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客观条件,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认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经验;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近代中国的国情(1)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剪影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形成了共同统治中国的格局,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不但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著的优势。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在沦陷区,则一切被日本帝国主义所独占。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少有的。(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十月革命开辟了革命新时代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其由一个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基础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纷纷登场,进行了各种斗争和探索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都没有摆脱失败命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近代中国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它的形成包含了对就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
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0页。(4)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新的革命时代——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的革命前途——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偏向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王明——“一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二)新民主主义的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1)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2)特点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共和国。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党的土地改革的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的新民主主义国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整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领导。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经济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并在这一过程中,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等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来看,必须开展武装斗争;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特点来看,必须开展土地革命;从敌我力量对比与分布来看,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不断向前发展的全国革命形势;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理论和工农联盟理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是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首先,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现实可能性中国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使统一战线有了基本力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其要求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一面为无产阶级与之建立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矛盾性,在客观上为革命力量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2)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3)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方针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原则;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由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在这个缺乏民主的农业大国里,中国民主革命要从农村的武装斗争开始;是由中国革命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坚持长期武装斗争,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2)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形成了一整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的理论和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3、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思想的提出,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围绕政治路线建设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联系实际加强作风建设联系实际加强作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4、中国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党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的领导者;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党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统一战线只有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存在和发展。武装斗争只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特别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才能发展壮大和不断胜利。党是掌握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斗争的指挥部。三大法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毛泽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武装斗争,实行一系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和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彻底结束旧中国一盘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3月四川成都市青羊区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中级电子商务设计师-2019年下半年(下午)《电子商务设计师》案例分析真题
-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蒙台梭利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生命应急救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2025届中考英语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1)含答案
- 浙江省选考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考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 长江职业学院《经典纪录片赏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市职业大学《微分流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土方回填施工记录表
- 旋挖钻机基坑支护工程施工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 空调维保质量保障体系及措施方案
- 平面向量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学案)
- 中药的道地药材课件
-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知识试题及答案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21年版) 婴幼儿发展引导员
- 幼儿园小班科学:《小鸡和小鸭》 PPT课件
- 伯努利方程-ppt课件
- 年产20吨阿齐沙坦原料药生产车间的设计和实现材料学专业
- 电子公章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