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污水沟槽检查井基坑及箱涵基坑开挖工程施工方法和主要技术措施1.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对道路中线控制桩、边线桩及高程控制桩等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路基土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CBR试验,必要时应做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膨胀和膨胀量等试验。施工前.应根据工程规模、环境条件,修筑临时施工道路。临时施工道路应满足施工机械调运和行车安全要求,且不得妨碍施工。城镇道路施工范围内的新建地下管线、人行地道等地下构筑物宜先行施工。对埋深较浅的既有地下管线,作业中可能受损时,应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出加固或挪移措施方案,并办理手续后实施。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应熟悉现场地形、地貌、环境条件;应掌握水、电、劳动力、设备等资源供应条件;并应核实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构筑物、河湖、绿化、杆线、文物古迹等情况。(如果有)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开工。施测前测量人员先校核施工图纸,按图纸确定位置和标高。测量放线前对业主提供的控制桩点进行复核,然后引测施工控制点并报监理审核。首先由测量人员将平面位置现场放样,并测量原地面的高程,计算出开挖深度。施工放线时每隔20m钉设标记并加以保护,施工放样记录以书面形式上报监理工程师,待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进行开挖。施工技术人员应对施工图进行认真审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人联系,进行变更,并形成文件。施工前应做好量具、器具的检定工作与有关原材抖的检验。开工前应结合工程特点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安全培训,对特殊工种进行资格岗前培训。施工全过程做到“六落实”即:施工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三位一体”人员落实;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落实;施工机具设备、检测手段落实;对现场有关管理人员、班组长、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及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交底落实;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安全质量奖惩制度落实。根据施工具体条件及现场情况,合理安排土方开挖、堆放、运输。做好地表、基坑的排水,并做好土壁加固的机具和材料准备。开挖前查明地下水位,必要时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降水方案,保证基坑开挖施工作业面无地下水渗入。基坑开挖前应在基坑边缘2.0米外设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及地表水冲刷边坡。基坑施工前均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基坑进行现场监测,监测方案必须经过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1.2施工测量1.2.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办理桩点交接手续。给出施工图控制网、点等级、起算数据,并形成文件。施工单位应进行现场踏勘、测量、复核原地貌。施工单位应组织学习设计文件及相应的技术标准,根据工程需要编制施工测量方案。测量仪器、设备、工具等使用前应进行符合性检查,确认符合要求。严禁使用未经计量检定、校准及超过检定有效期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工具。施工单位开工前应对施工图规定的基准点、基准线和高程测量控制资料进行内业及外业复核。复核过程中,当发现不符或与相邻施工路段或桥梁的衔接有问题时,应向建设单位提出,进行查询,并取得准确结果。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向建设单位提交测量复核书面报告。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批准后,方可作为施工控制桩放线测量、建立施工控制网、线、点的依据。施工测量用的控制桩应进行保护并校测。测量记录应使用专用表格,记录应字迹清楚,严禁涂改。施工中应建立施工测量的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测量复核制度。从事施工测量的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测量控制网应作好与相邻道路、桥梁控制网的联系。1.2.2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测量,应按当地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实施。当采用当地城市统一坐标系统确实有困难时,小测区所采用的假设坐标系统应经上级建设行政主管、规划部门批准。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确保精度,满足施工实际需要且方便应用。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各种精度三角点,一级、二级、三级导线点以及相应精度的GPS点,根据施工需要均已作为施工测量的首级控制。施工图提供的首级控制点(交桩点)点为中心误差(相对起算点)不得大于5cm。首级控制点应满足施工复核和施工控制需要,首级控制点应为2个以上,间距不宜大于700m。控制点宜为控制道路施工图的相交点、中心线上点、折点及附近点、控制施工点等。施工测量应作好起点、终点、转折点、道路相交点及其他重要设施的位置、方向的控制及校核。三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首级控制(交桩点)、复核的小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1.2.2.1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1.2.2.2施工控制三角两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三角测量的网(锁)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宜布设成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且其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不应大于100°,最小内角不宜小于30°,个别角受条件限制时可为25°。B.加密的控制网,可采用插网、线形锁或插点等形式。各等级的插点宜采用坚强图形布设。插点的内交会方向数不应少于4个或外交会方向数不应少于3个。C.三角网的布设,可采用线形锁。线形锁的布设,宜近于直伸形状。狭窄地区布设线形锁控制时,按传距角计算的图形强度的总和值,应以对数6位取值,并不应小于60。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首级控制(交桩点)测量、复核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1.2.2.3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注:n为测站数城镇道路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导线侧量、复核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1.2.2.4施工控制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当导线平均长度较短时,应控制导线的边数,但不应超过表1.2.2.3中相应等级导线平均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变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1.2.2.3中规定的长度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形。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规定长度的70%。边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各等级边角组合网的设计应与三角网的规格取得一致,也应重视图形结构,各边边长宜近似相等,各三角形内角宜为30°~100°;个别受条件限制时,不应小于25°。城镇道路的各等级边角组合网中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1.2.2.5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边角组合网的角度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2.2.1的有关规定。对于由测边组成的中点多边形;大地四边形或扇形,应根据经各项改正后的边长观测值进行圆周角条件及组合条件的验核。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平角观测所用的仪器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确认完好,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水平角观测应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方向观测法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1.2.2.6方向观测法的技术指标注:①只用于光学经纬仪。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应计算三角形闭合差、导线闭合差及测角中误差。距离测量宜优先采用I级或Ⅱ级电磁波测距仪(含全站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当测距长度小于等于1km时.仪器精度应分别为:Ⅰ级:|mD|≤5mmⅡ级:5mm<|mD|≤10mmⅢ级:10mm<|mD|≤20mm仪器标准精度计算应符合下式要求:mD=(a+b*D)(mm)式中mD——测距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测距长度(km)。②测距边宜建在地面覆盖物相同、无强电磁场与强热源地段。仪器架设高度应距地面1.3m以上,应便于观测并避开强电磁干扰。③操作仪器时,应符合仪器使用规定。④测距边的水平距离应按规定进行计算、修正。⑤电磁渡测距仪测距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1.2.2.7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的主要技术指标当采用普通钢尺测距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的有关规定。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2.2.8的规定。表1.2.2.8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指标施工控制直线丈量测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1.2.2.9的规定。表1.2.2.9施工控制直线丈量测距的允许偏差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计算所用全部外业资料与起算数据,应经两人独立检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各级平面控制点的计算,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平差法或近似平差法,计算时应采用两人对算或验算方式。使用电子计算机平差计算时,应对所用程序进行确认,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检验。经平差后的坐标值应作为控制的依据,对方位角、夹角和距离应按平差结果反算求得。1.2.3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应在当地城市建立的高程系统下进行。当小测区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时,应经上级行政主管和规划部门批准。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直接水准测量。城镇道路工程应按二、三等级水准测量方法建立首级工程控制。高程控制测量应起闭于设计施工图给定的城镇水准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1.2.3.1的规定。表1.2.3.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注:1、节点之间或节点与高级点之间,其线路的长度不得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3、三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双仪高法单尺施测;每站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1不得超过15″,DS3不得超过20″。 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真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铟瓦水准尺不得超过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得超过0.5mm。 3)当二等水准测量采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其补偿误差(Δa)不得超过0.2″。 4)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1.2.3.2的规定。表1.2.3.2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 注:1、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实现高度不应低于0.3; 2、三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具体测量方法可按国家现行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的有关规定进行。对高程控制网应进行平差计算,高程控制点的高程应以平差后的结果为准。工放线采用的经纬仪等级不应低于DJ6级。1.2.4施工放线测量施工中应结合图纸设计布设施工中线与高程控制桩,并根据工序要求布设测桩。测量作业前、后均应采用不同数据采集人核对的方法,分别核对从图纸上所采集的数据、实测数据的计算过程与计算结果,并应据以判定测量成果的有效性。施工布桩,放线测量前应建立平面、高程控制网,依实地情况埋设牢固、通视良好。道路施工放线采用的经纬仪等级不应低于DJ6级。以三级导线平面控制测量时,方位角闭合差为±24(″);以施工平面控制测量时,方位角闭合差为±40(″),且应报建设单位验收、确认。路基施工前应根据图纸、资料和现场情况,测标出路基施工中可能暴露、触及、损坏的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位置。施工准备阶段核对占地、拆迁范围时,应在现场测设道路施工范围边线。当工程规模较大,测量桩在施工中可能被损坏时,应设辅助平面测量基线与高程控制桩。施工中应及时完成中线桩的恢复与校测。城镇道路高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高程测量视线长宜控制在50~80m;水准测量应采用DS3及以上等级的水准仪施测;水准测量闭合差为±12mm(L为相邻控制点间距,单位为km)。城镇道路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控制导线闭合差应符合1.2.2.6条的有关规定。采用DJ2级仪器时,角度应至少测一测回,采用DJ6级仪器时,角度应至少测两侧回。距离应采用普通钢尺往返测一测回,用电磁波测距仪可单程测定。当采用全站仪观测时,应符合第1.2.2.9条和第1.2.3.2条的有关规定。采用全站仪测设坐标定点,应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坐标并进行已知点的复核,并均应有工作、复核记录,实时测量前应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放样测量直线丈量测距的偏差应符合表1.2.2.9的规定。施工放样允许误差M,相对于相邻控制点,按极坐标法放样,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1.2.1.1施工放样点的点为允许误差M(cm)道路中心中间距宜为10~20m。平曲线和数曲线桩应在道路中心线桩、边桩的测设中完成,并标出设计高程。当曲线长度小于等于40m时,桩间距以小于5m;当曲线长度大于40m时,桩间距以小于等于10m。交叉路口路面高程作业测量应按设计规定的高程方格网、等分圆网等,分层测定高程。与路面有关的附属构筑物的外观控制测量应在控制方向按平面、高程控制需要设控制桩。城镇道路工程完工后应进行竣工测量。竣工测量包括:中心线位置、高程、横断面图式、附属结构和地下管线的实际位置高程。测量成果应在竣工图中标明。施工测量记录及成果均应在正式记录本上填写,并按规定整理测量资料。工程验收的测量依据点应按程序报经建设单位验收、确认。1.3基坑开挖方法基坑开挖前,应将理状地面上的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井穴、坟坑等进行技术处理,并将地面整平。道路沿线多经过山地、农田等,地面植被茂盛,填方段路基开挖前对表层0.50m进行清表,对穿过林地路段应先行伐树,并对树根进行挖除。对挖方地区统一挖至结构加强层底面线以上0.2m后再开挖排水、箱涵基坑。 各基坑均采用放坡开挖,基坑开挖应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根据不同的开挖位置和地质情况,按照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均衡、限时的方法,确定开挖顺序。开挖分层厚度不超过1.5m。在挖方石质地段的沟槽开挖采取机械破碎结合风镐分段分层开挖石方方法;在挖方土质或填筑地段的沟槽开挖采用挖掘机分段分层直接开挖。开挖顺序如下: ①反铲挖掘机配合自卸渣土车开挖第一层土方,分层厚度1.5m; ②第一层土方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边坡修整,清理松动的块石土方; ③分层开挖第二层土方,分层厚度1.5m,同时施工坡顶截水沟、防护栏杆; ④第二层土方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边坡修整,清理松动的块石土方; ⑤开挖下一层土方,重复以上步骤; ⑥开挖至基坑底部,预留200mm人工捡底,同时施工坡底排水沟、集水井; ⑦基坑整平、检查验收。基坑放坡开挖示意图步骤工作内容图示第1步:开挖第一层基坑土方(1.5m)第2步修整第一层坡面第3步开挖下一层土方(1.5m)第4步第二层坡面修整…………重复上述步骤施工第二级基坑1.4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基坑开挖工艺流程1.5通道布置施工道路布置、材料堆放、挖土顺序、挖土方法等应减少对周边环境、支护结构、工程桩等的不利影响。挖土机械、运输车辆等直接进入基坑进行施工作业时,应采取保证坡道稳定的措施,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坡道的宽度应满足车辆行驶的安全要求。1.6开挖安全要求基坑周边、放坡平台的施工荷载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基坑开挖的土方不应在邻近建筑及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堆放,并应及时外运;基坑开挖应采用全面分层开挖或台阶式分层开挖的方式;分层厚度按土层确定,开挖过程中的临时边坡坡度按土层计算确定;机械挖土时,坑底以上200mm~300mm范围内的土方应采用人工修底的方法挖除,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应采用人工修坡方法挖除,严禁超挖。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应及时进行垫层施工;邻近基坑边的局部深坑宜在大面积垫层完成后开挖;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水与排水措施,确保地下水在每层土方开挖面以下50cm,严禁有水挖土作业;基坑周边必须安装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防护栏杆应安装牢固,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基坑内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的专用梯道。雨期施工时,应减小分段开挖长度。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稳定情况,必要时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以防止造成塌方。坡面用坡度板随时检测,以保证坡率符合设计要求。人机配合土方作业,必须设专人指挥。机城作业时,配合作人员严禁处在机械作业和走行范围内。配合人员在机械走行范围内作业时,机械必须停止作业。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作业中断或作业后,开挖面应做成稳定边坡。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避开构筑糟、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人工挖槽时,应确定分层开挖的深度,并符合下列规定:①人工开挖沟槽的槽深超过3m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超过2m;②人工开挖多层沟槽的层间留台宽度:放坡开槽时不应小于0.8m,直槽时不应小于0.5m,安装井点设备时不应小于1.5m;③人工挖槽时确保堆土安全,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且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0.8m,地面堆积荷载不得大于10KN/m2。④开槽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会同有关方面进行验槽。验槽后应及时组织施工进行回填确保沟槽施工安全,避免坍塌。严禁挖掘机等机械在电力架空线路下作业。需在其一制作业时,垂直及水平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挖掘机与电力架空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1.7坡面防护及坡率当基坑深度较大时,宜采取设置过渡平台分级放坡开挖,各级过渡平台的宽度、坡度和高度应通过稳定性计算确定,各级过渡平台宽度不宜小于2.0m。放坡坡率应根据相关规范、图纸设计以及经过稳定性核算的勘察资料确定。地质详勘报告提供的坡率建议值:基坑临时开挖坡率层号岩土名称基坑临时开挖坡率建议<1-1>素填土1:1.25分级放坡、坡面加固<2-1>可塑至硬塑黏土1:1.25分级放坡、坡面加固<4-1-1>全风化岩层1:1坡面加固<4-1-2>强风化岩层1:0.75坡面加固<4-3>中风化岩层1:0.5/1.8降水、排水1.8.1主要依据依据水文地质情况,为了保证基坑(沟槽)无水施工和基坑边坡稳定,确保施工安全,根据地质详勘报告说明17.2的建议,本方案涉及基坑(沟槽)施工采用集水明排法降水,坡顶和坡脚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和集水井。基坑明排水采用自动抽水泵抽水,抽出来的水排入基坑顶部设置的临时集水池内,三级过滤沉淀后排入城市排水系统或邻近沟渠。依据《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7.3、13.2规定布置集水明排系统:排水沟和集水坑宜布置于地下结构外边距坡脚不小于0.5m。排水沟深度和宽度应根据基坑排水量确定,沟底宽不宜小于0.3m,坡度不宜小于0.1%;集水坑大小和数量应根据地下水量大小和积水面积确定,且直径(或宽度)不宜小于0.6m,其底面应比排水沟沟底深不宜小于0.5m,间距不宜大于30m当基坑壁出现分层渗透水时,可针对性地设置导水管,将水引入排水沟。当基坑开挖深度超过地下水位之后,排水沟与集水井的深度应随开挖深度不断加深,并及时将集水井中的水排出基坑。基坑上部截水沟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应大于2m,排水沟底和侧壁必须做防渗处理。基底部四周应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1.8.2降排水施工在基坑(沟槽)顶部距基坑(沟槽)边缘2m处设置30cm×50cm的截水沟,距坡顶2m。沟内坡度大于0.5%,沟底采用10cm厚C20素混凝土垫层,侧壁采用120mm厚砖砌,内抹M5厚水泥砂浆30mm。连接至三级沉淀池。基坑底设置30cm×30cm的排水沟,距坡脚0.5m。采用C20砼浇筑,底部采用10cmC20砼垫层,沟侧采用15cmC20砼浇筑,沟内坡度大于0.5%,沟底、沟壁抹30mm厚1:2水泥砂浆。每隔30m设置一口集水井,集水井1.0m×1.0m×1.0m,底部采用10cm厚C20素混凝土垫层,侧壁C20砼浇筑。在每一个集水坑处安放1台自动抽水泵抽水。集水明排法(1-排水沟,2-集水井,3-水泵)基坑坡顶或过度平台截水沟及防护示意图1.9基坑安全防护1.9.1基坑安全等级根据图纸设计及现场勘查,排水管道覆土厚度3~8m,基坑最大挖深约8m;箱涵平均挖深5m,最大挖深6.6m。根据地勘资料,基坑范围内从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素填土、软塑状淤泥质土、可塑~硬塑粘土、全~中风化砂泥岩,基坑底大部分位于强~中风化砂泥岩地层。根据《【某市】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的第3章关于基坑工程安全等级的规定,本工程范围内的基坑影响范围内无既有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开挖深度小于5m的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开挖深度5-12m的各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注:H为基坑深度,Sjx为建筑物(构筑物)距离基坑边的距离。1.9.2安全栏杆开挖前,为防止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要搭设合理、牢固能起防护作用的临边护栏,并挂密目安全网,防护栏杆的搭设按照《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6.2-基坑开挖防护的规定布置:防护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2m;防护栏杆应由横杆及立杆组成;横杆应设2道-3道,下杆离地高度宜为0.3m-0.6m,上杆离地高度宜为1.2m-1.5m;立杆间距不宜大于2.0m,立杆离坡边距离宜大于0.5m;防护栏杆宜加挂密目安全网和挡脚板,安全网应自上而下封闭设置,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挡脚板下沿离地高度不应大于10mm;防护栏杆应安装牢固,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本工程基坑防护安全围挡高1.2m,采用Φ48×3mm钢管,中间三道水平横杆,立柱间距2m,安全警示色涂装,并悬挂安全密目网及相应的安全警示牌,防止高处作业人员或临边作业人员坠落事故的发生。基坑坡顶防护栏杆示意图1.9.3安全梯沿基坑长度范围每隔50m搭设一处自底部到坡顶的应急梯子(专用梯道),备施工人员上下,安全梯1.2m宽。作为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必要的应急逃生通道。基坑坡面安全梯示意图1.10排水沟槽、基坑布置雨水基坑最大平均深度3.5m,最大挖深1.5。污水基坑最大平均深度6.6,最大挖深8.8m。排水基坑开挖根据地勘报告与设计图纸,遵循“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沿长度方向进行机械开挖,设置纵向坡度,并均匀取土,保证开挖坡面的稳定。1.10.1深度小于5m管道沟槽及检查井雨污水沟槽、检查井开挖深度小于5m的基坑采用反铲挖掘机分层、分次开挖至沟槽底部。采用一级边坡,不留设分级平台。坡底按本章1.8的规定设置临时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截面尺寸0.3m*0.3m,集水井1m*1m*1m。坡顶按照本章1.9的规定设置防护栏杆,栏杆距离边坡顶边缘1m。坡顶整平,设置坡向坑外的坡度,坡度大于2%,长度不小于3m。坡顶不设置截水沟。坡面采用原土护面,基坑开挖成型后应及时施作排水管道,及时按涉及及规范要求回填压实,避免基坑长时间暴露。利用检查井基坑下沉的特点,在检查井基坑角部设置集水井,收集排水管道基坑及检查井基坑的渗水或雨水。平面及断面1)排水管道基坑代表横断面布置如下图所示:K0+100雨水沟槽横断面示意图K0+340-K0+410雨水污水沟槽横断面示意图K1+050雨水沟槽横断面示意图K1+090-K1+180雨水沟槽横断面示意图2)检查井基坑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5m检查井基坑平面示意图3)检查井基坑代表横断面布置如下图所示:K0+405雨水检查井基坑横断面示意图K0+765雨水检查井基坑横断面示意图K1+835雨水检查井基坑横断面示意图K1+915雨水检查井基坑横断面示意图1.10.2深度大于等于5m管道沟槽及检查井雨污水沟槽、检查井基坑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时采用反铲挖掘机分层、分次开挖至沟槽底部。沟槽边坡采用二级放坡,留设分级平台,平台宽度按照规范设置取2m;若在分级放坡时坡面遇土层分界面,则应另外按照土层分界面再布置一道分级平台,宽度2m。一级边坡高度小于5m,遇土层分界时适当调整;二级边坡小于4m。坡顶、坡底按本章1.8的规定设置临时截水沟、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截面尺寸0.3m*0.3m,截水沟截面尺寸03m*0.5m,集水井1m*1m*1m。坡顶按照本章1.9的规定设置防护栏杆。利用检查井基坑下沉的特点,在检查井基坑角部设置集水井,收集排水管道基坑及检查井基坑的渗水或雨水。平面及断面1)排水管基坑典型代表横断面布置如下图所示:K1+175-K1+225污水沟槽横断面示意图K1+360-K1+510污水沟槽横断面示意图K2+400-K2+470污水沟槽横断面示意图2)检查井基坑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5m检查井基坑平面示意图检查井基坑典型代表横断面布置如下图所示:K2+420污水检查井基坑横断面示意图K1+510污水检查井基坑横断面示意图1.10.3沟槽、基坑底宽 沟槽开挖的宽度、边坡坡度、分层开挖每层深度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并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相关规定及设计要求。①一般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考虑加入一个排水沟宽(0.3m)和排水沟距坡脚的安全距离(0.5m):B=D+2E+0.3+0.5 (单位:m)式中:B-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m);E-工作面宽度(m);(依图纸设计按下表取值)D-管径。(m)②检查井基坑底部的开挖宽度,根据双排脚手架搭设、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加固及排水沟设置的宽度要求综合考虑后,按每边1.5m设置,从垫层侧边至坡脚。1.10.4开挖坡率选择依据基坑开挖时,测量人员现场跟踪控制开挖的方向和深度,结合图纸设计、《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地勘报告的临时边坡坡率建议值选取适宜的坡率,控制边坡坡比、标高,避免超挖或扰动基坑原状土:1)图纸设计沟槽边坡坡率建议值: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低于沟槽底面高程,且开挖深度在5m以内、沟槽不设支撑时,且边坡顶有荷载时,沟槽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相关规定按下表取值:给排水规范规定深度在5m以内的沟槽边坡的最陡坡度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硬塑的粉土1﹕0.671﹕O.751﹕1.00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0.501﹕O.671﹕O.75硬塑的粉质黏土、黏土1﹕0.331﹕0.501﹕0.67老黄土1﹕0.101﹕0.251﹕0.33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25——3)经过稳定性核算的勘察资料提供的坡率建议值:基坑临时开挖坡率层号岩土名称基坑临时开挖坡率建议<1-1>素填土1:1.25分级放坡、坡面加固<2-1>可塑至硬塑黏土1:1.25分级放坡、坡面加固<4-1-1>全风化岩层1:1坡面加固<4-1-2>强风化岩层1:0.75坡面加固<4-3>中风化岩层1:0.5/根据上述三表要求的最陡坡度,以及考虑基坑坡顶管道安装需要的一定动荷载,排水工程基坑边坡坡率综合可按下表取值:岩土名称基坑临时开挖坡率素填土1:1.5中密的砂土1:1.5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1.5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1可塑至硬塑黏土1:1.25全风化岩层1:1强风化岩层1:0.75中风化岩层1:0.51.11K1+250箱涵基坑布置1.11.1平面布置箱涵基坑上游底高程485.93m,下游底高程485.40m,基坑宽16.4m,平均挖深6m,基坑长度65.23m。基坑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全面分层、分次开挖至沟槽底部。基坑右侧设置8m宽围堰兼做施工便道,以截断藕塘与沟渠水流,便于原浅水藕塘及浅水沟渠的积水抽排,淤泥清除。基坑东北方向设置机械车辆施工通道,宽度8米,纵向坡度10%。东北侧及西南侧红线外场地平整顺接围堰通道及主路施工通道,以便于箱涵基坑开挖时施工通道的纵向贯通,方便运输。基坑平面布置如下所示:红线外场地平整作施工便道红线外场地平整作施工便道原沟渠清淤填筑8m宽围堰,兼做便道基坑施工便道,宽红线外场地平整作施工便道红线外场地平整作施工便道原沟渠清淤填筑8m宽围堰,兼做便道基坑施工便道,宽8m,坡度10%。原有浅水藕塘积水疏干箱涵基坑平面布置示意图1.11.2基坑施工流程1.11.3围堰施工K1+250箱涵基坑长67.27m,横向截断道路,周围无既有道路可以利用。箱涵基坑平面顺西北方向长向布置,原地貌西北处有一封闭藕田浅塘,浅塘沿东南走向与一浅水沟渠连通,属于静止积水,无流淌。积水约1.5m深,并处于地势低洼处。经现场勘探周边无条件可自然排放,为便于抽排积水、清除淤泥并与道路纵向施工通道贯通,需在基坑东南方向修筑填土围堰。围堰填筑前,先用挖掘机将拟填位置河床上的杂物、石块、树根等清除干净。具体办法可采用先在拟填筑位置两侧填筑略高于水面的临时挡水土墙,再抽排中间积水,用两台PC360挖机接力传递将拟填部位杂物、石块、树根清除,再进行填筑。填筑施工时底部选用透水性小的黏性土分层填筑,分层厚度不超过300mm,并用挖掘机整平拍实,逐层填筑,填出水位1m后,利用道路挖出的风化岩土石方分层碾压填筑至施工便道高度。围堰坡面按1:2整平、拍实。围堰顶部宽度8m,坡顶修整成向围堰外侧的横坡,坡度为2%。堰内坡脚距离基础基坑坡顶2m。为有效过滤围堰底部渗水防止围堰内侧因渗水造成围堰水土流失,保证围堰稳定,确保围堰顶部行车安全,在围堰内侧设置50cm厚2m高砂砾石滤水层,并随内侧边坡整平拍实。围堰顶部两侧设置防护栏杆,栏杆距围堰边坡1m。安全防护栏杆高1.2m,采用Φ48mm×3mm钢管,中间三道水平横杆,立柱间距2m,插入土体600mm,钢管安全警示色涂装,并悬挂安全密目网及相应的安全警示牌。围堰内外出现渗水、部分垮塌崩裂等现象时,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险。出现渗水时,在围堰内侧对渗水点采用黏土封堵,必要时可采用黏土与水泥浆搅拌成一定塑性的拌合土对渗水点进行封堵,封堵渗水点时需人工进行捣实,保证渗水点封堵的密实性。除了堰内堵漏外,也可在堰外采取防渗土工膜加土袋堆砌加强的组合形式防渗,防渗土工膜在围堰外坡顶坡底均延伸出1m,土工膜铺好后在其上堆砌一层土袋加强。围堰出现垮塌或局部崩裂时,应立即禁止施工车辆通行,防止大面积坍塌,并立即组织人员对围堰内侧边坡进行加强,在围堰内侧用土袋堆砌加载对坡脚进行加强,同时削缓围堰内边坡坡度,并对通过车辆限速、限重。基坑坡顶防护栏杆示意图土围堰断面示意图1.11.4基坑开挖箱涵基坑开挖严格按照本章1.3要求的步骤分层开挖、分层支护。箱涵基坑边坡采用二级放坡,留设分级平台,平台宽度按照规范设置取2m;边坡坡度按照地勘临时边坡坡率建议值执行。基坑处于全风化页岩层内,该土层坡率取1:1;北侧边坡顶部部分处于人工填土层,该土层坡率取1:1.5。基坑坡顶、坡底按本章1.8的规定设置临时截水沟、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截面尺寸0.3m*0.3m,距离坡脚0.5m;截水沟截面尺寸03m*0.5m,距离坡顶边缘2m;集水井尺寸1m*1m*1m,基坑四角均布置,另外基坑两长度方向中点各布置一口集水井。坡顶按照本章1.9的规定设置防护栏杆。箱涵基坑断面示意图1.12基坑开挖注意事项施工期间做好排水工作,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在基坑较矮处设置集水坑,将水引设置的集水坑,以免基底被水浸泡,影响地基承载力;当基坑内有泉眼时,可向泉眼内压注速凝水泥砂浆,或打入木塞堵眼,堵眼有困难时可采用管子塞入泉眼将水引至已设置集水坑。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基坑开挖应分层分段对称开挖,每分段开挖的边长不大于50米,每层挖土深度不大于1.5米,严禁超挖;机械挖方,开挖至距基底20cm后,采用人工清基。纵向边坡每分层开挖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物理学史估测题课件
-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课件
- 幼儿印染课件教学课件
-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 《建筑材料》教案
- 住宅小区电梯安装招标细则须知
- 绵阳市羽毛球馆租赁合同
- 印刷厂操作员聘用协议
- 教育资源共享办法
- 福州市停车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四上第11课《预防流感》课件
- 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物业承接查验工作手册
- 小型水电站改造设计方案
- 师生申诉调解机制
- 有限空间安全操作责任协议书(3页)
- 趣味数学—数阵图与幻方
- 网格化管理架构图新
- 石油修井行业套损井检测与修复技术
- 座椅设计参数及其对舒适性的影响
- (完整word版)租房合同(简单版).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