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第主义建设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39aca67f5cabf82e380e88375d7497/dd39aca67f5cabf82e380e88375d74971.gif)
![苏联的社会第主义建设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39aca67f5cabf82e380e88375d7497/dd39aca67f5cabf82e380e88375d74972.gif)
![苏联的社会第主义建设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39aca67f5cabf82e380e88375d7497/dd39aca67f5cabf82e380e88375d74973.gif)
![苏联的社会第主义建设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39aca67f5cabf82e380e88375d7497/dd39aca67f5cabf82e380e88375d74974.gif)
![苏联的社会第主义建设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39aca67f5cabf82e380e88375d7497/dd39aca67f5cabf82e380e88375d749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1918—1920)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苏俄宣传画-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余粮征集制导致经济恶化及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政治形势出现动荡。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新民二中王学成
1.背景: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2.实施: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3.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a.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b.商业: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c.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4.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一、新经济政策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已不能适应苏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在和平建设时期,苏俄应该实行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的某些经济模式和经营方式,以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俄国十月革命前)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三年卫国战争1918年-1920年)由新经济政策向苏联模式过渡(1928年——1936年)苏联模式正式形成(1936年)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公布本课知识拓展与拔高经济类型的转变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提出:1924年1月,列宁逝世。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2.开始: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成就: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二、苏联的工业化1.卡累利阿——芬兰2.爱沙尼亚3.拉脱维亚4.立陶宛5.白俄罗斯6.乌克兰7.摩尔达维亚8.俄罗斯联邦9.格鲁吉亚10.亚美尼亚11.阿塞拜疆12.哈萨克13.土库曼14.乌兹别克15.塔吉克16.吉尔吉斯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①①1922年,苏联成立时仅有4个加盟共和国,后来逐步发展到16个,因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并入其他共和国,最后是15个。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己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相关史事
4.特点: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5.评价:a.利: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b.弊: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斯大林(1879-1953)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强大的工业国的?问题思考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在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苏联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1.背景: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2.开始: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3.措施: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三、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的关系:两者都是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相关史事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是靠殖民掠夺;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是靠牺牲人民的利益。
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3.评价:a.积极性: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b.消极性: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四、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启示:农村政策调整应遵循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特征: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组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相关史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1)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2)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工业化过程中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农业、商业等,造成轻、重工业和农业比例严重失调。本课总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的探索斯大林的探索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政治上:成立苏联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治上:1936年颁布新宪法经济恢复和发展形成苏联模式1.以下表述,哪些是正确的?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X。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X
)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课后活动20世纪,俄国文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涌现出许多享誉世界的作家。高尔基和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讲述了一对惨遭剥削和压迫的母子投身革命运动的故事,表现了俄国普通民众的政治觉醒,塑造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歌颂了男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了实现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艰苦奋斗的精神,影响了一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知识拓展《母亲》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1)战后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2)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2、开始时间:1921年春以下是:巩固•提升•拔高3、内容:
(1)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2)工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4、特点:(新在哪)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承认市场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业国有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5、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120100806040200谷物产量工业总产量1925年1913年1920年启示: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有15个加盟国。1、苏联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二、苏联的工业化苏联国旗苏联国徽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
苏联国徽镰刀、锤头代表着工农联盟。绸带包裹着小麦,表现了劳动人民大团结。布尔什维克的标志站在地球上,表现了共产主义一定在世界传承,发扬光大。太阳象征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诞生,在太阳的衬托下,表现了共产主义是光明的,和平的。绸带上用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文字写着苏联的格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沙俄(1547—1917)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今)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与世长辞,终年54岁。23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天之内先后有数百万各界人士冒着严寒、日以继夜地向列宁遗体告别。列宁的逝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1917年参加组织领导十月革命。1922年当选俄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领导苏联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取得胜利。著有《斯大林全集》。斯大林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2、工业化(1)目的:
实现国家工业化。(2)时间:
1926年起(3)过程:
1928年-1937年,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4)重点:发展重工业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5、结果: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三、农业集体化1、背景:(1)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2)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解决粮食问题。2、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农业集体化运动3、措施:(1)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被强迫加入集体农庄(P50小字)(2)开展消灭富农运动。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我国(中国)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四、苏联模式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2、意义: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国家性质: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度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方面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3、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4、评价:
①积极:苏联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②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4)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5、教训(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适合本国国情;②重、轻工业、农业要协调发展。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1917.3
二月革命1917.11
十月革命1918~1920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21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2年底
苏联成立1928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6
苏联通过新宪法B1.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好转,这主要得益于()A.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巩固练习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DC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翻译兼职合同
- 简式房屋买卖定金合同范本
- 详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
- 红酒运输资质转让合同范本
- 车辆货物运输合同
- 宅基地转让协议合同书
- 外卖订单配送承包合同
- 正交薄壁孔音叉陀螺的设计和性能研究
- 极区弱观测环境下的SINS-DVL-GNSS组合导航算法研究
- 2025年南宁货运从业资格证试题答题APP
- 再见深海合唱简谱【珠海童年树合唱团】
- 高中物理 选修1 第四章 光(折射反射干涉衍射偏振)(2024人教版)
- 《聚焦客户创造价值》课件
- PTW-UNIDOS-E-放射剂量仪中文说明书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全套 魏华林 第0-18章 绪论、风险与保险- 保险市场监管、附章:社会保险
- 许小年:浅析日本失去的30年-兼评“资产负债表衰退”
- 典范英语2b课文电子书
- 17~18世纪意大利歌剧探析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合理用药
-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