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趋势_第1页
世界多极化趋势_第2页
世界多极化趋势_第3页
世界多极化趋势_第4页
世界多极化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基本框架:大战后期的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___________。(2)对峙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_______上的矛盾日益加剧。(3)实力均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其抗衡的_________大国。(★“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雅尔塔体制国家利益政治军事2.冷战的表现:(1)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_____”演说。(2)措施。项目美国苏联政治“___________”,成为冷战开始的标志苏联等九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推行___________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_______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华沙条约组织铁幕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易错提醒】正确区别雅尔塔体制与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名师指津】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运用,实质都是要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3.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1)国家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1948年朝鲜分裂。1962年爆发___________(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易错提醒】正确认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与冷战的关系因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有美苏的身影,是美苏对峙的重要体现,只是美苏没有直接在战场上交战而已,因此,这两次战争对于亚洲而言是“热战”,对于美苏而言是“冷战”。4.影响:(1)消极影响: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2)积极。①美苏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_________的爆发。(★“两极体制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美国史学家布利德)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世界大战【图示记忆】“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图示重难点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史料探究】1.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1947年杜鲁门【探究】据材料分析杜鲁门的立场是什么。其实质反映了什么问题?【探究】据材料分析杜鲁门的立场是什么。其实质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1)立场:美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2)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2.对马歇尔计划认识的差异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口袋上的文字意为“财政贷款”)【探究】结合材料,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探究】结合材料,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提示:(1)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2)国际格局:两极对峙。3.冷战的影响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探究】根据材料你如何理解美苏“冷战”使“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提示:美苏对抗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创例证】2014年7月29日,欧美再次联手对俄罗斯制裁,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和欧盟对俄联合发动的最广泛的制裁措施,美俄关系因乌克兰危机,倒退至“濒临”冷战的状态。“冷战”在现代史上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名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利益之争是根本成因B.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期间孕育着结束冷战的因素【解析】选B。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对峙与对抗,但不诉诸战争。B说法不全面,故选B。结合所学可知A、C、D都正确。【史论总结】一、两极格局形成的特点

1.美国、苏联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

2.世界两极格局,实际是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美苏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在一起,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压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二、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1)美苏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并进行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3)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4)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如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欧共体的形成与发展等,这些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消极影响:(1)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形势紧张;(2)冷战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重中之重,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3)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洲一体化:(1)背景。①现实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______。②外部威胁:美苏冷战对峙。③经济条件: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_________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④主观要求:加强联合有助于欧洲的___________。优势地位工业生产稳定与发展【史论总结】一、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2)现实因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3)外部因素:美苏的威胁;(4)历史因素:吸取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冲突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的教训;(5)直接原因:1950年,“舒曼计划”的提出。

2.条件:(1)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2)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3)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4)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5)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2)过程。①经济一体化:1951年法国等六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称为___________。②政治一体化:1975年,欧共体立法机构“_________”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议会【易错提醒】正确区分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盟(1)“欧共体”是欧洲共同体的简称,而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简称。(2)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于1958年,而欧洲共同体是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3)另外也不可把欧共体与欧盟混同,欧盟成立于1993年。(3)影响。①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②奉行_________的外交政策,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③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_______方向发展。(★“在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对抗的时代。”——尼克松)独立自主多极化【图示记忆】欧共体的成立图示重难点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史料探究】1.欧洲的一体化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探究】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探究】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任重道远;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1)原因。①经济政策: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②外交政策:以_________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③科学教育:政府加强投资发展教育,大力发展___________。(2)表现: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3)影响:试图摆脱___________的束缚,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日美关系高科技产业雅尔塔体系3.中国的崛起:(1)发展历程。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并走上_____________,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②1978年以后,实行_________,成就瞩目,综合国力迅速增长。(2)地位作用。①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___________,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奉行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常任理事国独立自主【名师指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还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趋势的冲击,但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标志: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2)主张。①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_______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_______________。(3)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冲击了两极格局。非集团国际经济新秩序【易错提醒】正确认识不结盟运动的含义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2.发展中国家的崛起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核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如立即暂停大国间的核武器竞赛,成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开发海底资源,取缔所有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探究】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1)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对重大国际问题拥有了表决权。(2)这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联合国内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苏联解体:(1)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使社会矛盾丛生,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2)经过:1991年12月,《_____________》标志苏联完全解体。(3)影响:标志_________崩溃,推动多极化快速发展。阿拉木图宣言两极格局【易错提醒】1.正确认识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美国: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和建立“_________”。(★“‘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原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夫)(2)欧盟。①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1993年11月1日_________成立,简称欧盟。②影响: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单极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