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_第1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_第2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_第3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_第4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300059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适用专业学校各专业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总课时48周课时2实践课时8理论课时40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平时+期末+实践)考试方式闭卷考试课程分类公共必修课B类开设学期大一上、下两学期教材名称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编著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写组主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是否高职高专教材是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200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2021年改名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一起构成了面向所有高职高专学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它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二)课程任务该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课程的教学条件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理论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授课为主,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示范、呈现、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结合具体的时政内容、鲜活的案例来提高课堂的抬头率。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主要以辩论、演讲、知识竞答、学生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课外实践包括优秀学生事迹报告、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在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联动中,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该课程以培养时代新人为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治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高职、社会、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符合时代新人要求的大学生。因此,任课教师要以修订的本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力求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2.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问题链教学、对分教学、课堂互动、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等。3.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本课程教材内容由绪论和六章构成,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十六个专题。模块教材章节教学专题学时安排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绪论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专题一: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20思想修养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专题二: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专题三:创造有意义的人生651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专题四:理想信念的内涵与作用专题五:确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651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专题六: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专题七: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651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专题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显著特征专题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与基本要求862道德修养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专题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专题十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专题十二:在实践中养成优良道德品质1082法治素养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专题十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专题十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专题十五:坚决维护宪法权威专题十六:不断提升法治素养1091合计48408五、教学单元内容(一)教学内容绪论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该课程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认识到自己当前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思考人生。所以,当代大学生要珍惜历史机遇,肩负光荣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2.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思考人生;3.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把个人立业成才的追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4.如何成长为时代新人;5.正确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学内容:专题一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基本概念:新时代;时代新人;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养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引导并帮助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大学生要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1.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人生观的主要内容;4.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5.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教学内容:专题二: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三、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四、高尚的人生追求五、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六、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专题三: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二、反对错误人生观三、成就出彩人生基本概念:世界观;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教学重点与难点:1.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与信念;2.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3.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4.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5.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6.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及崇高的社会理想;7.规划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活质量。教学内容:专题四:理想信念的内涵与作用一、什么是理想信念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专题五:确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一、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三、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四、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五、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六、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基本概念:理想信念;中国梦;青春梦想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精神是什么;2.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3.当代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哪些;4.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5.如何弘扬中国精神;6.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7.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8.改革创新的时代意义;9.当代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教学内容:专题六: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一、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四、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专题七: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一、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四、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基本概念: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大学生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教学重点、难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3.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意义;4.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青年的意义;5.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专题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显著特征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四、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五、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六、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专题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与基本要求一、扣好人生的扣子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基本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自信;价值追求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得学生了解道德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教学重点、难点: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3.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4.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5.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6.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7.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教学内容:专题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专题十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专题十二:在实践中养成优良道德品质一、遵守社会公德二、恪守职业道德三、弘扬家庭美德四、锤炼个人品德基本概念:道德荣辱观;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和法律的发展史。帮助大学生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明确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的环节。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明确新时期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法治理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使大学生懂得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特征以及构成,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以及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和救济,以及滥用法律权利和违法法律义务后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3.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4.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5.明确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及其之间的关系;6.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教学内容:专题十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专题十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建设法治中国专题十五:坚决维护宪法权威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三、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专题十六:不断提升法治素养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三、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基本概念:法律;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理论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问题链教学、对分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二)实践要求1.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2)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3)注重“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2.考核内容: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操行,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参加专题研讨、演讲、辩论、时政知识竞答等;参加志愿者活动情况;参加公益劳动情况。3.设计思路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结合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关实践教学,实践活动主题及形式参考如下:绪论参观学校校史馆、观看新时代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觉承担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第一章组织辩论:选择“躺平”行不行?第二章调查采访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第三章虚拟仿真——重走长征路;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拍摄爱国主义主题微视频;分享红色家书故事会;第四章表演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情景剧;组织志愿者活动;第五章观看道德模范的相关影片;践行孝道;组织志愿服务;第六章调查大学生法律知识储备;模拟法庭,加深对法律理论知识的理解。除此而外,每学期组织一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时政热点等来确定,要求全员参与,作为学生考核成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六、教学说明贯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四理融通”的教学特点(政理、学理、事理、情理融通),形成了问题链+PAD对分课堂即启发式和讨论式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知知、好知到乐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具体使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如下:(一)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指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方法,它重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探讨研究,进行自我教育。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学引向深入,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促使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该方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讨论,由教师分析、解剖,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三)小组研讨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从现实社会学生关注的现象中精心筛选提炼出问题,确定出学生研讨的主题。学生分成小组集体研究攻关,撰写提纲和讲稿、制作多媒体课件,推荐小组代言人参与课堂讨论发言。代表发言后,先由学生自由点评,锻炼其理论判断能力,再由教师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情况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理解。小组研讨法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