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知识点总结与例题剖析19生物进化概念及过程含详解_第1页
2023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知识点总结与例题剖析19生物进化概念及过程含详解_第2页
2023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知识点总结与例题剖析19生物进化概念及过程含详解_第3页
2023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知识点总结与例题剖析19生物进化概念及过程含详解_第4页
2023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知识点总结与例题剖析19生物进化概念及过程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点19生物进化概念及过程

易错分析

1.生物进化概念分析

①物种与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

隔离。

②突变与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③抗药个体不是农药诱导产生的: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不抗

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将抗药性个体选择出来。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分析

①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②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引发生殖隔离,即

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B.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C.人工选择也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一定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但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三倍体植物能够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由无性繁殖获得

C.生物进化的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再发生生殖隔离

D.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3.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引起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如图是细菌抗药性形成示意图,有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易感菌群中出现具有一定抗药性的细菌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C.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就会通过人工选择产生耐该抗生素的菌群

D.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耐药菌群的出现或造成体内菌群失调

4.100万年前,刚果河将黑猩猩和楼黑猩猩的共同祖先隔离成两个种群,在刚果河北岸的种群要与大猩猩争夺食物,

南岸的种群生活安逸轻松。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北岸种群进化为头骨较大、犬齿较长的黑猩猩,南岸种群进化为

头骨较小、犬齿较短的楼黑猩猩。黑猩猩与楼黑猩猩不能交配产生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黑猩猩较大的头骨、较长的犬齿有利于在竞争中获得食物

B.黑猩猩与楼黑猩猩的种群基因库不同,两者间存在生殖隔离

C.与大猩猩争夺食物的过程诱发黑猩猩基因突变产生有利性状

D.此实例中地理隔离是黑猩猩与楼黑猩猩形成的必要条件

知识总结

1.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理论I----------------1

现芳T自然选择学说I

物生殒隔离新物种形成基因多样性、

|基因库|进(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E致突变和基因重化

组,自然选择理共同包含层次

论进化,「嚏物多样性I

进化的实成

基因频进化的结果'-------------------

率改变

(1)变异先于选择,例如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在农药使用之前,农药仅起到选择作用。

(2)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但也不是说只有一个方向。如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就向无翅和翅异常发达两个方向进化。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比较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

标志出现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生物与

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原生物关系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

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

二者关系

新物种的形成,进化是量变,物种形成是质变;②新物种

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3.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1)已知调查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

该基因总数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00卜

2AA+Aa

A=7—X100%

2AA+Aa+aa

Aa+2aa

a=’2AA+Aa+aaX100%

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一个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频率+gx杂合子的频率,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匕的频率,基因a的

频率=1一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Aa的频率。

举一反三,

1.在美洲热常地区纯蚊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蚊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

映蝶幼虫死亡,但仍有少数纯蝶蝶会变异山抵抗该化学物质的能力。观察发现,西番连用改变叶片形状,"造出''一种

黄色假卵一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蟆蝶,以减少纯蝶蝶在此产卵,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

外蜜露”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峡蝶幼虫。在此过程中,纯峡蝶增强了寻找包发现西番连的能力。下列分析不

正确的是()

A.西番连释放化学物质抗虫和纯蝶蝶能抵抗这种物质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B.在纯峡蝶觅食的刺激下西番莲发生了叶彤和叶片蜜腺的突变

C.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蛾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D.西番莲向纯蜿蝶传递的物理或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某地区蝗虫的抗药性(A)对不抗药性(a)为显性,如图表示该地区蝗虫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中X、Y、Z表示

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Y、Z分别是、。

(2)该地区蝗虫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该地区蝗虫的。

(3)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的现象。

(4)该地区蝗虫群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倘若经过人工喷洒农药,不抗药的蝗

虫全部被杀灭,抗药的蝗虫自由交配一代后,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易错题通关)

1.近日,科学家在墨西哥湾的深海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殿糠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一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

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B.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C.殿螺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D.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如图表示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

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迎敏感性纯合子

百分数%

口抗性杂合子

100匚二I抗性纯合子

1n5

甲地区乙地区丙地区

A.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2%、20%、8.5%

B.由图可知,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所有的抗性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C.杀虫剂能使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使用杀虫剂是一种人工选择,这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

3.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在停息时,其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

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枯叶蝶的体色变化是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定向变异

B.枯叶蝶发生进化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C.捕食者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变化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4.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渐变式形成新物种的4个环节,⑤-⑩是种群内不同变异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⑥⑥■千亚种1—r土物种1

原种群3=

⑧I

⑨也f亚种2」•►物种2

A.①是地理隔离,它能直接导致甲、乙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自然选择提供材料,也可能随机改变基因频率

C.③是自然选择,直接选择基因型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D.据此推测:骤变式形成新物种不需要生殖隔离

5.因火山爆发,中美洲的某种海龟被分隔成两个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隔离的实质是不同种群的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B.两个种群在各自的进化过程中,均不存在协同进化现象

C.两种海龟产生地理隔离后,基因频率仍在发生改变

D.地理隔离后,仍然需要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6.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不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人或动物细胞的癌变一定是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

C.A、ana2复等位基因的产生体现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D.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基因突变属于中性突变

7.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染色体上的基因重复可导致基因突变

C.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型,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8.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蟆,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在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蟆的体色几

乎都是浅色型,黑色基因的频率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的桦尺蟆却成了常见的类型,黑色基因频率上

升到95%以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有利变异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

C.黑色个体和浅色个体仍是同一物种,故未发生进化

D.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9.一块农田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的杀灭效果显著,但随着该种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

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2)害虫抗药性变异产生于使用杀虫剂("前”或"后")。由于同种杀虫剂的反复使用,害虫的抗药性状逐代

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定向的。

(3)在对该种害虫的群体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

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群体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

在这一年中,该害虫群体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O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当然,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的。

10.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a、B/b控制。当A

和B都不存在时,果实为卵圆形,其余表现为三角形。回答下列问题:

(1)一株卵圆形果实植株与一株三角形果实植株杂交。B自交,B中卵圆形果实的植株占1/16,则亲本三角形果实植

株的基因型是。若B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o

(2)一株卵圆形果实植株与一株纯合三角形果实植株杂交,Fi表现为。若Fi自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及

比例为卵圆形:三角形为1:3,则亲本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是o

(3)该植物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这三对基因都是独立遗传的。

(4)该植物矮杆基因d由基因D突变产生,基因D有多个突变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的特

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性的突变,使种群的,导致生物进化。

易错点19生物进化概念及过程

易错分析

1.生物进化概念分析

①物种与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

隔离。

②突变与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③抗药个体不是农药诱导产生的: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不抗

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将抗药性个体选择出来。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分析

①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②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引发生殖隔离,即

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错题纠正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B.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C.人工选择也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答案】B

【分析】科学家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

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A、生物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所以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

的化石,A正确;

B、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些是可遗传的,也有一些是不可遗传的,所以不是所有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B错误;

C、人工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改变,所以人工选择也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正确;

D、群体中近亲繁殖,不会引入其他基因,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D正确。

故选Bo

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一定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但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三倍体植物能够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由无性繁殖获得

C.生物进化的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再发生生殖隔离

D.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答案】B

【分析】1、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可遗传变异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不定向的,大多数变异是有害的,生物的变异的有害性是相对的,变异有利还是有

害取决于生存环境。

2、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西瓜,种植三倍体西

瓜,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由于三倍体西瓜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联会紊乱,因此能获得无子西瓜。

【详解】A、突变的有害性是相对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A错误;

B、三倍体无籽西瓜植物就可由受精卵发育为种子(胚),也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等方法无性繁殖获得,B正确;

C、生物进化的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只有大多数新物种的产生才需要长期的地理隔离,再发生生殖隔离,C错误;

D、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因为正常授粉,因此该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有籽西瓜,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注意三个不混淆:一是变异的有利有害由环境决定,与自身变异类型无关;二是新物种的形成常

常需要地理隔离并出现生殖隔离,要与生物进化区别开来;三是三倍体无籽西瓜在三倍体植株上结出,不是在四倍

体或二倍体植株上结出。

3.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引起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如图是细菌抗药性形成示意图,有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易感细菌具有一定抗药性的细菌具有更强抗药性的细菌传

A.易感菌群中出现具有一定抗药性的细菌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C.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就会通过人工选择产生耐该抗生素的菌群

D.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耐药菌群的出现或造成体内菌群失调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易感细菌,但少数细菌因为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

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

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

果,其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

【详解】A、易感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没有染色体,因此抗药性变异的来源不是基因重组和染色变

异,只能是基因突变,A正确;

B、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是通过质粒实现的,质粒将抗药基因在菌株间、菌种间传递,使抗药基因由一个

质粒转移到另一个质粒,故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经过抗生素的长期自然选择,出现了抗药性较强的菌株,同逐渐增强。抗生素在杀死有害

菌的同时将体内的有益菌也杀死,所以会引起菌群失调,c错误:

D、长期使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所以会导致耐药菌群的出现,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的细胞特征和耐药菌产生的机理的题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00万年前,刚果河将黑猩猩和楼黑猩猩的共同祖先隔离成两个种群,在刚果河北岸的种群要与大猩猩争夺食物,

南岸的种群生活安逸轻松。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北岸种群进化为头骨较大、犬齿较长的黑猩猩,南岸种群进化为

头骨较小、犬齿较短的楼黑猩猩。黑猩猩与楼黑猩猩不能交配产生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黑猩猩较大的头骨、较长的犬齿有利于在竞争中获得食物

B.黑猩猩与楼黑猩猩的种群基因库不同,两者间存在生殖隔离

C.与大猩猩争夺食物的过程诱发黑猩猩基因突变产生有利性状

D.此实例中地理隔离是黑猩猩与楼黑猩猩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C

【分析】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

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同一种生

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

【详解】A、刚果河北岸的种群要与大猩猩争夺食物,黑猩猩较大的头骨、较长的犬齿有利于在竞争中获得食物,

A正确;

B、黑猩猩与楼黑猩猩不能交配产生后代,黑猩猩与楼黑猩猩的种群基因库不同,两者间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

C、与大猩猩争夺食物的过程能选择出黑猩猩有利性状,但变异在前选择在后,C错误;

D、此实例中刚果河将黑猩猩和楼黑猩猩的共同祖先隔离成两个种群即慢慢产生地理隔离,是黑猩猩与楼黑猩猩形

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地理隔离形成后经过漫长时间形成生殖隔离的实例分析。

知识总结

1.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

理论I----------------1

现芳T自然选择学说I

物生殒隔离新物种形成基因多样性、

|基因库|进(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E致突变和基因重化

组,自然选择理共同包含层次

论进化,「嚏物多样性I

进化的实成

基因频进化的结果'-------------------

率改变

(1)变异先于选择,例如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在农药使用之前,农药仅起到选择作用。

(2)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但也不是说只有一个方向。如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就向无翅和翅异常发达两个方向进化。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比较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

志出现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后生物与

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原生物关系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

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

二者关系

新物种的形成,进化是量变,物种形成是质变;②新物种

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3.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1)已知调查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

该版因总数…

某基因频率一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X100%

2AA+Aa

A=X100%

^A+Aa+aa

Aa+2aa

a=

2CAAAA+_LAAa_+La_aX100%

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一个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Aa的频率,基因a的

频率=1一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Aa的频率。

举一反三,

1.在美洲热常地区纯蚊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蚊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

蜿蝶幼虫死亡,但仍有少数纯蜿蝶会变异山抵抗该化学物质的能力。观察发现,西番连用改变叶片形状,“造出-种

黄色假卵一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峡蝶,以减少纯蛾蝶在此产卵,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

外蜜露”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峡蝶幼虫。在此过程中,纯峡蝶增强了寻找包发现西番连的能力。下列分析不

正确的是()

A.西番连释放化学物质抗虫和纯蝶蝶能抵抗这种物质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B.在纯蟆蝶觅食的刺激下西番莲发生了叶彤和叶片蜜腺的突变

C.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峡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D.西番莲向纯蝶蝶传递的物理或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B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

多样性。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详解】A、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即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

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西番莲释放化学物质抗虫和纯峡蝶能抵抗这种物质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A

正确;

B、西番莲发生了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是自发的、随机的,并不是在纯峡蝶觅食的刺激下才会发生,B错误;

C、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

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

定的方向不断进化,C正确;

D、西番莲向纯蟆蝶传递的物理或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Bo

【点睛】掌握信息的作用和进化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关键。

2.某地区蝗虫的抗药性(A)对不抗药性(a)为显性,如图表示该地区蝗虫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中X、Y、Z表示

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Y、Z分别是、。

(2)该地区蝗虫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该地区蝗虫的。

(3)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的现象。

(4)该地区蝗虫群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倘若经过人工喷洒农药,不抗药的蝗

虫全部被杀灭,抗药的蝗虫自由交配一代后,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原因是

【答案】自然选择(生殖)隔离基因库自由交流42%30%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的

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X、Y、Z分别是变异、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该地区蝗虫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该地区蝗虫的基因库;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进行交流的现象,分为生殖隔离和

地理隔离,蝗虫新种产生必须要有生殖隔离;

(4)该蝗虫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则Aa的个体占30%,其中A基因频率为

20%+30%xl/2=35%,a基因频率为50%+30%xl/2=65%,倘若经过人工喷洒农药,不抗药的蝗虫aa全部被杀灭,仅

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则AA占40%,Aa占60%,此时A基因频率为40%+60%xl/2=70%,a的基因频率=30%,

抗药的蝗虫自由交配一代后,则子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49%,Aa基因型频率为42%,aa基因型频率为9%,由于

自由交配亲代与子代基因频率相同,所以此时A基因频率仍是70%,a基因频率仍是30%,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

种群A基因频率由35%—70%,a基因频率由65%—30%,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点睛】此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准确把握自然状态下新物种形成的机制解决第(1)

题,第(4)题中,已经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可以套用公式法求解:A=AA+l/2Aa,a=aa+l/2Aa,此外,自由交

配过程中基因频率不变。

1.近日,科学家在墨西哥湾的深海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殿糠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一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

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B.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C.酸糠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D.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C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

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详解】A、头顶发光的“钓鱼竿”是突变的结果,突变是不定向的,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

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雌雄鱼是相同物种,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B错误;

C、敷螺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如突变和基因重组也会影响基因频率,C正确;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都会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Co

2.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如图表示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

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敏感性纯合子

百分数%

匚二)抗性杂合子

100匚二I抗性纯合子

A.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2%、20%、8.5%

B.由图可知,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所有的抗性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C.杀虫剂能使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使用杀虫剂是一种人工选择,这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

【答案】A

【分析】分析柱形图可知,杂合子家蝇具有抗性,说明抗性对敏感性是显性性状,若用A表示抗性基因,a表示敏

感性基因,则甲地区中aa=78%,Aa=20%,AA=2%;乙地区中aa=64%,Aa=32%,AA=4%;丙地区中aa=84%,

Aa=15%,AA=1%»

【详解】A、甲地区抗性基因(A)的频率为2%+l/2x20%=12%,同理,乙地区的抗性基因的频率为4%+l/2x32%=20%,

丙地区中抗性基因的频率为1%+1/2X15%=8.5%,A正确;

B、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错误;

C、杀虫剂不能使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留下了抗杀虫剂的家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

错误;

D、经过人工选择保留下来的个体的性状是人类所需要的,而向这些地区喷洒杀虫剂致使害虫抗药性增加,保留下

来的是抗药性强的害虫,但害虫的抗药性强这一性状并不是人类所需要的,因此不属于人工选择,而属于自然选择,

D错误。

故选Ao

3.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在停息时,其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

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枯叶蝶的体色变化是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定向变异

B.枯叶蝶发生进化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C.捕食者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变化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A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

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

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枯叶蝶发生进化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正确;

C、捕食者对枯叶蝶不定向的变异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C正确;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变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发生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4.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渐变式形成新物种的4个环节,⑤-⑩是种群内不同变异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地理隔离,它能直接导致甲、乙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自然选择提供材料,也可能随机改变基因频率

C.③是自然选择,直接选择基因型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D.据此推测:骤变式形成新物种不需要生殖隔离

【答案】B

【分析】由题图分析可知:①表示地理隔离,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③表示自然选择,④表示生殖隔离。

【详解】A、由题图分析可知,①表示地理隔离,是由地理屏障引起的,将同一种生物彼此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

体交配,从而使基因交流受阻,不能直接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

B、由题图分析可知,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从而为自然选择提供材料,而可遗传的变异的结

果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B正确;

C、由题图分析可知,③表示自然选择,其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表型

相对应的基因,在其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所以自然选择不能

直接选择基因型,C错误;

D、骤变式是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出现的标志,即骤变式形成

新物种,会出现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B。

5.因火山爆发,中美洲的某种海龟被分隔成两个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隔离的实质是不同种群的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B.两个种群在各自的进化过程中,均不存在协同进化现象

C.两种海龟产生地理隔离后,基因频率仍在发生改变

D.地理隔离后,仍然需要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B

【分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其实质是自然条件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详解】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其实质是自然条件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

B、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两个种群在各自的进化

过程中,均存在协同进化现象,B错误;

C、两种海龟产生地理隔离后,由于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存在,基因频率仍在发生改变,C正确;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地理隔离后,仍然需要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D正确.

故选Bo

6.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不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人或动物细胞的癌变一定是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

C.A、ana2复等位基因的产生体现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D.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基因突变属于中性突变

【答案】D

【分析】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

突变。2、遗传性:①若发生在配子中:可能传递给后代。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遗传;有些植物体细胞的

突变可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3、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

【详解】A、基因突变会增加基因的种类,因此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

B、基因突变能引起细胞癌变,但细胞癌变不是只能由基因突变引起,比如某些病毒也可引起细胞癌变,B错误;

C、A、ana2复等位基因的产生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错误;

D、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属于中性突变,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染色体上的基因重复可导致基因突变

C.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型,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

【分析】生物变异的类型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发生在所有生物中,主要发生在DNA

复制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真核生物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能够发生染色体变异。

【详解】A、人体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只是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A错误;

B、染色体上的基因缺失或重复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发生了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C

正确;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D错误。

故选C。

8.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蟆,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在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蛾的体色儿

乎都是浅色型,黑色基因的频率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的桦尺蟆却成了常见的类型,黑色基因频率上

升到95%以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有利变异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

C.黑色个体和浅色个体仍是同一物种,故未发生进化

D.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答案】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

致新物种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

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A、所有可遗传变异都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型,B错误;

C、黑色个体和浅色个体仍是同一物种,但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发生了进化,C错误;

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D正确。

故选D。

9.一块农田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的杀灭效果显著,但随着该种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

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2)害虫抗药性变异产生于使用杀虫剂(“前”或“后”)。由于同种杀虫剂的反复使用,害虫的抗药性状逐代

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是不定向的,但是定向的。

(3)在对该种害虫的群体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

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群体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

在这一年中,该害虫群体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o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当然,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的。

【答案】(1)种群基因库

⑵前变异自然选择

(3)否因为该种群的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