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二演示文稿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181baccf03cac33e12c7d763b387e3/f9181baccf03cac33e12c7d763b387e31.gif)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二演示文稿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181baccf03cac33e12c7d763b387e3/f9181baccf03cac33e12c7d763b387e32.gif)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二演示文稿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181baccf03cac33e12c7d763b387e3/f9181baccf03cac33e12c7d763b387e33.gif)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二演示文稿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181baccf03cac33e12c7d763b387e3/f9181baccf03cac33e12c7d763b387e34.gif)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二演示文稿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181baccf03cac33e12c7d763b387e3/f9181baccf03cac33e12c7d763b387e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二演示文稿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优选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二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牛膝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川牛膝别名: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龙牛膝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产地】怀牛膝主产于河南川牛膝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性状鉴别】
怀牛膝川牛膝形状:细长圆柱形圆柱形(较大),稍粗糙直径:
0.2--1cm0.5--3cm颜色:灰黄色棕黄色、灰褐色皮孔:较少多数横向突起断面:淡黄色,黄白色小点黄白或棕黄色,同心环多排列成断续环(淡黄色小点排成断续环)质地:硬脆易断,受潮变软坚韧不易断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显微鉴别】
怀牛膝川牛膝
同心环2--4轮3--8轮最外束间形成层清楚无或不太清楚
CaC2O4砂晶较少砂晶较多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牛膝川牛膝
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长的皮孔样突起。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根呈细长圆柱形,有的稍弯曲,上端稍粗,下端较细,长15-50cm,直径0.4-1cm。面及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微纵皱纹,有细小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棕色,微呈角质样,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点状维管束,排列成2-4轮。气微,味微甜、涩。以条长、皮细肉肥、色黄白者为佳。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牛膝表面观川牛膝表面观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牛膝横切面川牛膝斜切面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窄。中柱占根的大部分,布有多数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8轮,最外轮维管束较小,形成层几连接成环;向内数轮维管束较大,射线宽狭不一;木质部有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根中心部的次生木质部集成2-3叉状,初生木质部2-3原型。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砂晶。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
木栓细胞数列。皮层窄。中柱大,三生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4~11轮,内侧维管束的束内形成层可见;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常径向排列,木化;木纤维较发达,有的切向延伸或断续连接成环。
中央次生构造维管系统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见稀疏导管分布。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方晶。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怀牛膝、川牛膝及土牛膝的作用与区别中医认为,怀牛膝性味苦甘酸平,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妇科病,跌打损伤,肾虚之腰膝酸痛、下肢无力,尿血,小便不利,尿道涩痛以及火热上炎引起的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等证。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怀牛膝、川牛膝及土牛膝的作用与区别
1、怀牛膝功偏滋补肝肾,壮腰膝: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酸软、腰膝疼痛。川牛膝2、川牛膝以活血通经,祛风湿见长:用于血瘀经闭及风湿痛。本品性善下行,专治上炎之火及上部出血,故常用于虚火上炎或血热上冲之目赤、咽肿、吐血、衄血等症。3、还有一种野生土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野生种及柳叶牛膝、粗毛牛膝钝叶上牛膝的根及根茎。通常生用,擅长泻火解毒。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二、黄连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
黄连为多来源中药,药材上有多种商品规格,也曾发现相似品和伪品。黄连的主要成分为小檗碱,除黄连之外,尚有毛茛科、小檗科、芸香科的多种植物均含小檗碱,应注意新资源的利用。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1.【基原】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药材分别为称味连、雅连和云连。2.【植物形态】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黄连原植物图云南黄连峨嵋野连三角叶黄连云连黄连根茎果实花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3.【采制】栽培4~6年,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和泥沙,干燥后撞去须根。4.【产地】味连主产于四川,大多为栽培品;雅连产于四川,均为栽培品;云连主产于云南,原为野生,现有栽培品。
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味连雅连味连云连野连5.性状特点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1多聚集成簇,形如鸡爪。3断面皮部暗棕色,木部鲜黄或橙黄色,髓部红棕色。4气微,味极苦性状特点2表面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和过桥。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而弯曲,形似蚕状。过桥明显,顶端有少许残茎。
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云连:多为单枝,细小,弯曲拘孪,形如蝎尾。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1鳞叶组织2木栓层3石细胞4皮层5根迹维管束6中柱鞘纤维7韧皮部8形成层9木质部10髓黄连根茎横切面简图6.显微特征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味连根茎横切面鳞片木栓层皮层根迹维管束中柱鞘纤维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黄连皮部照片皮层石细胞中柱鞘纤维及石细胞
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味连髓部照片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雅连横切照片木栓层皮层皮层石细胞中柱鞘石细胞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雅连髓部照片木质部石细胞髓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云连根茎横切照片木栓层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味连粉末图1、石细胞较多,黄色或黄棕色,壁厚,孔沟及纹孔均明显。2、韧皮纤维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多成束存在。3、木纤维鲜黄色,成束存在,壁较薄,可见点状纹孔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味连粉末图4、鳞叶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5、导管细小,主为孔纹、螺纹导管淀粉粒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7.【化学成分】1、主要含小檗碱(berberine),呈盐酸盐存在,含量5.2%-7.69%。
2、其次为黄连碱(coptis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巴马亭(palmatine),药根碱,表小檗碱(epiberberine)及木兰化碱等。
3、尚含酸性成分阿魏酸,氯原酸等。
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8.【理化鉴定】(1)荧光反应: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显著。(2)显微化学反应:取粉末少量,加95%乙醇1-2滴,片刻后加30%硝酸或稀盐酸滴,放置片刻后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加热结晶显红色并消失。3颜色反应:取本品乙醇提取液加稀盐酸1ml与含氯石灰少量,即显樱红色;另取滤液5滴,加5%没食子酸乙醇溶液2-3滴,蒸干,趁热加盐酸数滴,即显深绿色。(小檗碱)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4薄层色谱:样品液:取粉末0.1g,加甲醇5ml,振摇约30分钟,滤液供点样用。对照品:盐酸小檗碱标准品溶液及盐酸巴马亭标准溶液。薄层板: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7:1:2)混合液。检视:在紫外光灯(365nm)下,供试品溶液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9.【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原虫及流感病毒、真菌类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弱为黄连碱>小檗碱>药根碱>巴马亭,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微生物的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小檗碱给大鼠、小鼠、豚鼠、兔静脉注射其LD50在27.5~250mg/kg之间。
(2)具抗炎、抗溃疡、抗腹泻作用,并能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3)对实验动物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压、抗心率失常、降血糖等作用。
(4)有利胆、兴奋子宫肌、抗癌、抗放射、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10.【功效与主治】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用于细菌性及阿米巴性痢疾,急性胃肠炎,以及烦热神昏,心烦失眠,吐血衄血等。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治目赤口疮;姜黄连长于清胃和胃止呕,治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能舒肝和胃,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11.【应用配伍】属于清热药中的清热燥湿药。用于湿热痢疾,腹痛吐泻证。治暑湿夹热,复感风寒者,可配香薷、厚朴以内清暑热,外解表邪;湿热泻痢兼有里急后重者,可与木香配伍,如香连丸;兼身热者,宜与葛根、黄芩同用,如葛根芩连汤;若属肝火犯胃及胃热呕吐者,常与吴茱萸同用,如左金丸;如热毒痢便血者,常配白头翁、黄柏,如白头翁汤。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2用于热病之高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等。常与黄芩、黄柏、栀子合用,如黄连解毒汤;心火炽盛之烦躁不眠及血热出血者,多与黄芩、白芍等同用。小儿发热,惊风抽搐者,常配龙胆草、钩藤等。3用于疮疡热毒症。每与黄芩、连翅等配伍,如黄连解毒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配青黛等,如青黛散。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12【现代临床研究】1治疗中耳炎:用黄连15g,冰片1g,75%乙醇100m1,制成醇浸滴耳液。先将3%过氧化氢(双氧水)冲洗外耳道,拭净,将滴耳剂滴入患耳,每日2次,每次2滴,至痊愈。2治疗细菌性痢疾:单味黄连各种制剂(粉剂、干浸膏、糖浆、煎剂、小檗碱)口服及/或用其浸液、黄连丸等口服,治疗千余例菌痢患者表明,黄连制剂有显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小等优点。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3治疗急性胃肠炎:黄连粉(加白蔻仁)口服治疗急性胃肠炎100例,成人每次2~3克,日4~6次,小儿酌减,均获痊愈.4.治疗萎缩性胃炎:黄连500克,食醋500毫升(瓶装醋为优),白糖500克,山楂片1000克,加开水4000毫升,混合浸泡7日,即可服用。每日3次,每次50毫升,饭后服。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5.治疗慢性胆囊炎:小檗碱5~20毫克,饭前服用,一日3次,治疗225例慢性胆囊炎等患者,24~48小时使其症状消失。6.治疗百日咳:用100%黄连煎剂治百日咳57例,治愈率为32.6%,显效率27%,平均用药1.7天显效,疗效与链霉素组或氯霉素组相似。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三、川乌川乌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载有附子、乌头、天雄,列为下品。陶宏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叶初生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乌头。"李时珍谓:"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及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是也。"乌头类生药毒性较大,一般炮制后使用,应注意按照规定进行加工炮制。
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1.【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干燥主根(母根),
附子为乌头侧根(子根)的加工品。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2.【植物形态】
(1)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地下块根常4~5个连生一起,栽培品常留2个,母根瘦长圆形,侧生子根肥短圆锥形。(2)叶掌状三深裂,两侧裂片再2裂。(3)总状花序顶生,花蓝紫色,上萼片高盔状。(4)蓇葖果3~5个。花期6~7月,果期7~8月。
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3.【产地】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4.【采制】
生川乌: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母根和子根分开,母根及较小的子根晒干后为川乌。
制川乌:取净川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即可。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附子采制】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母根和子根分开,母根及较小的子根晒干后为川乌;较大的子根,称为泥附子,进行下列加工:盐附子:取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霜,体质变硬为止。
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附子采制】
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
白附片:取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晒干。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5.【性状】生川乌(1)不规则圆锥形,顶端常有茎痕,中部多向一侧膨大。(2)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落后的痕迹。(3)质坚实,断面类白色,形成层环纹多角形。(4)气微,味辛辣,麻舌。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制川乌
(1)为不规则或三角形的片。
(2)表面黑褐色和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质坚脆,断面有光泽。
(3)无臭,微有麻舌感。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盐附子:(1)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2)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排列不整齐。(3)气微,味咸而麻、刺舌。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黑顺片
1、为纵切片,上宽下窄,厚。
2、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6.【显微特征】
川乌横切面:(1)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皮层偶见石细胞;内皮层不明显。(2)韧皮部宽阔,内侧偶见纤维束。(3)形成层环类多角形,其内外偶有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4)木质部导管多列,呈径向或略呈“V”形排列,髓明显。(5)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后生皮层石细胞筛管群形成层木质部髓川乌横切面简图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川乌粉末灰黄色。
①淀粉粒类球形,直径3~22µm,复粒由2~15分粒组成。②石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或一边斜尖,直径49~117µm,长113~280µm。③后生皮层细胞棕色,有的壁呈瘤状增厚突入细胞腔。④主为具缘纹孔导管。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7.【化学成分】
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下乌头碱、杰斯乌头碱、异翠雀碱、北乌碱等,此类成分是乌头的主要有毒成分。
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如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苯甲酰下乌头胺,此类成分的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100~1/1000;若进一步水解,则成为相应的乌头胺、中乌头胺和下乌头胺,它们几无毒性。
强心成分: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和棍掌碱等。
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8.【理化鉴定】1.川乌或附子粉末,加亚铁氰化钾颗粒少许,再加甲酸1滴,产生绿色。
2.川乌或附子的乙醇浸出液,加香草醛和0.5N硫酸溶液少量,在沸水浴上加热20分钟,显红紫色。
3.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与氨试液0.5ml,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液(0.25mol/L)20ml,振摇提取,分取酸液适量用水稀释后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波长231nm处有最大吸收。
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9.【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2)扩血管、降血压作用(3)镇痛和局麻作用:川乌和附子及双酯型乌头碱均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局麻作用。
(4)强心与毒性:中毒症状:川乌和附子急性中毒时,呼吸兴奋,流涎,运动麻痹,末梢痉挛,呕吐样开口运动,称为乌头碱症状。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10.【性味功效】
生川乌: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制川乌:性味:性热,味辛,苦,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等。
用量:一般用制首乌,1.5-3g。宜先煎、久煎。
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
附子:
性味: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
用量:3-15g。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应用注意】
1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类、白及、天花粉同用,孕妇禁用。
2内服宜用炮制品,且严格掌握剂量;炮制品应符合药典规定。
3入煎剂宜先煎。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11.【应用配伍】
川乌属祛风湿药。
1用于风湿寒痹、骨节疼痛。川乌能祛风湿,散寒止痛。尤适于寒湿较盛而痛甚者,其散寒止痛作用较附子为强。一般与防风、羌活、威灵仙配伍。本品治痹可内服,亦可外用。现广泛用于外治风湿、扭伤等关节肌肉疼痛的伤湿止痛膏即以本品配草乌、马钱子等而成。
2用于头风头疼、偏头疼。外感风寒头痛,常配川芎、细辛、白芷等。
3用于中风瘫痪、痈疽肿毒、术前麻醉等。古有“附子逐寒,乌头去风”之说。
草乌:性味、功效、应用、用法及注意事项与川乌同,但毒性更大。用量克,煎服。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应用配伍】
附子属温里药。
1.用于亡阳证: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附子辛热,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且能追复散失之亡阳,为回阳救逆要药。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四逆汤;若阳衰气脱,大汗淋漓,手足厥冷,气促喘急者,与人参同用,以益气回阳固脱,如参附汤;若阳衰而表不固,冷汗不止者,可与炙黄芪同用,以补气助阳固表,如芪附汤。
本文档共69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9分【应用配伍】
附子属温里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标准租房合同协议
- 汽车居间协议合同
- 劳务合同协议书
- 七年级上册地理听课评课记录人教版4篇
- 单位向个人租车合同年
- 押证不押车健身贷款合同
- 酒店内部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生物科技项目运营合同
- 公司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入住酒店合同范本
- 《白蛇缘起》赏析
- Interstellar-星际穿越课件
- 苏教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五)含答案与解析
- 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 临建标准化图集新版
- 安监人员考核细则(2篇)
- 生活老师培训资料课件
- 腹主动脉瘤(护理业务学习)
- 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 大学生就业指导PPT(第2版)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家具安装工培训教案优质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