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教学设计13篇_第1页
2023年教师教学设计13篇_第2页
2023年教师教学设计13篇_第3页
2023年教师教学设计13篇_第4页
2023年教师教学设计1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教学设计13篇老师教学设计1

探究型学习(WebQuest)的主题

一、介绍

在此处向学生们简要介绍这个WebQuest的有关状况。假如在此WebQuest中包括角色扮演或闯关嬉戏(如“你现在是一个鉴别神奇诗人的间谍”),则应在此处设置情境。也可以运用这部分做先期的组织或概述工作。

二、任务

清楚明白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任务可以是:

一系列必需解答的问题;

对所创建事物进行总结;

一系列须要解决的问题;

阐明自己的立场并对此进行说明;

一项具有创意的'工作;

任何须要学习者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的事情。

三、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指明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网址。在每一个链接中嵌入对此资源的描述,以便学习者可能在点击前知道自己将通过访问该网址获得什么。

四、过程描述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肯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楚。

(1)第一步

(2)其次步

(3)

五、学习建议

在此处,你要为学生供应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的信息。“建议”可以包括运用的流程图、总结表、概念地图或其他组织结构,“建议”也可以采纳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留意。

假如将“学习建议”部分嵌入到“过程描述”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假如你供应了大量的建议,或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不是几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还是将这两个部分分开的好。

六、评价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被评价。另外,你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总结

用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完成此WebQuest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

老师教学设计2

一、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后,在我们的美术园本课程中幼儿起先接触人物写生。这要求幼儿有微小的视察实力,老师是幼儿最熟识的人物形象,因此,我为幼儿设计了这次活动。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人物写生,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把难点分成几步开展。如这一次是面部特征,下一次可以是体形等。这一次是视察,下一次可以视察侧面。这样分步进行,会更有利于幼儿表达、表现。

二、活动目标:

1、培育幼儿微小的视察实力,进一步引导幼儿抓住人物的面部特点大胆表述。

2、通过对老师的描述加深对老师的感情。

三、活动打算:

1、幼儿已有对好挚友面部视察的阅历。

2、纸、笔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表情嬉戏

师:先做一个快乐的,哈哈!再做一个难过的,呜呜!(幼儿做相应的表情)

(二)、引导视察:

1)师:你有好挚友吗?请你说一说他长得怎么样?让其它小挚友猜一猜?(个别幼儿讲解并描述)

2)师:小挚友的视察实力很强,现在要请你们视察一位老师的头部,请你说说这位老师有长得怎么样?

3)请你们再视察另外一位老师,这回要请小挚友先视察老师的.脸型,接着是发型,最终是五官。

4)比较一下两位老师的头部有什么不一样?

5)小挚友视察的这么细致,干脆我们来为老师画一张画吧。请老师们评一评谁画的最像。

6)那你想画哪位老师?她正在干什么呢?

(三)、幼儿操作、写生

老师提示:可以边画边视察,有依次地画。

(四)、评价

师:请小挚友介绍一下自己的画,画的是谁?像不像?她在干什么呢?

还可请小挚友猜一猜我画的是哪位老师。

给喜爱的人画像

目标:培育幼儿微小的视察实力,进一步引导幼儿能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打算:不同脸型人物的范画两张。

过程:

一、导入。

1.组织嬉戏《猜猜我是谁》,请幼儿闭上眼睛用手触摸被猜幼儿的脸,然后说出被猜幼儿的姓名,并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么发觉的。(如,他的脸比较长、他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等。)

2.请幼儿说说你喜爱的人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人物的典型特征。

3.幼儿细致视察自己喜爱的人的脸,再与画册中的人物相比较,看与哪一张脸相同。

4.请幼儿为自己喜爱的人画一张像,引导幼儿把人物的典型特征表现出来。

二、作画。

1.幼儿起先作画,老师为作画有困难的幼儿做指导。

2.出示范画,请幼儿观赏并说出范画中人物的典型特征。引导幼儿抓住典型特

3.征大胆表现。

三、观赏。

1.师生共同观赏作品。

2.猜猜你画的是谁。

老师教学设计3

探讨型学习的主题

一、确定问题或提出更多的问题

向学生们展示一个不简单解决的问题。此部分的目的在于确定一个可以发展学生综合实力的问题。确定较高层次问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解决这个问题时须要学生做出选择。

在这里,学生们要分析即将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列表,这些问题将指导他们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选择恰当的信息。老师可能有必要确定问题或帮助学生们提出他们的指导性问题。

二、组织分工

小组成员要一起确定所应担当的责任,确定谁将做什么工作,以及他们将如何合作。他们还将确定利用什么资源,以及如何收集信息。成员们须要肯定的合作技巧。

三、收集信息

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主要问题的相关信息。如何收集事实是一个须要传授的技巧。小组工作时应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参加并能很好地合作。

四、整理分析信息

当小组成员们认为他们已经收集到足以回答或解决问题的信息时,他们将在一起把所收集到的信息分类。

为了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小组成员须要明确回答以下问题:

(1)所收集的信息是否有助于回答主要问题

(2)信息是否足够是否须要收集更多的信息

(3)所收集的信息是否足以做出确定或解决问题

在这一步骤,小组成员须要更为深化地探讨所收集到的信息。学生们(或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利用以问题形式组成的标准列表来分析事实。他们要依据这个标准来探讨所收集到的.事实,这将有助于他们筛选有用的信息,以便获得最终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五、创建答案/解决方案

在这一步骤,小组成员们要思索下面一些问题:怎样才能利用已有的观点和所收集的资料创建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最终结果(产品)将是怎样的这段时间将是富有创意的,但小组成员们必需记住这一切要基于他们依据已收集并分析的信息所产生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六、评价与展示作品

小组之间共享他们所创建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评价他们在这个项目上的表现。评价须要关注探讨过程的每一步骤。在项目结束的时候,多花一些时间确定一个新项目的目标,这点很重要,因为学生们希望按这样的探讨步骤在下一次的探讨中提高自己的表现!

老师教学设计4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收集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对老师、学生的作用。以印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评价形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教学设计的评价内容。一可以对教学的每一步设计进行评价,看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这是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二要对设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查找教学设计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教学设计。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教学设计终结性评价;三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评价。视察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这是课堂教学生成性的'表现。也是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视察、调查和分析。

一、分层次区域创新

教化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不是贯彻安排,要依据活动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反应。分层次区域创新教化教学设计实施不允许老师忽视学生的存在而一味地按预设的教学设计程序“走”下来。要刚好评价。刚好调V.这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形成性评价。

分层次区域创新教化教学设计调整的依据:

(一)学生参加状态

第一视察学生是否全员参加学。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欢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其次视察是否有些学生还参加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

第三视察学生是否心情参加。有无适度的惊慌感和愉悦感。

第四视察学生是否思维参加,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一表见解,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二)学生交往状态第一视察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

其次。视察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第三。视察学生交往的有效性。

(三)学生生成状态

第一,视察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意。

其次,视察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念,感到轻松,即产生了爱好,老师的胜利莫过于使他的学生都喜爱学习,学习他所教的学科。而不讨仄、惧怕与躲避。

第三,视察学生是否获得了本内容以外的学问。现代课堂中。课堂学问包括教科书供应的学问、老师个人的学问和师生互动产生的学问。

第四,视察学生情感看法价值观有没有相应的发展。

二、终结性评价

在教学设计后期阶段要进行终结性评价,以收集教学设计所产生的学习效果的证据。终结性评价主要从设计本身和教学设计实施后取得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比照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努力查找教学设计中的闪光之处、不足之处。分析不足的缘由。下一步须要如何改进,本次设计对今后的教学设计有何启发。形成教学设计的良性循环。

终结性评价主要运用调查和分析的方法获得评价资料。调查指向学生及听课的老师等作调查,其中学生的反馈看法是最重要的。调查内容老师可按自己教学的状况自定。分析指老师依据调查及视察获得的信息资料对教学设计进行理性反思与剖析。学习效果分析侧重于学生创新素养的提高。

老师教学设计5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见,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争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学问,驾驭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悟内容大意。

二、采纳“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其次部分可以采纳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课时支配: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才智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喜闻乐见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真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老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足,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状况下确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老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详细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支配;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晰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楚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动身劝告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其次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验,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讲读第1段。

1学生比照注释,自读第1段。老师补充注释。疲弊:疲弱困乏。

诚:的确、的确。紧急存亡:形势危机,确定存亡。

宜:应当。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

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说明缘由。

追:追念。

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

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自暴自弃:过分看轻自己。

谏:臣下给皇帝提看法。

2学生讲解并描述大意。

3探讨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紧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紧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坚固地限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限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气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激昂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开堵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4分析本段的层次。

老师教学设计6

专题课程的标题

一、学科领域

介绍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并突出主要学科。

二、适用年级

介绍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生年级。

三、教学/学习内容概述

在此处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假如涉及到角色扮演等,还应在此处设置情境。

四、学习目标/学习成果

先要用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此次学习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然后清楚明白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这些最终结果可以是:

学到了一系列学问;

解答了一系列问题;

培育了高级思维实力和信息处理实力;

总结了所创建的事物的特征;

阐明白自己的`立场并进行了说明;

进行了具有创意的工作;

五、学习过程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时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肯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楚。你还可以在此处为学生供应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到的信息或发展高级思维实力。“建议”可以采纳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其中的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留意。假如有必要,可以在此处考虑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教学问题。

(1)第一步

(2)其次步

(3)

六、所需材料及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介绍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材料或参考网址(建议在每个网址后写上一句话,简要介绍通过该网址可以获得的信息)。

七、评价方法或工具

创建量规、自我评价表或其他评价工具,以便使学生可以知道将如何评价他们。

老师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相识。(教材第100-104页)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课件,2分的硬币,黄豆,天平,两袋500克的盐,台秤,自己带来的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想知道今日在超市里发觉了什么数学学问吗?细致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情景图)

生1:他们都在探讨跟质量有关的话题。

生2:从图中知道5个苹果重1千克,一壶豆油重5千克,一包饼干重110克……

师:生活中物体的质量常常用到,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这也是今日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细致视察,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1)

生1:我知道了一盒口香糖重3克,一袋菊花茶重12克,一包美味瓜子重100克。

生2:我发觉这些比较轻的物品都是用“克”作单位的。

师:是啊,我们一般用“克”作单位来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来表示。

师:那么对于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来称量呢?老师告知大家有一种称重的工具叫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天平称一称你们身边的什么物品重1克?

学生在小组里测量较轻物品的质量,找寻重1克的物品,老师巡察了解状况。

组织学生沟通,说一说小组测量的结果。

(1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

师: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指定学生回答,并适时作出评价。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比1克轻?

生1:一块小橡皮比1克轻。

生2:一根头发比1克轻。……

2、教学例2。

师: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物品的质量超过1克,甚至更重,那么对于比较重的物品,我们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上面的图)

生1: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我觉得应当是用“千克”作单位称量比较重的物品。

生2:一箱苹果重25千克,我也认为是用“千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

师:“千克”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用字母“kg”来表示。

师:细致看看,苹果的箱子上写的是“净含量”,什么是“净含量”呢?

生:“净含量”是指这箱苹果的质量,不包括箱子的质量。

师:对,生活中常常用到“净含量”这个词,它是指桶里、箱子里的物品的实际质量。

想一想,1000克有多重?举例说一说。

生:生活中常用的食盐一包重500克,两包食盐的质量就是1000克。

师:那你觉得“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千克=1000克。

师:谁知道在生活中用“千克”作单位的秤有哪几种?

生1:我在超市里、菜摊上见过的有电子秤、台秤。

生2:我在体检的时候见过测体重的体重秤。

生3:我在试验室里见过弹簧秤。

师:假如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觉生活中的秤太多了。细致看看图中这些指针分别指着几,告知大家所称物品有多重。(课件出示第102页例2下面的图)

生1: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

生2:小挚友的体重是23千克。

师:请在小组里合作沟通,称出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1千克的。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沟通,老师巡察了解状况。

组织学生沟通汇报,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第2题,填写好表格。

3、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4、推断对错。

一个鸡蛋约重50克。()

小明今年7岁,约重20xx克。()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一袋盐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千克。()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和第106页第8题。

老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师教“我”学习的详细事例,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尝,在品尝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厚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全部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坚韧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

从文中获得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实力。

教学难点

1、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2、细微环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要求学生查阅海伦凯勒的《海伦凯勒传》等相关资料并整理在学习笔记中,借助工具书查找词汇,读懂课文内容,并和同学沟通,共享成果。

读准字音:无垠yín毛坯pī绚xuàn丽筑巢cháo覆fù盖骚sāo动凝níng

驾驭词义:(补充注释)纳闷:因怀疑而发闷。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学问。预兆:预先显露出的迹象。温存:温顺爱护。琢磨:思索,考虑。毛坯:已具有所要求的形体,还须要加工的制造品。绚丽:绚丽漂亮。

二、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赏有关海伦的生平图,让学生感知海伦,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

2、解题释题,确立目标——学生沟通搜集的有关资料:海伦生平、《海伦凯勒传》的故事梗概。

3、朗读课文,揣摩文意——①学生自由朗读,并画出疑难之处。②师生合作,质疑解题,把握文章脉络。③加强朗读,对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④请学生读片断,以体会文章语言之妙。

三、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写莎利文老师初到“我”家。

其次部分(4——26段):写莎利文老师教化“我”。

第三部分(27段):写“我”对莎利文老师的感谢之情。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1、创设一种民主、同等、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我认为这篇文章最精妙之处在于xxxx,理由是xxxx”为话题,开展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师生和文本的.对话。如此,既让学生深化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力。

2、质疑释疑,合作探究:

①自由品析文本的内容,写法和语言。

②师生合作品析探究如下两个问题:

a、文题是“我的老师”,为何用那么笔墨写自己

b、这篇文章正面描写老师的同时,有没有侧面描写

③在学生品析探究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再接着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④学生品析文章的美点、妙点。

五、梳理小结,迁移训练。

1、自我梳理课文内容,层次写法,并画出美丽之处。

2、沟通学习体会。

3、迁移训练。用最具特性的感受写“秋”的印象,可以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角度入手,写一两句话,100字以内。

六、布置作业

1、查找魏巍或其他作家写的《我的老师》,比较写法上的异同。

2、完成迁移训练的书面作业。

7、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

莎利文独特教学方法海伦感谢

深厚的爱

独特方法内心感受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老师教学设计9

这篇课文写的是斗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挚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呈现了他为救挚友而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1、学问与实力:

学问:

⑴相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⑵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实力:

⑴巩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实力。

⑵学会在读中渐渐深化理解重点语句的实力。

⑶练习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及感受的实力。

⑷培育默读思索,细读品尝,表达感受的读书实力。

2、过程与方法:

自始至终整体把握文章,通过多种方法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及课外资料帮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不断的品读中,突破重难点,揭示文章主题,感受到挚友的深刻含义。

3、情感看法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挚友真挚的友情,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困难的内心活动。

一、课前谈话,轻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挚友吗?你觉得什么是挚友?

今日我们来相识一对挚友,看看从这对挚友身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目中“她”指的是谁?“我”指的又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开火车读课文,订正读音。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对文中的人物又有了哪些了解?从哪儿了解到的?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1、说说“燃眉之急”是什么意思。

2、读读课文,说说燃眉之急的是什么事。

3、为什么说这件事燃眉之急呢?找出书中的语句读出来。

4、指导朗读。读出急迫的语气。

四、细读课文,突破难点

1、默读课文,深化思索,画出描写阮恒的表情与动作的词语,画完后读一读,再想想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2、补白练习,探究阮恒困难的内心活动。

3、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情感:

①揣摩句子,学生试读。

②针对不足,老师范读。

③激情引导,反复练读。

④绽开想象,进行演读。

五、创设情境,练习表达

1、老师用语言进行熏陶感染。

2、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想法?最想说些什么?

3、提炼“凡人名言”。

六、升华情感,拓展延长

课后读一些让你感动的关于挚友的文章,并举荐给同学们。

老师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详细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视察、操作活动,培育学生探究与动手操作的实力。

3、使学生在相识和制作简洁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教学重点:

相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打算: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用课件出示一副不对称的眼镜图片)

学生汇报:不买,因为两边不一样,不对称??

师: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究竟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生:比划两边大小一样就是对称的了。师板书:两边一样

师:这两幅中买一个可以吗?看来眼镜我得选一个对称的才行。感谢同学们,真会出办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对称”的数学学问。板书:对称

二、初步相识轴对称图形

观赏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课件出示图片:外国国旗、脸谱、飞机??)

师:春天来了,同学们都喜爱外出放风筝,看这两只风筝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左右一样,都有翅膀。追问:左右两边的翅膀长得怎样?

师:再看下面几张图,它们有着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对称的,两边都一样。

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的对称现象吗?老师里有吗?

生:举例??

师: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态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就是图形。我这里请来了几个图形,认一认,(衣服、树、葫芦、箭头、医院十字形符号。)

师:请问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追问:你能用什么方法,动手证明它们是对称的?可以动手折一折。

师:衣服这个图形,谁来证明?(请生操作)

提问:你用的什么方法?(生:对折。)

怎样对折的?(生:左右对折)

然后你看到了图形的两边怎样了?

(生:重合了,一样,不多不少。)

是一部分重合还是完全重合?(生:完全重合)

师:我用这四个字表示你们对折后看到的。板书:完全重合

示范表演:申出左手,右手对折完全重合。(感受完全重合)

师:下面再请4个同学用对折法,折一折这4个图形。依次说一说??。

如:生1:我把

生2:我把

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对称的。

小结:同学们真棒!像这些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数学上叫:“轴对称图形”。现在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图形吗?(生: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师:我这儿还有一个图形,紫金花形图片它是对称的吗?用对折法试一试。(生:示范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他不是对称的)

三、相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把这些图形对折后,中间都留下了一条直直的折痕,这条折痕刚好

把这个图形怎样了!(生:分成两边一样了)

师:可以把它分成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着的两边一样了。我们也给这条折痕取一个数学名字:“对称轴”

师:衣服的对称轴,我们用虚线把它画出来,画的时候,要超出图形的两端,这样就更简单看到折痕所在的位置了。师依次画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指出紫金花图没有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四、练习巩固

1、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指一指

2、找出轴对称图形,对的打“√”,错的打“×”。

3、数字、字母、汉字也可以写成对称的。

4、生活中的一些汽车,银行标记也是对称的。

小结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生:略)

五、实践操作

我们已经相识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打算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学问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出示课件)(用剪刀时留意平安,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2、你能剪其他图形吗?如:松树、桃心、葫芦等。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看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

(2)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四、课堂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相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视察,我们生活的四周到处可以望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漂亮。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张贴学生及及老师的剪纸作品

老师教学设计11

今学期由于学校工作调整,我担当了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我最终可以用心教一门学科了,因为以前总是兼任别其他科目的教学,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无法顾及所教学科),希望能有一天只上一门课,今年最终得偿所愿了。虽然对此充溢希望,但我也知道一年级的教学工作不好教(以前我曾教过一年级的语文):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实力差,在课堂上教学时要实行更多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留意力,激发学习的新奇心和爱好,而在课下也有很多事情须要老师有耐性的去指导和帮助他。

今年我所教的两个班总共有106人,学生多,而我又是从其次学期接手这两个班,,对孩子的性格和学问水平不了解,这是我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周我的主要任务便是要首先熟识学生,了解状况。从上课的`状况来看,学生的状况不是很好,我深知一年级的学习好坏不能确定学生以后的学习,但是一年级是打基础的时候,必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每天上课前我都利用各种活动来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事先有所打算,但到了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教学工作能尽快进入正轨。

老师教学设计12

一、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1、教学评价

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把获得的学生学习的信息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作出推断(和确定)的过程。(《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12P354)

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系统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资料,并通过量化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性推断,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教学的完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探讨》,施良方)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推断。(《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

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搜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改变予以确定。(李秉德,《教学论》)

2、“地理教学评价”

以地理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切可行的科学方法系统的收集信息,对地理老师教地理的理念、策略、方法与学生学地理的认知、技能、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改变进行推断的过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夏志芳P321)

通过肯定的方法和手段,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依据肯定的教化价值观和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教学的要素、过程与结果进行价值推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学决策供应依据的过程。(《新编地理教学论》陈澄P176)

依据肯定的地理教化目标,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对象、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推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化。(《地理新课程测量评价》段玉山20xxP4)

依据肯定的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老师工作职责,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要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推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地理老师专业发展和地理教化改革发展,供应服务和决策的过程。(《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P200)

(二)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化

1、古典教化教学评价萌芽时期

教学评价伴随教学的产生而产生,最早的教化评价形式是针对学生的学力检验。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学记》

2、科举时期

中国持续了13的科举考试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教化评价形式。教化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为统治阶级选拔有才。这种与评价相关的选士活动,主要依靠主观推断,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

从隋炀帝创科举制度起先至清末废科举止,科举制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网罗人才、选拔官吏、扩大统治队伍的最主要途径。它的考试标准、内容及形式对我国古代学校教化乃至对近代各国教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3、教化测量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教化统计学的发展,教化工作者们起先探讨如何将心理测验的方法应用于教学领域,实现学业成果考核的客观化、标准化和数量化。

4、教化评价时期

随着新心理学和新教化学的发展,教化测量渐渐受到批判,教化测验渐渐向教化评价发展。最早提倡从“测验”转向“评价”的是美国教化评价与课程论专家泰勒。

桑代克,19发表《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提出“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他被喻为“教化测量之父”,拉开了美国教化史上闻名的测量运动的序幕。

美国1933年发起“八年探讨”,成立了由泰勒领导的评价委员会。1942年该委员会发表了“史密斯——泰勒报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教化评价的基础。

泰勒认为,评价必需建立在清楚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依据目标来评价教化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泰勒评价原理”——“行为目标评价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

(三)教学评价的目的

1、确定以有水平(教学前评价,测定学生学习的打算状况)

老师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先决技能,对教学起点进行合理设定。(最近发展区)

2、测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测定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

教学的策略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向家长和教化管理者汇报

3、调整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测定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进展状况)

诊断功能,刚好了解学生状况,对症下药。

4、促进学生学习(诊断性评价,测定学生学习困难的缘由)

总结阅历教训,调整学习策略,把评价变为学习的过程。

(《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20xx.12P354P358-359)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根据评价的功能不同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相对评价、肯定评价、自身评价)

3、根据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老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

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