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1页
宋明理学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2页
宋明理学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3页
宋明理学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4页
宋明理学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武帝董仲舒+儒学正统儒学主流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思考:与先秦儒学相比,汉代新儒学有何缺陷?汉武帝董仲舒(北宋)程颢(北宋)程颐(南宋)朱熹(明)王阳明(南宋)陆九渊宋明理学(儒学的哲学化)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三教合一)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等人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背景:

知识框架影响:积极、消极一、儒学的困境——理学兴起的背景

先秦至汉代的儒学谈论的都是人间的道德和秩序。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实际上排斥对宇宙本源的探索和对彼岸世界的价值关怀。

汉代新儒学是用天人合一、阴阳学说解释天君关系、人际关系,神化君权,维护君主大一统的政权。儒学的兴趣和讨论的范畴一直在人间世界,比如君臣关系、忠孝之道、人伦秩序等,目的是规范人的行为。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中国人史纲》竹林七贤诗佛王维诗仙李白知识分子信仰老庄、佛教、道教。

三教论衡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它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汉末年,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

儒家讲的是入世主义,宣扬治平之道,即所谓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重视的是现实社会的治理。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提出道教要以忠孝仁信为本;佛教分别调整了与世俗王权、儒学和民俗三者之间关系。材料一:十族之乡,百家之闾,必有浮图(佛教)为

其粉黛——(唐)舒元舆材料二:天下各州郡都有道教紫极宫,道教宫观达到

史无前例的1687座。——《太平广记》材料三:唐玄宗:722年颁布《御注孝经》、732年颁

布《御注道德经》、734年颁布《御注金

刚经》。百姓信奉佛教、道教执政者三教并用,不独尊儒学一、儒学的困境——理学兴起的背景1、儒学的困境

内在困境:重视训诂(侧重对儒家经典作文字的解释),缺少思辨(缺乏哲学层面的支撑),脱离现实(虽然被确立为统治思想,却不使人们确立对儒学的坚定信仰,仅作为求取功名的手段)

外在困境:佛道的挑战(佛教和道教都有哲学层面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其精深玄妙赢得了大多数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信仰,进一步削弱了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儒学的困境——理学兴起的背景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基本含义:事物本身的次序、层次。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词穷理尽、通情达理、理直气壮、以理服人、顺理成章、至理名言、理所当然、喻之以理、正理平治、心安理得、天理昭彰、丧天害理……2、儒学复兴运动——儒学复兴的条件

①唐代中后期韩愈(排斥佛老,宣扬仁义和道统),李翱(性命之源)成为北宋儒学复兴的先声。②北宋前期的儒学复兴运动:研习儒学义理之风盛行,重视道德的社会氛围形成。③三教合一

④印刷术的发展

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传舜,舜传禹,禹传汤,汤传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韩愈吾学虽有所授受,但‘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的。——程颢理学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费正清宋代更新的儒学有三个思想来源。第一个是儒家本身的思想。第二个思想来源是佛家思想。第三个思想来源便是道教。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文化自觉的精神;吸纳融合的智慧“理学”的概念:

理学是以

“理”

(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二、宋明理学——在自觉融合中创新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对宋明理学的认识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②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河南程氏遗书》反映北宋二程提出万物本原是“理”反映南宋朱熹继承发展二程思想,提出以理气说为中心的天理论观点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法则、规律)(理学核心思想)④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四书章句集注》③人伦者,天理也。——《河南程氏外书》卷七观点2:天理本质上是儒家道德“三纲五常”反映北宋二程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反映朱熹进一步指出天理反映在人世间就是儒家道德规范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⑥“天理人欲,不容并立”——《朱文公文集》⑤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为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二程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反映程朱理学把天理与“人欲”对立的主张观点3:存天理,灭人欲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体会:“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天上明月:道心(天理)水面倒影:社会秩序水面:人心(人欲)“千江有水千江月,万事万物皆一理”⑦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⑧“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礼记·大学》◆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反映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的“穷理”方法观点4:格物致知的方法论阅读材料,概括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主张1.世界观:“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理在气先”。2.伦理观:“人伦者天理也”(二程);“存天理灭人欲”(朱熹)3.方法论:向外、向万事万物寻求天理,格物致知。理程朱理学世界观社会:“三纲五常”个人:“人性”方法论:“格物致知”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朱熹《家训》

朱熹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力主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内容的道德修养,注重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价值理想、精神家园。

倡导家庭亲睦:父母对子女要“慈”、“教”。子女对父母要“孝”。夫妻关系要和睦。兄弟之间要友爱。

倡导人际和谐:“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倡导重德修身:“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

①适应统治的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②《四书章句集注》科举考试的教科书③崇尚道德注重气节利于塑造民族性格④思想流传海外在日本等形成朱子学派⑤三纲五常维系封建制度扼杀自然欲求

课堂探究:结合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思考:程朱理学有哪些影响?鹅湖之辩鹅湖寺——鹅湖书院

1175年4月,陆九渊与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会晤,研讨治学方式与态度。朱熹持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

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太简”,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陆王心学若天是理,人是欲,则是天人不同矣。人心为人欲,道心为天理,此说非是。心一也,人安有二心。

——(宋)陆九渊《象山集》陆九渊(1139-1193)王守仁(阳明先生)(1472—1529)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②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答顾东桥书》③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传习录中》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反省内心可得天理反映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的观点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本性④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传习录上》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反映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观点★提示: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①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本源即理”的根本观念,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②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阅读材料,概括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总结陆王心学的主要主张地位世界观方法论陆九渊王阳明开创者集大成者“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宣扬“心即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探究:格物致知与内心反省熟重?渐修顿悟偈诗(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偈诗(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格物致知:获得知识与掌握事物的规律,必须要接触这个事物,并穷究其事理。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心即理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派别人物主要观点影响地位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官方哲学流传海外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方法论“格物致知”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宇宙观“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影响深远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方法论内心反省致良知;知行合一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士人的思想世人的常识三、天下归儒——在生活中重建信仰官方哲学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四书章句集注》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书院、教育、考试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学在今天……郭巨埋儿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三从四德: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贞洁牌坊背后的血泪“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影响

维系封建专制,成为官方哲学;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不利创新发展。积极影响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宋明理学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1)宋明理学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和谐意识;忧患意识。②崇尚道德;重义轻利。③身体力行;自主自强。(2)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②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③三纲五常作为天理得到强化,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和创造力宋明理学的特点:

(1)继承孔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开创了儒学新时代,使儒家思想哲学化和思辩化。(2)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和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3)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化。先秦儒学汉代新儒学仁礼观仁/仁政/仁义天命观敬天保民/养天地浩然气/天行有常心性观性近/性善/性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终极关怀(个人君子,社会大同)入世情怀(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心性论缺失和中断思想成为统治工具不足:缺乏哲学思辨没有逻辑体系佛教-成佛道教-成仙优点:精致的哲学思辨,严密的逻辑体系。不足:强调出世情怀,不符合儒入世情怀。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理学作为新的儒学体系,它是儒学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完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儒学的趋时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儒学强大的生命力。(1)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它以儒学的伦理道德为本位,与汉代董仲舒儒学相比,宋明理学的重点并不在政治方面,而在伦理道德方面;与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2)是哲学化的儒学(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传统儒学经由宋元明时期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3)是佛道化的儒学(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佛、道三家思想长期对立融合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一是吸收了佛道的思维思辨方式方法,来弥补以往儒家思想的理论缺陷,重新建构了儒家学术思想的理论体系。二是借鉴佛道二教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三是把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并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