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套(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套(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套(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套(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套(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套(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卷1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05题。

材料一:

共同富裕是几千年来我国广大民众的根本诉求,是治国理政思想

理念的重要元素。

在对天地万物的观察中,先民们认为“天地之大德日生"“天无

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即天地最大的美德是孕育出生命并

无私承载和维持生命的延续,他们对天地日月进行的思考,成为了共

同富裕的理念的滥觞。他们主张,人类要学习天地日月无私养民的优

良品格,效法自然,公平惠及,万类不遗。从《易经》的“裒多益寡,

称物平施”“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到《礼记》

“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从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到孔子

“不患寡而患不均”,共同富裕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有着不

同的表述方式。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之一。孔子

至卫国,见人口繁庶,即表达出安置百姓应先加以“富之”再施以“教

之”的见解。他所期求的富民之策,不仅意在“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1

还需依势顺导,”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强调“制民之产”的重

要性,将“养生丧死无憾”视作王道开端。在与滕文公的对话中,孟

子清晰地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产业代表人民富裕,是政治稳固、国家安定的基础。《管子》一书集

中吸收先秦各学派思想,在《治国》《牧民》诸篇提出“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仓縻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表明共同富裕

的观点已突破儒家学术范围,上升为整个知识界的思想共识。

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才是共同富裕,才是古代传统社会真正的

“治人”标准,这种以保养生民、促进民生、藏富于民的共同富裕思

想,在我国绵延传承几千年,构成中华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重要内

容之一,对历朝君主和广大民众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人民日报》高翔《如何理解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中

国人民的夙愿》)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这其中,除了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的相关制度,也要充分发挥三次

分配的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

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我国,三次分配所指向的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早已有之,多元的社会力量也一直都在我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

在我国的社会土壤中,家庭是进行道德实践的首要场所。这种道

德实践融于家庭生活,体现在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等过程里。在“推

2

己及人”的机制下,个人将自己与亲人的感通和理解的方式用于感通

与理解他人,形成从个人到公共的连贯的道德实践。可见,家庭的纽

带作用能否发挥是社会成员能否基于“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而自发

分配的源头,因而是三次分配能否形成可持续运转的基石。

在具体的实践中,社区不仅指代社会成员居住的小区,还包含所

在的工作机构、服务提供场所、兴趣爱好社团、网络虚拟社群等。在

社区中,个人经由某个维度上的相似性而拥有共同的经历,并由此将

从家而生的、具有特殊体验的道德观念拓展开来,在与其他人的互动

交往中建立道德共识。因此,要激发社区的内生力量,建立生活、工

作、兴趣等多维度的互助网络,为三次分配提供信任支撑和组织基础;

与此同时一,要对接社区内外的资源,促使外界的多方力量参与到社区

内的三次分配中。

(摘编自罗靖《三次分配增进民生福祉,全民参与迈向共同富

裕》)

材料三: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极

大便利的同时一,也对过去的劳动组织关系带来了冲击,一个突出表现

就是,借助于数字化平台和先进的算法,劳动市场的原有供需模式被

深度重塑。对于目前在城市较为普遍的零工经济、共享经济和自雇就

业等“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现有的劳动者

权益保护机制并没有很快地适应和兼容。

数字技术出现后对现有劳动就业体系的冲击,一方面导致了部分

3

群体的收入受损甚至是失业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垄断,数字企

业很容易获得市场垄断地位,在“赢者通吃”格局下,很容易加剧社

会收入差距中的贫富分化。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需要我们

高度重视就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对现有劳动者保障体系的影响,并

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措施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必然会对就业市场带

来冲击,这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数字变革时代下的劳动力供需发展动向,

从构建更具灵活和普惠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不断修正和完善与数

字时代劳动力市场相匹配的政策支撑体系,从而逐步构建一个涵盖基

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再就业培训的全生命周期教育体系,

在增加数字底层技术研发能力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弥补“数字鸿沟”

对就业体系的冲击。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加充分更

高质量就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朴素的共同富裕观念源自我国古人对“天地之道”的

探求。

B.为了表明共同富裕的观点已经突破了儒家的学术范围,作者列

举孔子、孟子的思想主张以及《管子》的治国之道加以证明。

C.古代传统社会的“治人”标准是要物质和精神共同发展,做到

共同富裕。

D.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在分配制度上,既要完善初

4

次分配、再分配的相关制度,也要充分发挥三次分配的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慈善公益事业在我国早已有之,多元的社

会力量也曾经在我国的分配制度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B.如果能够发挥家庭纽带的作用,社会成员就能“设身处地”为

他人考虑而自发分配。

C.被重新塑造的劳动市场供需模式是数字技术对以往劳动组织

关系带来冲击的突出表现。

D.重视就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对现有劳动者保障体系的影响是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商君书》曰: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

B.荀子明确表示,“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C.汉代董仲舒、王符曰:“先饮食而后教诲,谓治人也”“为国

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D.春秋时期有子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主张“养万民”

“生百物”。

4.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

中,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4分)

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做到共同富裕?请结合以上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5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谁能在战争中取胜

王树增

1950年11月26日,北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上一片冰雪。白天

的气温是零下20—25℃。从中国东北地区吹来的西伯利亚寒风横扫

着高原荒凉而险峻的沟壑。一条狭窄弯曲的碎石路从朝鲜半岛东海岸

的咸兴一直向高原的深处爬去,蜿蜒伸过狼林山脉凌乱而巨大格皱之

中,小路所经过的地方的名字听上去令人毛骨悚然:死鹰岭、剑山岭、

荒山岭、雪寒岭...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坐在直升机上往下看,他看见的是一个

雪雾迷漫的世界。在这个一直令他心存戒心的混沌世界中,史密斯企

图发现冰雪上有一支蠕动着的队伍:这支队伍没有明显的国籍标志,

士兵的棉衣近似于裸露岩石的颜色,其中有的士兵因为没有棉衣而把

棉被蒙在头上,棉被也不是一律军用制式的,间或有些是农家的碎花

棉被。这样的一支队伍如果此刻在盖马高原上应该会很醒目。

史密斯在盖马高原上什么也没看见,尽管他命令直升机的驾驶员

飞得再低一些。

这时,在朝鲜半岛北部的西边,战场西线中国军队的进攻已经开

始了。

盖马高原距西部战线几百公里,史密斯的心里空旷而不安。

6

听说中国人隐蔽的本事很大,但是,他们总不能像霰鼠一样在土

层下行走吧?陆战一师的侦察机飞到鸭绿江边的渡口,回来报告说确

实没有大兵团接近的痕迹。

直升机发动机的声音震耳欲聋,使史密斯的心情更加烦躁不安。

为了能把地面上的情况再看清楚些,史密斯打开了舱门,猛烈的寒风

立即穿透他厚厚的皮夹克,刀子一般刺入了他的骨髓中。

极度的寒冷!

史密斯看了一眼挂在舱门边的温度计,温度计的表面已经结了冰

霜,他用皮手套擦了擦,最后勉强看清了刻度,气温已是零下40℃!

史密斯关上舱门,身体僵硬地坐着,思维也僵硬了,他觉得自己

的大脑都已结冰了。

感恩节那天,东线的美军和西线的美军一样,官兵们享受了一顿

丰盛的节日晚餐。在美第十军的指挥部里,节日气氛被夸张渲染的程

度让包括史密斯师长在内的很多军官都感到不自在。

银器和刀叉,还有鸡尾酒和精美的姓名卡片,这些应该摆在加利

福尼亚海滩上的东西现在荒诞地出现在这个遥远的远东战场上,令军

官们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怪诞情绪中。更令军官们感到怪异的是军

长阿尔蒙德眉飞色舞的表情,将军在餐桌的一端不断地开着军中常见

常听的猥琐玩笑,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去,然后反复讲述他亲

自飞到鸭绿江边的惠山镇,与美第七师的官兵们以中国满洲为背景合

影留念的情形。尽管第七师师长戴夫•巴尔告诉他说,士兵中已有

18人冻掉了双脚,但令阿尔蒙德感兴趣的事是立即向麦克阿瑟报告

7

好消息、。就在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在感恩节的宴会上大讲特讲第七

师的“光荣”时,巴尔师长小声地对史密斯师长说出了他对美军在东

线行动的忧虑:“是他逼着我不顾一切地前进的,没有侧翼的保护,

天气极其恶劣,我手头上的补给从来没有超过一天的用量,好像占领

鸭绿江边的一个前哨阵地,就他妈的赢了这场该死的战争了,这真让

人弄不明白!在这个根本没有路的鬼地方,咱们还是小心点为好!”

巴尔师长的担心在不久后被残酷地证实。他的美第七师在感恩节

得到短暂的满足之后,立即陷入了盖马高原的狂暴风雪中,他们在严

寒里一步步地走进了中国士兵铺设的死亡陷阱。

此刻,直升机上的史密斯师长再次透过舷窗往地面上看,盖马高

原上正在刮风,旋转的北风把雪粉吹起来,使高原一片迷蒙。

也许中国军队真的还没赶来?史密斯想,从中国俘虏单薄的衣服

上看,他们不可能经受住如此的寒冷,他们如果一动不动地在这里的

雪地上趴上哪怕半个小时一,他们就会被冻死一一无论如何,中国士兵

也是人。

史密斯错了。

就在史密斯的直升机下,数万中国士兵正潜藏在北朝鲜盖马高原

这迷蒙的冰雪之中。他们没有被冻死,他们还活着,他们在等待着攻

击的命令。

(节选自《远东:朝鲜战争》)

文本二:

60年非虚构战争文学的新标杆

8

陆文虎

在战事相对和平的年代里,战争文学却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

与小说等虚构文学比肩并立的非虚构战争文学,因有了王树增的战争

文学,而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水准。法国作家萨特曾预言非虚构文

学“将成为文学最重要的形式”。当今之世,这种文体的成熟,已经

树立了标杆,构建了系列,形成了规模,显示了魅力,使得我们可以

从此不必再拘泥和纠缠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一类并不准确的

名称,而使用“非虚构文学”来指代这一类作品。王树增生当其时,

为非虚构战争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王树增把浓厚的现实情怀、真

实的历史叙述、完美的文学手段较好地结合起来。对一名成熟作家来

说,写作没有问题,王树增倍感困难、用力最多的是搜集历史细节。

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朝鲜战争亲历者遍布世界各地,普遍

采访实难办成。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

走访人物,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

(节选自《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6.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的标题是“谁能在战争中取胜”,这个标题以疑问句的

形式设置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B.文本一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者能够随时对人物的思

想及行为作出解释和评价,但是不如采用第一人称更能体现作品的真

实性。

C.“极度的寒冷!”“史密斯错了。”这两句都是独句成段,都

9

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D.文本一开篇写到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确切的气

温,这样基于非虚构的创作便于把读者带入情境当中。

7.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今和平的年代,非虚构战争文学逐渐成熟,与小说等虚构

文学比肩并立。

B.战场上已有美国士兵冻掉了双脚,是因为以戴夫・巴尔为代表

的美国军官们只想立战功,对战士们漠不关心。

C.“他们没有被冻死,他们还活着,他们在等待着攻击的命令。”

三个句子短促有力,增强了语势,表现了中国军队以坚韧的毅力静待

战机开启,面对艰苦的作战环境敢于亮剑、勇于胜利的精神。

D.我们使用“非虚构文学”来指代战争文学这一类作品,使得我

们可以从此不必再拘泥和纠缠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一类并不

准确的名称。

8.坐在直升飞机上,史密斯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

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文本二称赞“王树增把浓厚的现实情怀、真实的历史叙述、完

美的文学手段较好地结合起来”,请简要分析在文本一中“完美的文

学手段”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4题。

10

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

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

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

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

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

意防也。隋日内外庶官,政以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

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后至大乱一起,家国俱丧,

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卿等特

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因令诸司,

若诏敕颁下有未稳便者,必须执奏,不得顺旨便即施行,务尽臣下之

后、o

贞观四年,太宗问萧璃日:“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克己

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戾,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宿卫

之士,传飨而食,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主。"太宗曰:“公知其

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

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

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

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

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

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岂

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11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

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

B.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

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

C.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恒

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

D.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

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

1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拟相防过误”与“本自无教训”(《孔雀东南飞》)两句中

的“本”字含义相同。

B.“因令诸司”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的“因”

字含义不同。

C.“皆委百司商量”与“如土委地”(《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委”

字含义相同。

D.“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与“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两句中的“察”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书省、门下省要相互纠正在颁发诏令时出现的错误,如果门

12

下省所颁发的皇帝诏令不合规范,中书省就要驳正违失。

B.隋文帝事必躬亲,使大臣们无法过多参与政事,即使隋文帝决

策失误,也少有人劝谏。

C.唐太宗认为萧璃对隋文帝的了解不全面,在唐太宗看来,隋文

帝之所以如此勤勉,和他自身性格有很大关系。

D.唐太宗认为天下之大,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诏令在颁布之前,

应该先和百官商量,同宰相谋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

(4分)

(2)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4分)

14.文中两段都是唐太宗与臣子在谈论治国理政,但又各有侧重,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浣溪沙•洞庭①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②一湾纹缀③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释:①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调知荆南

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②红蓼,指生长在

水边的红色蓼草。③缴:读x语,有花纹的纺织品。

13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从湘江抵达洞庭湖,看见远处林立的青峰与辽阔的楚天,

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的山水画面。

B.旗梢,即旗旖。词中抓住细节,描写船头上纹丝不动的旗梢,

呈现了船只停泊时的景象。C.“红蓼一湾纹缴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两句,对仗工整,“红”与“白”相对,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D.“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作结,耐人寻味,“凉”字既

写夜之寒凉也略含心境之凉。16.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也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象。请简要

分析杜甫《登岳阳楼》与本词在写景上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

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

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4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似乎变得非常忙碌。若是忙于正

事,这样的忙碌本来就—①—,因为他在忙碌中能品味到快乐,在

忙碌中能发现自身价值并且创造社会价值,在忙碌中能得到物质和精

神上的满满收获,对这样的忙碌我们当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可有些

人总是忙于应酬,忙于当官,忙于赚钱,真是忙得—②—。他在难

以摆脱的忙忙碌碌中费尽心机,但一年到头的收获却—③—O

在这个信息过剩、物欲横流的时代,年轻的一代该何去何从呢?

你切不可被“忙风”蒙蔽了双眼,不要随“忙流”而逐下,在诱惑和

欲望面前,做欲望的主人还是做欲望的奴隶,这取决于你能否保持心

的从容。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

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年轻人本不该心如止水,波

澜不起,不应该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

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风风火火地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

历。但是我们也要谨记:欲不可纵,志不可满。我们如果放纵了自己

的欲望,让自己志得意满,让压力和机会支配了自己,那么就会失去

心灵的宁静,遗失了回家的路途。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4分)

20.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15

如果你问那手不离纸痛苦不堪的小兄弟,你知道过敏性鼻炎是什

么引起的吗?他会很不屑地斜你一眼,当然知道了,这个季节特有的

花粉呗,看看花粉预报就知道了,现在正是蒿草花粉的高峰期,马上

谷草花粉高峰期也该来了,哪儿哪儿都是,躲也没地方躲,真想挖个

洞钻进地里去。是的,98%的人都认为是花粉引起的,这也没错,确

实花粉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的罪魁祸首。但是把账全部算在花粉头上有

些冤枉,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花粉背后还有推手,这个推手就是食物

过敏。

食物过敏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食物过敏很好识别,吃完某种过

敏的食物立竿见影,—①—,比如吃虾后嘴唇肿或出现皮疹。—

②往往在进食后数小时甚至数天才出现症状,且非常不典型,

有时很难识别。问题来了,—③—?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

有了过敏症状时要考虑是否跟食物相关,另外也可以通过抽血化验相

应食物的IgE、IgG抗体来找出过敏原。

21.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个季节是蒿草花粉和接续而

来的洋草花粉的高峰期,人们无法避免接触处处都有的花粉。”从语

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16

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云:“敛边丰腹审四隅,布局落子

无其偶。”布局,指下棋时开局阶段棋子分布的态势,用以引导棋局

的走向。对于一盘棋,棋手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在布局中

取得优势。其实,我们要想走好人生每一步,提前“布局”也非常重

要。有人说,人生如棋,布局者生。

材料二:

犹太人的智慧书《塔木德》始终提倡要有“破局”思维。有人说,

人生如棋,破局者存。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

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12367101112

15

BCABCACA

A

二、非选择题。

4.(每点2分,共4分)

①在差序格局下,社会关系是推己及人。家庭生活的道德实践是

三次分配能够可持续运转的基础,要动员家庭参与到互助帮扶、公益

慈善等行动中,形成从个人到公共的连贯的道德实践。

17

②在差序格局下,社会范围是由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要建立

社区的互助网络,给予个人更多元的帮扶他人、助力社会的渠道;要

对接社区内外的资源,促使外界的多方力量参与到社区内的三次分配

中。

5.(每点2分,共4分)

①在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传统,将共同富裕作为治国理

政思想理念的重要元素,使共同富裕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②在政策上,完善分配制度,增进民生福祉,全民参与迈向共同

富裕;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教育体系,实现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8.(每点2分,共6分)

①史密斯在飞机上俯视雪原,他对装备落后、补给困难的中国军

队充满轻视,此时他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他傲慢地认为中国军队是

“蠕动”着的没有战斗力的军队。

②当史密斯命令驾驶员飞得再低一些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有了

不安,冰雪覆盖的盖马高原看不到中国军队的踪迹,他先前内心对中

国军队的丰富想象此时变得空空荡荡。

③史密斯打开舱门观察,依然一无所获,他觉得自己思维僵硬、

大脑结冰了,情况出乎他先前的想象,此时军情难知,战况难断,他

已经紧张到无法思考。

9.(任选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①情节上,感恩节晚餐这一部分采用了插叙,避免了平铺直叙,

18

使叙事有了波澜。

②人物上,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刻画等手

段,生动刻画了以史密斯、阿尔蒙德、戴夫•巴尔为代表的美军军官

形象。

③环境上,用史密斯在飞机上的俯视观察,真实客观地还原了当

时朝鲜战争严酷的自然环境。

④语言上,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增

强了小说的文学性。

13.(8分)

(1)即使有摆脱险境的人,纵然没有遭到刑罚或处死,也都是辛

酸悲苦,仅仅能免于一死,也深受世人舆论斥责。

(“戮,处死”“辛苦,辛酸悲苦”“贬黜,斥责、排斥”各1

分,句意1分。)

(2)况且一天处理十件政事,有五件就不合理,处理合理确实好,

又能把那些处理得不合理的怎么样呢?(“中,合理、合适、适当”

“信,确实”“如……何,把……怎么样呢”各1分,句意1分。)

14.(第1点给2分,第2点给1分,共3分。摘抄原句不给分。)

①第一段是唐太宗对臣子提出要求:一是做官要坚守正道,不要

为了自己的面子自讳过失,也不能因为怕伤了他人的面子而不讲原则;

二是官员办理政事要有主见,要相互启发、帮助,不要随声附和。

②第二段是唐太宗对自己的要求:他认为天下之大,事情之多,

应广纳贤才,处理政事不能独断专行。

19

16.(每点3分,共6分)

①《登岳阳楼》主要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吴楚东南拆,

乾坤日夜浮”两句中用“圻”仿佛是湖水把吴、楚广袤的区域分裂开

来;用“浮”使人想象到洞庭湖包容了万物,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

波动而飘荡起落,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②《浣溪沙•洞庭》主要描写月下洞庭湖的静态之景。“旗梢不

动晚波平”是船只晚泊时的景象,表明此刻风平浪静;“夜凉船影浸

疏星”一句,描绘了一幅疏星淡月倒影湖中,水中船影浸盖着星空倒

影的静美的画面,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学生若从手法角度结合诗句分析,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最

高分不得超过4分)

17.(每空1分,共6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8.(每空1分,共3分)

①无可非议

②不可开交

③寥寥无几

19.(每改对一处给2分,共4分)

我们如果放纵了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志得意满,让机会和压力支

配了自己,那么就会失去心灵的宁静,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20

(前文有“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后文的并

列短语要与前文对应,“压力和机会”要修改为“机会和压力”;第

二处,“遗失”指由于疏忽而失掉(东西),与“路途”搭配不当,

“遗失”应修改为“迷失”,即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

20.(任选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①用了设问,在一问一答中使行文有波澜,有变化。作者先提出

问题“年轻的一代该何去何从"启发读者思考,并引出下文的回答,

在回答中明确了“在诱惑和欲望面前”人应当保持心的从容。

②运用第二人称“你”,好像在面对面娓娓而谈一样,拉近了与

读者的距离,使人身临其境,让人感到亲切,便于情感交流。

③用引号起强调作用。“忙风”指忙碌的风气,“忙流”指忙碌

的潮流,这里的风气和潮流指向的是上文“忙于应酬,忙于当官,忙

于赚钱”的忙碌,作者在此强调了自己对“忙风”和“忙流”的态度。

④句式前后照应周全。“能否保持心的从容”是两面,照应前文

做欲望的“主人”还是“奴隶”两个方面,这样使句子结构严谨,表

达更加有力,感情更加强烈。

21.(每点2分,共6分)

①马上出现过敏症状;②而慢性过敏很隐蔽;③如何找出过敏的

食物呢

22.(每点1分,共3分)

①原文是短句,句式活泼,短促有力,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

②原文使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比如“哪儿哪儿都是”“真想

21

挖个洞钻进地里去”等,语言平实质朴,诙谐风趣、形象生动。

③修改后句子成了用书面语表达的长句,语言就失去了活泼灵动

的特点,表达效果不如原句好。

23.(60分)

【解题立意】材料一的关键词是“布局”,材料二的关键词是“破

局”。我们稍加思索就会发现,两个关键词中的“局”含义并不相同。

“布局”中的“局”是指局面、形势。“破局”中的“局”是指阻隔、

壁垒。由此可知,两则材料中的两个概念,即“布局”与“破局”,

不存在对立关系。

材料一用吴梅《题天香石砚室棋谱》引进棋局中对“布局”的解

说。虽说形势不同,布局不同,但所有的布局都是要站在现在考虑未

来,对未来做出全面规划和安排。“其实”二字,把材料由下棋引到

对人生的思考,柳青在《创业史》中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

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我们要想走好人生每一步,提前“布局”必

不可少。

材料二从犹太人的智慧书《塔木德》“破局”思维入手,谈到人

生要有破局意识。“破局”,简而言之就是打破局面、解决困局。不

破则不立,人应该有破局的勇气,能拿出自信与勇敢,审视现状,认

清存在的问题,打破困住自己的牢笼,不自我设限,不束手就缚。

两则材料的表述都可以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可以从

中任选一种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顾立意,比如可以这样来立意一一

规划未来善布局,面对困境敢破局。

22

【评分标准】

等级方面:高考作文评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基

础等级为内容和表达两项,内容主要包括题意、中心、内容、思想、

感情等五个方面,表达主要包括文体、结构、语言、书写等四个方面。

发展等级以深刻、丰富、文采、创新为衡量标准。基础等级分数要与

发展等级分数相匹配,发展等级不能跨越基础等级。字数方面:400

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50字以下的文章,

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

不评。分。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分。完全空白的,评。分。

附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中书省所草拟颁发出的

文告命令,门下省颇有不同看法,有时还有错误,有没有指出纠正?

原来设置中书省、门下省,本来是为相互防止发生过错和失误。人的

意见,常常有所不同,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追根溯源都是为了公事。

有的人对自己护短,不愿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人家有所批评,

便怀恨在心。有的人为了暂且避开私人的嫌隙,互相顾惜面子,明知

政策有错,也立即施行,难以违背一个官员的私情,可以立刻成为万

民的大害,这实在是亡国的施政方式,你们特别需要注意防范。隋朝

时候内外大小百官,办理政事因为模棱两可(没有主见),而招致灾

难和变乱,人们大多不能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当时都认为灾祸不会

落到自己身上,当面顺从,背后乱说,不认为会有祸患;后来到大的

祸乱发生,家和国统统丢失,即使有摆脱险境的人,纵然没有遭到刑

23

罚或处死,也都是辛酸悲苦,仅仅能免于一死,深受世人舆论斥责。

你们身为大臣特别应该灭除私情秉公办事,坚守正道,凡事互相启发

帮助,不要上下随声附和。”唐太宗于是下令各个部门,如果颁发出

的文告命令没有做到稳妥方便,官吏必须上奏指出,不能只顺从圣旨

上的意思推行实施,必须尽到一个做臣子的职责。

贞观四年,太宗问大臣萧璃:“隋文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萧

璃回答说“(隋文帝)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不怕

辛苦,思行善政。每次上朝处理政务,有时要忙到太阳偏西,五品以

上的官吏,都要与他一起坐谈国事,值宿守卫,传送晚饭来吃,他性

情虽然说不上仁义开明,却也算得上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君王。”太宗

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人性格过于明察,但内心并不能

辨明臣子(用人不准)。心里糊涂就不能通达彻见,性格过于明察就

对事情容易多疑,他又是靠欺骗前朝皇帝的遗孤寡妇来夺取江山登上

皇位的,经常害怕群臣不服,因此,他不肯相信手下的每个官员,每

一件事他都自己判断决定,即使劳神费力,也不能全都处理得合情合

理。朝中的大臣全知道他有不信任下属的想法,也不敢直率说话,丞

相以下的官吏,处理政务都遵奉顺从罢了。我的想法却不是这样,因

为天下如此之大,事情如此之多,千头万绪,一定应该根据情况而变

动,事情都交付百官商议,由宰相筹划,事情稳妥方便了,才可以上

奏皇上,下令天下执行。怎能在一日处理如此多的重要事务,凭一个

人的思虑就独断专行呢。况且一天处理十件政事,有五件不合理,处

理合理确实好,那些处理不合理的又能怎么办呢?日积月累,甚至好

24

多年,背离常理的事情很多以后,国家能不灭亡吗?哪如广泛地任用

贤良的人才,皇帝在朝廷密切关注政事,严肃法纪,谁还敢胡作非为

呢?

高三语文试卷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八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要实

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党的十八大

以来,我国坚持以改革促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

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此,科技工作者纷纷点赞。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许多科技体制改革重大政策举措有效地改

善了科技创新环境,激发了创新活力。‘摘帽子''破四唯',以创

新价值、创新能力和岗位贡献论英雄正成为科技界的共识,科研人员

逐步享受到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红利。在新的评价导向及一系列保障

措施下,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专注于长周期、高价值的原创性研究。”

25

张芳华谈道。

王丛林为“揭榜挂帅”制拍手叫好。“‘揭榜挂帅'制为加快科

技创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他说,“揭榜挂

帅”制体现了问题导向的科技研发思路,攻关成效明显,后续还要进

一步加强重大需求遴选,坚决打破创新要素流动壁垒。

屈继峰对《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

若干意见》印象深刻,”切实为科研人员松了绑”。他告诉记者,在

最近的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预算与编制比之前明显简化,下放预算

调剂、经费“包干制”等措施有利于大家按照科研需要灵活配置经费

开展研究。“减轻事务性负担,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突出团队成员的

绩效激励力度,这些措施都让我们能够更加心无旁鹫地投入科研工

作。”屈继峰说。

科技体制改革,正是要让更多科技工作者“坐住冷板凳,下得苦

功夫”。据科技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

方案》部署的143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

案(2021-2023年)》出台,一环扣一环、一轮接一轮地推动改革不

断深入。

“改革就是要把科技人员从烦琐、不必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

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中去。”作为长期坚持在科研一线的航天工作

者,李得天的感受很有代表性。他说,正是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

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以创新价值、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

人才评价体系,为航天事业自立自强奠定了基础。

26

(摘编自陈海波、张云、张蕾、崔兴毅《勇于担当,加快实现高

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材料二:

人才评价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重要

导向。

近年来,甘肃省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

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

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不断激发科技人才创业创造活力,让他

们在创新舞台上大展身手。

放宽科技人才职称评定条件。为改变以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

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鼓励支持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深耕专业,在

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等方面下功夫,甘肃省人社厅先后制定了一

系列科技人才职称评价政策,放宽职称评定条件。

为破除“四唯”现象,甘肃省率先在中小学教师、卫生系列取消

了评审正高级职称须有1篇核心期刊论文的“门槛”条件,率先在卫

生系列取消了评审高级职称须在低一级任职以来至少有1次年度考

核优秀的限制性要求。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中,

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兼职的专业技术人才,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

职称,其创业或兼职期间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

创新分类人才评价条件标准。科学规范的评价方式,才能实现对

人才的精准评价。

甘肃省创新分类人才评价条件标准,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实行差

27

别化评价,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综合人才评价机制,实现

科学评价、分类评价、精准评价。

对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侧重评价其原创提出和

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能力、学术水平和影响等;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人才,侧重评价其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能力、

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及对产业发展的实际

贡献等;对科技管理服务人才,重点评价其技术支持能力、服务对象

满意度、行业评价认可度等;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重在同行认

可和取得的社会效益;对主要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重点评价其在推

动理论创新、传承文明、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贡献;对主要从事应用对

策研究的人才,重点评价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和为党和政府

决策提供服务支撑的能力业绩。

开通职称评定“绿色通道”。甘肃省为科技人才开通职称评定“绿

色通道”,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省内人才,从国内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急需紧缺人才,新兴行业身怀绝技的人才,可不受专业、学历、论文、

台阶限制,以“一人一事、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进行职称评

定。

据统计,2018年以来,甘肃省共有372名科技人才获得高级职

称,其中自然科学研究系列336人,社会科学研究系列36人。这些

人才在各自领域发挥“领头羊”作用,成为推动甘肃省科技高水平发

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文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让科技人才大展身手》)

28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技创新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

离不开高水平创新人才。

B.我国实施的科技体制改革重大政策,有利于激发各类创新主体

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C.甘肃省建立、健全了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为高学历人才开通职

称评定“绿色通道”。

D.近几年,甘肃省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卓有成效。不少科技

人才都发挥着“领头羊”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技工作者张芳华认为,“揭榜挂帅”制为加快科技创新、推

动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B.李得天认为,科技体制改革要化繁为简,让科技人员将主要精

力投入到科技创新上,他这一观点具有代表性。

C.甘肃省率先在中小学教师、卫生系列等方面取消了一些限制性

要求,放宽了职称评定条件。

D.要实现对人才的科学评价、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就要建立、

健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式。

3.下列选项,不符合开通职称评定“绿色通道”的一项是(3分)

A.某集团车工首席操作师邹斌通过省人社厅特殊人才职称评审,

取得正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成为“工人教授”。

B.一直从事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工人何彩通过特殊人才

29

渠道破格晋升为正高级工程师。

C.安徽某公司两位“90后”技术员因研发出“非接触式电梯按钮”

产品,直接被评定为正高级职称。

D.某高校讲师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获得不少奖项,被

成功评定为教授。

4.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5.请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创新人才评价机制。(4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爱尔克的灯光①

巴金②

傍晚,我靠着逐渐暗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

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

别的旧友。但是它们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

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

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

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

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

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

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守门的卫兵用怀疑的眼光看我。他不了解我的心情。他不会认识

30

十八年前的年轻人。他却用眼光驱逐一个人的许多亲密的回忆。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

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

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

物。依旧是阴暗中的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

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

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

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航海的兄弟照路,每

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一一那个出远门的兄

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街道仍然是清静的。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轻轻地唱起了

这个欧洲的古传说。在这里不会有人歌咏这样的故事。应该是书本在

我心上留下的影响。但是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事情。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

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

事情。我相信自己的诺言。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

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

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破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

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一个善

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从此那个做

31

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他想

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

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

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

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我在外面一直跑了十八年。我从没有向人谈过我的姐姐。只有偶

尔在梦里我看见了爱尔克的灯光。一年前在上海我常常睁起眼睛做梦。

我望着远远的在窗前发亮的灯,我面前横着一片大海,灯光在呼唤我,

我恨不得腋下生出翅膀,即刻飞到那边去。沉重的梦压住我的心灵,

我好像在跟许多无形的魔鬼手挣扎。我望着那灯光,路是那么远,我

又没有翅膀。我只有一个渴望:飞!飞!那些煎熬着心的日子!那些

可怕的梦魇!

但是我终于出来了。……

我几次走过那所已经易了几个主人的公馆,所看见的只有那四个

字:“长宜子孙③。”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

祖父留下的东西吧。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两手造

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

人保留着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书画。但是儿孙们回答

他的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

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

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

32

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

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

摧践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

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

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于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依旧是十八年前的那些人把我送到门口,

这里面少了几个,也多了几个。还是和那次一样,看不见我姐姐的影

子,那次是我没有等待她,这次是我找不到她的坟墓。一个叔父和一

个堂兄弟到车站送我,十八年前他们也送过我一段路程。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

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

一片盛开的菜籽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

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

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

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

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

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有删改)

[注]①爱尔克的灯光源于欧洲一个古老的传说,哈立希岛上的

姐姐爱尔克为航海远去的弟弟点了一盏长夜孤灯,姐姐最终死去也没

33

有等到弟弟回来。②巴金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19岁时、

他冲破封建家庭阻力,外出求学。十八年后他重返故乡,百感交集,

写下此文。③长宜子孙,适宜子子孙孙长久过上优越、富足的生活,

这是旧式大家庭家长常有的观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性散文,散文采用第一人称,主要写

了“我”重返故乡的感受。文章既有批判性,又有哲理性。

B.“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表面上写旧居,实则喑示

难以撼动的封建遗教,透露着作者对现状无变化的悲哀。

C.文中多次提到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给读者以启示:

物质上的财富并不能使子孙永享安乐、富贵。

D.这篇散文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散文中的

“情”真挚感人,“理”精辟透彻,充满了魅力。

7.关于文中姐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姐姐“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她是被封建家庭、封建礼

教吞噬的千万“旧式女子”的典型代表。

B.姐姐的悲剧提示我们,女子只有嫁给一个性情温良、不丧失人

性的丈夫,才会获得长久的幸福。

C.姐姐悲惨的现实与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形成反差,

这无疑是对封建家族制的极大嘲讽。

D.“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与后文“这次是我找不到她

34

的坟墓”相照应,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无限的凄凉。

8.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9.这篇散文是如何以爱尔克的灯光为线索来叙事、抒情的?请结

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

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晨,槁项黄班

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

日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

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

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

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领下。子能得珠者,必

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寐,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

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

而寐,子为赍粉夫。”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

刍叔①。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

为连璧,星辰为珠现,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35

弟子曰:“吾恐乌莺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莺食,在下

为蟋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徵②徵,其徵也不徵。明者唯为之

③使,神者徵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

功外也,不亦悲夫!

(选自《庄子•列御寇》,有删改)

[注]①刍,刍草。叔,通“菽”,大豆。②徵,通“征”,应

验,可信。③之,代指外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日/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瘗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B.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C.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D.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益车百乘”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

两句中的“益”字含义不同。

B.闾,里巷,住处,也指户口编制单位,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36

文中是前者的意思。

C.“吾葬具岂不备邪”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

宴》)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

D.“在上为乌莺食”与“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商得到车辆回到宋国后,就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