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_第1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_第2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_第3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_第4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7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学内容:评析作文《我的抱负》

教学目标:

1.培育同学自评、互评的力量。

2.同学能依据别人的评价意见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修改作文

教学难点: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制订作文评价标准

1.读作文要求

2.制订评价标准

(1)是否写清晰了自己的抱负、产生这个抱负的缘由和预备

怎样实现自己的抱负;

(2)是否运用了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作文内容是否丰富

(3)内容是否详细,语句是否通顺;

二、抽一篇作文和几个片段进行全班评价

1.展现一篇作文,师生共同评价出优、缺点;

2.集体评改。

3.展现几个片段,包括好的和有明显问题的,共同评价、修改。

三、同桌互评

四、自改。

五、抄写

教学设计方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了解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等概念.

2.使同学了解几何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能够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或把命题改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

重点和难点

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大家随便说出一些语句,老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如:

(1)对顶角相等吗?

(2)作一条线段AB=2cm;

(3)我爱初二(1)班;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相等的两个角,肯定是对顶角.

二、新课

问:上述语句中,哪些是推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答:(3)、(4)、(5)是推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老师指出:推断是对事物进行确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推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数学课堂里,只讨论数学命题,如(4)、(5).

例1请大家说出若干个(数学)命题,再分析一下,每一个命题由几部分组成?

(1)等角的补角相等;

(2)有理数肯定是自然数;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假如a是有理数,那么a2>a;

(5)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闻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老师启发同学得出: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都可以写成“假如……,那么……”的形式,也可以简称为“若A则B”.

练习:把上述(1)至(5),都按“假如……,那么……”的形式,表述一遍.

例2在例1的(1)至(5)个命题中,所作的推断是否都正确?怎么检验各个命题的真伪?

(l)“假如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已经由补角的定义得到证明.

(2)“假如是有理数,那么它肯定是自然数”,命题教学设计方案(二)。是不正确的命题(推断),反例如是有理数但不是自然数。

(3)“假如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正确的命题,已证.

(4)“假如a是有理数,那么a2>a.”是不正确的命题,反例如a=1,a2=a.

(5)“假如是一个大于4的偶数,那么它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这个命题,至今没人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它不正确;也没有人完全证明它正确.我国闻名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白“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白“1+2”,离“1+1”这颗数学王冠上的珍宝,只差“一步之遥”.这是目前世界上对这个命题的真伪的判定,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

老师关心同学归纳:命题既然是一个推断,就有推断是否正确的区分.

真命题---假如题设成立那么结论肯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假如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留意:不是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分!

怎样推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数学中,推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实践证明的形式消失);推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例3试将下列各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相互颠倒或变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题,并推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1)对顶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若a=0,则ab=0;

(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肯定相交;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解:

(l)对顶角相等(真);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

不是对顶角不相等(假);

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真).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真);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

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

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真).

(3)若a=0,则ab=0(真);

若ab=0,则a=0(假);

若a≠0,则ab≠0(假);

若ab≠0,则a≠0(真).

(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肯定相交(假);

两条直线相交,则肯定不平行(真);

两条直线平行,则肯定不相交(真);

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肯定平行(假).

(注)本小题假如添上“在同一平面内”的大前提条件,那么假命题将变为真命题.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

凡直角都相等(真);

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

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

说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题,视同学接受状况,老师敏捷把握.讲还是不讲,讲到什么程度,介不介绍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都有较大的伸缩性.

小结:

命题---推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命题的结构---;假如(题设)……,那么(结论)……;

命题的真假---正确或错误的推断;

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

(用投影片显示或挂小黑板)

三、作业

1.在下列语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假如是命题,指出命题的真假,并仿按例3说出一些新的命题来.

(l)假如AB⊥CD于O,那么∠AOC=90°;

(2)取线段AB的中点C;

(3)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4)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

(5)若a=b,则a2=b2;

(6)假如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0,那么它肯定能够被5整除;

(7)同角的余角相等;

(8)周角的一半等于直角.

2.选作题

推断命题“假如n是自然数,那么n2+n+17是质数”的真假.

教学设计方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熟悉“乌、鸦、喝”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喝水”的过程。能用“慢慢”说句子。

3、学习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认真观看,仔细思索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实践中感悟“乌鸦喝水”的过程,并用“慢慢”说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具预备:

1、试验用品:装少许水的小口瓶子,碎石子。

2、电脑课件:乌鸦喝水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问:小伴侣们,你们熟悉它吗?(乌鸦)课文里就介绍了一只聪慧可爱的乌鸦。读了课文你就熟悉它了。

2、板书课题:19.乌鸦喝水。

(二)小组合作,沟通预习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沟通预习状况,老师巡察指导。

*.小组长组织同学给生字组词,并互编考题来识记生字的字形。

*.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组员生字识记状况。

*.小组齐读。

2、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老师指导,同学评价。

*.甲同学带读生字并组词。

*.另三位同学出题考大家:本课偏旁相同的字是哪两个?做动作猜字、猜字谜等。

*.同组的4位同学开火车读课文或读最喜爱的段落。

*.同学们从音量、感情、音准、流利程度等几方面相互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细读课文,领悟课文的道理

1、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索;: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

2、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1)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读出乌鸦处处找水喝的那种心里焦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语气。

*.请一生戴上头饰上台扮演这只小乌鸦做动作,全班齐读第一句。

*.问:乌鸦找到了什么?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组活动:争论一下如何把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用动作表演一下。

*.同学分头预备后在班内表演。

*.大家评议。

(2)请一个小组朗读其次自然段。

*.问:乌鸦看到很多小石子,想出了什么方法?

*.老师用装着半瓶水的瓶子和小石子演示乌鸦丢小石子的过程,同学观看过程并说出结果。

*.同学分组动手做试验,体验水慢慢上升的现象。

*.小结并训练同学遇事不要惊慌,应认真观看,仔细思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乌鸦想出了这个方法后喝到水了吗?

*.(播放课件:乌鸦喝水的过程)同学边看课件边思索: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体会“慢慢”的意思并说一说,然后用“慢慢”说一句话。

*.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4、边观赏课件边背诵课文。

(四)提升训练。

1、问:假如在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怎么办呢?小组争论,想出方法。

2、同学分组争论。

4、老师嘉奖“才智星”。

《乌鸦喝水》二次跟进教学反思

马晓梅

如何以同学为本,构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应当乐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准时调整了教学思路,本节课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1、运用电化教学,培育理解力量。

我在开课之前运用闪光动画软件把“乌鸦喝水的过程”制作成动画片。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浅显的道理浅显化,简单的内容条理化,形象详细,重点突出,关心同学对学问的理解,使同学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精确     丰富的学问,从而促进同学理解力量的培育。

2、培育求异思维,增加创新意识。

我在课末创设这样一个环节:让同学思索假如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运用平常积累的学问和生活阅历谈论纷纷,并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个多维的问题。同时我告知同学在学校语文课文里,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捞铁牛》等课文都是叙述人们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故事。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学到这样的课文时,要学会提出求异性问题:“还有其他方法解决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样,通过发散同学的思维,引导同学提出求异性问题,不仅能有效地培育同学的求异思维,还增加了同学的创新意识。

3、注意自主实践,开展合作学习。

动手力量是人的一个重要素养,“我们必需提倡让同学动手学科学,而不是让同学用耳朵听科学。”应让每个同学主动参加新学问的产生和进展过程,在教学中我依据学校生的认知特点,有意识地设置让同学动手操作的情景:同学亲自动手把小石子投放到盛着半瓶水的瓶子里,并且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感悟水慢慢上升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减轻同学的负担,有利于激发同学的'爱好,使同学乐观主动地参加学习,还培育了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篇4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2、在指导观看图画时,培育同学观看和想象力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阵势警惕干脆全神贯注等词语。能用观赏与津津有味造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其次自然段,即文中对小守门员的描写。

2、培育同学的观看与想象力。

三、教学预备:教学挂图或幻灯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班上哪些同学爱看足球赛?哪些同学爱踢足球?你准当的守门员?

2、今日,我们学习第一课《小足球赛》。

二、指导观看图画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凝视前方,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叔叔在看球赛。)

2、指导观看挨次。依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挨次来观看呢?(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挨次来观看,而入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挨次来观看。)

3、指导观事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①对小守门员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观看?(可从他的衣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观看。)②请同学们从衣看、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看,说说小守门员的样子。(在观看过程中引导同学留意小守门员严阵以侍的神态,全神贯注盯着前方的眼神,前倾的身子,下垂的双臂,手上戴着的皮手套及膝盖上的纱布等。)③观看并说说小守门员后面的小男孩的动作、神态。

4、指导观看观众。①在赛场一侧观看竞赛的共有几个人?(共有8人)②先观看图上左侧五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③再观看图上右侧三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那位叔叔与边上的两位小观众有什么不同。

5、指导观看背景。从图上四周的景物看,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进行足球竞赛?(从野花、青草、堆置的物品可看出这是一块闲置的平地。)

6、小结。刚才我们根据从整体到部分、从人物到景物、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挨次观看图画,了解了图意。

三、范读课文刚才,我们同学观看并说了图意,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述图画的呢?情同学看着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四、指导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请同学门轻声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看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守门员?哪些自然段写观众?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么分?争论归纳。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其次段(其次自然段):讲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样子。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讲小观众和大个子叔叔观看球赛的情形。

3、指名分段朗读。

五、学习生字。留意提示同学欣是前鼻音,留意指导磕和套的写法,区分惕与赐字音和字形的异同点。

六、作业抄写词语i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看图,学习第一段

1、看看第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看图,说说为什么课文中说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又字说明白什么?(说明孩子们常来这儿踢球,他们宠爱踢球这项活。)3、看图思索:从球赛吸引了这么多的小弟弟、小妹妹和路过的大个子叔叔,可以看出这场球赛得怎样?(竞赛肯定紧急、激烈、精彩。)4、齐读第一段。

三、看图,学习其次段

1、指名读其次段。

2、对比课文看图,看看这一段描写了图中的哪两个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了谁?

3、学习写小守门员的两句话。①这两句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小守门员?(从神态、动作两方面来写的,〕②哪些词语写了小守门员的神态,对比图,说说警惕凝视毫不在意是什么意思?(警惕指对可能发生的危急状况保持敏锐的感觉,时刻留意着。凝视就是留意地看。毫不在意就是丝毫不放在心上J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守门员?(警惕性高、意志顽强的守门员,)③小守门员的动作是怎样的?这样的姿态说明白什么?(说明白小守门员是一位合格的守门员。)为什么要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是对小守门员的赞扬。)④看着图用自己的后描述小守门员的动作、神态。

4、学习写候补守门员的两句活。对比图读其次段的后两句,说说候补守门员有什么特点?(跃跃欲试,急迫地想上场一显身手。)

5、齐读其次段。

四、看图,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三至五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①默读第三自然段,分别用和画出写到的观众和描写他们动作、神态的词语。②结合图文,理解有关词语。干脆假如换个词可用什么?(干脆)看图中那个搂着小弟弟的红领中,说说全神贯注的意思?(形容留意力高度集中)局势在这里指什么?(措球赛状况)观看图上白狗的样子,说说闭目养神是一种什么样子?(闭着眼睛,疗养精神)③从观众的动作,神态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竞赛很激烈,观众对赛场上的状况特别关怀。)

3、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画出写到的观众及描写他们神态的同语,不相干是什么意思?(没关系)齐读这一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默读画出描写大个子叔叔神态的同语,看图说说律津有味。的意思?(很感爱好,看着孩子们精彩的竞赛,大个予叔叔会想些什么呢?(回忆自己小时候踢球的情景,想到明天的足球运动等)

5、齐读三至五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朗读课文

二、学习写作方法

1、文中描写了画面上这么多人,但有没有给人雷同的感觉以没有雷同感?

2、又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是写的画面本身,哪些是写的的联想?这样将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课文在对画面进行细致观看的基础上,按从主到次的挨次,抓住人物特点,同时又适当绽开联想,将画面上的人物写活了。

三、完成思索·练习3

四、创设情境,进行片段练习

1、下面我们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方法写老师的动作、神态,要求写出特点。

2、老师表演进教室上课或讲解某一问题的情境让同学观看。

3、争论描述挨次。

4、分步表演并描述。

5、已将描述内容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篇5

1、教材分析:

《翠鸟》是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三班级下册第5课。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艳丽,小巧玲珑,叫声悦耳,捕获小鱼时动作快速灵敏,非常惹人宠爱。孩子们也喜爱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念头,把翠鸟看作了伴侣。课文在展现翠鸟的形状和活动的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2、同学分析:

本班同学对阅读有比较深厚的爱好,对阅读内容也有肯定的评价力量。本课的教学内容与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经受特别贴近,少数孩子有时不自觉地捉一些虫鸟戏玩,但多数孩子具有肯定的环境爱护意识,不危害有益的虫鸟。

3、教法设想:

(1)读书法。学校语文教学识字、字词、字句、朗读、背诵训练是重点,采纳以读为主的方法可以做到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

(2)情境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同学创设情景,使同学置身当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产生共鸣。

4、学法指导:

采纳合作法和体验法。教学中把同学放在主体地位,听、想、读、说、合作沟通,结合生活、情感和课件来感受对翠鸟的宠爱之情,培育同学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5、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感受对翠鸟的宠爱之情,培育同学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翠鸟的形状和动作上的特点。

(2)难点。体会翠鸟的形状特点与捕鱼本事之间的关系,透过详细的语句感受对翠鸟的宠爱之情。

7、教学过程:

导→读→悟→拓→画

7.1导: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大自然中有很多漂亮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多媒体课件展现翠鸟)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7.2读:初读课文,教同学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留意生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作个记号。

(2)同桌之间互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让同学依据自己的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4)师生互动,玩摘苹果的嬉戏。(出示满苹果的苹果树,苹果上写上不带拼音的生字。)

(5)师:刚才大家顺当的从苹果树上摘下自己喜爱的苹果,都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我们再留意一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我们喜爱的词语,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6)把生字词送回课文,再次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

7.3悟: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生自读,思索: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形状)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形状?

3、四人小组自学。

4、沟通争论,老师适时点拨。

5、思索:为什么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借助多媒体朗读,读出自己对翠鸟的宠爱。

(二)学习其次、三自然段

1、学习其次自然段,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灵敏。(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贴和疾。(2)一刺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翠鸟停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灵敏。

2、学习第三自然段,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同学自读课文,思索:这段写了什么?抓住静静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锋利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飞走只有苇秆还在摇摆,水波还在荡漾,苇秆为什么摇摆?(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出水面)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快速灵敏。

3、争论:翠鸟捉鱼的本事与它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微波的水面?(由于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住苇秆的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锋利,能发觉机智的小鱼?(由于它有一双透亮敏捷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由于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静静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不易被发觉)

4、训练朗读,读出翠鸟的动作轻快、快速灵敏。

(三)学习第四、五段

在观赏了翠鸟漂亮的形状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1、引入学习第一句。真想捉一只翠鸟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特别宠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6句,理解陡峭。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盼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从远远地看着对翠鸟的宠爱。

7.4拓:拓展延长,激发情感

1、我们为什么么要捉鸟?为什么又打消了捉鸟的念头?

2、你想对小说些什么?

3、争论:假如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4、进行爱鸟,护鸟训练。

7.5画:观画结合,陶冶情操

同学作画。伴随着美妙音乐的课件,让孩子们用绚丽的颜色画出漂亮的翠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又培育了同学的绘画力量。在欢快愉悦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8、教学反思:

依据以同学进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同学的学问拓展,力量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始终。在教学中,我遵循同学识字规律,先初读,再理解,后记忆,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同时通过绽开想象激发情感,同学在心里荡漾着喜爱小鸟,爱护环境的情愫,因此,也做到了学在课内,做在课外,拓展时空,内外结合,真正把语文学习渗透到同学生活的全过程。让同学真正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

教学设计方案篇6

教学要求:

1.能学着教材的方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姓

2.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章练习写字。

3.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

4.能认真观看图画,绽开合抱负像,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导入:

2.自读儿歌。

⑴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⑵指名试读,留意读准。

3.理解。

⑴(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

⑵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

4.指导朗读。

5.拓展练习。

⑴小伴侣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

⑵你还知道哪些姓不行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6.实践。

二、教学其次题:学写铅笔字。

1.读题,明确题意。

2.把握笔顺规章。

⑴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

⑵按笔顺书空:小、水。

⑶这两个字的笔顺规章是什么?

3.指导书写。

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

3.指导读好停顿。

4.练习背诵。

其次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一、理解题意。

1.指名读题。

2.本题要求是什么?

二、看图、听故事

1.出示四幅彩图,要求同学认真看,用心听,仔细记。

2.老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读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

三、练习讲故事

1.老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

2.同学自由练说其次、三、四幅图。

3.老师巡察指导。

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赐予评点。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邻居的孩子听。

教学设计方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把握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尝美丽的语言,鉴赏本文新颖浪漫的想象美,体会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对山中伴侣的深厚感情。

难点:揣摩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有许多句子体现了超凡的想象力,而且韵味十足,得让同学反复地读。

2、文中多处运用了想象、比方、拟人等描写,可结合课文的学习指导同学的朗读和练笔。

3、课文学习的切入点许多,本设计抓前后两处带着(回)满怀的好心情绽开教学,老师还可以从课题中的友直接切入学习。

4、文中描写各种景物时的写法有些类似,老师可以采纳举一反三法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不要面面俱到,逐段分析

学习主线

抓住文中一前一后的两个带着(回)满怀的好心情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体会和山中伴侣之间的亲切感情,感受丰富的想象美,从而体会对大自然的喜爱。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老桥

带着好心情

树林

带回好心情

山泉

喜爱大自然

预设教学流程

【导入教学】

揭示课题后,问:看了课题,你觉得可能去山中访问谁?

【字词教学】

1、引导同学观赏课文配乐朗读,组织沟通:去山中访问了哪些伴侣?

2、同学反馈,老师板书。

3、自由读课文后,师出示几组词语:

德高望重津津乐道依旧如旧

汩汩瀑布栀子花犬吠恩泽

细数唱和旋转

①自由读指生读,正音齐读。(留意第三行多音字的读音。)

②引导理解词语恩泽,谁来给它找个近义词?

③你能结合课文给将成语补充完整吗?

德高望重的()

津津乐道的()

依旧如旧的()

引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访友,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回来的?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和最终一个自然段,指名回答。

2、从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到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这两段的哪些词语中你也感受到了的好心情?(品尝:一路月色犬吠、归鸟的环境衬托描写的作用)

【语言训练点1】

文本内容:第3自然段

引入:的好心情源于什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和这些伴侣的深厚感情?

1、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伴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