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安徽省合肥一中、安庆一中等六校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实验或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和观察过程中,可以不需要制备临时装片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细胞形态后用体积分数为95%酒精冲洗2次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中,应设置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D.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的土壤为对照组,60℃恒温箱灭菌1h的土壤为实验组2.“率”是指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增长率D.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3.研究人员将含15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x分钟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分别对应图中的两个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断裂B.根据条带的位置和数目可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C.根据实验结果推测x分钟内大肠杆菌细胞最多分裂一次D.未经热变性处理的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后也能出现两个条带4.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两个实验,不正确的是A.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B.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C.两个实验结合起来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并不增多5.已知控制玉米某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但偶然发现这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某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A.发生180°颠倒 B.重复出现C.移至非同源染色体上 D.发生丢失6.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下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7.农历2019岁末,临近春节,湖北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并出现死亡病例和扩散现象,经科学检测,导致此次传染病的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若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被该病毒突破,第三道防线就会发挥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毒先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侵入宿主细胞后,才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B.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需要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和淋巴因子的刺激C.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该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坏死D.“新冠肺炎”治愈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可以用来治疗“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8.(10分)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在低光照环境中能吸收光能并释放氧气的蓝细菌——温泉拟甲色球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温泉拟甲色球藻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酸B.温泉拟甲色球藻含有核糖体,核糖体中不含有磷元素C.温泉拟甲色球藻的拟核区存在某种蛋白质结合在DNA上发挥催化作用D.温泉拟甲色球藻吸收光能并释放氧气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二、非选择题9.(10分)GR24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可抑制侧芽生长的化学物质。科研人员做出了一种假设: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GR24可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为了验证该假设,研究人员进行了图所示操作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部分过程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时,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_________。组别处理检测实验组在琼脂块A中加适量NAA在侧芽处涂抹适量放射性标记的NAA在A中①GR24琼脂块B中放射性标记物含量对照组在琼脂块A中加适量NAA同上在A中②GR24(2)表中①、②分别为__________(填“加入、加入”或“加入、不加入”或“不加入、加入”)GR24。(3)若检测结果为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4)科学家在植物体内找到了与GR24作用相似的物质,从而可以解释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的原因,进而解释植物体生长的__________现象。10.(14分)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百分之四十到六十能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土壤中的细菌有的能分解纤维素,有的细菌则不能,其原因是前者能分泌____________。纤维素最终被水解为____________,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同样也可以为人类所利用。(2)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下列流程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土壤取样→挑选菌落→样品稀释→平板划线B.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C.土壤取样一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平板划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3)土壤取样要选择____________的环境。在实验室筛选时,与从热泉中筛选Tap细菌的原理相同,即人为提供____________,同时抑制或阻止____________。(4)下图若为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配方,此培养基配方中的“某成分”应为____________。此培养基为____________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划分)。11.(14分)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排尿过程中,尿液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人体调节尿量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又称加压素),其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尿崩症临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透压尿液,尿崩症根据病变部位分为肾性尿崩症和中枢性尿崩症,通过测定血浆抗利尿激素水平和禁水加压素试验可以进行区分。从患者上臂静脉抽取血液可检测抗利尿激素,所依据的激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禁水加压素试验中,患者禁止饮水、注射加压素检测尿液情况,若患者的尿液不浓缩,渗透压仍然很低,可判断该患者是肾性尿崩症,推测其病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12.食虫植物是一类长于土壤贫瘠(特别是缺少氮素)的地区,能捕获并消化动物的自养型植物。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食虫植物属于__________。(2)从生长环境和代谢类型两方面分析可知,食虫植物捕获并消化动物的目的是_______。下列两个模式图中正确的是____,请阐明另一个模式图错误的原因______。(3)模式图中食虫植物和昆虫之间的双箭头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物质循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抽样检测法的操作: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详解】A、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和观察过程中,可以不需要制备临时装片,而直接制成组织样液来进行观察,A正确;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细胞形态后用体积分数为95%酒精冲洗2次,洗去卡诺氏固定液,防止对后续实验步骤的干扰,B正确;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C错误;D、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通常自然状态下的实验为对照实验,据此可知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的土壤为对照组,60℃恒温箱灭菌1h的土壤为实验组,D正确。故选C。2、B【解析】

A项,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故A项正确。B项,食物链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不能提高,能量只能多级利用,故B项错误。C项,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故C项正确。D项,当适当降低温度时,会抑制有关细胞呼吸的酶的活性,所以细胞呼吸速率降低,故D项正确。故选B。3、C【解析】

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探究DNA复制过程”的活动是利用放射性N原子标记DNA,并通过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技术使放射性标记不同的DNA分层观察,从而分析DNA半保留复制过程。【详解】A、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的氢键断裂,A错误;B、试管中分别是15N-DNA单链、14N-DNA单链,不能看出子代DNA的结构,不能说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B错误;C、从15N-DNA单链、14N-DNA单链的含量相等可知,DNA只复制了一次,DNA在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复制,因此细胞最多分裂一次,C正确;D、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子代DNA分子两条链由氢键相连,所以密度梯度离心后在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中带),D错误。故选C。4、C【解析】

A.甲处噬菌体是利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其一定含有放射性,A正确;B.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进行DNA的半保留复制,子一代噬菌体都含有32P,子二代噬菌体则不一定含有32P,故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B正确;C.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图2实验不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D.由于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每个噬菌体复制n代,含32P的噬菌体占2/2n,即培养2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小,D正确。故选C。5、C【解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类型:(1)缺失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2)重复是指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3)倒位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4)易位是指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玉米某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符合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假设这两对基因用A、a和B、b表示,而偶然发现这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某玉米植株(AaBb),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的结果。【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某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自交的结果,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布在了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根据题意可知,控制玉米某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那么说明在上述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易位的现象,且原来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结果。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6、C【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抗虫基因;乙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1/2含有抗虫基因;丙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3/4含有抗虫基因,据此答题。【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了DNA的复制,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甲、乙、丙细胞中都含有4个抗虫基因,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了DNA的复制,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乙、丙细胞中都含有4个抗虫基因,B正确;

C、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C错误;

D、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可能含有两个抗虫基因的是乙、丙,D正确.

故选C。7、D【解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中,T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激活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抗原。再次免疫反应中,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产生二次免疫反应。【详解】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第一个阶段相同: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所以病毒进入机体会同时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错误;B、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B错误;C、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该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凋亡,不是细胞坏死,C错误;D、抗体可以与相应的病原体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所以“新冠肺炎”治愈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可以用来治疗“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对两者进行比较。8、C【解析】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2、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在内的多种细胞器。3、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详解】A、温泉拟甲色球藻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A错误;B、温泉拟甲色球藻含有核糖体,核糖体中含有RNA,因此核糖体中含有P,B错误;C、温泉拟甲色球藻的拟核区存在某种蛋白质结合在DNA上发挥催化作用,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C正确;D、温泉拟甲色球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类囊体,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主动运输加入、不加入对照组主茎下端放射性标记物含量高于实验组顶端优势【解析】

顶端优势产生的原理: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同时,生长素含量高的顶端,夺取侧芽的营养,造成侧芽营养不足。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的跨膜方式。【详解】(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时,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2)本实验是验证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GR24可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自变量为是否加GR24,放射性标记的NAA可以跟踪激素的运输情况,所以实验组中①应为加入GR24;对照组②应为不加入GR24。(3)若检测结果为对照组主茎下端放射性标记物含量高于实验组,说明GR24可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即假设成立。(4)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并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为顶端优势。所以科学家在植物体内找到了与GR24作用相似的物质,从而可以解释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的原因,进而解释了植物体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点睛】本题结合图示和表格,探究顶端优势形成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意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0、纤维素酶葡萄糖C纤维素丰富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其他微生物生长纤维素粉液体【解析】

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步骤为配制培养基、接种、培养、筛选等。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常用到培养基。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细胞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培养基既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培养基种类很多,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通常需要加入琼脂凝固;根据培养功能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培养基配成后一般需测试并调节pH,还需进行灭菌,通常有高温灭菌和过滤灭菌。培养基由于富含营养物质,易被污染或变质。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详解】(1)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最终被水解为葡萄糖。(2)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3)由于要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因此土壤取样要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在实验室筛选的原理是人为提供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使目的菌株成为优势种。(4)此培养基用来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配方中的“某成分”应为纤维素粉。此培养基不含琼脂,为液体培养基。【点睛】熟悉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感受器与成年人相比,婴儿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完全,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受损【解析】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3、人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