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的阐释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类向往的阐释目标,也是阐释的理想境界。
真理和澄明虽然昭示的是阐释的两个不同的层级,但都指向一个事实:阐释是面向公众的。这意味着阐
释是一种公共性的行为,只有坚守公共性,才能圆人类的阐释之梦。离开公共性,阐释不可能,更遑论
真理性和澄明性!阐释本身有它的内在规则,这个规则总体来说极为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好随意
确定。它可能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或国家、操持不同语言、从事不同专业研究
者的规则;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实现意义的澄明。
我们言说政治,政治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历史,历史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道
德、伦理,道德、伦理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谈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
公共性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但它又蕴含着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公共性包含着真理和谬误。真理不
可能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族群都是真理,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谬误也是。当然,这种公共性
是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没有永远的真理和谬误,而公共性却是永远的。公共性的存在需要公共阐释去
解惑释疑,需要公共阐释去彰显真理。在一定程度上,公共阐释维持着时代的公开、透明,维持着社会
的公平、公正,维持着政治的民主、正义,维持着人类的审美判断。
(摘自李健《公共阐释:作为一种阐释理论的合法性》)
材料二:
“公共阐释”也即“阐释的公共性”,是对文学阐释行为根本属性的一种界定。任何一种阐释行为,
都是一种参与生活、理解世界的方式,只有“公共阐释”才能让每一个个体有效并且高效地充分对话。
与之相对的,则是“个体阐释”,也即阐释的个体性。它强调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都有着自己的个
性、性别、民族与生活经历,对待同一问题的视角与态度确实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是,如果仅仅将两者
确定为二元对立的概念,显然是将问题简单化了。一般来说,“个体阐释”中会带有“公共阐释”的烙
印,每一个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而“公共阐释”中也会带有“个体阐释”的痕迹,如果
没有个体作为基础,就不会出现阐释的具体性与交互性。面对如此棘手的“阐释循环”,诚如海德格尔
所言:“决定性的事情不是从循环中脱身,而是依照正确的方式进入这个循环。”这一进入就是一种
“介入式”的阐释行为。在置身于他者之中时,个体也在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域。这里的他者既指向个
体(文学作品、个体读者),也指向整体(社会历史环境),更是要领会到“整体只是源于单个情形的
范式展露”。文学阐释激活了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这四个时常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破碎的要素。
文学阐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阐释”。它首先面向的是文学作品,即对文学作品作出阐释主体的
感受、理解与判断。在具体的文学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以“个体阐释”为基础,并从个人走向社群再到
整个人类的一种趋势。这一过程的每一次完成则意味着“个体阐释”得到了时空的检验而成为“公共阐
释”。
从政治学的角度,我们往往会将“公共性”与“私人性”对立起来谈,但是如果转移到文学领域,
“公共性”的问题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维度。这就是“文学之内”和“文学之外”的问题。正如韦勒
克和沃伦所说,“事实上,任何文学史都不会没有自己的选择原则,都要做某种分析和评价的工作”。
从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史来看,文论研究的重点出现了一个从''文学之外”转向“文学之内”,再转向
1
“文学之外”的过程,即我们通常所描述的从“作者中心”向“文本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两度转
向。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看来,即使是“文学之内”的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及其关系,也是社
会历史的再现或投射,这些均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世界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
因此,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应该落脚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点上,
即在处理“文学内外”关系上,坚持“文学之外”的关系为主来统摄“文学之内”的关系,重建“隐含
作者”“叙述者”与“真实作者”“理想读者”“真实读者”以及人物间的社会关系的投射等。只有这
样,我们的文艺批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这也正是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
性”的要义之所在。
(摘自曾军、辛明尚《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理性与澄明性是人类阐释追求的目标与理想境界,它也揭示了一个事实:阐释活动是面向公众
的。
B.公共性之所以能够包含价值判断,是因为公共阐释能够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地发挥
其功能。
C.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四个要素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开,文学阐释用个体性和公共性的交互
激活它们。
D.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应该回归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点,以便真正发挥文学批评应有的社
会历史功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论述公共阐释的理论,文学只是其中一个例证;而材料二论述的主要对象是文学阐释。
B.材料一大量运用道理论证,作者说理充分,行文逻辑严密,具体地阐明了公共阐释的合法性问题。
C.材料二中引用海德格尔的话语,证明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具体性与交互性。
D.材料二运用辩证思维,清晰界定了“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文学之内”与“文学之外”
的关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董仲舒:“诗无达诂,文无达诠。”
B.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C.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4.对于文学艺术,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样说的理由。(4分)
5.请以《红楼梦》阐释为例,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进行文学的公共阐释。(4分)
(-)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飞翔的故事(三)
李浩c»]
她没有父亲,她的父亲早早地在战争中死去。在她四岁那年她的母亲也殒命于狼群。这个年幼的孩
子,竟然提着一根折断的树枝追打一只受伤的老狼,“打死它!打死它!”当她满身血污、气息奄奄地
被炎帝从地上抱起的时候,手还在努力地伸着,眼睛里满是愤怒。
她成为了部族之王炎的女儿,住进王庭,同时获得了一个新名字,精卫。
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过餐后,精卫决定去海边。喝鱼羹汤的时候她记起梦里的情景:巨浪和波
涛翻滚着向她压下来,雪白的浪花骤然地变成了狼牙。“我倒要看看,海浪里面是不是真的藏着可恨的
2
狼!”女仆试图阻拦,毕竟,到海边要走三天,而且炎帝曾反复嘱咐过他们一定要看护好精卫,别让她
磕着碰着……精卫拉下脸:“我又不是笼子里的鸟!你们谁也不用告诉!我们现在上路,马上!”
精卫的脾气不好,想想吧,从那么小就经历那么多的变故.....没有谁敢忤逆她,她要是发起火来
....一阵叮叮当当的忙乱之后,他们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海上。海风吹拂,海浪汹涌,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了碎片的布。“走,
我们靠近些!“女仆阻拦: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浪.....
“让开!”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多。精卫踩在沙子上。
翻滚的乌云在她头上聚集。精卫朝着远处的一大团海浪跑过去。“小公主,别,不要!”女仆在岸边呼
喊。“你们不用管!”
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着奇怪的舞蹈。
“小公主,不要再往里面走啦!太危险啦!”侍卫长冲着精卫的背影大喊。“不用你们管!”
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海鸥们、海燕们像离弦
的箭,它们插入到云层然后急速地坠落,即使离得那么远,女仆和侍卫们也能听得见这些水鸟骨头碎裂
的声音。“求求你啦,小公主,千万不要向里面再走啦!海龙王已经退了三次,他绝不可能再退啦!”
“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的女儿!哼,
在梦里,我看到在海浪的里面竟然藏着狼牙!你们说,他是不是觉得我软弱可欺?难道,他不知道我最
最痛恨的就是狼吗?”
精卫昂着头,一步一步,朝着迎面的巨浪走过去。
……得到消息的炎急忙赶往海边。他见到的是女儿精卫的靴子、漂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以及冲至沙
滩上的狼牙项链。傍晚时分。炎帝命人向龙王献祭。深夜,炎帝的营帐里多了一个赤发赤须的人,那个
人自称是龙王,此处的海神。
他告诉炎帝,他可以归还炎帝这个女儿。他说,当海水淹没了精卫,他赶在死神到来之前取了她的
魂魄留在了水中,保护了她。“但我怕把她还给你之后她依然不依不饶,那样我的龙宫就会永无宁日。”
炎帝向龙王致歉,说自己平日里实在繁忙而很少关心和关注这个孩子,让她有些娇惯任性,不合群。无
论她做了什么做错了多少,他这个名义上的父亲都应当有更多的承担。“您放心,我来劝她不许与您为
敌。”“好吧,”龙王点头,“如果你能劝得住她,我会在明天把她完整地还给你。如果你劝不住,我
只能……”龙王没有再说下去,而是朝着炎挥了挥手。
“父亲!”红着眼珠的精卫出现在炎帝面前,“马上去调您的兵马!龙王实在欺人,我们必须给他
点颜色看看!”
“孩子,你不能这样.....”
"父亲,难道连你也不肯帮我吗?就任凭他这样欺侮你的女儿?”“孩子,不是,你先听我说……”
“父亲!如果你不肯帮我,我为什么要听?难道,你宁可相信他也不肯体谅我?我知道,我不是你
的亲生女儿……”
炎帝和精卫不断地争执,越争执,炎帝就越感到愧疚。“孩子啊,这些年,我收养了你却没把你带
在身边,没能好好地教你,我……”“父亲,我感激你,一直都是。如果你真的想多为我做点什么的话,
那就发兵,我一定要报仇,要掀掉他的龙鳞!你知道,这些天他把我关在了什么地方!”
“孩子,他这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护你……”
“我不需要这样的保护!”精卫的眼睛变得赤红,“我不会放过水里面的任何一种活着的生物!只
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精卫忽然扭过头去,“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
—你都看见了吧。赤发赤须的那个人重新出现在营帐里。我想,我们都没有办法让她改变秉性,她
的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
3
第二日早晨,炎从悠长悲伤的梦中醒来,他发现,营帐的烛台上多了一颗亮晶晶的、樱桃大小的珠
子。它有些软,拿在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炎叫来侍卫,把他带到存放精卫尸体的营帐中。精卫的脸上
依然是那副怒容,只是比平日里苍白得多。炎帝按照昨夜梦见的那样,掰开精卫紧紧闭着的嘴、生硬咬
着的牙,将那枚珠子放进她口中。
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从里面钻出来,
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
(选自李浩《飞翔的故事集》,有删改)
[注]李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在传统故事和技法之外常以想象力赋予生命的更大空间,在奇
诡的转折中,诠释了超越固有印象的写作可能性。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精卫从小无父无母,特别是四岁时母亲葬身狼群,这一悲剧使她对狼充满仇恨,从而引发了这个
复仇的故事。
B.炎帝十分爱护精卫这个养女,平时极尽呵护,即便精卫不听劝阻,他也自责内疚,认为自己对女
儿照顾不周。
C.文中多用对比,如精卫的弱小与对老狼的愤怒、精卫的进逼和海浪的退让、精卫的坚持己见和炎
帝的耐心劝说。
1).“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复仇,哪怕,哪怕……”“哪怕我重新成为孤儿!”从这里可见
精卫的义无反顾。
7.关于文中精卫逼退海浪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海浪一再后退,乌云、海鸥与海燕的反复出现暗示潜在危险在不断地积聚增大。
B.面对女仆、侍卫们的呼喊,精卫说“我不是笼中的鸟”,张扬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题。
C.精卫三次逼退海浪,实际是海龙王在一再退让,这为后文海龙王保护精卫埋下了伏笔。
D.“海浪里的狼牙”这个意象在文中一再出现,既串联了文章,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8.小说以精卫化鸟作为结尾,删除了《山海经》中精卫鸟衔石填海部分。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简要
分析。(6分)
9.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本文是如何处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的?试结合文本和
生活实际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秦武王谓甘茂日:“寡人欲车通三川以宽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
韩。“王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谓向寿日:“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
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日:“宜阳,大县也,上党、南
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今臣金泉之臣也,樗里疾、公孙
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日:“曾
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
则慈母不能信也。仝臣贤丕及置壬面.王之.信臣区木黄曾.壬之母也疑.臣者丕适二人至恐王为臣之接枉也。”
王日:“寡人不听也,请与子兔。”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
日:“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宜阳未得,秦死伤者众,甘茂欲息兵。
左成谓甘茂日:“公内攻于樗里疾、公孙衍,而外与韩例为怨,今公用兵无功,公必为矣。”攻宜阳,
之矗之而卒不上。向寿对日:“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日:“我羁旅而得相秦者,今攻宜阳而不拔,
4
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中口】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
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公中:即韩相公仲帆"中”通"仲”。
5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B.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C.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D.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羁旅”,意为长期寄居他乡,在文中指甘茂离开家乡来到秦国做官。
B.“盟”,文中指在神明面前立誓缔约,在春秋战国时期,结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C.”今公用兵无功,公必穷矣”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穷”含义不同。
D.“三鼓”,文中指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起鼓舞士气的作用,是春秋战国时的军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武王野心勃勃,想出兵向东进攻三川,觊觎周王室,与《过秦论》中所说惠文、武、昭襄“东
割膏腴之地”相互印证。
B.甘茂认为宜阳虽然名义上是县,实际上相当一个郡,实力雄厚,何况秦王要跋涉千里去进攻,要
攻占宜阳实属不易。
C.宜阳久攻不下,而且樗里疾、公孙衍二人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导致武王对战争胜利信心不足,
准备停止进攻。
D.进攻宜阳时,秦国士兵士气低落,属下左成劝告甘茂要振作建功,向寿则建议甘茂研究军事和兵
法,避免陷入困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
(2)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
14.甘茂在帮助秦国的过程中遭遇多种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请简要概括。(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日三首
秦观
其一
霜落邛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其二
月团新碾渝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B.第二首前两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自有闲适情趣。
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舟中,一在家里。
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
16.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首段阐明此次进谏是针对君王执政出现的“,"
问题,并用形象的比喻指明其危害性。
(2)古人迎客热情,待客周到。杜甫《客至》中体现热情迎客的句子是“,
(3)古人常用骏马寄托作者的情怀,唐诗宋词中常常闪现骏马的身影,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无论是诗史之诗,都是①新世界诗,都有一条红线贯注其中:反帝爱国、变法图强。你被诗界誉为
诗歌革命的旗手,不仅在于一新诗风,抛弃了烦琐的形式;更在于为诗歌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内容。与其
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毋宁说你是以诗为炬火,引领时代前行的脚步。你的诗是近代新派诗的天花
板,你亦是文坛顶流。因为你的存在,诗界革命的旗帜才能迎风招展,中国近代文学史才会花团锦簇,
你也当仁不让②地被梁启超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首。
你不以诗为荣,诗却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乐在字里行间不时显现,你变得鲜活、生动、立体而饱
满。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
你像一位渔人,驾着用心血筑成的诗之舟,引领我们去穿越人生的风浪与绮丽。你的悲愤瘦如秋风,把
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萤,不时点亮海上迷人的风景。
1905年3月28日,一代人杰黄遵宪郁郁而终。他的名字书写③在了历史的纪念碑上。
18.文中①②③处划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请修改。(3分)
19.文中主要运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为什么还要用第一人称“我们”?请结合画波浪线的语句,
分析其原因。(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善于化无形为有形,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目前,中国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不想睡……晚上熬夜似乎已
成为公众生活的常态。调查显示,接近半数以上人群经常熬夜,每周有4天及以上晚于23点入睡,而在
熬夜的原因中,①:一方面,时间大多被手机屏幕霸占,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娱乐来消磨时间;另一
方面,迫于高强度的职场压力,熬夜工作。
熬夜带来的健康问题也让很多人惴惴不安。大家的担忧既有“内在”方面,如免疫力下降、三高、
猝死等;②.如脱发、皮肤变差、衰老和肥胖等。熬夜导致的健康损伤中,猝死、“三高”及心律
加快等问题均与心脏问题相关,熬夜人群中45.3%的人担心会伤害心脏。
健康的“健”,本义是强壮有力,也暗喻着律动。律,既是自然规律、生物节律,也包括③;
我们应倡导全民规律作息、不熬夜的轻松哲学,不断唤醒和提升全社会对于睡眠健康的重视。
21.以下四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晚上熬夜似乎已成为公众生活的常态。
B.调查显示,接近半数以上人群经常熬夜。
C.猝死、“三高”及心律加快等问题均与心脏问题相关。
D.不断唤醒和提升全社会对于睡眠健康的重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分)
7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希腊对门窗的作用,一般重其通风、采光或围闭效果,而中国古代建筑还重视屋内屋
外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往往是实用与审美兼而有之,比如园林建筑中的漏花窗,便是
为了充分显示环境之美而设计的。中国饮食烹饪也讲究滋味之外的艺术,注重食名优美、食
器精美、环境雅致,将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统一起来。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1.【参考答案】B.
【解析】B项属于颠倒因果。正是因为“公共性”包含“价值判断”,所以能够“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
正义”。“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公共阐释的意义,而非“公共性能够包含价值判断”的原因。
2.【参考答案】C.
【解析】C项对论证目的解说错误。弓I用海德格尔的话语是为了指出进入“阐释循环”的方式,“阐释
的具体性与交互性”是个体为基础的阐释的特点。
3.【参考答案】B.
【解析】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公共阐释是文学阐释的根本属性”,B选项“共欣赏”“相与析”包含了
公共阐释的意义。
4.[参考答案】①民族的文艺具有时代和地域性,但借助阐释对真理和澄明的追求而获得公共性得到世界
认可;②作为文学艺术,阐释文艺的规则与标准具有公共性,民族的标准与世界的标准可以相通。
【解析】立足于材料一主要观点解析,并紧扣题目中的“文学艺术”角度,从阐释的追求与文艺的共性
两方面展开阐述。每点2分,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5.【参考答案】①首先面对文学作品本身,作出主体的阐释;读《红楼梦》,每个个体都应从中读出自己
的人生领悟;②坚持“文学之外”统摄“文学之内”的立场,认识《红楼梦》中各种虚实情景和人生感慨
都是当时封建末世社会特点的反映。
[解析】依据材料二中文学阐释的基本过程,并紧扣马克思主义历史文化批评的立场,结合对《红楼梦》
的基本阐释展开。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现代文阅读U(本题共4小题,18分)
6.【参考答案】D.
【解析】人物形象分析考查。这句话表现了精卫不通情理、自以为是、蛮横固执的性格。
7.【参考答案】B.
【解析】情节、主旨、手法分析考查。精卫说的''我不是笼中的鸟”表现了她的个性,但这句话不能展
现文章的主题。
8.[参考答案】①主题更加集中。精卫化鸟的细节突出了精卫娇纵任性、蛮横偏执的个性,给人成长的思
考,而“衔石填海”部分表现了精卫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执着精神。
②形象更加鲜明。结尾展现“鲜血一样颜色”,“尖叫着”“急速地飞了出去”等细节,突出了她的一
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艺术效果上来说,故事定格在精卫化鸟急速飞出的画面,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
给读者留③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解析】运用比较法,从情节、人物、主旨和艺术效果等方面思考。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①这篇小说改编自神话,情节超越现实生活,如炎帝和龙王的形象,退海、化鸟等情节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虚构的特点。
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展现有艺术真实性。小说细节真实,情节合理;精卫自我膨胀的成长悲剧,也是溺爱、
迁就的教育悲剧,悲剧具有必然性。
③现实生活中有精卫这样的年轻人,也存在养成他们的品性弱点的社会土壤。小说对神话故事的“再虚
构”隐射了现代社会青年教育成长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9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创作虚构与真实的关系的理解,也考查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可从
“虚构”的艺术形式、艺术“真实”及生活“真实”层面展开思考。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参考答案】C.
【解析】“王之信臣”是一个短语,“信臣”不能断开;“疑臣者”作句子“不适三人”的主语,不宜断
开;
“王为臣之投杼也”作“恐”的宾语,“王为”不能断开。)
11.C.【解析】“公必穷矣”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穷”含义相同,指在困顿的处境中。
12.C.[解析]宜阳久攻不下,而樗里疾、公孙衍二人意见一致,反对甘茂攻打宜阳。
13.[参考答案](1)您回去告诉武王,说:“魏王已同意我的约定。但希望大王不要进攻韩国。”当事成
之后,把一切功劳全归于您。
【解析】"听"、"以为“,一点1分,句意2分。
(2)甘茂回答武王说:“息壤的盟誓就摆在那里!”武王也说:“是啊!”于是调动全部兵力,又让甘茂继续
进攻。
【解析】“对”“悉”,一点1分,句意2分。
14.【参考答案](1)制定联魏攻韩的计策,为秦国获取利益。
(2)审时度势,制定盟约,防止秦武王反悔。
⑶顶住压力,重赏士兵,振奋士气,攻取宜阳。
【解析】根据文章主要内容简要概括。每点1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秦武王对甘茂说:“我想出兵向东进攻三川,我死后就可以永垂不巧了。”甘茂说:“我要求出使魏国,
与他们相约共同攻打韩国。”于是,武王派亲信向寿做甘茂的副使出使魏国。甘茂来到魏国,便对向寿说:
“您回去告诉武王,说:‘魏王已同意我的约定。但希望大王暂时不要进攻韩国。’事成之后,把一切功
劳全归于您。”向寿回到秦国,把这话告诉了武王,武王便在秦邑息壤迎接甘茂。
甘茂到了息壤,武王问他为什么暂时不进攻韩国?甘茂回答说:“宜阳是韩国的大县,上党和南阳两郡
间的财富都聚积在这里,它名义上是县,实际上相当一个郡。现在大王穿越重重险阻,要跋涉千里去进
攻韩国,实在太难了啊!如今我是个寄居此地的臣僚。樗里子和公孙大爽二人会以韩国国力强为理由来
同我争议攻韩的得失,大王一定会听从他们的意见。从前,曾子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子同姓同名的人
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她照样织布。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仍然照样织布。又过了一会儿,一个人跑来说:’
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便惊恐万状,扔掉梭子,翻过垣墙,仓皇逃跑了。像曾参这样贤德的人,而曾
参的母亲又对他那样信任,可是三个人怀疑他,就使曾参的母亲不能信任他。现在我不如曾参贤能,大
王相信我又不如曾子的母亲相信曾参那样,猜疑我的人更不止三人,我恐怕大王是会像曾参的母亲那样
扔掉梭子逃跑的。”武王说:“我不听信别人的议论,让我们订立盟约吧。”于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订立
盟约。
后来甘茂攻打宜阳,五个月还不能攻下,于是樗里疾和公孙衍二人就在武王面前议论进攻宜阳不恰当,
武王打算听信他们的意见了,因而特别召回甘茂,把情况告诉他。甘茂对武王说:“息壤的盟誓就摆在那
里!”武王也说:“是啊!”于是调动全部兵力,支持甘茂继续进攻。宜阳没有攻下,秦兵已死伤甚众,
甘茂准备停战。楚人左成对甘茂说:“您在国内受到樗里疾、公孙衍二人的攻击,在国外又与韩相公仲侧
结怨,如果您不能建立战功,就会走投无路了。您不如继续攻打宜阳,攻下了宜阳,那就建立了大功。
甘茂攻打韩国的宜阳,连续三次擂鼓进军,但士兵仍然不前进。秦国右将军向寿说:“您如果不研究军
10
事和兵法,就会陷入绝大的困境。”甘茂说:“我是一个寄居在秦国而现在当上了秦国左丞相的人。现在
宜阳攻不下,在国内又有公孙衍、樗里疾百般阻挠,国外有韩相国公仲倔大力抵抗,陷我于困境。这是
我的末日到了!明天让我再击鼓进军,如果还攻不下来,就把宜阳城郊作为我的葬身之地吧!”于是,甘
茂拿出自己的钱来加在公家的赏金里。第二天击鼓进军,宜阳便被攻下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参考答案】C.
【解析】两诗时间前诗是夜间,后诗是白昼。注意“月团”是茶饼名,不是指夜晚的月亮。末句“青虫相
对吐秋丝”,也能佐证此为白昼所见。
16.【参考答案】①第一首诗主要以声响之动衬托环境幽寂。诗人先勾勒有星无月的秋江夜景,接着妙用
“疑”“忽”,意外发现水草深处有人家,借人家笑语的声响效果,衬托夜色的宁静;②第二首诗主要以
生活场景之动衬托逸趣闲情。诗人先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之动,表现家庭闲适情趣,接着写在风停树
静之时观赏小虫对吐秋丝,更显诗人心境之恬淡。
【解析】概括诗中展现的动态情景,并点明其衬托出环境和诗人心态宁静的作用。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
思答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参考答案](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3)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如虎;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等等。
【解析】每空1分,有错字、缺字不计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示例】①还是②当之无愧③镌刻
【解析】第一处是无条件关系选择复句,关联词语应为“无论……还是……都”;第二处,“当仁不让”
原义是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当之无愧”指完全当得
起,没有惭愧和不足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此处从客观评价的角度肯
定其成就与名誉相称,“当之无愧”更合适。第三处,“镌刻”,雕刻的意思,比“书写”更能突出黄遵
宪的历史贡献,与文字片段展现的感情氛围更加吻合。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示例】①以“我们”后辈的感受,侧面烘托了“你”作为先驱者引领者为时代进步、国家图强的辛
劳付出;②第一人称“我们”,更能直接表达对“你”的敬意,有利于带入读者共情;③如单用第二人称
“你”,行文难免单调呆板,不如多种人称结合富有变化感0
【解析]从“你”和“我们”表达的情感,并紧扣两种人称之间的情感联系作答;也可从人称使用的艺术
形式效果方面作答。每答对一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比如呼告,增强与读者感情共鸣),只要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
20.【参考答案】①“悲愤”“思考”本是无形,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它们比作“秋风”,“夏日流
萤”,或真实可感威视觉可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的心路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引领作用。
②“感悟”“思考”本是无形,作者运用“瘦、堆积、点亮”等形容词与动词,将描写对象有形化,更
富形象感与感染力。
【解析】扣紧题目“说明并分析表达效果”组织答案。每答出一处给2分,其中说明准确1分,效果分析
准确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考生如点出移用、比拟的手法,
可以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21.【参考答案】C.
11
【解析】A项,“晚上熬夜”,重复赘余;B项,“接近”的后面应该跟确数,而不是约数“半数以上”;
D项,“提升”的是水平,而不宜是“重视”,动宾搭配不当。
22.[示例】①玩手机和工作是两大顽疾;②也有“外在”方面;③规律作息的生活自律。
【解析】第一处是下文两方面的总起,可以从后文捕捉到“玩手机”和“工作”的关键信息;第二处呼应
前文,较容易对照得出“外在”这一信息;第三处“瞻前”可以推知所填内容与自然节律相对应,“顾后”
可以发现“规律作息”这一要点。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3.[写作提示】题目以中国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为载体,间以东西文化对比,启示考生探讨”实用与审
美”“物质与精神”的多元关系。考生可以从题目出发,向个人修养、文化建设、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等层面拓展。文题也在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特点与文化建设、文化风格与文化自信等之间的关系。文章重
点应在辨析实用与审美的辩证关系,展现思维水平。
参照2022年新高考[卷作文评分标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希腊对门窗的作用,一般重其通风、采光或围闭效果,而中国古代建筑还重视屋内屋
外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往往是实用与审美兼而有之,比如园林建筑中的漏花窗,便是
为了充分显示环境之美而设计的。中国饮食烹饪也讲究滋味之外的艺术,注重食名优美、食
器精美、环境雅致,将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统一起来。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立意参考:题目以中国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为载体,间以东西文化对比,启示学生
探讨“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多元关系。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向个人修养,文化建设,
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等层面拓展,文章重点应在辨析实用与审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
展现思维水平。
作文评分参考细则:
1.作文切入分45分。抓住关键词”实用与审美”或“物质与精神”,在实用的基础上偏重
审美或在物质的基础上偏重精神,扣材料中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或者不扣材料,只要
观点鲜明并准确,两者皆可,起评分及以上。
2.文章抓“实用与审美”或“物质与精神”,内容充实,思辨有深度;结构清晰严谨;语言
功底好;可酌情50分以上。
3.文章抛开实用或物质只写审美或精神,40分左右。
4.文章不写“实用与审美”或“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而去写其他观点之间的关系,比
如劳逸结合等相关的类型,属于偏题作文。
5.字数不够,600字及以上正常评分,差50字扣1分,400—600字之间,25—30之间;
400字以下,20分以下;200字以下,10分以下。缺标题扣2分。
附:2022年新高考1卷作文评分标准
(一)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12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
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
语、句式、修辞等。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二等三等
(20-16分)(15-11分)(10-6分)四等(5-0分)
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中
符合题意中心中心明确内容心基本明确内容偏离题意中心不明
内容20分突出内容充实较充实单薄确内容不当思想
思想健康感情思想健康感情思想基本健康感不健康
基础
真挚真实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等级
基本符合文体要不符合文体要求结
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求结构基本完整构混乱语言不通
表达20分
结构严谨语言结构完整语言语言基本通顺字顺,语病多字迹潦
流畅字迹工整通顺字迹清楚迹基本清楚草难辨
个别语句有深意个
较深刻略显深刻略显丰
发展深刻丰富有文别内容较好
特征20分较丰富较有文富略有文采路
等级采有创意个别语句较精彩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活动安全教育讲座
- 胸腹部外科手术后的翻身护理
- 中医药在胃炎疾病中的应用及效果探究
- 医学案例分析演练
- 小学空间想象游戏课件
-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常规
- 江苏省东台市第六联盟2025年初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英语试题含答案
-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汽车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2025届初三下期中联考生物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制图与CAD》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B/T 5019-2002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试验方法
- GB/T 4326-2006非本征半导体单晶霍尔迁移率和霍尔系数测量方法
- 酒水购销合同范本(3篇)
- GCP培训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乒乓球社团活动记录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考核试题及答案
- 数据结构-第6章-图课件
-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库150题(含答案)
-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范
- 皮内针讲课课件
- 村卫生室静脉输液准入申请审批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