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五章血液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五章血液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五章血液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五章血液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五章血液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五章血液详解演示文稿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优选)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五章血液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二、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必须维持各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等)的相对恒定(即内环境稳态)。通过人体神经-体液等多种调节系统的综合作用实现。其中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内环境与外环境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第二节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比重1、血浆:含多种有机或无机的化学物质,占55%。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占45%。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血细胞比积(比容)

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血清与血浆

凝血后放置析出的是血清,抗凝血离心后的是血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二、血浆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化学成分:(1)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补体;其他(如酶类)。

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为主。2、参与免疫功能:球蛋白和补体。3、运输作用:转运血脂、激素、维生素、钙、铁、代谢产物、药物等的转运。4、营养储备:200g血浆蛋白。5、酸碱平衡调节:血浆蛋白缓冲对。6、凝血与抗凝血:纤维蛋白原等。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2)非蛋白氮(NPN):氨基酸、尿素(蛋白质代谢产物)、胆红素(卟啉代谢产物)、肌酸/肌酐(肌肉分解代谢产物)、氨等。代谢产物多经肾脏排泄。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3)不含氮有机物:血糖:(4.48-6.72mmol/L或80-120mg/dl),低血糖;高血糖与糖尿病血脂:磷脂、胆固醇脂、甘油三酯等。高脂血症:有几种类型。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4)无机盐:钠、钾、钙、镁;氯、HCO3-、HPO42-、SO42-;铜、铁、锌、碘等。功能:形成晶体渗透压、保持机体血容量(NaCl);参与酸碱平衡(HCO3-);维持多种生理生化功能。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RBC的悬浮稳定性与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男性<3mm/h;女性<10mm/h。结核病、风湿病、贫血等情况下血沉加速。(二)血液粘滞性:血液中RBC数目、血浆蛋白和血脂浓度高,则粘滞性大。

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三)血浆渗透压与RBC渗透脆性与血浆中各种溶质的数目有关,约7个大气压或300mOsm/L。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蛋白质(白蛋白为主)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等渗溶液:0.9%NaCl或5%葡萄糖溶液。低渗溶液:可引起红细胞渗透性溶血。红细胞脆性:指红细胞具有的抵抗低渗溶液的特性。可通过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检测,一般以0.45%NaCl液为指标。红细胞脆性大,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力小,反之,抵抗能力大。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四)血浆pH:7.4(7.35-7.45)

,主要由血浆中的NaHCO3/H2CO3的比例(正常为20:1)决定,通过肾、肺调节。异常时可致酸中毒或碱中毒。

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第三节血细胞的形态、发生和生理功能(一)红细胞:双凹圆盘状,成熟后无核及细胞器。主要含血红蛋白(Hb)。数目:男450万/μl;女400万/μl。

Hb含量:男12-16g/dl;女11-15g/dl。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红细胞“毛毯”

拍摄者:麦卡锡和卡瓦纳

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RBC功能:运输O2及CO2,参与酸碱平衡等。发生:骨髓造血细胞生成,需要叶酸、维生素B12和铁;受红细胞生成素(EPO)、雄激素、缺氧等的调节。平均寿命120天。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贫血:有多种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性。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二)白细胞:数量:4000-10000/μl,形态及分类:

1、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可分叶。

2、嗜酸性粒细胞:胞浆有粗大红色颗粒。

3、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少

4、淋巴细胞:较小,胞浆少。又分B细胞和T细胞等。

5、单核细胞:较大,不分叶。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形态最常用的方法染色液含美蓝、伊红、天青等,将各种血细胞一次染出。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巨噬细胞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肥大细胞肥大细胞:与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共同来源于骨髓中的同种造血祖细胞。二者的分泌物相同,可参与免疫反应。

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白细胞的功能:

1、吞噬作用:为非特异性,嗜中性及单核细胞。单核-巨噬系统。

2、特异性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浆细胞-抗体。

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致敏T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对某些寄生虫的免疫

嗜碱性粒细胞与某些变态反应有关。

3、白细胞异常时可致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各种类型白血病。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白细胞吞噬细菌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三)血小板:10-30万/μl为骨髓巨核细胞的碎片,无细胞核.功能是促进止血及加速血液凝固,还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过少时可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多易引起血栓形成。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二、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红细胞的生成过程:造血干细胞—髓样干细胞—红细胞系祖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成红细胞—晚幼成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

2、生成红细胞所需原料: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B12、叶酸和铁。3、红细胞的破坏与生成的调节:少量衰老红细胞直接发生溶血,绝大部分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影响生成的因素主要是促红细胞生成素,此外还有雄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素等。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造血干细胞的发育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EPO的作用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凝血因子:血液凝固是由流体状态转变为胶冻状凝块的过程,是保护性生理过程。某些疾病时可致凝血异常。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加血凝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有12个;多由肝脏产生。其中VIII因子叫抗血友病因子;Ca2+也是凝血的必需成分。依K因子:因子II、VII、IX、X。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二)血液凝固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途径不同,分为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

2.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重要作用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3.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钙离子和因子XIII的催化下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血液凝块和白细胞

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二)抗凝血作用1、抗凝物质:抗凝血酶Ⅲ:属于a-球蛋白,是血浆中重要的抗凝血物质,可抑制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肝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可与抗凝血酶Ⅲ等因子结合,增效100倍以上,导致凝血酶迅速失活。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2、阻止血液凝固的体外因素:物理因素(光滑面、低温)、化学因素(Ca2+螯合抗凝剂如枸橼酸钠、草酸盐、EDTA)、生物制剂(肝素)。反之,粗糙面如纱布、明胶海绵有助于止血。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

定义:当损伤处的创口逐渐愈合后,凝血时形成的纤维蛋白网被溶解,一部分不必要的血栓被清除,血管变得畅通,此过程称为纤维蛋白的溶解。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

基本过程:1、纤溶酶原激活: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2、纤维蛋白降解,纤溶酶促使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溶解。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纤溶系统与纤溶过程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纤溶酶原激活:受多种激活物激活。

1、血管激活物:血管内皮生成和释放

2、组织激活物:特别在子宫、甲状腺、淋巴结及肺脏、卵巢较多。

3、尿激酶:泌尿道上皮产生。

4、链激酶/葡激酶/蚓激酶:由微生物等产生。纤维蛋白降解:活化的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成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它还有抗凝作用)。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血液凝固-抗凝血-纤溶过程的

动态平衡血液高凝或纤溶低下:血栓形成;血液低凝或纤溶亢进:各种渗血和出血;心脑血管意外中很多是疾病引起血栓形成或出血。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第五节血型和输血人类的血型:

指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类型。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凝集原: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称为凝集原。凝集素: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是IgM。凝集:将含有不同凝集原的血液混合,将会发生红细胞聚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一)ABO血型

1.ABO血型系统由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A和凝集原B决定。A型: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A;B型: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B;AB型:同时存在A和B两种凝集原;O型:既不存在凝集原A也不存在凝集原B;2.检测方法:根据有无凝集现象检测。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ABO血型的分子机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血型配型试验本文档共58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日\19点8分ABO型母子血型不合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