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研讨月_第1页
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研讨月_第2页
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研讨月_第3页
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研讨月_第4页
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研讨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研讨月第一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或自己口述由别人记录写下的。如:《从文自传》(沈从文)、《四十自述》(胡适),是传主自己写的;《毛泽东自传》是美国记者斯诺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冯至的《杜甫传》,吴晗的《朱元璋传》等。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选修教材中选的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格姆科夫的《马克思传》。传记的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传记,等等。第二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又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第三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郁达夫《什么是传记文学》中的一段话:“新的传记,是在记述一个活泼泼的人的一生,记述他的思想和言行,记述他与时代的关系。他的美点,自然应当写出,但他的缺点与特点,因为要传述一个活泼泼而且整个的人,尤其不可不书。所以若要写新的有文学价值的传记,我们应当将他外面的起伏事实与内心的变革过程同时抒写出来,长处短处,公生活与私生活,一颦一笑,一死一生,择其要者,尽量写来,才可以见得真,说得像。”

第四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三、传记文本的阅读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生活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认识人物传记的特定价值。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五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四、传记类文本的考查(一)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这里主要注重三种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分析能力。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文章,能够筛选出答题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整合,是阅读文章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这一能力点的考查常常是和归纳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结合在一起的。第六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概括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一段文字内容很多,但其核心意思可以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进行概括。阅读中的概括题,往往都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分项概括。海宁卷(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第七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江苏卷16.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6分)参考答案:16.①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②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③涉猎广泛的阅读,④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⑤独特的生活态度。从上两个题来看,要概括,首先得筛选信息,筛选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根据题干的要求,需要什么选什么,指向要明确;二是筛选本身就是一个区分的过程,要选出主要信息,屏弃次要的或者和要求无关的冗余信息。)归纳概括要注意这样几点:①概括是否准确;②概括是否全面;③分项是否恰当;④语言是否简洁。第八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3.对分析能力的考查(1)什么是阅读分析能力关于分析:曾祥芹先生在他的《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分析”这个词,其拉丁语词根的意思是“把捆在一起的东西分开”。在汉语里,这两个字更是形象地表达了它的含义:“分”从八从刀,《说文》:“刀以别物也。”“析”从木从斤,木头旁边一柄“斤”,具有“劈木柴”的意味。简略地说,分析就是把一个整体的事物剖划为一个个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部分。有了分析能力,事物在我们的认识里将不再是一个“圆咕碌碌的西瓜”,而是可以区分为一个个不同的方面、层次、阶段等等。用哲学的语言说,这是破除了事物的混沌整体的表象,思维走向了丰富、细致、复杂。阅读上的分析能力,就是把文本中那些蕴含丰富的语言材料“剖划为一个个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部分”的“剖一为多”的能力。第九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阅读分析题的解答例1:(2009福建卷13题)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答:这里说“格调”一词的内涵丰富,也就是要对“格调”这一词语丰富的内涵进行分析。这一词语所在的句子是“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处于文章的末尾部分,是对上文的总结、议论,因此“格调”的内涵应该从全文中分析、概括。第十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筛选信息首先要抓关键语句。前文有关键句子:一是“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二是前一段的“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如果能够抓住这两处,问题就好解决了。钱钟书的格调是“静”,而“静”又体现在品格修养和治学两个方面,上面的两个小句子,正好把“格调”剖一为二,前一句是说他治学上的在寂静中苦读,后一句是说他人格上的刚毅坚卓。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答案示例: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第十二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再如2009辽宁卷(3)题: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回答这道题,首先要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即把达尔文发表进化论的过程看做一场革命,而达尔文进行的这场革命的特点是“温和”的。如何理解“温和”,在这个句子之后的一段话中,有所交代。在“不仅……还……”这个复句中,就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他这么久地拖延自己的工作”,一是“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分析清楚这两句话的意思问题就解决了。第十三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

参考答案:①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②达尔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的思想;③达尔文从来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只把自己的工作严格局限在科学研究的框架内。第十四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09辽宁卷(2)题: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解答这个题只要注意到第四段开头的“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一句的提示,顺着这个提示往下看,注意这一段最后“通常的解释就是……这需要时间”一段话,注意第五段“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一段话,再注意到第六段“这些笔记中包含了……最深刻的传统了”一段话,把这几段话分别加以概括,就可以得出答案。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参考答案:①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明;②他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是他还没有专业地位,担心发表他的理论会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③他的进化论理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会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第十六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009海宁卷(2)题: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②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苦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第十七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江苏卷17题: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答:

这是一个矛盾而又统一的说法,是相对立的两方面因素的相互融合。这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因素,又集中体现在传主一个人身上。参考答案: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第十八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概括与分析两种能力一般是难以分开的,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因为阅读中的概括题一般不是把分条的几点概括在一起,而是从几方面进行分条概括,所以就需要先分析,后概括;分析题一般也是分出几点之后,要对每一点进行概括的。第十九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二)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三)对探究能力的考查1.对探究题的认识课程标准实验版《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把“探究”界定为“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第二十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009福建卷14题: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答: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2009广东卷21题: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2009辽宁卷(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答: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探究题的解答(1)观点的确立▲有的探究题只给出一个探究的范围,没有明确的观点,做题时首先要依据文本得出观点。例如:2009福建卷14题: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答: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从考纲要求的能力上看,这道题考查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从传记类文本阅读的角度看,是探讨传记所表现的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这里并没有明确的观点。可以看做有关系,也可以认为没有)从题干上看,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成为大师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可以得出“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的观点。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如果就“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这句话反问一下,钱钟书所在的时代是寂静的吗?当然不是。所谓的寂静,也只是钱钟书本人。文章中说:“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这是正面写钱钟书。“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这是从反面衬托钱钟书。所以可以得出“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的观点。也可以得出“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的观点。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参考答案(探究要点):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再如:2009辽宁卷(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答:

这是针对一个可以做多种理解的句子而命制的探究题。“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个句子的前文涉及到了达尔文、阿瑟·柯依斯勒和“我”(作者)三个不同的人,从这三个人的角度理解“疑惑”和“知识”,其含义就大不相同。回答这个题要注意的是有了观点(答案有参考提示)后,能够联系全文进行合理论述、找出充分的理由。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这是从作者的角度来理解,确立观点的。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有了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由的敬畏。这是从阿瑟·柯依斯勒的角度来理解,确立观点的。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这是从达尔文的角度来理解,确立观点的。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确立观点时一定要很好地理解题意,不要偏离题意。广东卷21题: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①给我们介绍一个很有个性的学者。②用黄侃的性格和言行,来表现那个时代学者的自由风貌。③说明那个时代的新旧学者,在内在精神方面也有不少相同之处。(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意思答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另一种答案:①从多个侧面刻画人物丰富的个性,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主。②体现了传记文学真实性的特点。③为了表达文章主旨的需要,文章的主旨是刻画黄侃的狂、狷、严谨的个性,自然会选择一些妙文趣事来写。(这是从写作方式的好处的角度探究的,显然偏离了题意。)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有的探究题已经有了观点,答题时只要选择一个说法从文中筛选材料加以阐释即可。例如2008年海宁卷的第18题:盛宣怀办学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他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有人认为是他教育思想先进,有人认为是他经济实力强,有人认为是要鸿章的培植。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原因进行探究。第三十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六(2)结合文本,就观点分层进行阐释。分析示例(2009年福建卷14题):观点:从本文中看,我认为: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提出观点)理由是:钱钟书虽然有惊讶世人、折服学界的《围城》和《管锥编》等名著和学术著作,但他没有为名誉所累,只是静静地读书;在文革中身处困境,他也是默默读书;在文革后对他称颂日渐声高的时候,他也一如既往地平静地在书斋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