库,定期同步复制和转换,统一汇总至金土工程数据中心。
2.4.3关联三个系统:包括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行政许可审批系统、建设用地备案系统等三大业务系统,实现从土地审批、征转用、供应到利用的全程跟踪监管,一并同中国土地市场网实行数据的相互关联,信息共享,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信息公开之目的。2.4、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架构2.4.4构建四级体系: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运行范围覆盖全国,旨在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网络体系,各级按照职责,开展监测监管工作。2.4.5搭建五大版块:即土地供应信息,土地开发建设与利用信息,土地二级市场信息,土地收购储备信息和土地价格信息等五大版块。随着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不断深入,系统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将不断显现,还会有更多的版块和功能融入到系统中,目前已经增加了动态巡查和土地储备管理模块,其系统架构也将会依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特别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监管工作的需要。2.4、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架构022.5、监测与监管系统实现在线办理,抓住监管核心逻辑检查,提高数据质量第二章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生成监管号,保障数据完整环环相扣,跟踪全程监管分析统计,深化监督管理发布信息,接受公众监督2.5.1在线办理,抓住监管核心系统设计要求在线办理业务,实现了监测与监管的动态性,有效避免了备案制的滞后性。2.5.2逻辑检查,提高数据质量
手工签订合同留下了合同执行隐患,填错数据屡有发生。系统设计了逻辑检查模块,可实时设定必填数据项及其逻辑关系。2.5.3生成监管号,保障数据完整系统使用为每份合同自动生成电子监管号的方式实现全国统一编号,保证数据完整。2.5、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实现2.5.4环环相扣,跟踪全程监测
系统将土地来源、公告、公示、合同、开发利用、市场交易等全部关联起来,环环相扣,实现了土地利用的全过程跟踪管理。2.5.5分析统计,深化监督管理
系统提供了综合查询、统计报表、重点监管等工具帮助业务人员挖掘数据深化监管。2.5.6发布信息,接收公众监督
系统将信息发布功能设计为一项服务(WebService),为中国土地市场网和其他系统提供数据服务。
2.5、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实现022.6、监测与监管内容要求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第二章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1.土地来源供应的土地来自新增还是存量、哪个批次。2.土地供应包括供地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供地结果等。3.开发利用是否按期交地、缴纳土地出让金、开竣工、闲置等。
4.市场交易土地转让、租赁和抵押等二级市场相关信息。2.6、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内容要求2.6.1主要内容5.集体建设用地主要是对宅基地的管理,按赣国土资办发〔2015〕41号)要求,及时将农民建房用地录入系统管理。6.土地储备按要求录入好土地储备面积和土地储备资金。7.动态巡查是否按要求开展已供应土地的动态巡查工作。
2.6、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内容要求2.6.1主要内容1.信息发布要求:关于土地出让划拨的公示、公告以系统为准。2.数据分析要求:定期对供地总量、结构、价格、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3.监管责任要求:市、县是主体,省级负总则。2.6、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内容要求2.6.2基本要求022.7、监测与监管预警机制预警机制建立的背景预警机制的主要内涵第二章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预警功能的主要内容预警信息的处置办法预警机制的工作要求2.7、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预警机制2.7.1预警机制建立的背景2010年前后,针对当时部分城市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群众反响强烈的情况,为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国务院、部先后下发了多个文件,对土地供应及供后开发利用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细致的要求。依托传统的工作手段,已无法满足监测和监管的要求。2.7、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预警机制2.7.1预警机制建立的背景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部于2011年2月印发了《关于运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加强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监管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26号),并对监测监管系统进行了改版升级,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违法违规违约行为“预警-督办-通报”机制。NO.1NO.2NO.32.定期在系统中的“督办与通报”模块中发布,以供各级系统用户查询。3.定期将预警信息数据打包发送到系统联络人,及时督办;定期通报违法违规违约信息处置情况。我省这块工作还应加大。1.在工作人员填报时即自动跳出提醒,起到警示作用。请输入标题请输入标题请输入标题2.7、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预警机制2.7.2预警机制的主要内涵2.7、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预警机制2.7.2预警机制的主要内涵1.依据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土地供应审批权在市、县人民政府,具体由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办理。3.系统并不限制实际的上报行为,如果预警却坚持上报,上报人及部门应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上级应做好对下级的抽查、督办。2.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在地方上报公告、公示或合同、划拨决定书时,监测监管系统对所有违法违规违约行为均显示提示信息,提示地方进行核实。主要目的和作用是提醒、警示操作人员:有关行为有可能违规,注意自查纠正。需要注意1.容积率预警:预警出让公告或划拨公示、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中住宅用地容积率不大于1的情况。(政策依据:国土资发〔2010〕151号)2.超规模预警:预警出让公告或划拨公示、出让合同中商品住宅用地超规模供地的情况(小城市(镇)7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大城市20公顷)。(政策依据:国土资发〔2010〕34号、《限制用地项目目录》)
3.出让金缴纳约定条款预警:预警各类住宅项目出让合同中出让金缴纳的约定不符合“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必须缴纳出让价款50%的首付款,余款要按合同约定及时缴纳,最迟付款时间不得超过一年”的情况。(政策依据:国土资发〔2010〕34号))2.7、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预警机制2.7.3预警功能的主要内容4.开竣工约定条款预警
:预警各类住宅项目出让合同中开竣工时间不符合“约定土地交付之日起一年内开工建设,自开工之日起三年内竣工”的情况。(政策依据:国土资发〔2010〕151号)5.工业用地限价预警:预警擅自突破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供地的情况。即土地出让最低价不得低于出让地块所在地级别基准地价的70%。(政策依据:国土资发〔2010〕34号、《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国土资发〔2006〕307号)、《关于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56号、《限制用地项目目录》)
2.7、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预警机制2.7.3预警功能的主要内容6.机关团地用地预警:预警供应机关团体类用地的情况。(政策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中办发[2013]17号)明确规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严格土地供应管理,对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的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和维修改造项目一律不得供地”按照国家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党政机关用地无论是否属于楼堂馆所,都属于“机关团体用地”。)2.7、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预警机制2.7.3预警功能的主要内容NO.1公告、公示、合同签订过程中有违规供地信息时,系统会在填报信息的时候自动提示,信息发布人可以进行变更和撤销操作以保证上报信息合法合规。出让公告、供应公示过程中的预警信息,必须在公告期或公示期内修改相应的违规违约内容,预警才能消除。一旦公告期或公示期结束,公告或公示将不能再修改,预警也将无法消除。2.7、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预警机制2.7.4预警信息的处理办法NO.2对于系统定期督办的事项,必须到“供应预警”栏目中进行操作,修改相应的公告、公示或出让合同,处置完毕后符合政策规定的项目预警将自动消除。
2.7、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预警机制2.7.4预警信息的处理办法NO.3如果信息发布方确有合法的依据,证明信息不违规但是仍被预警,可由所在市县报省厅,说明情况,省厅认定后,发函报部,由部核准并备案,交由部信息中心,作为特殊情况解除预警。工作要求1.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实时监测预警信息。2.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适时根据监测监管系统监管列示情况,逐项对照核查,及时查处违规违约行为并按要求更新系统信息、解除预警。3.省厅将及时发现和核查问题,督促市、县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予以通报;限期未整改的,由省厅将组织人员挂牌督办。2.7、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预警机制2.7.5预警机制的工作要求02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巡查制度产生的背景巡查制度的主要内涵第二章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制度巡查制度的重要意义动态巡查的主要内容巡查制度的工作要求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随着系统的有效运行,土地供应数据监测取得了显著成效,合同、划拨决定书录入及时,有力支撑了宏观决策。然各地在运用系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管方面还比较薄弱。“重审批、轻监管”、“重供应,轻开发利用”现象比较突出。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分工不明确、信息不准确、监督不到位。针对上述问题,为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部于2013年印发国土资厅发〔2013
〕30号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1产生背景技术平台: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2巡查制度内涵巡查重点:以供地政策的落实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的履行为重点。巡查手段:通过信息公示、预警提醒、开竣工申报、现场核查、跟踪管理、竣工验收、闲置土地查处、建立诚信档案等手段。巡查目的:实现对辖区内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1.政策的组合: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不是单一的政策,也不是一项全新的政策,它是一系列政策的“组合拳”,是已有政策的整合和提升2.监管的串联:以巡查工作为龙头和抓手,目的是有效的串联起供后监管的一系列工作,实现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全过程监管。3.全程的监管: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的建立,对实施已供土地从供应、开工到竣工的全程监管,真正从源头上遏制违规违约行为和闲置土地的发生,及时促进已供土地尽快开工建设,确保形成有效供应,具有重要作用。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3巡查制度的重要意义4.方式的转变:巡查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土地市场监测与监管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单纯的监测分析向监测与监管并重转变;二是由原来的侧重合同填报向供应与供后监管并重转变;三是由早期的强化数据录入向构建监测监管的长效机制转变。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3巡查制度的重要意义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4动态巡查主要内容突出掌握工作重点严密熟悉业务流程及时开展巡查工作30号文件要求准确把握基本内容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4动态巡查主要内容过去的业务流程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4动态巡查主要内容动态巡查制度建立后的全过程业务流程建设项目跟踪:一是出让合同签订或划拨决定书下发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监测监管系统中提取《建设项目用地跟踪管理卡》,作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的基础。二是对已供土地的公开信息、出让价款缴纳、开竣工、定期巡查等情况作详细记录。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4动态巡查主要内容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4动态巡查主要内容信息现场公示:提示土地使用权人在项目所在地醒目位置挂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的主要内容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设单位、项目动工开发、竣工时间、土地开发利用标准和监管机构、举报电话等相关信息。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4动态巡查主要内容价款缴纳提醒:一般情况:企业正常交款,录入系统;其他情况:合同约定的缴款时间30日前尚未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监测监管系统的预警提醒,在系统中提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缴纳提示书》,提示受让人及时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后10个工作日内,相关人员应及时将价款支付情况及相关凭证录入监测监管系统。开竣工预警提醒:合同约定或划拨决定书规定的开竣工时间30日前尚未开竣工的项目,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监测监管系统的预警提醒,在系统中提取《开工提醒书》或《竣工提醒书》,并送达土地使用权人,提醒其按期开工或竣工,同时提示其违约风险及违约处理等事宜。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4动态巡查主要内容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4动态巡查主要内容开竣工申报: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土地使用权人按规定在项目开工、竣工时应向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动工申报书》和《建设项目竣工申报书》,并提供相应的建设用地施工许可证、现场照片、竣工验收证明等材料。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及时将相关信息在10个工作日内上传监测监管系统。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4动态巡查主要内容现场核查:1.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现场核查,获取同一角度、不同时期全景照片,并在《建设项目用地跟踪管理卡》上做好记录。2.核查时间点:约定开竣工时、开工前、实际开工时、施工中、实际竣工验收时等。3.核查记录要在获取后10个工作日内上传监测监管系统。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4动态巡查主要内容闲置土地查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3号)的要求,认真履行各项程序。对涉嫌构成闲置的建设用地及时开展调查、认定和处置,同时填报相应的法律文书和案卷表,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录入监测监管系统。诚信档案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监测监管系统中的土地使用权人违规违约记录,分级建立用地诚信档案。对于未按合同约定开竣工、不及时缴纳土地价款的,列入市、县级诚信档案。作为竞买人资格审查的参考。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动态巡查工作落到实处。2.8、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2.8.5巡查制度工作要求形成责任体系嵌入日常工作链条明确责任单位落实专岗专人健全巡查队伍保障工作条件落实
工作责任我省自2009年1月1日启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以来,目前已成功运行近7年。系统的有效运行,为建立健全全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制度,加强和改善全省土地宏观调控提供了基础平台和重要支撑。目前,全省登记造册系统操作人员共计848人。
2.9、监测监管系统江西运行情况033.1、江西省批后监管政策要求省政府政策要求省厅文件规定第三章江西省土地批后监管2.《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及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赣府发〔2008〕12号);1.《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意见》(赣府发〔2006〕32号);3.1、江西省批后监管政策要求4.《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供应率和利用率的通知》(赣府发〔2012〕36号);3.《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15号);6.《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切实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有效利用的通知》(赣国土资办发〔2011〕45号);5.《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国土资源部〔2009〕106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09〕225号);3.1、江西省批后监管政策要求8.《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工作的通知》(赣国土资办发〔2014〕89号)。7.《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赣府发〔2014〕28号);033.2、批后监管上图基本情况监管概况监管范围第三章江西省土地批后监管监管时点监管平台主要数据监管流程现阶段,我省新增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是在全面收集已批国有建设用地和已供国有建设用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基础上,建立批供国有建设用地初始数据库,以此叠加当年度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图,经逐地块分析判断和抽查核实,确定每个批次地块、每个供地地块的实际建设状况和利用程度,及时、直观、准确掌握全省各区域新增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应和建设情况,以及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及闲置土地的数量与分布状况,掌握全省批而未用率等,达到对全省新增国有建设用地动态监管之目的,进而为全省批而未用专项督察、节约集约用地及市县政府考核等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支撑。3.2、批后监管上图基本情况3.2.1监管概况3.3.3监管时点江西省2008年以来已批新增国有建设用地动态监管的时点为每年12月31日,时间跨度一般从当年10月至次年3月。3.2.2监管范围
重点是2008以来的已批新增国有建设用地,包括省政府批复的城市和集镇批次建设用地、国务院批复的南昌市城市圈内建设用地和跨区域线性工程用地。下一步,我省监管重点将移向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和闲置低效用地上来。3.2、批后监管上图基本情况3.3.5监管数据批地数据、供地数据、影像数据以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的其他相关数据,诸如省重大项目数据、开发区数据、保障性安居工程数据等。另外,数据来源还涉及两个系统,即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备案系统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以及根据工作需要基于ARCGIS平台和MAPGIS平台研发的坐标转换、数据链接工具集和基于EXCEL研发的数据统计、审核等功能小模块。3.2.4监管平台
2014年之前,江西省新增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上图工作平台全部采用MAPGIS平台,2014年之后,为便于同遥感监测及二调变更数据库保持一致,采用ARCGIS平台为主,但为地方利用便利,辅以MAPGIS平台。3.2、批后监管上图基本情况3.2.6监管流程
3.2、批后监管上图基本情况闲置非闲置批次用地区位调整已供未建批而未供已供已建批地数据入库批而未建闲置已供已建成已供在建非闲置实地调查供地时间等竣工验收材料已批新增建设用地批次供应土地供地数据入库年度影像图二调变更图未供先建033.3、批后监管技术体系数据收集整理批供数据入库第三章江西省土地批后监管影像叠加分析数据关系建立数据统计汇总数据反馈复核编制监测成果实施动态监测1.批次数据:坐标来源于《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备案系统》,属性来源于台账,系统数据应于台账数据逐一核对,确保口径一致,批次不丢失,面积不减少。3.3.1数据收集整理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1数据收集整理-批次坐标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永新县2011年第07批次城市建设用地赣国土资核(2011)1970号。2.供地数据:坐标、属性均来源于《国土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目前系统内只有2011年以后供应项目有坐标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1数据收集整理导出供地坐标3.影像数据:即正射遥感影像图,约250-300幅/年,300余G。若采用MAPGIS平台,则分幅经*img-*tif-*msi两次数据格式转换后使用,若采用ARCGIS平台,则采用*img格式使用,数据源主要有IK、TH1、YG2。0.5m分辨率1m分辨率2m分辨率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1数据收集整理2.5m分辨率5m分辨率4.其他数据:各地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增加数据,比如重大项目数据,保障性安居工程数据,开发区四至范围和管辖范围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1数据收集整理
对批供数据入库主要是形成批供的空间数据,以便其能和影像数据套合叠加和分析判图。批次数据入库根据批次坐标点及参数,经核实、转化、配准后生成批次用地界址矢量图,并以关键字段将批次信息导入矢量图中形成批次初始数据库。
供地数据入库根据宗地界址点坐标,经核实、录入、转化、配准,生成宗地界址矢量图,以电子监管号为关键字段将供地信息导入矢量图中形成供地初始数据库。
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2批供数据入库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2批供数据入库
空间矢量数据坐标文本数据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2批供数据入库
蓝线是54坐标区文件红线是转换后80坐标区文件从系统里面导出的坐标,尤其是2008-2010年的坐标,大部分是54坐标系,为了统一,应从其结合图表中,查询其转换参数,将其转换为80坐标系。3.3.3影像叠加分析将影像数据与批次初始数据库和供地初始数据库进行套合,经叠加分析、人工判读、图斑切割、属性录入、拓扑检查等技术环节,逐地块分析出各批次、各供地项目的建设状况。建设状况区分已用、空地、未用、其他四种类型,其内涵如下: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批次线供地线01已建经影像判断分析,地上有明显建筑物或构筑物。02空地经影像判断分析,地上无明显建筑物或构筑物,但已进行场地平整或有明显的推土痕迹。03未动土经影像判断分析,宗地尚未进行开发利用,影像显示仍为农用地类或报批前的原始地类。04其他影像显示为水域或出现坐标明显偏移、云遮挡等造成无法判读的情形。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3影像叠加分析–内涵1.批次地块判图认定标准:对单独选址、公园与绿地、道路及其它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批次进行判读时,当区块内“已用”和“未用”并存且“已用”占地块面积50%以上,全部判为“已用”。对其他项目地块:若一个项目区块内“已用”、“未用”并存且“已用面积”低于70%或“未用面积”低于80%,原则上分割判图统计。若项目地块上有明显建筑物或构筑物且其覆盖度占整个项目地块面积70%以上,判为“已用”。项目地块仍为农用地类、报批前的原始地类或无明显建筑物、构筑物但已进行场地平整,且其覆盖度占整个产业项目地块面积80%以上,判为“未用”。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3影像叠加分析–标准供地地块判图认定标准:对于供地地块,经影像判断分析,地上有明显建筑物或构筑物,且占地面积达到了其应开发面积的30%以上,则判定其为已用。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3影像叠加分析–标准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3影像叠加分析–举例01020403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3影像叠加分析–举例红线内地块为已建红线内地块为空地(建筑物面积少于10%)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3影像叠加分析–举例红线内地块为未动土(保留地貌原样,如植被等)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3影像叠加分析–举例红线内地块为已建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3影像叠加分析–举例红线内地块为空地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3影像叠加分析–举例红线内地块为未建3.3.4数据关系建立以供地清单、批用数据库、供用数据库为基础,根据批次名称,人工初步建立批-供-用关系,并采取半自动化方式,对初步建立的批-供-用关系进行逻辑性和吻合度校验,完成全省批-供-用数据库建设。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5数据统计汇总以已建、空地、未动土和其他四个数据层数据为基础,逐级汇总得到县、市、省三级批而未用数据,并根据工作需要,分类汇总初步得到省重大项目用地数据、开发区用地数据、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数据、区位调整用地数据、国务院跨区域线性工程、开发区用地考核指标数据等各类数据集。其中,空地和未动土一并纳入批而未用统计范畴。数据分类统计时,采用以下原则确定:1.批次上图面积与实际批复面积不一致,所有批次面积以实际批复面积为准,对批次图上面积进行平差处理。2.市本级开发区、新区等原则上不单列,一并汇至市本级统计。3.县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等汇至县级数据库。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6数据反馈复核按自上而下程序进行,采取市县反馈和省级复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确保数据准确,所有数据分析汇总完成后,将下发至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由其组织所辖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对下发数据进行核查,并将核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省厅将根据反馈情况修改完善台账,有特殊需要时,将进行外业实地核查,确保数据准确客观。。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7编制监测成果依据“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备案系统”、“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备案系统”、“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和经复核通过的全省2008年以来批-供-用数据库,可以编制管理层需要的任何相关成果。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7编制监测成果(一)报告成果1、江西省已批新增国有建设用地利用监管报告2、江西省已批新增国有建设用地利用遥感监管工作指南(二)数据库成果
1、批地利用数据库;2、供地利用数据库;3、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已供已建、未批先建四个分类数据库等;4、遥感影像库:正射遥感影像库。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7编制监测成果(三)台账成果1、江西省2008-2014年新增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和利用情况总台账;2、江西省2008-2014年开发区新增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和利用情况总台账;3、江西省2008-2014年重大项目用地供应和利用情况总台账;4、江西省2008-2014年国务院批准跨区域线性工程总台账;5、江西省2008-2014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和利用情况总台账;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7编制监测成果(三)台账成果6、江西省2011-2014年建设用地区位调整供应和利用情况总台账;7、江西省开发区管辖范围已批土地占用耕地面积汇总表;8、江西省开发区管辖范围占用耕地面积汇总表;9、江西省开发区管辖范围单位工业增加值和亩均税收汇总表;10、根据监管需要汇总的其他监管成果。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3.3.7编制监测成果各类台账数据汇总3.3.8实施动态监测依托建立的报告成果、数据库成果和台账成果等,结合全省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闲置土地清查、重大项目巡查等活动平台,对县(市、区)批次大地块、供应大地块、重大项目大地块及开发区闲置大地块建设情况进行动态实地监测。根据动态监测情况,编写动态监测报告,更新动态监测地块,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差别化土地政策提供支撑。3.3、江西省批后监管技术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卫书记、鹿心社省长、莫建成常务副省长多次听取国土资源工作汇报,就节约集约用地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省厅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大量批后监管的工作,近几年的主要有:3.4、江西省批后监管具体工作1.
2012年10月,省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加强批后监管、提高用地“两率”专项行动督导检查,全面梳理、掌握了全省批而未征和批而未供土地情况及形成原因,初步建立健全了土地开发利用动态巡查机制,在一定程度了对提高两率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逐渐形成了节约集约用地认识。3.4、江西省批后监管具体工作2.
2013年6月,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西省商务厅、江西省重点工程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省重大项目用地开发利用动态巡查工作的通知》(赣国土资函〔2013〕199号),全面巡查2007-2012年使用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的重大项目用地批后开发利用情况,包括土地供应情况,对应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的开发利用情况,是否存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供作他用、闲置等情况。通过检查,全面掌握了全省2007-2012年1336个重大项目的土地供应和利用情况,建立了有关台账,形成了专报报送省政府,为省领导重大项目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3.4、江西省批后监管具体工作3.
2014年4月,根据厅主要领导指示,省厅组织了两个调研组分赴南昌县、共青城市和赣州市经开区、新余市、吉安市开展批而未用实地调研,了解批而未用土地情况和形成原因。3.4、江西省批后监管具体工作4.
2014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电《关于在全省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察的通知》(赣府厅明〔2014〕61号),由省政府组织省国土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商务厅在全省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查。本次检查主要检查了地方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新批土地用途情况、批而未用土地情况、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和低丘缓坡试点情况等,共实地核查地块333块,查看了66家典型企业用地情况。3.4、江西省批后监管具体工作5.
2014年11月,为进一步推动全省节约集约用地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电赣府厅明〔2014〕128号,再次组织上述四个部门在全省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查“回头看”,重点巡查重大项目批而未用情况,实地核查452块大地块及149宗闲置用地。3.4、江西省批后监管具体工作6.
2015年7月,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江西省2015年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情况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国土资办发〔2015〕41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检查工作。通过检查,基本摸清了我省耕地保护、重大项目用地、批而未用土地、农民宅基地用地管理、增减挂钩试点和低丘缓坡试点等6大块工作情况,总结了工作经验、先进典型和存在的问题。就批而未用土地,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全省2011-2013年批而未用地块和批而未用消减地块。检查按照先内业,后外业的方式进行,内业主要了解各地批而未用土地整体情况,外业则实地踏勘核实批而未用已消化利用地块的实际建设情况。全省共下发9476块批而未用地块,2015年上半年共消化利用批而未用面积6.11万亩,占比12.36%。
3.4、江西省批后监管具体工作033.5、下一步工作设想调整监管方向,重点监测监管供而未用
完善监管方式,建立批而未用销账式管理制度第三章江西省土地批后监管提升监管手段,健全批后监管长效机制
强化奖惩力度,加强节约用地考评监管
自2011年省厅开展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上图以来,监测监管成果在国土资源日常管理中已经起到了很大作用,全省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已经有了很大改观。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监管重点尚需调整、监管方式尚需完善、监管手段尚需提升等众多需要不断提高的地方。3.5、下一步监测监管工作设想3.5.2完善监管方式,建立批而未用销号式制度深入查找批而未用存在问题,分类分析批而未用原因,在现有监测监管的基础上,争取研究出台一个关于开展批而未供和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利用的文件或办法,建立一本批而未用土地销账式管理台账,研发一套批后监管信息系统,加快批而未用土地的消化利用和项目推进速度。3.5.1调整监管方向,重点监测监管供而未用
受限于技术手段和时间紧任务重的客观条件,以及地方对数据录入的客观与准确性,目前全省监管重点放在了对批次的监管,对供而未用反而监管的较少。下一步,监管重点由批次判图转向供地判图和实地踏勘,转向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以及低效和闲置监管上来。3.5、下一步监测监管工作设想3.5.3提升监管手段,健全批后监管长效机制
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内业判图的准确性,加强对全省土地供应与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监管,建立并完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实地抽查监督机制和情况通报制度,切实加大对批而未用土地优化利用的督促力度。3.5、下一步监测监管工作设想3.5.4强化奖惩力度,加强节约用地考评监管加大对消化利用工作不力、利用率较低、批而未供土地规模较大市、县的惩罚力度,强化对批而未用消化工作做的较好市、县的奖励措施。对批而未用率低、批而未用土地消化慢及闲置土地量大的县(市、区)进行重点督查和挂点式督查,对已经约谈过的县市实行动态督查,并扩大约谈范围,警钟长鸣。3.5、下一步监测监管工作设想044.1、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土地储备制度概念土地储备制度建立第四章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目的NO.22.土地储备工作的具体实施,由土地储备机构承担。具体实施NO.33.土地储备制度就是为更好开展土地储备、管理储备土地而颁布的各种法律规范、文件通知和技术规范以及开展土地收储工作的总称。土地储备制度4.1.1土地储备制度概念4.1、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NO.1土地储备1.土地储备,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1.1996年,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市土地发展中心正式成立;2.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明确提出:“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要对建设用地试行收购储备制度。市、县人民政府可划出部分土地收益用于收购土地,金融机构要依法提供信贷支持”。这是国务院文件第一次提出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也是目前为止有关土地储备的最高级别文件;4.1.2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4.1、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3.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要求财政部门制定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国土部门制定土地储备管理办法;4.2007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7号);4.1.2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4.1、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5.2007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277号),从储备计划、范围、程序、开发、供应、资金等方面,对土地储备制度作了系统性规定;3.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要求财政部门制定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国土部门制定土地储备管理办法;4.2007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7号);4.1.2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4.1、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5.2007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277号),从储备计划、范围、程序、开发、供应、资金等方面,对土地储备制度作了系统性规定;6.200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要求将现有未利用的建设用地优先纳入储备,储备土地出让前应当处理好土地法律经济关系,完成必要的前期开发,缩短开发周期,防止形成新的闲置土地,切实提高节约利用水平。7.2012年11月5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2号),该文件应重点关注的5个方面:4.1.2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4.1、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二是要求净地收储纳入储备之土地产权清晰,对取得方式及程序不合规、补偿不到位、土地权属不清晰的,不得纳入储备。这有利于实现土地有效供应,调控土地市场。一是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名录
理清土地储备机构与融资平台的关系,划清了界线。全省分三批经国土部批复105家。国土资发〔2012〕162号:4.1、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三是贷款期限上调至五年
五是贷款用途可不对应抵押土地相关补偿、前期开发等业务很好的解决了融资贷款期限与土地储备项目实施周期不匹配和贷款只能用于对应抵押的土地的局限。根据储备计划,核定土地储备机构年度融资规模,实行年度融资规模控制卡管理,不得超融资规模的融资。名录内土地储备机构所属的储备土地,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证,方可用于储备抵押贷款,保障了土地市场平稳健康运行,防范金融风险。4.1、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四是核发年度融资规模控制卡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国土资发〔2012〕162号:8.2013年7月9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核定土地储备融资规模等问题的意见》(财预〔2013〕182号);9.2013年11月28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土地储备信息监测与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3〕1092号);4.1.2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4.1、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10.2014年1月10日,《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中国人民人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省银监局关于印发江西省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赣财预〔2014〕10号);11.2014年4月8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土地储备和融资规模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赣国土资发办〔2014〕29号)。调节市场供求平衡稳定地价土地储备机构低价购入土地,等到市场供应紧张、价格高涨的时候,把手中的土地投入市场,平抑地价。维护城市规划统一管理作为城市土地的唯一调控者,统一城市土地供应与规划管理,避免出现破坏规划、影响布局的盲目开发现象。筹集建设资金补充地方财政作为独立市场主体,获得差价收益,又以其特殊的公益性质,该资金将成为建设的补充资金。4.1.3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目的
4.1、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044.2、土地储备机构的管理实行名录制管理储备机构的监管第四章土地储备制度国土部门按照《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核,符合以下5条标准的才可列入名录:1.事业单位:非企业、融资平台公司;2.直接隶属于市、县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3.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正规的组织机构代码;4.有“三定方案”等明确承担土地储备职能;5.有市、县(区)政府或机构编制委员会批文。4.2、土地储备机构的管理4.2.1实行名录制管理
1.市、县土地储备机构:指市(地、州、盟)、县(区、市、旗)等法定行政区设立的土地储备机构。(1)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市、县(区)”是指法定的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机构批准文件应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或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式下发;单位名称发生变化的应附更名批准文件。(2)直接隶属于所在市、县(区)国土资源局。机构批准文件中应有明确的隶属规定。4.2、土地储备机构的管理分类(3)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应有规范、有效期内的且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网站上()能够查到的组织机构代码(9位),其上登记的名称需于当前申报单位名称一致。(4)承担本区域内土地储备工作。机构批准文件或“三定”方案中,应有明确的承担本区域内土地储备职能的规定。(5)机构唯一性。机构为本行政辖区内唯一从事土地储备工作的事业单位。(6)证明材料真实、完整。批准文件或三定方案等证明文件,应为加盖公章的真实、完整文件,不得涂改、伪造。4.2、土地储备机构的管理分类2.省级土地储备机构:(1)由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机构批准文件应由省级人民政府或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正式下发;(2)直接隶属于所在省(区、市)国土资源厅;(3)机构唯一性。每省级单位只设一家省级土地储备机构;(4)组织机构代码、职能证明文件、证明材料等与第一类同。4.2、土地储备机构的管理分类3.开发区(园区、新城区等)设立土地储备机构:(1)开发区(园区、新城区等)应由国务院批准设立;(2)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3)直接隶属于所在市、县(区)国土资源局;(4)开发区内土地出让由所在的市县承担;(5)组织机构代码、职能证明文件、证明材料等与第一类相同。4.2、土地储备机构的管理分类4.历史形成独立区域设立的土地储备机构:包括兵团、林区、牧区、垦区、特殊管理区等:(1)该区域行政独立;(2)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3)直接隶属于所在市、县(区)国土资源局;(4)组织机构代码、职能证明文件、证明材料等与第一类相同。4.2、土地储备机构的管理分类4.2.2土地储备机构的监管监测监管系统监管实地检查与定期汇报监管加强部门联合监管4.2、土地储备机构的管理共享数据国土部门财政部门土地储备机构银监部门人民银行当地商业银行汇报检查数据审核后协调机制044.3、土地收储的管理土地储备计划土地储备范围第四章土地储备制度纳入土地储备库土地前期开发管护和临时利用储备地供应储备土地4.3、土地收储的管理每年第三季度编制下一年度土地储备计划。新增储备土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市、县前三年平均年供应的储备土地量之内。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年度储备土地规模;(2)年度储备土地前期开发规模;(3)年度储备土地供应规模;(4)计划年度末储备土地规模;(5)年度储备土地临时利用计划;(6)年度储备土地融资计划、土地储备预算;(7)年度储备土地供应预测收入。4.3、土地收储的管理4.3.1土地储备计划
土地储备库土地供应4.3、土地收储的管理4.3.1土地储备计划1.收购的土地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纳入土地储备。2.收回的土地市、县政府或国土部门依法无偿收回的土地,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纳入土地储备。4.新增的土地每年新增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批准手续的土地,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纳入土地储备。3.购买的土地行使优先购买权取得的土地,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纳入土地储备。4.3、土地收储的管理4.3.2土地储备范围
4.3.3纳入储备库土地储备机构将上述5种途径储备的土地纳入土地库储备。纳入储备的土地必须产权清晰,已设立他项权利应依法解除。进入储备库的土地,土地储备机构可以进行土地前提开发。有下设或挂靠从事工程建设机构的,必须与土地储备机构彻底脱钩。4.3、土地收储的管理4.3.4前期开发根据《土地储备管理》规定,储备土地为供应前,土地储备机构可将储备土地或连同地上建(构)筑物进行临时使用,但不能影响土地供应。1.储备用地管护
主要为了防止他人侵占、破坏储备土地,造成新的权利纠纷。实行自主管、以租代管和委托代管三种形式,并与临时利用有机结合。4.3、土地收储的管理4.3.5管护和临时利用储备地1.储备用地临时利用
应报同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同意;在城市规划区内,需要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在报批前,应当先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储备土地临时利用:设立抵押权的,应征得抵押权人的书面同意;临时利用的,土地储备机构应当与土地使用者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明确有关事宜临时利用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不得转包;临时利用取得的收入,全部缴入同级国库,纳入公共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储备土地完成前期开发整理后,纳入当地市、县土地供应计划,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供地。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后的土地,纳入储备满两年未供应的,在下达下一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4.3、土地收储的管理4.3.6储备土地供应土地储备计划储备五类土地土地前期开发通路、水、电、气、暖储备库管护和临时利用土地供应拟收储已入库已供应044.4、土地收储资金与融资的管理年度土地储备资金收支预算主要政策文件第四章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储备资金使用范围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落实和管理4.4.1年度土地储备资金收支预算土地储备机构应于每年第三季度根据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编制资金收支预算。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定;4.4、土地收储资金与融资的管理4.4.2主要政策文件《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4.4.3土地储备资金使用范围四项支出:(1)征收、收购、优先购买或收回土地需要支付的土地价款或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2)前期土地开发费用支出;(3)贷款利息支出;(4)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与土地储备有关的其他费用。4.4、土地收储资金与融资的管理4.4.4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的落实和管理依据国发〔2001〕15号文,对国有土地收益基金进行落实和管理:(1)计提基数:缴入地方国库的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总成交价款。(2)计提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确定,并报送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备案。(3)管理方式:实行分账核算。(4)使用方向:用于土地收购储备,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圳市易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加工承揽协议书
- 建筑工程技术实习报告
- 房屋委托装修出售合同
- 《重庆配合比宣贯》课件
- 版手房买卖合同
- 个人之间的委托投资协议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详细解读3篇
- 花的类型课件
- 2024年度物流合同:国际快递服务与供应链管理2篇
- 课件素材结束语图片
- 矿山系统机电技术人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高中物理斜面模型大全(80个)
- 2024年安徽房屋租赁合同样本(三篇)
- 计算机文化基础2
- 2024-2030年芯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
- 2023年山东黄金集团招聘笔试真题
- 高空抛物安全宣传教育课件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自然语言处理(NLP)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登高车高空作业施工方案
- 北京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4
- 2024年动画制作员(高级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