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雨霖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整理_第1页
2023年《雨霖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整理_第2页
2023年《雨霖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整理_第3页
2023年《雨霖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整理_第4页
2023年《雨霖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知识带有温度。第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2023年《雨霖铃》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整理【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3)鉴赏意象,把握婉约派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同学理解和鉴赏词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多媒体和老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同学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育诗歌爱好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尝鉴赏名句。

【教学难点】

感受、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具预备】

多媒体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自然导入

课前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雨霖铃》

大家喜爱唱歌吗?刚才这首歌大家会唱吗?它是台湾已故闻名歌星邓丽君演唱的,依据柳永的词《雨霖铃》谱成的歌曲。古人写词本就是配乐唱歌的。上节课我们一起观赏了柳永的《望海潮》,柳永在词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画卷,特别形象生动,让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北宋。然而,最能代表柳永婉约词的作品是缠绵悱恻,凄凉清丽的《雨霖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这首词。

二、介绍词牌

《雨霖铃》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遂作《雨霖铃》一曲,以寄恨焉。宋代人照旧声填词,遂为词牌。”所以这支曲原来就是寄予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

三、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非常压抑,打算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今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安慰,便觉得苦痛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简单的心情。

四、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找出这首词的词眼:“伤离别”

2.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布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在诗人的笔下却化作了漂亮的诗篇。

同学自由回答:曾经学过的或是知道的抒写离别的名句

老师补充: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3.小结: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是哀婉、哀痛、凄清

4.请2~3位同学朗读这首词。

朗读指导:基调低沉,应读得慢些,肤浅些,尽量通过朗读传达出词人的哀痛愁苦之情。

5.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读《雨霖铃》

6.同学齐读。

五、赏析:

1.把握主旨

依据词的上阕归纳要点(用原词回答)

(1)离别的时令:寒蝉凄切

(2)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对长亭晚

(3)离别的天气:骤雨初歇

(4)离别的心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离别的去向: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归纳: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离别难)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思念苦)

分析下阙抒写的别后的苦痛

四重苦痛:1、无限伤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无家可归: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无心赏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4、无人倾诉: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

(1)分别找出上下阙中的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的词语。

(2)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情与景是怎样的关系?

(3)归纳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

3.名句赏析:

问:这首词中,你觉得哪一句或哪几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同学分小组争论,争论后由本组选出代表来回答,形式是抢答。

老师点评。

补充: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有人盛赞此句是千古名句: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酒、杨柳、晓风、残月

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

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裂来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

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

4.同学再次齐读,感受词人的离愁别绪。

六、课堂小结:

词的上阙在凄凉环境的衬托之下,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状。下阙设想远别后的思念和久别后的凄清。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将来的伤感。到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情景分合,景为情设,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七、拓展练习,巩固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安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八、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比较本课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九、板书设计

见课件

十、教学反思

对于这堂课我总结了一点点心得:

1.学好一首词,必需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让同学在“读”中体会诗词的情感,在“读”中将“词”的感情变化把握住。

2.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把重点放在品析情与景的关系和观赏名句上,然而,在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时为了让同学理解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