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47做最勇敢真实的自己_第1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47做最勇敢真实的自己_第2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47做最勇敢真实的自己_第3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47做最勇敢真实的自己_第4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47做最勇敢真实的自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47期)主题:做最勇敢真实的自己【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精力旺盛,田埂、技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佳作赏析一】做最勇敢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卑微,往往是生命的常态。若生而为草,我们难道就要卑躬屈膝?难道就要舍弃春夏?一种精力旺盛的莠草给了我们答案——纵使别人对它的评价或褒或贬,它仍然不妖不媚地在大地留下自己奋力生长的身影。草亦如此,作为万物之灵长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做最勇敢的自己而坚定地追求平凡而伟大的价值?做最勇敢的自己,需要一种“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定力与智慧。我们如果活在他人的眼神中,就会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我们要学会在他人的赞美与恶评中找到自己,唯有确立了自我存在的意义才能拥有天地间傲然挺立的根基。几米有言:“我们无法做到让每个人满意,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你自己。”既然外界的评价或是或非,我们又怎能被外界的是非所左右?又怎能允许自己为了外界而改变自己?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我就是我,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以最本真的状态去灿烂这个世界!毕淑敏曾经说过:“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而这“心灵对生命的允诺”在于珍视和看重自己的生命,在于勇敢追求自己热爱的价值。不必说做了七年“家庭煮夫”的李安坚守梦想几经沉潜最终捧起了梦寐以求的奥斯卡奖杯,也不必说草根出身的“大衣哥”朱之文醉心于歌唱而不顾及他人的讥讽而最终圆梦春晚舞台,单是在当了数年小角色之后依然不忘初心的廖凡问鼎柏林影帝就足以向我们证明——纵使我们出身低贱,我们也可以凭借心底的热爱与执着的坚守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何不从即刻起认清所需,坚守梦想,不为外部环境而动摇,不惟他人的评判而犹疑,去冷静而坚强地寻找自己心中念想的美好与温暖,为自己的人生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法国学者帕斯卡尔曾说:“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为自己的脆弱而悲痛不已呢?是啊,我们即使生来只是一株毫不起眼的莠草,也大可无需自惭形秽,做一株莠草该做的一切,去洒脱地享受阳光,沐浴风雨,别人欣赏与否已无所谓,他人褒贬与否我不在乎,因为我知道,那勇敢真实的自己,自有一种莠草之美……【佳作赏析二】不因人之言语,失却己之精彩人云:苦艾卑贱。人亦云:扶移雅致。凭世人一席冷言嘲讽或是一阵热情赞美,莠草都不会变更生命的姿态,精力的旺盛一如既往,生命的精彩也因此得以延续不断。人生的洒脱也自当如此:坚守自己的价值,不因人之言语,失却己之精彩。尼采说:“你的良知在说什么?你要成为你自己。”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里,我们的鼓膜里充斥着并不断重复播放的往往是别人的言语,而我们内心的声音却会淹没在众人滔滔不绝的高声指点中。于是,我们会在别人的言语中徘徊不前,甚至踏上一条“从新”而非“从心”选择的道路。于是,当但丁的那句“走自己的路,不管他人怎么说”已成为一种难得的坚守,我想,社会应该呼唤“莠草精神”的回归。生命的旺盛当由自己促成,生命的精彩也当由自己创造,我们当有如莠草般坚韧勇敢,不会因人之言语,失却己之精彩。诚然,人言可畏,但是我们一旦坚定了“活出人生精彩”的信念,再多的飞短流长,也难以真正成为我们笃定前行时的猛烈牵绊。正如三毛所言:“生命短促,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追求的,别人如何议论和看待我,便是那无足轻重的。”是的,没有莠草一样对生命价值的坚守,便不会有郭明义被人叫作“郭傻子”后依然闪耀着的公益事迹;没有莠草一样对人生精彩的期许,便不会有弗朗西斯幼时作文被批为不及格后依然出现的查尔斯顿大学。事在人为,不在人言,谬赞与诟病,都不该使我们轻易更易梦想,放弃人生。相反地,我们当如莠草,细心呵护自己的价值,在别人无休止的语言锄刀的威胁下奋起抗争,奋然前行,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或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的精彩人生。我们活着,是要让自己的声音被世界听到,而不是让自己的声波在别人的干扰下消失;是要让生命在重大变故时也无畏如旧,而不是让生命在无关紧要处便疲惫不堪。我们是活给自己看的,生命的精彩是我们赐予无悔的酬劳。既如此,便不必沉浸于他人的言语之中,蜷缩于失败的阴影之下。须知,我们若裹足不前,会有人掩面偷笑;可一旦我们挣脱束缚,便可享受满目的明媚春光!人生在此处,不在别处;成事在人为,不在人言。坚守自己的价值,我们便有了有以实现梦想的信念和有以直面人生的勇气。纵然尘世喧嚣,我们亦不会因人之言语失却己之精彩!【阅读拓展】(一)经济学家讲错故事了经济学理论常常让人觉得枯燥无趣,经济学家们便纷纷以寓言的形式解释或者证明自己的理论。于是大量生动的故事充斥于经济学论文中,许多经典的寓言被人们津津乐道,在无数的讲堂、教材和学术讨论中被频频引用。然而经济学家们讲的故事有些只是想当然而已,结果成了笑话。火车与庄稼20世纪上半叶,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在一片肥沃的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仿佛厚实的地毯,农民丰收在望。一条铁路刚好穿越这片农田,每当火车飞驰而过时,以煤和木柴为燃料的蒸汽机车喷出的火星溅落到铁路两旁的庄稼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是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因为法律规定铁路公司可以使用蒸汽机。农民不能分享铁路公司赚取的利润,却要承担火车带来的稻谷损失。庇古说,在这个故事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实现资源配置最优,这就是市场失灵。他主张由政府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比如向铁路公司收税,补贴给农民。庇古的学说在经济学界有很大影响,他的这个故事也被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广泛引用,不断阐发。然而后来人们发现,火车造成农田损失的故事根本不存在。1971年两位经济学家在日本旅行,看到窗外的禾田,就想起了庇古的故事,于是就问火车上的列车员,铁路附近的禾田是否受到火车的损害而地价下降,列车员的回答正相反:“铁路两旁的禾田非但没有因为火车经过而受到损失,反而地价上涨,因为火车将吃稻的飞鸟都吓跑了!”灯塔是谁建的。1848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尔讲过一个关于灯塔的著名故事。在漆黑的夜晚航行的船,要想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穿过随时可能将船身撕成碎片的暗礁和浅滩,安全地驶入港口,需要岸上灯塔的指引。但是谁来修建灯塔呢?私人肯定不愿意,因为修建和维护灯塔的花费不是个小数目,想要对过往的船只收费似乎又很困难。船主尽可以瞪大眼睛获得灯塔的指引,保住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又可以从容不迫地…走了之。米尔以及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惊呼,市场又失灵了。提供对社会有益服务的人无法向那些需要服务而又愿意付钱的人收费,这种时候该怎么办?经济学家们说,那就应该由政府出面,掏钱提供公共服务。然而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科斯对英国灯塔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发现事实恰恰相反,灯塔大部分是私人建造的。在1610年至1675年之间,专门管理航海事宜的英国领港公会一个新灯塔也没有建造,私人却投资建了10个灯塔。到1820年,英国总共46个灯塔中,34个是私人建造的,占74%。私营灯塔收费也并不困难。只要船只进入港口,在航线上显然是经过了灯塔,要否认曾利用灯塔是不易的。船入了港口,停泊了,收费就按船行驶的航线,数它经过的灯塔收费。过港口而不入的船只显然不多。1836年之后,政府通过法令,要领港公会将私营灯塔逐步全部收购,不是因为收费有困难,而是政府认为私营收费太高。蜜蜂与苹果园1952年经济学家米德在论文中讲了—个蜜蜂与苹果园的故事。在一个明媚的夏天,苹果园里繁花似锦。苹果园外来了一个养蜂人,摆开蜂箱,蜜蜂立刻飞进苹果园,开始不知疲倦地采蜜。蜜蜂以苹果花蜜为食,如果苹果园主扩大苹果园的面积,便可以为蜜蜂提供更多的食物,使蜜蜂酿造更多的蜂蜜。但是苹果园主并没有动力这样做,因为他不能向养蜂人收取蜜蜂食物的费用。同时蜜蜂采蜜时,无意中会替果树的花粉做传播,如果养蜂人养更多的蜜蜂,也可以使苹果园的收成增加,但苹果园的主人也不付钱购买蜜蜂传播花粉的服务,所以蜜蜂的饲养也没有达到最高效率。因此米德认为,政府一方面直该补贴苹果园主,鼓励多植树:另一方面,也应该补贴养蜂人,多养蜜蜂。这个田园诗般的故事唤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想象力,纷纷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但是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张五常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苹果之都”一带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考察,发现这个故事也是不真实的。苹果花很少甚或没有蜜,而蜜蜂却为苹果提供了有价值的授粉服务,也就是说应该是苹果园主向养蜂人付钱,而且,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美国苹果园主与养蜂人之间普遍订有花粉传播服务和蜜蜂采蜜的细致合约,根本用不着政府插手。(二)“北侧”向北侧修跑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是英国政治学家洛克17世纪留下的一句物权格言。意思是,一处私宅,即使破到挡不住风,蔽不了雨,政府仍不能轻举妄动。这是私宅权利在西方世界的明灯,所有公权不得凌驾其上,相反必须避让。2009年1月,我要去洛杉矶,中途在东京成田机场转机,一落一起间,舷窗外的美丽我并不在意,我在努力辨认哪里是2号跑道南端,想一睹举世闻名的7家钉子户。他们在这盏明灯的照耀下,依然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住宅。成田机场,是日本第一重要的国际机场,却只有1条半跑道。60年代,日本政府的计划是修3条跑道——1号跑道4000米,2号跑道2500米,3号跑道3200米——但修好第1条跑道用去了12年!由于计划用地上的农民拒绝搬迁,政府忍气吞声,先是换了个地方建机场,但这里的农民还是拒绝出让土地。拖到1971年,日本政府铤而走险,建设有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搞出个类似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那样的反动玩意,大举强拆。政府只要蛮干,效率肯定成倍提高,这是一个规律,于是1号跑道在1978年建成了。死了13条人命,其中5条命是警察的,没人自焚。日本这个国家,挺讲脸面,真把人民抗议和国际舆论当回事。2号跑道和3号跑道上的农民不搬家,两条跑道就一直没建。90年代,日本政府一边自责,承诺在任何情况下,不使用武力去解决暴力抗法,一边耐心细致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劝农民们回到谈判桌旁,协商解决2号跑道的用地分歧。日本很焦急,因为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要在日韩举行,这是世界杯第1次在欧美以外举行,也是第1次由两个国家联合举办,不能让白人看黄人的笑话,也不能让韩国人看日本人的笑话,所以日本政府发誓,一定要在2002年之前修出第2条跑道!在咱中国,为了北京奥运会,拆什么都有道理。但在日本,即使是世界杯,让世代在计划用地上居住的老百姓搬家让道,没有法律依据。这里的农民故土难离,要么土地属于我,要么我自焚,谈判僵持了3年。日本政府没办法,大赛迫在眉睫,只好把跑道北移800米,避开7个钉子户,建一条2018米长的临时跑道。因为地理屏障,跑道不足2500米的计划长度,世界杯应付过去了,但远程大型客机无法在此起降,只能伺候短程中小飞机。2005年1月,日本政府觉得这样不行,还是得恢复谈判,求得2号跑道南端7家钉子户的谅解,使跑道完成设计长度。但谈来谈去,7家农民较劲,拒绝任何妥协。国土交通大臣北侧一雄,看状况无可扭转,最终宣布,钉子户不同意卖地拆迁,第2号跑道只能克服困难,继续向北侧延展,所以不再谈判了。日本记者一听就笑了,做了个很机巧的新闻标题——“北侧让2号跑道向北侧延展”——如果不出意外,成田机场2号跑道将在2010年建成。至于3号跑道,日本政府早已放弃,仅两条跑道就折腾了44年。现在,日本人终于想通了,与其费这么大财力去拆迁,不如填海造地,不一定多花钱,还省得去麻烦农民。于是,关西国际机场,建在了填海新地。有人一定会问,保护极少数人的利益,不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吗!这种问法,没有考虑“谁的权利在先”,只把受益人的数量放在首位,以多数人未来权利的名义,剥夺公民的现实权利,貌似是一种共同责任理想,其实是强盗逻辑。是大家一起当强盗,打劫几个手拿果实的人,丢给他们一点点施舍。起落成田机场,不必感叹那些美丽的森林和水溏,还是想想司法文明为好。野蛮,常常会畅通无阻。文明,往往伴随着阻滞。要效率,还是要公正,这不是一个需要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飞离成田机场时,已是傍晚,再晚,就不能起飞了。按照协议,成田机场不提供夜间起降服务,以免影响7家钉子户的正常休息。【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军宴朱胜喜作家终于登上了南海深处的这座小礁。他头发蓬乱,脸色煞白,嘴角还沾着刚刚呕吐过的秽物,看上去狼狈不堪,完全没有了知识分子的斯文。他是从北京来驻地采访的。在结束了驻地采访之后,他坚持要到海礁哨所去体验生活。驻地首长拗不过他,只妤派一艘小艇把他送上这个礁。小艇一离开海岸,他就后悔了。完全没有泛舟昆明湖的舒适感觉,在茫茫大海上,小艇时而左摇右晃,时而上下颠簸,他的肚子里一阵阵翻江倒海。不一会儿,作家就彻底“交开了公粮”(水兵把晕船呕吐戏称为“交公粮”),真正领略到了大海的威力。小艇颠簸了三个小时,作家也交了三个小时的“公粮”。总算是上了礁,但他已是两腿发软,浑身无力。礁长看到作家遭罪的样子,忙示意炊事员赶紧打点水给作家擦擦脸,漱漱口。炊事员听到礁长的吩咐后,愣了好一会儿才转身进了厨房。过了一会儿,炊事员端来了小半脸盆清水搁在作家面前,一只手还端着一杯漱口用的水,然后小声地对作家说:“您先洗脸,再漱口,记得把漱口水吐在脸盆里。”作家望了望炊事员,很是不解,但还是按他的话做了。洗漱完毕,作家正要将用过的水倒进大海,炊事员慌忙走上前端过了脸盆,说:“我来,我来。”说着端起水走进厨房。过了好一会儿,作家的身体才恢复过来。在礁长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整个哨所,他们先来到战士们的文娱活动室。屋子虽小,但打扫得很干净,小凳子摆得整整齐齐,墙上贴着战士们自己画的画,还挂着吉他、二胡等乐器。一个小黑板上写着《战士第二故乡》的歌词。他们又来到战士们的寝室,一样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条标语映入作家的眼帘:“枕着涛声入睡,迎着霞光上岗。”作家十分佩服战士们的文采。礁长又领着作家来到厨房,里面的炊具、餐具也都摆得整整齐齐。两位战士正在忙着准备午饭。礁长对两位战士说:“做好点啊,今天有客人,是军宴。”两位战士高兴地答应着并向礁长、作家敬礼。作家看见他用过的那半盆水,竟放在桌子上。他们又绕着整个礁转了一图,才回到哨所。开饭了,一菜一汤主食馒头。菜是罐头午餐肉,汤是罐头蘑菇汤。盘子里的馒头一个个都咧着嘴,让人想起久早不雨的大地,又让人觉得是一个人在大笑。作家夹了一块罐头肉放进嘴里,感到味道不对。很想吐出来,但还是忍住了。大概是罐头在高温下放得久了,失去了原有的香味吧,一种说不清楚的怪味让他难以下咽。但看看战士们,一个个吃得有滋有味,尤其喝汤时,一小口一小口地啜着,像是在品尝玉液琼浆似的。于是他鼓起勇气硬生生地咽了下去。他硬着头皮吃完饭,虽然只吃了半个馒头,喝了一小碗汤,却吃得大汗淋漓,衣服湿透却不好意思再要求洗脸。礁长看出了他的意思,对炊事员说,再开点水给作家洗把脸。炊事员支支吾吾,最后说,已经没水了。“水呢?”礁长问。上次补给船出了故障,只送来了半罐水。”炊事员说。不行就让作家用刚才用过的也行啊。”礁长说。炊事员又支吾了半天,最后说:“那半盆水今天中午做饭已经过滤后用完了。”礁长看看作家,一脸的尴尬。说:“实在对不起,让您受委屈了。”作家看看礁长,再看看战士们那一张张黑黑的脸,禁不住热泪盈眶。哽咽了半天,他终于说:“我真的明白谁是最可爱的人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自然段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作家上礁时的狼狈模样,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凸显了岛上环境艰苦。B.小说通过对战士们的文娱活动室和寝室环境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着的乐观精神。C.小说中的不少细节描写颇见作者匠心,比如那盘干裂的馒头,既能暗示岛上用水匮乏,又能表现战士们的高尚精神。D.小说从作家、礁长、炊事员、战士等不同角度,展示了礁上交通不便、生活艰苦,表现出南海守礁官兵的平凡和崇高。2.小说虽然到最后才揭示了“缺水”这一事实,但前文已埋下了不少伏笔。请至少找出三处,并说说这样设计情节有什么有好处。(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