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动机与行为_第1页
社会动机与行为_第2页
社会动机与行为_第3页
社会动机与行为_第4页
社会动机与行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动机与行为演示文稿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优选)社会动机与行为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的含义社会动机的功能社会动机的分类1社会动机概述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1.1社会动机的含义动机(motivation),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生理动机(physiologicalmotivation)是指由人的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社会动机(socialmotivation),是指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人的社会动机是其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它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引起的,是人类所特有的。一切产生并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范畴的动机,均属社会动机。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激活:激发个体产生社会行为,使个体处于活动状态,是行为的启动因素。指向:引导个体活动朝向一定目标,对行为有定向作用。维持与调节:维持个体活动,对行为有强化作用。社会动机的功能1.2社会动机的功能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是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如饥、渴等。

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如权利动机,交往动机等。外在的动机和内在的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内在动机是指由个人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1.3社会动机的分类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短暂性动机):与具体活动本身联系,影响范围小,持续作用时间短的动机。远景性动机(长远性动机):与活动的社会意义相联系,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动机。无意识动机与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行为者意识不到,但决定其活动倾向的动机。有意识动机:行为者能觉察到,并对其内容明确的动机。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主导性动机:在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动机。辅助性动机:在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只起辅助作用的动机。正确动机与错误动机

正确动机(高尚动机):符合某种社会要求或道德准则的动机。错误动机(卑劣动机):违背某种社会要求和道德准则的动机。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

成就动机亲和动机权力动机2.主要的社会动机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2.1亲和动机亲和动机(affiliationmotivation)又称合群动机,指个人需要与他人在一起或要加入某个团体的需要。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归属与爱的需要)

亲合的起源:依恋。婴儿的依恋/原始人结群亲合需要引起亲合动机,而亲合动机则导致亲合行为。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情境因素

外在压力,悲惨情境情绪因素

恐惧与合群(沙赫特)高恐惧的人比低恐惧的人更愿意合群;合群是为了减少恐惧。实验:用“电击”的威胁引起不同的恐惧程度,然后让被试自由选择独处还是与他人呆在一起。结果:高恐惧组更倾向于选择合群。出生顺序

影响亲合的因素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亲和动机的心理基础

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亲和或合群是人的一种本能,结群是生物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二,亲和或结群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强化而形成的。亲和和结群行为会得到奖赏,而“不合群的人”往往受到排斥。沙赫特《亲和心理学》“焦虑—亲和”假说。观点:焦虑导致的恐惧是促使人们结群的原因,经历过不安的人亲和倾向更强。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成就动机(achievementmotivation)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是人们追求高目标,完成困难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的人格力量。

成就动机的三层含义一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目标的内在动力从事某种工作时,自我全身心的投入、力求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个人在不顺利的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苦难奋斗达到目标的心理状态。2.2成就动机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强调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他人或所属的团体来决定(光宗耀祖为父母争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选择以什么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是由重要他人或团体决定;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生往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评价标准也是由他人或团体来定;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比较弱,成就的社会工具性比较强。追求成就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让他人或团体高兴。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的特点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由个人自己决定(梦想、潜能、兴趣)。成就行为个人做主,无需他人关注督促。成就行为效果由个人自己评价,评价标准自定。个人对成就价值观念内化程度高,成就的功能自主性强,追求成就本身是一种目的。个人取向成就动机的特点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

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一是希望成功,它使人趋近目标以追求成功一是害怕失败,它使人回避目标以避免失败。当追求成功>害怕失败时,个体就去追求目标,选择中等难度任务;当追求成功<害怕失败时,个体就会退缩不前,选择非常难或非常容易的任务;当追求成功=害怕失败时,个体就会犹豫不决,产生心理冲突、焦虑和痛苦。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

2.3权力动机权力的概念

权力是一种控制、支配或影响的力量。学术界有关权力概念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权力是一种互动关系.第二,权力是一种资源的控制与利用。第三,权力是一种精神价值控制。第四,权力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强制性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权力动机(powermotivation),是指个体要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支配地位的需要。在人际关系中,权力动机会使一个人总是力图说服、支配他人。从而取得相应的支配地位。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首先是社会控制的需求,其次是对无能的恐惧。

权力动机的表现:许诺、威胁、引用权威人物的话、要求别人、容易与人对抗。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

情境案例

2011年10月13日,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辆小型货柜车碾过。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竟对此漠然视之。最后,小悦悦被一位拾荒的阿姨陈贤妹救起,终因抢救无效死亡。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请思考

1、为什么18位路人如此之冷漠、见死不救?2、影响利他行为产生的因素有哪些?3、该如何激发人们的利他行为,消除人们的侵犯行为呢?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

3利他行为及促进3.1利他行为的概念利他行为(理解并识记)利他行为(altruisticbehavior)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的目的,不期望日后任何酬赏和报答而出于完全自愿的一种社会行为。包括援助、救济、营救落水者、捐赠等。利他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的关系助人行为(helpingbehavior)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它主要包括分享行为、捐献行为、合作行为、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同情行为等。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

三种社会期望行为的关系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三者之间是一个包含的关系。图3-1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和利他行为关系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

利他行为的特征(识记)

家庭

1以帮助别人为目的学校

3不求任何回报

2自觉自愿的第三个特征是其中的主要特征。(识记)4自我牺牲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的分类利他行为的分类

紧急情境中的利他行为:可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不寻常的、很少见的情境,缺乏应对的经验;情境非常特殊需要用特殊手段去帮助别人;无法预知的、事先没有计划安排,使人感到措手不及的情境。

一般情境中的利他行为:在非紧急情况下发生的,不会给行为者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这类利他行为的事件具有平常性、确定性、安全性。

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3.2利他行为的理论1先天论2社会规范论3决策论4社会学习论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

先天论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尔逊(Wilson)出版了《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人的利他行为是由先天的基因遗传决定的,它是人类本性中的天生部分,是毋须学习就会的一种行为。社会规范理论由于亲社会行为通常对社会有益,它就成了社会习俗或规范的一部分。一旦这种规范内化,即使没有外来的奖赏,人们也会自觉地尊从这种规范,并从中得到满足。相反,如果违反这种规范就会产生罪恶感和内疚感。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决策理论拉塔纳(Latane)和达利(Darler)认为,在任何情境中,给予帮助的决定都包含了复杂的社会认知和理性决策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对帮助的重要性,认为人们通过强化来学习帮助他人,人们还通过观察来进行学习。利他行为是在赞扬和批评中产生的。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第一步:此人注意到此事件了吗?第二步:此人是否将该情景解释为需要帮助的情景?第三步:此人是否承担起个人责任?第四步:此人是否决定了将要采取的行动?第五步:此人实际上是否采取了行动?是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否提供帮助不提供帮助对紧急事态的注意对紧急事态的判断个人责任程度的决定介入方式的决定利他行为的实施:权衡利弊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

3.3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利他者因素BECDA年龄性别人格特点心境利他者因素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性别性别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在非紧急情境下,女性提供帮助的可能性较大;在紧急情境下,男性更乐于助人。年龄

一般来说,利他行为与年龄成正比。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地表现出利他行为。也有研究表明,儿童的利他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利他行为能否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还要考虑其他主客观的因素。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人格特征性格开朗外向的人与利他主义行为的数量有着正相关;焦虑神经过敏性与利他主义行为有较弱相关。以亲社会价值取向为特征的人更可能做出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富有同情心、具有社会正义感的人做出利他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心境心境好坏影响助人行为良好的心境对利他行为有促进作用,不良心境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则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不良心境下利他行为也处于低水平。但是,如果人们认为自己的心境可以通过利他行为而转好,就会变得乐于助人。而如果人们认识到利他行为对改善他们的心境毫无作用,或者甚至更糟,他们就不会为别人提供帮助。总之,施助者的心境对个体利他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某个中间变量实现的。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被帮助者特征被帮助者特征

性别年龄魅力和人品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性别研究表明,女性被助的机会多于男性。魅力和人品有魅力和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帮助。人们倾向于帮助那些看上去正派、质朴的人,而不愿意帮助那些让人厌恶、感到不正经的人。年龄老人和孩子获得帮助的机会较多。我们更容易帮助那些我们认为他们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求得帮助才能摆脱困境的人。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

情境因素BECDA旁观者效应自然环境时间压力社会文化情境因素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旁观者效应在紧急情况下,由于其他人在场,不仅不会使个体的利他行为增强,反而会抑制个体的利他行为,从而产生了集体坐视不救的冷漠行为,被称为“旁观者效应”。旁观者的心理分析个人顾虑增加从众心理责任扩散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自然环境

天气的好坏、温度的高低等影响利他行为。舒适的天气可以使人更愿意帮助他人。人们更可能在晴朗的天气里帮助他人,而较少在阴雨、暴雪、炎热或寒冷的天气里帮助人。时间压力施助者在时间上是否充裕,对其能否实施帮助时也一定的影响。人们在悠闲的时候,更有可能去帮助他人;而当人们在时间上比较匆忙时,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比较小。社会文化利他行为受社会文化下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其利他行为也有区别。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3.4利他行为的促进

培养利他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利他行为的榜样强化利他行为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4侵犯行为及控制4.1侵犯行为的概念及性质

侵犯行为(aggressionbehavior)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或者是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即侵犯行为必须有侵犯意图和侵犯动机,是有意使他人受到伤害的行为。这种伤害行为可以是实际造成伤害的行为,也可以是旨在伤害而未能实现的行为。伤害行动、伤害意图与社会评价,是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侵犯行为的类别(一)按侵犯行为的方式分

(二)按侵犯者的动机分言语侵犯动作侵犯

报复性侵犯工具性侵犯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4.2侵犯行为的理论精神分析解释死本能产物。(一)本能论(四)行为学习论通过模仿学习通过强化影响挫折—侵犯假设(二)习性学论习性学本能观与生俱来的。(三)生物学论社会生物学观利于人类生存而遗传下来。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4.3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

情境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个人因素个人因素

性别A型人格敌意归因偏差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A型人格A型人格的特点是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时间紧迫感,遇事容易生气以及攻击性比较强。A型人格的人更具有侵犯性,对极其微小的烦恼都会表现出对抗、暴怒、粗鲁、乖戾、批评和不合作。A型人格的人常以侵犯他人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也更容易进行仇视性侵犯;在工作情境中,A型人格的人更容易与人发生冲突。本文档共50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日\20点19分社会动机与行为社会心理学敌意归因偏差

当我们的归因出现偏差的时候,通常不会把他人的动机归因为善意的,而是做出恶意的归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