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年路小学青年路小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导思设计(数学+)班级姓名编制于莉莉周智慧编号课型新授课课志组名课程目标学习内容第三单元信息窗4小助手:小助手: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代替“春”字摆摆看。学习目标(整合后)1.我能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我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整体感知学习流程:独学、班级交流、批阅1.20以内3的倍数:

。20以内2的倍数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有

2.观察课本41页情境图,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探究学习流程:独学、对子交流、组学、展示、异质帮扶探究一:1.摆一摆(如摆放不开,可以摆放在一张纸上进行观察)我的发现:2.想一想知识生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知识生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2)还有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2的倍数3的倍数 2和3公有的倍数探究二:找一找12和15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举一反三(任意写出两个数,用短除法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巩固拓展学习流程:独学、顺序批阅。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1)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5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

4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我的发现:当两数成()关系时,()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数()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用短除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6和1221和2810、16和20书写等级批阅等级批阅日期月日【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或不足):。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学情分析1.课堂常规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储备,同时通过四年多的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已经形成较好的课堂常规,具有初步的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2.思维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正在逐步过渡到抽闲思维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思维活跃,教师可以设计大的综合性问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主动接受新知。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3.知识地位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4.教学建议(1)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以生活情景引入对问题的探究,数学来源于生活。(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探索,力求在学生自我观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应在其中起到引导者及合作者的作用。(3)在课堂设计中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到熟练应用,应具有层次性。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效果分析就本节课而言,根据学习效果,比较好的方面有: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提供的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整节课,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难点环节教师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4.适时的、多方位的评价、有效地调控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评价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既注重结果,更关注过程。5.有效的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6.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读书的习惯,书写的习惯,倾听的习惯,遇到问题认真思考的习惯,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以及积极解答问题的习惯等。但一节课总有或多或少的失误,如:1.教师放的力度还不够,总是感觉对学生不放心,学生一时间回答不到教师预想的答案就忙于提示,或总感觉学生说的不如自己叙述的明白就重复解释,我想这归根结底的原因还在于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到位,不能做到真正相信学生。或者是在于太注重预设而忽视生成,为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而赶时间。2.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我们经常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课堂上要准确把握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课堂上我就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和利用生成。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意识到: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但是再难的事只要通过努力也会达到满意的结果,每一位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会不停地在反思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促使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材分析《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首先,尊重教材本节信息窗创设了一个用某种规格的长方形剪纸作品布置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的问题情境,共设置有两个红点例题。第一个红点问题由布置展板这一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抽象出概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也有利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意义。因为这种剪纸作品规格为长3dm、宽2dm。所以正方形展板边长的分米数必须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里仍然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方形纸片拼摆或者画图寻找答案。教材的插图中体现出了三位同学操作的结果:一位女同学用6个小长方形摆出了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达到了要求,一位男同学用24个小长方形摆出了边长是12厘米的小长方形,也解决了问题。接着采用集合圈的图示方式,在解决问题、给出答案的同时,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然后通过第二个红点问题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材呈现了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即列举法和短除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解决了,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也能依此类推得出。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会有一定的差异。本单元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注意借助直观材料,鼓励学生采取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再次,重视学生知识探究的过程。结合青岛版教材的这一特点,结合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方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评测练习巩固提升(学习流程:独学、顺序批阅)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1)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5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4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我的发现:当两数成()关系时,()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当两数()时,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用短除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6和1221和2810、16和20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课后反思“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本节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一、教学目标反思:依照上述的设计理念与学生现状及教材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我能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我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从本节课的完成情况来看,基本完成预计目标,全体学生能够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能够开拓思维举一反三,但个别同学的举一反三不够合理,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二、教法和学法反思:为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在备课时拟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分别是:合作探究法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够用不同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中将会用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查研究的学法去初步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在教学过程中也基本遵循以上方法进行教和学,感觉成功之处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引领作用,在课堂上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通过不同的情景与话题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达到了“情意共鸣、信息反馈、思维活跃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境界。但学生动手的环节实际比预想的偏少(时间没够用),如果学生操作的力度再大一些,我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三、教学过程反思围绕以上教法和学法,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以体现一定的新的教学理念。1.整体感知环节大约3分钟。建立前后知识的链接,让学生学会提取信息,创编问题,更好地为自主互助探究问题服务。2.问题探究环节大约25分钟。采用学生喜欢的日常生活素材导入对新知的认知,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独学、同质交流、组学、展示、异质帮扶流程完成探究。学生探究效果好,展示时思维的展示还是不够到位。3.巩固提升环节大约8分钟。采用独学、顺序批阅形式完成,因题型切合例题样式,问题较少,采用异质帮扶解决。4全课总结环节,用时大约1分钟。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动手尝试、帮助他人会让每节课都这么快乐,进行了情感的升华。回忆执教的的整个过程,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提供的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整节课,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难点环节教师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4.适时的、多方位的评价、有效地调控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评价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既注重结果,更关注过程。5.有效的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6.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读书的习惯,书写的习惯,倾听的习惯,遇到问题认真思考的习惯,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以及积极解答问题的习惯等。失误反思: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1.教师放的力度还不够,总是感觉对学生不放心,学生一时间回答不到教师预想的答案就忙于提示,或总感觉学生说的不如自己叙述的明白就重复解释,我想这归根结底的原因还在于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到位,不能做到真正相信学生。或者是在于太注重预设而忽视生成,为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而赶时间。2.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我们经常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课堂上要准确把握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课堂上我就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和利用生成。从这儿我也悟出一个道理,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但是再难的事只要通过努力也会达到满意的结果,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不停地在反思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促使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课标分析这一课所在的单元是第三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