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PAGE《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内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以及消逝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文本、品味语言、体悟情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及难点:1、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布新,创设情境:1、歌曲引入,创设情境:听歌曲《月牙泉》:“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她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今天我们要走近一个曾经和歌曲中的月牙泉同样美丽的地方,她也曾经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请同学们翻到89页,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报告文学,板书题目2、学生快速浏览本节学习目标。二、自主阅读,找出罗布泊前后变化师:曾经的罗布泊美丽如画,但现在的罗布泊是这样的(展示图片)请用用一个词谈谈自己的感受。(展示ppt今沙漠恐怖)这是一片恐怖的沙漠,恐怖体现在哪?从课文(1—3段)寻找答案,找到的请举手!让人望而生畏的罗布泊并不是一直这样,她也曾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展示图片),请3位同学朗读4-8自然段,感受昔日罗布泊的美丽!谁来读一下?4、5、6一位,7、8各一位!(生读)读得非常好,谁能用一个词或句话来形容以前的罗布泊?(展示ppt)三、探究课文找原因,深情诵读品感情罗布泊以前是一个人间仙境,那这个人间仙境是在什么时候消失的呢?30年代斯文赫定还能泛舟湖上,30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她消逝的惊人,那么她消逝的原因是什么?快速阅读课文1014段,划出表明罗布泊消失原因的句子并回答!(ppt展示原因)水是生命之源,塔里木河是一条内陆河,这决定了她的水是有限的,而在课文12段写到“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抽水一万多立方米”这一系列数字触目惊心,深刻说明人们是在怎样的滥用水源,这些水干什么了?耕地、开矿,这是人们在发展经济,那么发展经济可以把塔里木河的水抽干嘛?你怎么理解这个问题?或者说说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学生回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盲目,急功近利造成了罗布泊的消失,像水这种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种什么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罗布泊消失了,但人类掠夺的脚步没有停下,悲剧还在上演,课文中还写到了那些悲剧?月牙泉和青海湖。齐读课文27段,看看他们面临怎样的危机!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这一系列悲剧的幕后黑手是谁呢?人PPT展示:沙漠图片中一个大写的人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造成了这一系列的悲剧,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面对着罗布泊的消失、面对着青海湖和月牙泉日渐消瘦的容颜,作者的心情如何呢?跳读课文,划出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中你感触最深的一句,说给小组的人听,共同补充完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回答,选择相同句子的同学可举手补充!(先读句子再谈感受)学生回答,重点句子见ppt配乐朗读四、拓展延伸,做环保小卫士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痛惜之情,而令人痛心的不仅仅这些,悲剧还在我们身边不断的上演。谁能说出几个你知道的例子?生答其实类似的例子早已逼近我们身边了,Ppt展示图片:白色垃圾、沙尘暴、雾霾作为中学生的你们,可以为环保做什么?(小组讨论回答)学生回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1、请不要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2、顺手关上滴水的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电视、电脑、点灯等不用及时关掉,节约每一度电。3、请少用塑料袋子,不用一次性的碗筷杯盘,复印纸尽量双面使用4、请拒绝吃野生动物。5、请一年至少栽一棵树。6、地球上已经有太多的垃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回收利用。把玻璃瓶、塑料、易拉罐,纸张都利用起来。五、结束语: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六、布置作业:1、必做: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的3、6、7题。2、选做:搜集、编写一则有关环保的广告语。板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人沙漠〓〓〓〓仙湖环保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八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开始表现出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但还是难以把保护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如何拨动学生心底的那根环保之弦成了我教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而且,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说明文和新闻的知识,所以在文体之上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效果分析语文有语文的特点,它不同于类似数学物理等学科,能当堂做大量练习进行学习反馈。我把跟踪练习放到了课堂以外。除了字词读音及课堂内容的练习以外,我还给学生准备了一道小写作练习。可算作是考查非常全面,能从多方面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做完练习后,老师认真批阅,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分析如下:第一篇阅读练习中,1、2、3、4题完成的很好,个别同学第2题理解有误,罗布泊并没有消失,只是从仙湖变成了沙漠。难点在5、6两题,除了每班有十多个同学做得比较好,其他同学多是乱写一气,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混肴不清,第6题语言组织能力贫乏,答题过于简单或者不全面,答案似是而非,对此问题以后还需要大加锻炼。第二篇拓展提升,学生答的很不全,甚至部分学生直接空白。一是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懒惰;二是孩子思维单一,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过去罗布泊的美丽景象和今天罗布泊的荒凉现状,在追溯罗布泊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并指出了类似现象的普遍性。文章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痛惜之情,直言指出正是贪得无厌的人,造成罗布泊的消逝。呼吁人类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作者用极富震撼力的语言,抒发着自己的痛心和忧虑。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文性是本文的两大亮点,也正是阅读欣赏中要抓住的两大美点。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练习案一、能力过关:1、为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②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yàng(),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③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④塔里木河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sh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2、对本文标题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罗布泊已经不存在了B、罗布泊是个将要消逝的美丽湖泊C、美丽的罗布泊已经消亡了D、罗布泊是个仙境般的美丽湖泊3、下列句中使用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B.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C.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D.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4、把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①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②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清沉重。③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④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排序:________________5、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颗草,一条溪……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2)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4)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6、最后一段连用了三个“救救”,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拓展提高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悲剧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你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向人们发出保护环境的呼吁。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如果家没有了,那时我们还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吧,是创造,还是__________?当我们想盲目地砍伐参天大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下手中那个巨大的吸水鬼,让理性回归。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罗布泊的悲剧将不再重演。教学反思《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易懂。按照我原定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可谓是有喜也忧。一、注重朗读,以读观“变”,以读悟情。在本节课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由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最终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在读的过程中,多种形式交互进行,个人展示读、齐读相结合,朗读文本与静观画面结合,朗读文本与体验修辞效果结合,于朗读中进行无痕的知识传授,于朗读中进行震撼人心的心灵之旅。二、教学流程清晰,结构严谨。为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三个环节,即预习检查,自由阅读明变化,拓展延伸树环保三方面,同时,我将板书和教学流程充分的结合起来,很好的呈现了课文主要内容及教学结构。三、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多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积极大胆地思维、想象、提问、猜测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多方位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四个“不”,学生能阐述的教师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理解教师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在教学设计中我竭力体现这个理念,但贯彻的不是太好,有些地方不放心学生,引导过多,重复过多!对于课文中“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我查找资料发现,罗布泊的消逝在很大程度上是地质变化的结果,人的活动当然加速了它的干涸,但是也不能完全怪罪于人;而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人们还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以此来责难我们的先辈过于苛求,但为了让孩子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我特意淡化了这一方面,深化了人的作用!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1、我觉得学生回答问题非常踊跃,可是我对如何安排学生发言做的不好,学生的发言显的有些乱,重复发言多。2、文中留给学生拓展的时间少,比如: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的悲剧?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环保人士?我想:孩子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对同学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这个时间有点短。“新的语文教材,加强了给学生审美体验、情感熏陶的文章的选入。这一鲜明的变化,其实也明确地提示我们:语文教育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人文性,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于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标准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既重认知又重情感,既重理性又重感性,既重工具又重人文,尤其是在阅读目标上,应纠正长期流行的理性化分析的偏差,强化感受性,强化体验性。”纵观全课,我在新课标的把握上还欠缺很多,课堂上留给学生的时间还是不多。对于“少教多学”这一理念实践的还不太好,后期须待继续努力。课标分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但课文较长,一节课就要学完,应采取长文短教。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